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设计之初,开发商便给予景观很大的权限,希望由景观角度出发,在建筑布局已定的前提下,重新考量路网和停车场的整体布局,弱化二者生硬的观感,最大限度展现出景观的优越性。
【关键词】景观突破;景观规划;立体停车
1、理解—遍地停车场的低品质住区
(1)原规划的停车位为满足了住户1:1的要求,地面布置了大面积停车场,还有很大一部分临路停车。原规划明确强调所涉及的消防和路宽,但未与日常的行车管理相结合并做出指导,造成区内被道路分割零散,路面铺装过多。[图01]
(2)原规划的景观轴线明确,但区内路网纵横,绿地被割裂分散,难以为景观系统所用,宅间组团与中心景观联系较弱。且从实际考虑,组团多为停车场,景观的参与性与可达性较弱。并忽略了道路景观的重要性。
2、改善—条条框框下的景观突破
像大多数的住区一样,满足容积率和日照是高密度住区规划首要要求,道路的布置也尽量与停车位结合,降低交通铺装的成本。随之而来的是道路布置僵化,所到之处皆被停车场占据,组团绿地周边也被停车所包围,降低了步行人群的可达性,在貌似没有任何调整余地的情况下,景观先将停车数量至于一边,以疏导交通、让出绿地、合理布置集中停车场为先期工作的主要内容,对建筑规划总图进行了一番调整。
2.1动态交通调整
住区内部以大环路解决动态交通,南侧、东侧设置车行出入口,调整主要针对北侧,将紧邻北侧红线的车行道,向南收缩,与12#13#入户路结合处理;取消10#会所两侧车行路,仅保证消防通道功能,与景观铺装结合,平时禁止车行;取消景观中心区两侧车行路,保证消防功能,保障景观区域的完整性,为后续景观设计准备有利基础条件。
2.2静态交通调整
将原本开放式停车归纳集中,形成明确的区块化停车。每个停车场尽量由一个出入口控制,环路北侧形成整体停车场,原西侧边界消防路与停车场道路整合。结合行车管理方案,将区块化的停车场布置在园区主路外侧,保证主环路区域被绿地包围,避免与区内步行系统的交叉。结合景观设计构架,去除中心景观区及景观节点位置(绿岛)处的停车位,并在其它区域予以增加,尽可能满足停车1:1的要求。结合停车位,将临西侧围墙的消防通道改为局部借道停车场,局部隐形的方式处理。
2.3调整后的优势
调整后的交通组织,以环路为明晰的区域分界,环路外为停车场集中布置,环路内则保证了安全的步行区域。区内主环路景观提升,提高景观的均好性。环路内人车分流,步行系统完整。调整后的规划道路与停车布置方式,将绿地尽可能的与步行系统联系起来,为下一步的景观设计提供更好的“图底”。[图02]
3、景观—好的规划是成功的一半
3.1景观构架
经过对规划交通系统的几轮调整和反复比较后,平衡景观绿地与停车,最终为景观挤出了空间,形成了“一轴三带 绿岛其间”的景观构架。景观绿地系统为一轴三带,重点强调由10#会所到景觀中心区的东西轴线,这是绿地最为完整和景观性最好的区域。依托东西环路人行道,并结合步行网络,形成辐射整个楼宇的绿地系统。
3.2概念说明
雀翎公馆项目是孔雀城品牌旗下的子项目,项目楼盘主要面向当地回迁居民。景观概念针对项目特点,从务实角度出发,将形式与功能做最大限度的统一,该概念和形态上向品牌靠近,材质和风格上延续该品牌的一贯性。在设计手法上,以植物种植和微地形为主要造园手法,营造曲径通幽的空间变化,在其间布置适宜尺度的硬质铺装广场,满足居民活动、休闲、小型运动健身的要求。风格主题形式表达上,在软硬景的形式上体现英伦风情,追求自然、质朴的大自然景色,将人工的痕迹掩映在林木之中,山丘旁边,提供给参与者一个驻足、赏景、思考之地。
3.3景观价值分区
中心景观区:景观价值最高区域。利用其场地的优势,考虑休闲、健身、交流等功能,设计多层次多要求共存的景观绿地。
地面绿化停车场:景观价值较低。但影响面很大,应对停车场做软化处理,增加绿量。
3.4中心景观区设计
调整后的交通系统,在中心景观区区域实现了人车分行,由东侧10#进入小区至景观中心区一线,是最重要的景观轴线,其在空间上呈现点、线、面结合,并突出10#二层平台向西眺望的视觉通廊,将中心景观区的景色一收眼底。核心区域则利用抬升的地形,下凹的广场,宽阔的草坪与密林,等等对比,实现视线的阻隔和空间的转换。
3.5会所景观设计改造
住区东侧地块比市政路低约2.5米,致使10#会所面向主路的主要界面是二层,而面对区内界面则需要很大的空间解决由二层到场地的交通问题。原设计没有考虑到会所两个界面的景观性,用简易的之字形坡道解决由东侧进入的人行交通,而该会所是整个楼盘的品质代表,其东西两个界面都是重要的景观展示面。
3.6宅间景观设计
经过对总图的调整,将集中停车场隐蔽布置在宅间内侧,出入口与入户路合二为一,在停车场与主环路之间利用微地形绿地进行隔离,这样既保证了主路上的景观效果,也将宅间绿地充分利用,与人行道系统联系起来。在顶层表面进行防滑处理。
结语:
景观参与这个项目经历了多轮交流和修改,交通路网的调整、地面停车的调整、甚至建筑立面的调整,等等,越来越多超越景观本身范畴的东西,反而需要与景观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景观参与的住区规划中,处理好最基本的某个功能要求,就是景观最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景观突破;景观规划;立体停车
1、理解—遍地停车场的低品质住区
(1)原规划的停车位为满足了住户1:1的要求,地面布置了大面积停车场,还有很大一部分临路停车。原规划明确强调所涉及的消防和路宽,但未与日常的行车管理相结合并做出指导,造成区内被道路分割零散,路面铺装过多。[图01]
(2)原规划的景观轴线明确,但区内路网纵横,绿地被割裂分散,难以为景观系统所用,宅间组团与中心景观联系较弱。且从实际考虑,组团多为停车场,景观的参与性与可达性较弱。并忽略了道路景观的重要性。
2、改善—条条框框下的景观突破
像大多数的住区一样,满足容积率和日照是高密度住区规划首要要求,道路的布置也尽量与停车位结合,降低交通铺装的成本。随之而来的是道路布置僵化,所到之处皆被停车场占据,组团绿地周边也被停车所包围,降低了步行人群的可达性,在貌似没有任何调整余地的情况下,景观先将停车数量至于一边,以疏导交通、让出绿地、合理布置集中停车场为先期工作的主要内容,对建筑规划总图进行了一番调整。
2.1动态交通调整
住区内部以大环路解决动态交通,南侧、东侧设置车行出入口,调整主要针对北侧,将紧邻北侧红线的车行道,向南收缩,与12#13#入户路结合处理;取消10#会所两侧车行路,仅保证消防通道功能,与景观铺装结合,平时禁止车行;取消景观中心区两侧车行路,保证消防功能,保障景观区域的完整性,为后续景观设计准备有利基础条件。
2.2静态交通调整
将原本开放式停车归纳集中,形成明确的区块化停车。每个停车场尽量由一个出入口控制,环路北侧形成整体停车场,原西侧边界消防路与停车场道路整合。结合行车管理方案,将区块化的停车场布置在园区主路外侧,保证主环路区域被绿地包围,避免与区内步行系统的交叉。结合景观设计构架,去除中心景观区及景观节点位置(绿岛)处的停车位,并在其它区域予以增加,尽可能满足停车1:1的要求。结合停车位,将临西侧围墙的消防通道改为局部借道停车场,局部隐形的方式处理。
2.3调整后的优势
调整后的交通组织,以环路为明晰的区域分界,环路外为停车场集中布置,环路内则保证了安全的步行区域。区内主环路景观提升,提高景观的均好性。环路内人车分流,步行系统完整。调整后的规划道路与停车布置方式,将绿地尽可能的与步行系统联系起来,为下一步的景观设计提供更好的“图底”。[图02]
3、景观—好的规划是成功的一半
3.1景观构架
经过对规划交通系统的几轮调整和反复比较后,平衡景观绿地与停车,最终为景观挤出了空间,形成了“一轴三带 绿岛其间”的景观构架。景观绿地系统为一轴三带,重点强调由10#会所到景觀中心区的东西轴线,这是绿地最为完整和景观性最好的区域。依托东西环路人行道,并结合步行网络,形成辐射整个楼宇的绿地系统。
3.2概念说明
雀翎公馆项目是孔雀城品牌旗下的子项目,项目楼盘主要面向当地回迁居民。景观概念针对项目特点,从务实角度出发,将形式与功能做最大限度的统一,该概念和形态上向品牌靠近,材质和风格上延续该品牌的一贯性。在设计手法上,以植物种植和微地形为主要造园手法,营造曲径通幽的空间变化,在其间布置适宜尺度的硬质铺装广场,满足居民活动、休闲、小型运动健身的要求。风格主题形式表达上,在软硬景的形式上体现英伦风情,追求自然、质朴的大自然景色,将人工的痕迹掩映在林木之中,山丘旁边,提供给参与者一个驻足、赏景、思考之地。
3.3景观价值分区
中心景观区:景观价值最高区域。利用其场地的优势,考虑休闲、健身、交流等功能,设计多层次多要求共存的景观绿地。
地面绿化停车场:景观价值较低。但影响面很大,应对停车场做软化处理,增加绿量。
3.4中心景观区设计
调整后的交通系统,在中心景观区区域实现了人车分行,由东侧10#进入小区至景观中心区一线,是最重要的景观轴线,其在空间上呈现点、线、面结合,并突出10#二层平台向西眺望的视觉通廊,将中心景观区的景色一收眼底。核心区域则利用抬升的地形,下凹的广场,宽阔的草坪与密林,等等对比,实现视线的阻隔和空间的转换。
3.5会所景观设计改造
住区东侧地块比市政路低约2.5米,致使10#会所面向主路的主要界面是二层,而面对区内界面则需要很大的空间解决由二层到场地的交通问题。原设计没有考虑到会所两个界面的景观性,用简易的之字形坡道解决由东侧进入的人行交通,而该会所是整个楼盘的品质代表,其东西两个界面都是重要的景观展示面。
3.6宅间景观设计
经过对总图的调整,将集中停车场隐蔽布置在宅间内侧,出入口与入户路合二为一,在停车场与主环路之间利用微地形绿地进行隔离,这样既保证了主路上的景观效果,也将宅间绿地充分利用,与人行道系统联系起来。在顶层表面进行防滑处理。
结语:
景观参与这个项目经历了多轮交流和修改,交通路网的调整、地面停车的调整、甚至建筑立面的调整,等等,越来越多超越景观本身范畴的东西,反而需要与景观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景观参与的住区规划中,处理好最基本的某个功能要求,就是景观最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