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和工具性相结合的学科,初中语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教育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现阶段素质教育理念下新课程改革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在实践教学中,革新传统教学方法,如何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是教研人员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强化学生的语文素养、加强人文教育以及优化学生思维品质三个方面探讨初中语文教学创新方法。
【关键字】初中语文;创新教育;问题;方法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语文教学中所面对的对象不全面
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仍然为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教师往往围绕升学率的提高设置教学任务。许多教师往往只关注班级内部分成绩优异的学生,而忽视了本应该多给予教学指导和关注的成绩较差的同学,导致班级内成绩的分化日益明显。另一方面,我国现行应试教育体制的单一性试卷成绩评价体系,实则为忽视了语文教学的本质,培育出学生也往往是高分低能,这与我国的素质教育目标相背离。
2、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位置。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育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忽视了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和引导,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导致学生产生思维上的依赖性,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不足,更谈不上去创造性的思维。
3、对教学目的的认识存在偏差。
初中语文的教学任务是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能力,在听、说、读、写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和领悟能力,通过长期且系统的大量训练使学生具有独立解决语文问题的能力,于此同时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而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对这一整体教学目标的认知仍存在偏差,一味的要求学生埋头苦读,忽视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初中语文教育创新方法
(一)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 强化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包括与语言能力有关的积极、健康的价值取向、认知态度、情感态度以及思维意识,当然这一切语文素养的养成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语文基础应知识。其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便是在长期的语言教学实践中所培养起来对语言的整体感知和审美理解能力。要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的语文素养,主要途径如下:
1以培养语感为教学切入点
语感的培养是强化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要素,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的语感培养方法如下:
1)教师在范文朗读中融合感情、表动、肢体动作等丰富的表现形式,让学生在体味中进行模仿,并在反复的吟诵中体会文章包涵的感情色情、事件发生场景、人物心理特征等各方面的因素,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亲身感知中获得认知能力生的升华,从而感知语言之美。
2)引导学生分析作品, 体味含蓄之意, 言下之意和言外之意。
(二)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目的, 构建语文学习的平台体系。
培养创新精神是教育教学的目的之一, 教师的教学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 应该注意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做法:
1 宣传先进典型, 鼓励向上求新。
2 活跃课堂气氛, 培养创新意识。可以在课堂上做到“ 三个提倡” ( 即上讲台、七嘴八舌、标新立异) 和“ 三个不准”(满堂灌、照本宣科和熄灭学生思维的火花) , 努力营造活泼和谐的课堂气氛, 其着眼点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 重视个性发展。有人说得好: 好奇心可以害死一只猫, 但可能造就一个科学家。教师应该为具有不同秉赋和不同潜能的学生创造一个发展的空间, 为他们提供开发潜能勇于创新的机会。
2、加强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就是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正确的认知自己、审视自己、协调与他人的关系,以正确的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明确自己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树立要成长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的远大理想。语文学科作为人文教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责任和义务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人文教育。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抽取其中的人文教育可利用资源,如《论语》中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三人行,必有我师”让学生明白做人与处事的基本道理;《种一片太阳花》令学生了解“个人只有融入集体,事业才能长盛不衰”的含义;《散步》叫学生晓谕“扶老携幼,勇担人生责任”的内涵……
3、优化学生创新思维品质
开展初中语文创新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目的便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探索,在思想上摆脱对家长、教师和同学的依赖。创造性思维主要包括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异向思维等多个方面。下面仅就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进行探讨:
(1)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所谓发散思维,即是根据已有知识体系,多角度、多层面、多途径的找寻问题解决的方法,它不拘泥与常规思维方法和既有的问题解决方式,而是善于求“异”、善于求“新”。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结合听、说、读、写各个环节的教学要求,结合单元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如:鼓励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质疑,大胆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以主人公的身份来思考文中问题的独特解决方式;作文教学中,教师设置能激发学生发散思维兴趣的作文题目,如《“0”的联想》、《“?”的联想》等等。
(2)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辩证思维法去多角度的审视问题,让学生多从对立的角度对问题进行质疑,如“教师的方法一定是正确的吗?”、“将故事的人物角色互换会发生什么?”、“多读书的好处和坏处各是什么?”,以此来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摆脱常规知识的束缚,去创造性的思维和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 彭小虎.论创新教育的三个层次[J].教育科学.2001(02)
[2] 柏章发. 浅谈中学阅读教学中创新精神的培養[J].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1)
[3] 蔡守龙.创新:一个需要突破的新课题[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1)
【关键字】初中语文;创新教育;问题;方法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语文教学中所面对的对象不全面
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仍然为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教师往往围绕升学率的提高设置教学任务。许多教师往往只关注班级内部分成绩优异的学生,而忽视了本应该多给予教学指导和关注的成绩较差的同学,导致班级内成绩的分化日益明显。另一方面,我国现行应试教育体制的单一性试卷成绩评价体系,实则为忽视了语文教学的本质,培育出学生也往往是高分低能,这与我国的素质教育目标相背离。
2、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位置。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育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忽视了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和引导,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导致学生产生思维上的依赖性,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不足,更谈不上去创造性的思维。
3、对教学目的的认识存在偏差。
初中语文的教学任务是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能力,在听、说、读、写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和领悟能力,通过长期且系统的大量训练使学生具有独立解决语文问题的能力,于此同时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而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对这一整体教学目标的认知仍存在偏差,一味的要求学生埋头苦读,忽视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初中语文教育创新方法
(一)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 强化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包括与语言能力有关的积极、健康的价值取向、认知态度、情感态度以及思维意识,当然这一切语文素养的养成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语文基础应知识。其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便是在长期的语言教学实践中所培养起来对语言的整体感知和审美理解能力。要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的语文素养,主要途径如下:
1以培养语感为教学切入点
语感的培养是强化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要素,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的语感培养方法如下:
1)教师在范文朗读中融合感情、表动、肢体动作等丰富的表现形式,让学生在体味中进行模仿,并在反复的吟诵中体会文章包涵的感情色情、事件发生场景、人物心理特征等各方面的因素,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亲身感知中获得认知能力生的升华,从而感知语言之美。
2)引导学生分析作品, 体味含蓄之意, 言下之意和言外之意。
(二)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目的, 构建语文学习的平台体系。
培养创新精神是教育教学的目的之一, 教师的教学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 应该注意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做法:
1 宣传先进典型, 鼓励向上求新。
2 活跃课堂气氛, 培养创新意识。可以在课堂上做到“ 三个提倡” ( 即上讲台、七嘴八舌、标新立异) 和“ 三个不准”(满堂灌、照本宣科和熄灭学生思维的火花) , 努力营造活泼和谐的课堂气氛, 其着眼点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 重视个性发展。有人说得好: 好奇心可以害死一只猫, 但可能造就一个科学家。教师应该为具有不同秉赋和不同潜能的学生创造一个发展的空间, 为他们提供开发潜能勇于创新的机会。
2、加强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就是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正确的认知自己、审视自己、协调与他人的关系,以正确的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明确自己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树立要成长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的远大理想。语文学科作为人文教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责任和义务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人文教育。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抽取其中的人文教育可利用资源,如《论语》中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三人行,必有我师”让学生明白做人与处事的基本道理;《种一片太阳花》令学生了解“个人只有融入集体,事业才能长盛不衰”的含义;《散步》叫学生晓谕“扶老携幼,勇担人生责任”的内涵……
3、优化学生创新思维品质
开展初中语文创新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目的便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探索,在思想上摆脱对家长、教师和同学的依赖。创造性思维主要包括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异向思维等多个方面。下面仅就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进行探讨:
(1)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所谓发散思维,即是根据已有知识体系,多角度、多层面、多途径的找寻问题解决的方法,它不拘泥与常规思维方法和既有的问题解决方式,而是善于求“异”、善于求“新”。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结合听、说、读、写各个环节的教学要求,结合单元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如:鼓励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质疑,大胆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以主人公的身份来思考文中问题的独特解决方式;作文教学中,教师设置能激发学生发散思维兴趣的作文题目,如《“0”的联想》、《“?”的联想》等等。
(2)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辩证思维法去多角度的审视问题,让学生多从对立的角度对问题进行质疑,如“教师的方法一定是正确的吗?”、“将故事的人物角色互换会发生什么?”、“多读书的好处和坏处各是什么?”,以此来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摆脱常规知识的束缚,去创造性的思维和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 彭小虎.论创新教育的三个层次[J].教育科学.2001(02)
[2] 柏章发. 浅谈中学阅读教学中创新精神的培養[J].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1)
[3] 蔡守龙.创新:一个需要突破的新课题[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