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在教学中仅仅注重知识的传授,从而相对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首先阐述了当前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现状,接着提出了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以便更好的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教学;道德与法制;创新意识
一、当前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现状
(一)时代性不强
我国中学教育中关于法律方面的知识都是穿插在《道德与法治》的课本当中的,由于升学压力没有专门的法治教育课,专职的法律老师也没有,学生、学校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就决定着法律知识的传授效果。一系列因素导致中学生法治意识薄弱,学法氛围不够浓厚等现状,还好目前新更改的教材已经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改进,许多法律知识不仅明确而且实用。只是教师的教授方式还有待改进,目前来看许多教师并没有真正让学生感受对法律的需求,更没有了解什么样的形式才是当前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这久要求教师要跟上时代的变化,跟进教材的变化,设身处地的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才能让法治意识培育有明显的效果。
(二)教学有待多样化
当前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中相对缺乏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是按照模式进行教学,学生也是按照教师的套路学习知识内容。学生在上课时不会对课堂内容抱有很大的期待,在教学中相对枯燥乏味,不能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的思维、方式比较的单一,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主动性,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得到提升,不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创新思维的发展也受到阻碍。
(三)应试化教育影响严重
新课程改革后,《道德与法治》课程要求在教与学的关系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者,一切的理论知识要让学生能够切身体验到,感受到。教学应当回归学生活,从学生身心发展出发,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然而当今学校教育教学深受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一味地关注升学率,忽略了学生这个主体,忽略了学生是否需要法律常识,忽略了学生是否需要掌握法律运用能力,忽略了中学生的法律修养。法治教育本身在应试教育中的地位不高,有些法律常识不是必考点就被忽略。许多学校不管这些内容是否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多么的重要,完全毫无道理的放松了对学生法治观念方面的培养,认为学生当前在学校学习,法律的应用、法律意识的培养都是大学之后的事情,目前还顾不上这些知识的学习。
二、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
(一)教学手段多样化
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进行培养,首先要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在丰富学生文化素养的同时还能够完善學生自身的道德素养。教师在教学中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应用多媒体手段的方式对学生创新思维进行培养。例如在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相关知识内容时,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相关知识内容利用多媒体的形式展示出来,并配以相应的图片、视频等内容,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内容。在教学中可以为学生设置相应的主题,并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交流对主题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通过这种主题式小组之间交流讨论的形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还能够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教师在小组讨论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注重发散学生思维,并在讨论中总结对主题的认识,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二)注重创新环境的创设
在教授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中,教师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除了要注重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之外,还要能够给学生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在环境创设中不仅仅是教师有意地为学生去构建布置,还需要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与教师进行配合,学生在学习中要能够不断思考,以此起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效果。例如在学习“爱国主义理想”的相关知识内容时,教师在让学生发表自身看法之前,可以给学生讲解一些爱国理想的知识内容,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然后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可能认为爱国主义就是要为国家做出相应的牺牲,也有的学生认为即使做一件不起眼小事也可以称之为爱国主义。通过这种情景式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更快的融入到学习中,并注重自身创新思维的发散,从而教师在取得较好教学效果的同时促进学生思维的提升。
(三)建设高素质的法治教师队伍
法治意识培育是一项集理论与实践以及必要的政治、法律学知识于一体的涵盖范围广且具有一定综合性的工程。所以从教学承担者上下功夫是关键。第一,实行严格准入制度。在教师招聘入职环节就应当从源头上做好把关,适当加入一些有关法治意识考核的内容;第二,加强培训。不同学校应该根据自身情况,拥有一支规模相匹配的以法学为主体的教师队伍,在能够教学的同时还可以了解外界相应的法律规定变化和案例情况,对于其他教师和学生学习都有促进作用。第三,强化持续学习。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课余时间不断学习法律知识,研究对初中生进行法治意识培育的有效策略,加强自身法学素养,从而更好地将已有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的实际中去。
三、结语
道德与法治是变更后的初中德育教材,要想发挥新教材的优势就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和探究,形成科学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与教材的高度匹配,从而发挥教材的应有作用,提高初中阶段的德育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华.如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2):169.
[2]郭长征.影响高中道德与法制教育的主要因素初探[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1(2):61-62.
[3]穆国艳.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探究[J].神州,2017,(36):272.
关键词:初中教学;道德与法制;创新意识
一、当前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现状
(一)时代性不强
我国中学教育中关于法律方面的知识都是穿插在《道德与法治》的课本当中的,由于升学压力没有专门的法治教育课,专职的法律老师也没有,学生、学校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就决定着法律知识的传授效果。一系列因素导致中学生法治意识薄弱,学法氛围不够浓厚等现状,还好目前新更改的教材已经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改进,许多法律知识不仅明确而且实用。只是教师的教授方式还有待改进,目前来看许多教师并没有真正让学生感受对法律的需求,更没有了解什么样的形式才是当前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这久要求教师要跟上时代的变化,跟进教材的变化,设身处地的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才能让法治意识培育有明显的效果。
(二)教学有待多样化
当前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中相对缺乏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是按照模式进行教学,学生也是按照教师的套路学习知识内容。学生在上课时不会对课堂内容抱有很大的期待,在教学中相对枯燥乏味,不能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的思维、方式比较的单一,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主动性,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得到提升,不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创新思维的发展也受到阻碍。
(三)应试化教育影响严重
新课程改革后,《道德与法治》课程要求在教与学的关系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者,一切的理论知识要让学生能够切身体验到,感受到。教学应当回归学生活,从学生身心发展出发,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然而当今学校教育教学深受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一味地关注升学率,忽略了学生这个主体,忽略了学生是否需要法律常识,忽略了学生是否需要掌握法律运用能力,忽略了中学生的法律修养。法治教育本身在应试教育中的地位不高,有些法律常识不是必考点就被忽略。许多学校不管这些内容是否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多么的重要,完全毫无道理的放松了对学生法治观念方面的培养,认为学生当前在学校学习,法律的应用、法律意识的培养都是大学之后的事情,目前还顾不上这些知识的学习。
二、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
(一)教学手段多样化
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进行培养,首先要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在丰富学生文化素养的同时还能够完善學生自身的道德素养。教师在教学中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应用多媒体手段的方式对学生创新思维进行培养。例如在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相关知识内容时,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相关知识内容利用多媒体的形式展示出来,并配以相应的图片、视频等内容,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内容。在教学中可以为学生设置相应的主题,并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交流对主题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通过这种主题式小组之间交流讨论的形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还能够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教师在小组讨论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注重发散学生思维,并在讨论中总结对主题的认识,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二)注重创新环境的创设
在教授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中,教师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除了要注重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之外,还要能够给学生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在环境创设中不仅仅是教师有意地为学生去构建布置,还需要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与教师进行配合,学生在学习中要能够不断思考,以此起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效果。例如在学习“爱国主义理想”的相关知识内容时,教师在让学生发表自身看法之前,可以给学生讲解一些爱国理想的知识内容,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然后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可能认为爱国主义就是要为国家做出相应的牺牲,也有的学生认为即使做一件不起眼小事也可以称之为爱国主义。通过这种情景式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更快的融入到学习中,并注重自身创新思维的发散,从而教师在取得较好教学效果的同时促进学生思维的提升。
(三)建设高素质的法治教师队伍
法治意识培育是一项集理论与实践以及必要的政治、法律学知识于一体的涵盖范围广且具有一定综合性的工程。所以从教学承担者上下功夫是关键。第一,实行严格准入制度。在教师招聘入职环节就应当从源头上做好把关,适当加入一些有关法治意识考核的内容;第二,加强培训。不同学校应该根据自身情况,拥有一支规模相匹配的以法学为主体的教师队伍,在能够教学的同时还可以了解外界相应的法律规定变化和案例情况,对于其他教师和学生学习都有促进作用。第三,强化持续学习。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课余时间不断学习法律知识,研究对初中生进行法治意识培育的有效策略,加强自身法学素养,从而更好地将已有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的实际中去。
三、结语
道德与法治是变更后的初中德育教材,要想发挥新教材的优势就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和探究,形成科学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与教材的高度匹配,从而发挥教材的应有作用,提高初中阶段的德育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华.如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2):169.
[2]郭长征.影响高中道德与法制教育的主要因素初探[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1(2):61-62.
[3]穆国艳.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探究[J].神州,2017,(36):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