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先生在《两种习惯》中说:“一种好的习惯可以受益终身。”学生历史知识掌握的如何,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是否养成了较好的历史学习习惯,中学生应养成下列学习历史的习惯。
一、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
这个环节是老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环节。认真听讲就是听老师讲课的思路,分析教材的方法,听一些重点、难点和疑点的解释。老师讲课的方法换一个角度就是学生学习的方法。
二、阅读历史教材的习惯
要全读就是阅读教科书中所有的内容,如课题、子目标题、正文、注释、插图、思考题、练习题大事年表等。这是对学习历史知识的总要求。要通读就是将教材中零碎、局部的历史通过阅读融会贯通起来。这就要求在读书时要前后联系,因小而大,把局部的知识投入到某章、某单元的大范围内联想和梳理。
要略读就是在全读之后,在笼统地游览一遍教材内容,并在头脑中初步形成一个粗线条的知识体系。最简便的方法就是读和记教材中的目录、章题、节题和子目。要精读就是对教材中的重点内容要进行字斟句酌地推敲和理解,明确教材中所含的主要观点以及说明这些观点的失事,了解知识在教材中的地位。要异读就是在阅读时要把相近、相似的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进行比较、鉴别,找出差异,并分析原因,从而达到准确历史知识的目的。要做记就是在阅读教材时,要做好读书笔记,把动口、动脑、动手结合起来,调动各种器官的能动性,使大脑处于接受知识的最佳状态。
三、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同学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有不少的是通过查工具书来解决的。中学生应查阅《历史词典》《历史成语词典》等。勤查工具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扩大知识面和视野,不断积累历史知识,提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四、思索感悟的习惯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学与思、学与悟是不能分开的。学与思好比车的两只轮子,只有两个轮子都有了链子,才能共同发生作用,车才会不停地前进。学与思只有紧密结合起来,才会学有所成。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养成思索感悟的习惯,把这项工作放在预习、学习、复习的全过程中去完成,从而使思维敏捷、视野开阔,逐步掌握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让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革命老人徐特立非常推崇这种学习习惯。“动笔墨”在这里或指做笔记,或对历史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进行画点勾画,或是读而有感、感而有记、随时记录下点滴感受、思想,或是进行摘录,记下自己喜欢的名人睿语、新颖的观点。这种习惯对于提升筛选能力、分析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六、养成良好的做作业的习惯
先复习后做作业,先仔细审题后作解答。独立思考,按时完成,作业完成后认真检查,改正错误,书写要工整规范。
七、养成自觉复习的习惯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显示:人的遗忘有先快后慢的特点。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渐缓慢下来。因此,要求学生对刚学过的知识,要及时“趁热打铁”,学过即习,方为及时。忌在学习之后很久才去复习。这样,所学知识会遗忘殆尽,就等于重新学习。及时复习的优点在于可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学习后发生的急速遗忘。在复习是要注意:1.趁热打铁,要求学生养成当天课程当天复习的习惯。在复习时让学生先尽量回忆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当一时不能全部想起来也没有关系,这正是发现了自己的薄落环节。整个复习过程都要提倡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精神。回忆后再去看书,记住了的知识会被再次强化,想不起来的知识,会成为看书的重点。
2.重视阶段复习习惯的养成。阶段复习可以解决各部分知识的之间的联系,对所学的知识形成系统化。知识的系统化,是指对知识的掌握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也就是从整体、全局或联系中去掌握具体的历史事件、概念、原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等。
八、写考后记的习惯
考卷拿到手后,常常见到一些同学,只注重考卷上的分数,得了高分就兴高采烈,得了低分则闷闷不乐,有的竟把考卷扯得粉碎或揉成纸团。后来,他们发现,很多考题是以前考过的题,或者略作引申,相差无几看起来似曾相识,做起来照样出错。学生应对每次考试进行认真总结,注意作好考后记,
下面就结合历史材料来谈一谈这一问题:
①记方法。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每次考试后,我们既要弄会每一个题目,又要著眼于把握每一类题目的解题方法。特别是材料解析题、问答题、识图题等主观性试题,因其灵活多变,更要注意总结他们的解题方法。
②记典型。试题多以教材重点,难点而设,也有些试题是教材和社会热点问题的结合点。这些问题考过了以后还会再考,并且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此,在笔记本上要对它们进行分类整理,记录考卷中出现错误的典型例子,然后加上注释,说明错在那里,应如何修正,并记下出现错误的原因,对某些典型的错题,也要收入“错题集”,以免下次再重犯类似错误。
③记新知。考试也是我们获取新知识的重要渠道。一方面试题本身会蕴涵新知,另一方面,老师也会结合某些试题介绍一些相关的新知识,新信息。
④ 记得失 每次考试后,我们都会暗下决心,下次一定要考好。但不少同学却难遂人愿。其原因之一就是没有记取每次考试的经验和教训。因此,我们对每次考试的成功之处,尤其对失利的原因,如思路问题、概念问题、粗心问题。弄清了错误的性质,也就找到了错误的原因和改正错误的办法。每次能对错误进行分析,就会自己容易犯什么错误,找到自己学习中的薄弱环节,都要作好总结记录,以便经常翻阅,从而掌握应试技巧,提高学习成绩。
(江西省宁都县二中)
一、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
这个环节是老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环节。认真听讲就是听老师讲课的思路,分析教材的方法,听一些重点、难点和疑点的解释。老师讲课的方法换一个角度就是学生学习的方法。
二、阅读历史教材的习惯
要全读就是阅读教科书中所有的内容,如课题、子目标题、正文、注释、插图、思考题、练习题大事年表等。这是对学习历史知识的总要求。要通读就是将教材中零碎、局部的历史通过阅读融会贯通起来。这就要求在读书时要前后联系,因小而大,把局部的知识投入到某章、某单元的大范围内联想和梳理。
要略读就是在全读之后,在笼统地游览一遍教材内容,并在头脑中初步形成一个粗线条的知识体系。最简便的方法就是读和记教材中的目录、章题、节题和子目。要精读就是对教材中的重点内容要进行字斟句酌地推敲和理解,明确教材中所含的主要观点以及说明这些观点的失事,了解知识在教材中的地位。要异读就是在阅读时要把相近、相似的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进行比较、鉴别,找出差异,并分析原因,从而达到准确历史知识的目的。要做记就是在阅读教材时,要做好读书笔记,把动口、动脑、动手结合起来,调动各种器官的能动性,使大脑处于接受知识的最佳状态。
三、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同学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有不少的是通过查工具书来解决的。中学生应查阅《历史词典》《历史成语词典》等。勤查工具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扩大知识面和视野,不断积累历史知识,提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四、思索感悟的习惯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学与思、学与悟是不能分开的。学与思好比车的两只轮子,只有两个轮子都有了链子,才能共同发生作用,车才会不停地前进。学与思只有紧密结合起来,才会学有所成。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养成思索感悟的习惯,把这项工作放在预习、学习、复习的全过程中去完成,从而使思维敏捷、视野开阔,逐步掌握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让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革命老人徐特立非常推崇这种学习习惯。“动笔墨”在这里或指做笔记,或对历史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进行画点勾画,或是读而有感、感而有记、随时记录下点滴感受、思想,或是进行摘录,记下自己喜欢的名人睿语、新颖的观点。这种习惯对于提升筛选能力、分析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六、养成良好的做作业的习惯
先复习后做作业,先仔细审题后作解答。独立思考,按时完成,作业完成后认真检查,改正错误,书写要工整规范。
七、养成自觉复习的习惯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显示:人的遗忘有先快后慢的特点。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渐缓慢下来。因此,要求学生对刚学过的知识,要及时“趁热打铁”,学过即习,方为及时。忌在学习之后很久才去复习。这样,所学知识会遗忘殆尽,就等于重新学习。及时复习的优点在于可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学习后发生的急速遗忘。在复习是要注意:1.趁热打铁,要求学生养成当天课程当天复习的习惯。在复习时让学生先尽量回忆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当一时不能全部想起来也没有关系,这正是发现了自己的薄落环节。整个复习过程都要提倡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精神。回忆后再去看书,记住了的知识会被再次强化,想不起来的知识,会成为看书的重点。
2.重视阶段复习习惯的养成。阶段复习可以解决各部分知识的之间的联系,对所学的知识形成系统化。知识的系统化,是指对知识的掌握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也就是从整体、全局或联系中去掌握具体的历史事件、概念、原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等。
八、写考后记的习惯
考卷拿到手后,常常见到一些同学,只注重考卷上的分数,得了高分就兴高采烈,得了低分则闷闷不乐,有的竟把考卷扯得粉碎或揉成纸团。后来,他们发现,很多考题是以前考过的题,或者略作引申,相差无几看起来似曾相识,做起来照样出错。学生应对每次考试进行认真总结,注意作好考后记,
下面就结合历史材料来谈一谈这一问题:
①记方法。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每次考试后,我们既要弄会每一个题目,又要著眼于把握每一类题目的解题方法。特别是材料解析题、问答题、识图题等主观性试题,因其灵活多变,更要注意总结他们的解题方法。
②记典型。试题多以教材重点,难点而设,也有些试题是教材和社会热点问题的结合点。这些问题考过了以后还会再考,并且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此,在笔记本上要对它们进行分类整理,记录考卷中出现错误的典型例子,然后加上注释,说明错在那里,应如何修正,并记下出现错误的原因,对某些典型的错题,也要收入“错题集”,以免下次再重犯类似错误。
③记新知。考试也是我们获取新知识的重要渠道。一方面试题本身会蕴涵新知,另一方面,老师也会结合某些试题介绍一些相关的新知识,新信息。
④ 记得失 每次考试后,我们都会暗下决心,下次一定要考好。但不少同学却难遂人愿。其原因之一就是没有记取每次考试的经验和教训。因此,我们对每次考试的成功之处,尤其对失利的原因,如思路问题、概念问题、粗心问题。弄清了错误的性质,也就找到了错误的原因和改正错误的办法。每次能对错误进行分析,就会自己容易犯什么错误,找到自己学习中的薄弱环节,都要作好总结记录,以便经常翻阅,从而掌握应试技巧,提高学习成绩。
(江西省宁都县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