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改革背景下,应以更开阔的视野领会高职办学理念,从当前与未来职场需要理解人文素质培养对秘书职业的重要意义,确认哪些人文素质有助于秘书职业素养形成,探索结合秘书岗位实践培养秘书人文素质的方法途径。
关键词:高职教育 秘书专业 人文素质
当前,在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毕业生签约率为硬指标”、“岗位技能就是课程”的现实背景下,一些高职院校大幅度削减甚至停止人文教育必修科目。一向重视思想政治、文化理论素养教育的高职文秘专业,也在新的统一培养模式要求下,大量压缩了人文素质课程,或以秘书工作基本技能课取代之,或以岗位实习取代之。
高职教育各专业中以“物”为主要工作对象的技术性、管理性专业与以“人”为主要工作对象的管理性、服务性专业,在培养目标、途径、模式、教学手段方面是有很大区别的。就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而言,对前者的要求不必太高,就能够胜任相关就业岗位的职业要求;而对后者来说,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甚至是较高的人文素质才能胜任相关就业岗位的职业要求。
为此,重视秘书职业能力培养,绝不能以削弱秘书人文素质培养为代价。我们应当以更开阔的视野领会“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认识到人文素质对秘书职业素养形成的重要意义,积极探索在专业教育中培养秘书人文素质的方法途径。
一、秘书应具备较高人文素质修养
人文素质是指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品质,一般体现在人的语言、思维、情感、意志、仪态、个性、文艺技能等方面,是构成人的气质、风度和人格的内在因素。高层次的人文素质则表现为关爱生命和自然,有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有坚强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能流畅自如地运用母语,有较高的外语水平,思维严谨,反应敏捷,善于创新,言行得体且优雅,对艺术有较高的悟性等。
人文素质的核心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在历史中形成和发展的由人类优秀文化积淀凝聚而成的精神,一种内在于主体的精神品格。如追求崇高的理想,崇尚优秀道德情操,向往和塑造健全完美的人格,热爱和追求真理,养成和采取科学的思维方式等,都是人文精神的体现。秘书人文素质修养中应以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为核心。
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是能否承担工作任务的首要条件,而人文素质则决定能否把工作任务完成得恰当、到位、有档次、有品位。要当好一个秘书必须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修养。
二、高职应重视秘书专业人文素质教育
秘书教育历来把培育人文素质当作一项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其目的就是使学生首先“学会做人”,从语言、思维、情感、意志、仪态、个性气质诸方面,具备从事秘书工作的内在品质,使学生从业后能够把秘书工作任务完成得有层次、有品位。这是高职秘书专业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
做人的根本在于品质,人的言行仪态只是内在的一种反映。韩愈劝诫后辈:青年人“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方蔼如也。”高职秘书专业人文素质教育就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做一个有良知的人,一个有智慧的人,一个有修养的人。这是使学生形成秘书品质,达到秘书从业标准的基本培养要求。
良知是一个人最起码的价值标准,是使人成其为人的基本要素,若想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那么就必须在珍惜自身生命和良心的基础上,发展关爱他人和关爱社会与自然的责任感。智慧带来良好的判断力,能使我们正确地辨别事物。一个人的修养,往往表现在其言谈举止上,但根子却在其内在人文素质中。人的良好修养可以表现为一种仁者风范、一种儒雅的风度、一种高雅的气韵……无论哪一种表现,都是个体天生的因素与后天人文素质相互作用的结果。
三、以就业为导向开拓秘书人文素质培养的新途径
1、确立培养目标建构课程平台
以就业为导向进行秘书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建设,是一个教育理念和课程模式的革命。首先必须打破传统课程设置的学科束缚,按照秘书职业需求确立具有秘书职业特点的人文素质培养目标,并以此优化整合课程。把学生“学会做人”,做一个有良知、有智慧、有修养的人,作为高职秘书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设置秘书人文修养、文学修养、地方文化修养、企业文化修养四门课程。其中,秘书人文修养是从秘书从业的特定需要上全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文学修养则着重培养学生具备 “学会做人”,具备一个秘书从业者终身发展的基础素质;地方文化修养是依托地方先进文化,拓展人文素质培养途径;企业文化修养是更为贴近秘书职场的人文素质教育。在这个基础上,再确定每门课程的内容和容量,将其细化。
2、按照必备、应具备的原则选择教材
在教材建设上,目前大多数院校的做法有两种:一是采用传统的大学文、理、工科通用的《大学语文》教材或通识性的“鉴赏”类教材,存在的问题是与职业人格教育结合不紧,针对性不强,容量不足;二是按照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方式采取中国文学、外国文学、文学理论“拼盘”式教材,课时量小而课程容量大,面面俱到却都只是蜻蜓点水,与职业人格教育脱节。这两种做法的共同性是侧重文学知识教育,忽视情感和价值观的教育,难以达到高职职业人格培育的教学目标。
按照秘书职业素养构成为目标,所选择的教材应打破传统的“文学史”或“文选”编排方式,从掌握文学知识熏陶、文学能力训练、文学精神传承的角度考虑,根据文秘职业素质的特点,设置文学中的职业观念、职业心理、职业精神等内容,实现文学精神传承与职业素质形成的对接与整合。
3、依托地方特色文化、企业文化,拓展人文素质培养途径
高职教育必须紧密联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来源于区域社会经济的精神文化往往更贴近生活,更具有针对性和亲近感,对学生职业人文素质的形成及实际运用水平的提高,具有独特的重要价值。
具体做法,一是与地方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合作,建立秘书职业人文素质教育实践教学基地,力求通过企业文化的熏陶与技能的学习,使学生在获得广泛的人文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塑造文化人格;在学会交流和合作中塑造文化人格;在学会应用和创新中塑造文化人格。二是积极开发利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开展以地方特色文化为载体的人文素质教育改革与实践活动,以学会做人、做事为目标进行高职人文素质教育改革,配合重点专业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推进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活动。三是结合岗位实践、学生社团活动开展利用地方特色文化为载体的人文素质教育与实践活动,以促进学生运用能力的提高。由于地方文化的许多内容和生活、职业联系紧密,学生学习的方式可以丰富多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研究,也实现了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
4、广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全面改进教学手段
现代教育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育。利用校园网络资源,开设秘书人文素质教育网上课堂,要求教师建立个人主页,内容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参考书目、参考书目、文献资料索引、辅导训练、课外论坛等栏目,教师可通过校园网对学生进行辅导与交流活动。学生利用网上信息发布与收集开展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和效果。
虽然秘书教育体系研究是一个复杂的课题,但一个基本的事实,那就是古今中外的优秀秘书从业者都具有深厚扎实的人文素质功底。这一基本事实使我们在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秘书教育改革时,绝不可以忽视人文素质教育的存在与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廖金泽.企业秘书大全[M].广东经济出版社,2005
[2]尤西林.人文科学导论[M].高教出版社,2005
关键词:高职教育 秘书专业 人文素质
当前,在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毕业生签约率为硬指标”、“岗位技能就是课程”的现实背景下,一些高职院校大幅度削减甚至停止人文教育必修科目。一向重视思想政治、文化理论素养教育的高职文秘专业,也在新的统一培养模式要求下,大量压缩了人文素质课程,或以秘书工作基本技能课取代之,或以岗位实习取代之。
高职教育各专业中以“物”为主要工作对象的技术性、管理性专业与以“人”为主要工作对象的管理性、服务性专业,在培养目标、途径、模式、教学手段方面是有很大区别的。就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而言,对前者的要求不必太高,就能够胜任相关就业岗位的职业要求;而对后者来说,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甚至是较高的人文素质才能胜任相关就业岗位的职业要求。
为此,重视秘书职业能力培养,绝不能以削弱秘书人文素质培养为代价。我们应当以更开阔的视野领会“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认识到人文素质对秘书职业素养形成的重要意义,积极探索在专业教育中培养秘书人文素质的方法途径。
一、秘书应具备较高人文素质修养
人文素质是指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品质,一般体现在人的语言、思维、情感、意志、仪态、个性、文艺技能等方面,是构成人的气质、风度和人格的内在因素。高层次的人文素质则表现为关爱生命和自然,有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有坚强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能流畅自如地运用母语,有较高的外语水平,思维严谨,反应敏捷,善于创新,言行得体且优雅,对艺术有较高的悟性等。
人文素质的核心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在历史中形成和发展的由人类优秀文化积淀凝聚而成的精神,一种内在于主体的精神品格。如追求崇高的理想,崇尚优秀道德情操,向往和塑造健全完美的人格,热爱和追求真理,养成和采取科学的思维方式等,都是人文精神的体现。秘书人文素质修养中应以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为核心。
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是能否承担工作任务的首要条件,而人文素质则决定能否把工作任务完成得恰当、到位、有档次、有品位。要当好一个秘书必须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修养。
二、高职应重视秘书专业人文素质教育
秘书教育历来把培育人文素质当作一项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其目的就是使学生首先“学会做人”,从语言、思维、情感、意志、仪态、个性气质诸方面,具备从事秘书工作的内在品质,使学生从业后能够把秘书工作任务完成得有层次、有品位。这是高职秘书专业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
做人的根本在于品质,人的言行仪态只是内在的一种反映。韩愈劝诫后辈:青年人“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方蔼如也。”高职秘书专业人文素质教育就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做一个有良知的人,一个有智慧的人,一个有修养的人。这是使学生形成秘书品质,达到秘书从业标准的基本培养要求。
良知是一个人最起码的价值标准,是使人成其为人的基本要素,若想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那么就必须在珍惜自身生命和良心的基础上,发展关爱他人和关爱社会与自然的责任感。智慧带来良好的判断力,能使我们正确地辨别事物。一个人的修养,往往表现在其言谈举止上,但根子却在其内在人文素质中。人的良好修养可以表现为一种仁者风范、一种儒雅的风度、一种高雅的气韵……无论哪一种表现,都是个体天生的因素与后天人文素质相互作用的结果。
三、以就业为导向开拓秘书人文素质培养的新途径
1、确立培养目标建构课程平台
以就业为导向进行秘书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建设,是一个教育理念和课程模式的革命。首先必须打破传统课程设置的学科束缚,按照秘书职业需求确立具有秘书职业特点的人文素质培养目标,并以此优化整合课程。把学生“学会做人”,做一个有良知、有智慧、有修养的人,作为高职秘书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设置秘书人文修养、文学修养、地方文化修养、企业文化修养四门课程。其中,秘书人文修养是从秘书从业的特定需要上全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文学修养则着重培养学生具备 “学会做人”,具备一个秘书从业者终身发展的基础素质;地方文化修养是依托地方先进文化,拓展人文素质培养途径;企业文化修养是更为贴近秘书职场的人文素质教育。在这个基础上,再确定每门课程的内容和容量,将其细化。
2、按照必备、应具备的原则选择教材
在教材建设上,目前大多数院校的做法有两种:一是采用传统的大学文、理、工科通用的《大学语文》教材或通识性的“鉴赏”类教材,存在的问题是与职业人格教育结合不紧,针对性不强,容量不足;二是按照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方式采取中国文学、外国文学、文学理论“拼盘”式教材,课时量小而课程容量大,面面俱到却都只是蜻蜓点水,与职业人格教育脱节。这两种做法的共同性是侧重文学知识教育,忽视情感和价值观的教育,难以达到高职职业人格培育的教学目标。
按照秘书职业素养构成为目标,所选择的教材应打破传统的“文学史”或“文选”编排方式,从掌握文学知识熏陶、文学能力训练、文学精神传承的角度考虑,根据文秘职业素质的特点,设置文学中的职业观念、职业心理、职业精神等内容,实现文学精神传承与职业素质形成的对接与整合。
3、依托地方特色文化、企业文化,拓展人文素质培养途径
高职教育必须紧密联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来源于区域社会经济的精神文化往往更贴近生活,更具有针对性和亲近感,对学生职业人文素质的形成及实际运用水平的提高,具有独特的重要价值。
具体做法,一是与地方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合作,建立秘书职业人文素质教育实践教学基地,力求通过企业文化的熏陶与技能的学习,使学生在获得广泛的人文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塑造文化人格;在学会交流和合作中塑造文化人格;在学会应用和创新中塑造文化人格。二是积极开发利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开展以地方特色文化为载体的人文素质教育改革与实践活动,以学会做人、做事为目标进行高职人文素质教育改革,配合重点专业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推进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活动。三是结合岗位实践、学生社团活动开展利用地方特色文化为载体的人文素质教育与实践活动,以促进学生运用能力的提高。由于地方文化的许多内容和生活、职业联系紧密,学生学习的方式可以丰富多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研究,也实现了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
4、广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全面改进教学手段
现代教育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育。利用校园网络资源,开设秘书人文素质教育网上课堂,要求教师建立个人主页,内容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参考书目、参考书目、文献资料索引、辅导训练、课外论坛等栏目,教师可通过校园网对学生进行辅导与交流活动。学生利用网上信息发布与收集开展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和效果。
虽然秘书教育体系研究是一个复杂的课题,但一个基本的事实,那就是古今中外的优秀秘书从业者都具有深厚扎实的人文素质功底。这一基本事实使我们在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秘书教育改革时,绝不可以忽视人文素质教育的存在与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廖金泽.企业秘书大全[M].广东经济出版社,2005
[2]尤西林.人文科学导论[M].高教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