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能力是通过创新活动所获得的创新成果的能力。在生物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行探究式学习,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起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为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生物 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
创新能力主要指个人通过创新活动,最终获得成果的一种能力。主要包括提出、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培养初中生的创新能力,是顺应新课改背景下,当前高校素质教学改革的要求,并在教学中实施探究式的教学模式,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自主学习能力,进而吸引学生对生物学习的注意力与兴趣。本文从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展开分析,深入探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以期提升生物教学质量水平。
一、培养学生创新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要有了创新的兴趣就等于有了创新的动力。所以在平时的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想出各种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巧妙设计上课导语,可谓“小导语大课堂大学问”,多设疑多激发多引导。可充分可运用学校实验室资源进行课堂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对教材实验进行改装和创新,由验证实验到探究实验,先简单后难,由浅入深,让学生不断体验创新实验成功的喜悦;教师要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组织课堂教学,多利用图片,声音,视频等形式呈现,激发学生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现代生物科技,展示生物科技的无穷魅力,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本中旁栏思考题、小资料、课外阅读材料等资料,激发思考;教师要从自身教学的各方面进行创新带动学生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创新思维
提升初中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及积极性,就应使其对生物教学内容产生一定的好奇心。初中生物课程的内容联系广泛,初中阶段学习的生物知识比较抽象难懂,所以遵循初中生物教学的一般规律,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用已有的科学理论指导学生,并将优秀的实践经验进行理性的概括。例如,老师在讲解“植物光合作用”这部分内容时,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兴趣,老师可在课前设计出一个“树叶照片”的实验,老师帮助学生将相片底片直接固定于叶子上,但要确保植物可接受阳光照射,就可进行相应的光合作用。几天后,将底片剪去,摘下叶子,并将叶子放到煮沸酒精中,待叶子颜色完全退去后取出,将褪色叶子放在培养皿内,加入适量的碘液,这时照片会出现在叶子上,即“树叶照片”。学生亲自做完实验后,生物老师可在课堂上让学生讨论并分析,是什么原因造成该种现象。通过学生与老师间的讨论,可得出结论,主要因底片上面的黑白浓度不一致,所接受到的光线也不相同,因此,在阳光照射下产生不同的淀粉,使得滴入碘液后染色度也不同,进而形成“人像”。这样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把学习当作一种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完善提高自己的手段,积极从事生物学习活动。
三、通过质疑能力培养,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生物教学中质疑能力是指学生在生物学习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意识问题并表达问题的个性心理特征。意识问题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不熟悉的知识,学生会产生疑惑、适度焦虑、兴奋、好奇的心理,这种心理是学生积极主动思维,不断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最佳状态。表达问题是指学生对意识到的问题进行加工:组织、用语言表达出来传递给自己或别人。清楚、准确地表达问题能使学习主体对问题的意识更加清晰,思维更具方向性和目的性,从而提高思维效率和质量,同时能更好地传递给别人达到交流的目的。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而想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首先应该营造质疑的环境,引导学生质疑。其次,引起学生的兴趣。生物学科博大精深,学生受制于知识水平的限制,不可能了解所有的知识。在这种前提下,教师不妨营造质疑的环境,引导学生进行质疑。教师不妨引导学生质疑各种曲线面积所代表的的意义,再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学生学习的效率低下,多半是因为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而想要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应该引起学生对生物的兴趣,想要让学生进行质疑,同样要引起学生质疑的兴趣。当然,在质疑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提出各种看似荒谬的想法,教师不应轻易对此进行否定,因为这些想法也是创新的一种。
四、加强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分析和观察能力
初中生物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实验课程的设计应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教学重点,老师根据课程要求制定相关的实验教学计划、实验操作指导方法,并分析最终实验结果,使学生经自己思考、观察,通过相关的实验步骤来证实实验结果。老师可按照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调整实验设计方案的条件,帮助学生设计出与实验项目相符的实验操作方案,同时仔细查看实验的过程与步骤,总结实验的结果,对实验中出现的不足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此外,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使学生更加深入的掌握实验知识,还能进一步培养创新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例如,生物老师在讲解“如何验证唾液淀粉酶对淀扮的消化作用”这部分内容时,学生需与酶的基本特性相结合分析,并提出相應的问题,如将唾液煮沸、高温水浴以及将淀粉换为蛋清液等问题,学生勇于创新,老师应给予一定的鼓励与肯定,学生经过多次对比实验后,创新热情被有效的激发出来,在更加深入地了解与掌握知识的同时,还可提升其分析和观察能力。
综上所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不仅是新课程改革对初中生物教学提出的要求,也是新时代社会对素质型人才提出的要求。想要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当前生物教学中存在的缺陷,通过构建良好的课堂生态系统、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科学精神,来间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生物 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
创新能力主要指个人通过创新活动,最终获得成果的一种能力。主要包括提出、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培养初中生的创新能力,是顺应新课改背景下,当前高校素质教学改革的要求,并在教学中实施探究式的教学模式,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自主学习能力,进而吸引学生对生物学习的注意力与兴趣。本文从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展开分析,深入探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以期提升生物教学质量水平。
一、培养学生创新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要有了创新的兴趣就等于有了创新的动力。所以在平时的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想出各种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巧妙设计上课导语,可谓“小导语大课堂大学问”,多设疑多激发多引导。可充分可运用学校实验室资源进行课堂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对教材实验进行改装和创新,由验证实验到探究实验,先简单后难,由浅入深,让学生不断体验创新实验成功的喜悦;教师要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组织课堂教学,多利用图片,声音,视频等形式呈现,激发学生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现代生物科技,展示生物科技的无穷魅力,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本中旁栏思考题、小资料、课外阅读材料等资料,激发思考;教师要从自身教学的各方面进行创新带动学生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创新思维
提升初中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及积极性,就应使其对生物教学内容产生一定的好奇心。初中生物课程的内容联系广泛,初中阶段学习的生物知识比较抽象难懂,所以遵循初中生物教学的一般规律,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用已有的科学理论指导学生,并将优秀的实践经验进行理性的概括。例如,老师在讲解“植物光合作用”这部分内容时,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兴趣,老师可在课前设计出一个“树叶照片”的实验,老师帮助学生将相片底片直接固定于叶子上,但要确保植物可接受阳光照射,就可进行相应的光合作用。几天后,将底片剪去,摘下叶子,并将叶子放到煮沸酒精中,待叶子颜色完全退去后取出,将褪色叶子放在培养皿内,加入适量的碘液,这时照片会出现在叶子上,即“树叶照片”。学生亲自做完实验后,生物老师可在课堂上让学生讨论并分析,是什么原因造成该种现象。通过学生与老师间的讨论,可得出结论,主要因底片上面的黑白浓度不一致,所接受到的光线也不相同,因此,在阳光照射下产生不同的淀粉,使得滴入碘液后染色度也不同,进而形成“人像”。这样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把学习当作一种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完善提高自己的手段,积极从事生物学习活动。
三、通过质疑能力培养,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生物教学中质疑能力是指学生在生物学习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意识问题并表达问题的个性心理特征。意识问题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不熟悉的知识,学生会产生疑惑、适度焦虑、兴奋、好奇的心理,这种心理是学生积极主动思维,不断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最佳状态。表达问题是指学生对意识到的问题进行加工:组织、用语言表达出来传递给自己或别人。清楚、准确地表达问题能使学习主体对问题的意识更加清晰,思维更具方向性和目的性,从而提高思维效率和质量,同时能更好地传递给别人达到交流的目的。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而想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首先应该营造质疑的环境,引导学生质疑。其次,引起学生的兴趣。生物学科博大精深,学生受制于知识水平的限制,不可能了解所有的知识。在这种前提下,教师不妨营造质疑的环境,引导学生进行质疑。教师不妨引导学生质疑各种曲线面积所代表的的意义,再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学生学习的效率低下,多半是因为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而想要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应该引起学生对生物的兴趣,想要让学生进行质疑,同样要引起学生质疑的兴趣。当然,在质疑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提出各种看似荒谬的想法,教师不应轻易对此进行否定,因为这些想法也是创新的一种。
四、加强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分析和观察能力
初中生物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实验课程的设计应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教学重点,老师根据课程要求制定相关的实验教学计划、实验操作指导方法,并分析最终实验结果,使学生经自己思考、观察,通过相关的实验步骤来证实实验结果。老师可按照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调整实验设计方案的条件,帮助学生设计出与实验项目相符的实验操作方案,同时仔细查看实验的过程与步骤,总结实验的结果,对实验中出现的不足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此外,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使学生更加深入的掌握实验知识,还能进一步培养创新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例如,生物老师在讲解“如何验证唾液淀粉酶对淀扮的消化作用”这部分内容时,学生需与酶的基本特性相结合分析,并提出相應的问题,如将唾液煮沸、高温水浴以及将淀粉换为蛋清液等问题,学生勇于创新,老师应给予一定的鼓励与肯定,学生经过多次对比实验后,创新热情被有效的激发出来,在更加深入地了解与掌握知识的同时,还可提升其分析和观察能力。
综上所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不仅是新课程改革对初中生物教学提出的要求,也是新时代社会对素质型人才提出的要求。想要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当前生物教学中存在的缺陷,通过构建良好的课堂生态系统、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科学精神,来间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孙洪君.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微课创新设计[J]生物技术世界,2010(24).
[2]朱晓玲,试论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对策,科研与教育,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