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精通诗书画,被行内人誉为“商丘才子”:他将菜品融入自己的个性,就像诞生于手上的一幅字画:他管理厨房也和别处不同,管理厨房这项工作在他手中被演化成了一门艺术……
无师自通的艺术家
商丘的厨师界有这么一个俱乐部,里面云集了各大酒店的总厨等业内精英,这个俱乐部每个月会举行一次交流会,同行相聚一堂,相互交流切磋。而在这个俱乐部里,有个鼎鼎大名的“商丘才子”,他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刘洪光。
厨师,给我们的印象往往和文人怎么也沾不上边,而这里就有这么一位厨师,诗书画样样精通,所以“才子”的称号自然是当之无愧的。对于“商丘才子”这个称号,刘洪光颇有几分腼腆地谦虚道:“这都是同行太抬爱了。”
书法是刘洪光从小就喜欢的,入了厨师行,他并没有丢掉小时候的爱好,而是继续不断地琢磨练习,他并没有刻意地去拜师学习,属于无师自通,虽是业余,却达到了不逊专业的水准,
刘洪光的字受到了父亲的影响,他的父亲字写得特别好,从小学起,他就开始练毛笔字。如今的字更是自成家,受到所有人的称赞,店里所有的菜单,都是刘洪光自己手写的,别具风格。
写字提升了他对美的认识和感悟,而这还影响到了他从厨的道路。
二十年前,刘洪光拿着家里的一点钱就跑出来闯荡天下了,偶然的机会误打误撞从起了厨。刚入厨师行做学徒的时候,刘洪光非常迷茫,不知道从哪里下手,他没有向其他人一样追逐着热菜,而是学起比较冷门的凉菜来,他觉得凉菜看起来美轮美奂,雕刻,装盘,凉菜的一切都是那么吸引自己。直到后来才听从师父的劝导改学了热菜。
而这段冷菜的经历同时又将他带入了绘画的门里来。受到自己学习菜品雕刻的影响,刘洪光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大量观摩名家的作品,不断学习借鉴,画技不断精进,终于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所有的作画工具中,刘洪光最中意软笔,因为它能粗能细,用起来最称手。刘洪光的软笔画惟妙惟肖,让人啧啧称赞。
尽管刘洪光的字画水平都非常高,但他还总是很谦虚地说自己不是专业人士,写字绘画纯属个人爱好。
这话倒也不假,刘洪光确实也没有将写字画画当做一项负担,而是把它们作为自己放松心情的一种方式,每当在工作中遇到了烦心的事,刘洪光就会提笔挥洒一番,这样,他的心情就会立马平静下来。
刘洪光说:“我写字画画,对自己的工作帮助是很大的。一个人生活的时候,心情总难免有起伏,可能今天高兴,明天不高兴,而写字画画可以锻炼一个人的耐心和内心的修养,整个人沉静了许多。”
而且,若认真论起师承来,刘洪光电真不能算是专业的。因为,他从来没有参加过书画协会啊,比赛之类,好像对他来说,这些都是浮云,甚至“商丘才子”的称号他也看得很淡。他只是继续低调地写着属于自己的字,画着属于自己的画,不求闻达,但求静心。
不过,有麝自然香,虽然刘洪光自己很低调,但是他的字画还是渐渐传开了,不少地方举行大型活动的时候,都会邀请他做嘉宾,请他现场题字绘画。刘洪光当场挥毫泼墨,每次都能将现场气氛引致爆棚。
动静兼宜的生活
刘洪光的字画也成为他做人处事风格的一种外在表现,他的字画骨骼清奇,浓淡相宜。除了自己创作,刘洪光还四处收集名家作品,他一旦听说有人字写得好,会千方百计地联系上他们,向他们求字,拿回来细细观摩学习。
他喜欢那种该粗的地方浓墨重彩,该细的地方纤巧细腻,骨骼感比较强的字画,就如同他做人一样,刚柔相济,兼收并蓄。他本人的性格也是既有内向的一面,同时,也具有很外向的一面。
刘洪光说自己最喜欢的是独处一室,安安静静地看看书,写写字,画画画,让心灵得到一刻休憩和放松。闲暇的时候,除了看一些厨政管理方面的书充电,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以外,他还特别喜欢看一些关于人生哲理方面的书,以提升自己的修养和对人生的感悟。
尽管刘洪光喜欢独处,但是,每次有人请他表演书法或绘画时,他又会很热情地答应下来,并且全力以赴地参与。在俱乐部里面也是如此,刘洪光的热情为他带来了很好的口碑,他的诗书画以及高超的烹饪水平又为他赢得了更多同行的尊敬,“商丘才子”的美称大概就是这么得来的,德才兼备的刘洪光也确实不负这个美名。
书菜同宗,诗菜同源
书画带给刘洪光的,不仅仅是心灵上的平静,还有专业上的直接提升。刘洪光一向认为书法、绘画和做菜是同宗同源的,它们都是艺术性的创作,所以在本质上也就有着它们相似的地方。
“做菜跟写字、画画一样,都首先要有一个好的构思。在做菜前,也要先考虑它的定位和构思。只有构思好了,才可能出好作品。另外,在摆盘装饰上,也要有自己的个性。也跟写字、绘画一样,可以借鉴各家之长。”
刘洪光还举了一个例子,一般牛排多用铁板作为盛器,而刘洪光在自己制作牛排的时候,创造性地使用了韩式煎炉,这样,端到顾客面前的菜品下面是火,上面则摆了牛排、蔬菜等,使菜品看起来更加丰富高贵,深受顾客的喜爱。
刚刚说到刘洪光是个艺术家,精通诗书画。书画说完了,这里再说说他的诗。翻开刘洪光设计出的菜谱,只觉一股浓浓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看菜名、赏图片、吟诗词,已经成为每位顾客的一大乐趣。
在刘洪光手里,每一道菜都有他有诗意般的演绎,如“豆豉小黄鱼”,他便作了“昨夜江南春雨足,桃花瘦,黄鱼肥”这般诗句,诗情诗意尽在其中,再如“御品一品罐”这道菜,出自他手,便有了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的绝美意境。
大概是受到书法、绘画的影响,刘洪光对文化味儿浓的东西都有着那么一股子亲切感,对诗歌的兴趣也是这么来的。他不仅将很多古诗词烂熟于心,而且自己经常也能够作出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诗来。
刘洪光对菜品的理解也带着文人的气息,他认为一个人做出的菜,就跟他画出的画、写出的字一样,是自己独特个性的展现。因此,他对自己的菜品要求就跟字画一样,一定要达到一定的境界,超出一般烹饪的境界。按照刘洪光的理念,菜品要做到三点合一,即味,形美合一。他将自己对诗书画不断钻研中体会到的美融入到菜品里,因此做出的菜也就备受人们的好评。
厨房管理艺术化
走入刘洪光管理下的厨房,有一段话很醒目:“世界上没有一个职位是永久的,只要有个人能胜任你的能力,你就必须让位,这就是市场。”看了这段话,足以让人思考片刻,这也正是刘洪光厨房与众不同的地方。别的厨房,在墙壁上总是鲜明地张贴着各项规章制度,秩序井然,但是略显冰冷。
刘洪光管理的厨房,墙壁上甚少能看到明显的规章制度,印入眼帘的是一些人生格言,一些关于烹饪的文化,还有一篇特别引人注目,但那也不是什么惩 罚措施,而是刘洪光的一篇论文《从厨之道》,里面都是刘洪光根据自己的体悟写的肺腑之言。
这里,没有教条,有的只是一位师长的循循善诱与谆谆教导。从这些小的细节就可以看出,刘洪光的管理方式是种很艺术化的方式,他还将这种方式融入自己管理的方方面面。
刘洪光的手下分为两个队:老鹰队和野狼队,每个队有着各自的队长,每次集合时,由每队的队长进行队伍人员的调整。而刘洪光只需抓住两位队长的管理门,通过两位队长就可以对整个团队进行间接管理。由于这种分组,两个队的队员深具竞争意识,故此团队意识也得到了强化,更方便管理。
同时,刘洪光还特别注意企业文化的建立。在刘洪光管理的店里,有一个通告栏,除了周一和周日由厨师长写上一周的工作安排与工作总结以外,其他时间,员工可以自由地在上面手写各种小故事,笑话等,既有趣味性,又充分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
除此之外,刘洪光还特别注重员工的发展。他认为,现在的厨师队伍越来越年轻化,他们更加关注自身的发展,所以要紧紧抓住这一个点,满足他们的喜好。在店里,所有员工对酒店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公开地表达出来,会根据员工的提议对厨房里不足的地方进行改进。这样,可以让员工真正有参与感。
谈到管理,刘洪光想起这样一句话,这是当年刘洪光的领导对刘洪光说过的,至今还对他影响很深:“你处事有多宽容,你就有多成功。”因此,管理下级,刘洪光一向本着宽以待人,鼓励为主的原则。
因着这些原因,手下的人看待刘洪光,不像上级,更像一位师长,从他身上学到的,不仅有技艺的提升,更多的是一种做人修为的提升。
刘洪光认为,一个人想取得成功,一方面,要有良好的心态。每次跟别人谈话,刘洪光的原则是一听、二稳、三回答;另一方面,需要找准自己做人的方向,要树立明晰的目标,这样才能为工作提供无限的动力。
被问及自己的人生目标,刘洪光笑着说:“我自己特别喜欢管理,我觉得管理对一个酒店的经营特别重要,如果能够把人控制好,酒店就成功了一大半。所以以后,我也会向着管理方面发展,争取做一位对人有所启发的好的管理者。
大概刘洪光把管理酒店也当成了自己的一幅作品吧,也许他会像写字绘画一样细细勾勒出一件更加让人惊叹的艺术品……
无师自通的艺术家
商丘的厨师界有这么一个俱乐部,里面云集了各大酒店的总厨等业内精英,这个俱乐部每个月会举行一次交流会,同行相聚一堂,相互交流切磋。而在这个俱乐部里,有个鼎鼎大名的“商丘才子”,他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刘洪光。
厨师,给我们的印象往往和文人怎么也沾不上边,而这里就有这么一位厨师,诗书画样样精通,所以“才子”的称号自然是当之无愧的。对于“商丘才子”这个称号,刘洪光颇有几分腼腆地谦虚道:“这都是同行太抬爱了。”
书法是刘洪光从小就喜欢的,入了厨师行,他并没有丢掉小时候的爱好,而是继续不断地琢磨练习,他并没有刻意地去拜师学习,属于无师自通,虽是业余,却达到了不逊专业的水准,
刘洪光的字受到了父亲的影响,他的父亲字写得特别好,从小学起,他就开始练毛笔字。如今的字更是自成家,受到所有人的称赞,店里所有的菜单,都是刘洪光自己手写的,别具风格。
写字提升了他对美的认识和感悟,而这还影响到了他从厨的道路。
二十年前,刘洪光拿着家里的一点钱就跑出来闯荡天下了,偶然的机会误打误撞从起了厨。刚入厨师行做学徒的时候,刘洪光非常迷茫,不知道从哪里下手,他没有向其他人一样追逐着热菜,而是学起比较冷门的凉菜来,他觉得凉菜看起来美轮美奂,雕刻,装盘,凉菜的一切都是那么吸引自己。直到后来才听从师父的劝导改学了热菜。
而这段冷菜的经历同时又将他带入了绘画的门里来。受到自己学习菜品雕刻的影响,刘洪光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大量观摩名家的作品,不断学习借鉴,画技不断精进,终于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所有的作画工具中,刘洪光最中意软笔,因为它能粗能细,用起来最称手。刘洪光的软笔画惟妙惟肖,让人啧啧称赞。
尽管刘洪光的字画水平都非常高,但他还总是很谦虚地说自己不是专业人士,写字绘画纯属个人爱好。
这话倒也不假,刘洪光确实也没有将写字画画当做一项负担,而是把它们作为自己放松心情的一种方式,每当在工作中遇到了烦心的事,刘洪光就会提笔挥洒一番,这样,他的心情就会立马平静下来。
刘洪光说:“我写字画画,对自己的工作帮助是很大的。一个人生活的时候,心情总难免有起伏,可能今天高兴,明天不高兴,而写字画画可以锻炼一个人的耐心和内心的修养,整个人沉静了许多。”
而且,若认真论起师承来,刘洪光电真不能算是专业的。因为,他从来没有参加过书画协会啊,比赛之类,好像对他来说,这些都是浮云,甚至“商丘才子”的称号他也看得很淡。他只是继续低调地写着属于自己的字,画着属于自己的画,不求闻达,但求静心。
不过,有麝自然香,虽然刘洪光自己很低调,但是他的字画还是渐渐传开了,不少地方举行大型活动的时候,都会邀请他做嘉宾,请他现场题字绘画。刘洪光当场挥毫泼墨,每次都能将现场气氛引致爆棚。
动静兼宜的生活
刘洪光的字画也成为他做人处事风格的一种外在表现,他的字画骨骼清奇,浓淡相宜。除了自己创作,刘洪光还四处收集名家作品,他一旦听说有人字写得好,会千方百计地联系上他们,向他们求字,拿回来细细观摩学习。
他喜欢那种该粗的地方浓墨重彩,该细的地方纤巧细腻,骨骼感比较强的字画,就如同他做人一样,刚柔相济,兼收并蓄。他本人的性格也是既有内向的一面,同时,也具有很外向的一面。
刘洪光说自己最喜欢的是独处一室,安安静静地看看书,写写字,画画画,让心灵得到一刻休憩和放松。闲暇的时候,除了看一些厨政管理方面的书充电,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以外,他还特别喜欢看一些关于人生哲理方面的书,以提升自己的修养和对人生的感悟。
尽管刘洪光喜欢独处,但是,每次有人请他表演书法或绘画时,他又会很热情地答应下来,并且全力以赴地参与。在俱乐部里面也是如此,刘洪光的热情为他带来了很好的口碑,他的诗书画以及高超的烹饪水平又为他赢得了更多同行的尊敬,“商丘才子”的美称大概就是这么得来的,德才兼备的刘洪光也确实不负这个美名。
书菜同宗,诗菜同源
书画带给刘洪光的,不仅仅是心灵上的平静,还有专业上的直接提升。刘洪光一向认为书法、绘画和做菜是同宗同源的,它们都是艺术性的创作,所以在本质上也就有着它们相似的地方。
“做菜跟写字、画画一样,都首先要有一个好的构思。在做菜前,也要先考虑它的定位和构思。只有构思好了,才可能出好作品。另外,在摆盘装饰上,也要有自己的个性。也跟写字、绘画一样,可以借鉴各家之长。”
刘洪光还举了一个例子,一般牛排多用铁板作为盛器,而刘洪光在自己制作牛排的时候,创造性地使用了韩式煎炉,这样,端到顾客面前的菜品下面是火,上面则摆了牛排、蔬菜等,使菜品看起来更加丰富高贵,深受顾客的喜爱。
刚刚说到刘洪光是个艺术家,精通诗书画。书画说完了,这里再说说他的诗。翻开刘洪光设计出的菜谱,只觉一股浓浓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看菜名、赏图片、吟诗词,已经成为每位顾客的一大乐趣。
在刘洪光手里,每一道菜都有他有诗意般的演绎,如“豆豉小黄鱼”,他便作了“昨夜江南春雨足,桃花瘦,黄鱼肥”这般诗句,诗情诗意尽在其中,再如“御品一品罐”这道菜,出自他手,便有了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的绝美意境。
大概是受到书法、绘画的影响,刘洪光对文化味儿浓的东西都有着那么一股子亲切感,对诗歌的兴趣也是这么来的。他不仅将很多古诗词烂熟于心,而且自己经常也能够作出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诗来。
刘洪光对菜品的理解也带着文人的气息,他认为一个人做出的菜,就跟他画出的画、写出的字一样,是自己独特个性的展现。因此,他对自己的菜品要求就跟字画一样,一定要达到一定的境界,超出一般烹饪的境界。按照刘洪光的理念,菜品要做到三点合一,即味,形美合一。他将自己对诗书画不断钻研中体会到的美融入到菜品里,因此做出的菜也就备受人们的好评。
厨房管理艺术化
走入刘洪光管理下的厨房,有一段话很醒目:“世界上没有一个职位是永久的,只要有个人能胜任你的能力,你就必须让位,这就是市场。”看了这段话,足以让人思考片刻,这也正是刘洪光厨房与众不同的地方。别的厨房,在墙壁上总是鲜明地张贴着各项规章制度,秩序井然,但是略显冰冷。
刘洪光管理的厨房,墙壁上甚少能看到明显的规章制度,印入眼帘的是一些人生格言,一些关于烹饪的文化,还有一篇特别引人注目,但那也不是什么惩 罚措施,而是刘洪光的一篇论文《从厨之道》,里面都是刘洪光根据自己的体悟写的肺腑之言。
这里,没有教条,有的只是一位师长的循循善诱与谆谆教导。从这些小的细节就可以看出,刘洪光的管理方式是种很艺术化的方式,他还将这种方式融入自己管理的方方面面。
刘洪光的手下分为两个队:老鹰队和野狼队,每个队有着各自的队长,每次集合时,由每队的队长进行队伍人员的调整。而刘洪光只需抓住两位队长的管理门,通过两位队长就可以对整个团队进行间接管理。由于这种分组,两个队的队员深具竞争意识,故此团队意识也得到了强化,更方便管理。
同时,刘洪光还特别注意企业文化的建立。在刘洪光管理的店里,有一个通告栏,除了周一和周日由厨师长写上一周的工作安排与工作总结以外,其他时间,员工可以自由地在上面手写各种小故事,笑话等,既有趣味性,又充分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
除此之外,刘洪光还特别注重员工的发展。他认为,现在的厨师队伍越来越年轻化,他们更加关注自身的发展,所以要紧紧抓住这一个点,满足他们的喜好。在店里,所有员工对酒店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公开地表达出来,会根据员工的提议对厨房里不足的地方进行改进。这样,可以让员工真正有参与感。
谈到管理,刘洪光想起这样一句话,这是当年刘洪光的领导对刘洪光说过的,至今还对他影响很深:“你处事有多宽容,你就有多成功。”因此,管理下级,刘洪光一向本着宽以待人,鼓励为主的原则。
因着这些原因,手下的人看待刘洪光,不像上级,更像一位师长,从他身上学到的,不仅有技艺的提升,更多的是一种做人修为的提升。
刘洪光认为,一个人想取得成功,一方面,要有良好的心态。每次跟别人谈话,刘洪光的原则是一听、二稳、三回答;另一方面,需要找准自己做人的方向,要树立明晰的目标,这样才能为工作提供无限的动力。
被问及自己的人生目标,刘洪光笑着说:“我自己特别喜欢管理,我觉得管理对一个酒店的经营特别重要,如果能够把人控制好,酒店就成功了一大半。所以以后,我也会向着管理方面发展,争取做一位对人有所启发的好的管理者。
大概刘洪光把管理酒店也当成了自己的一幅作品吧,也许他会像写字绘画一样细细勾勒出一件更加让人惊叹的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