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06年,财政部正式颁布的新会计准则将公允价值计量适度而谨慎地引入我国的会计核算,体现出与国际准则的趋同。而且,为了规范其使用,在2014年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中,更是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以及应用范围做出了具体的规定。本文首先分析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完善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的建议。
【关键词】会计计量属性;公允价值
一、引言
2006年,财政部在正式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中明确将公允价值作为一种独立的计量属性,同时,还要求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如果要采用其他计量属性计量的,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即保证所确定的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由此可见,公允价值虽然被重新引入到我国的会计核算中,但其引入是适度且谨慎的,既反映出与国际准则的趋同,又能够体现我国会计核算的特色。而且,由于公允价值是市场价值的特殊表现,为了规范其使用,在2014年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中,更是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以及应用范围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因此,加强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相关研究,对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理论,健全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实践具有举足轻重的现实作用。
二、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问题
1.公允价值的确定存在一定的困难
首先,从会计人员素质来看。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公允价值的准确性。公允价值的确定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而且还要求会计人员除了要精通会计知识外,还要熟练掌握财务管理等其他方面的专业知识,树立资金时间价值等财务管理的基本理念,并能够运用评估的相关技术和方法。这无疑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会计人员对于财务管理相关知识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仍然不太熟练,对评估的知识更是知之甚少。因此,由于会计人员素质不高,相关专业知识相对薄弱,造成实务中公允价值的计算可能不太准确,这必然降低公允价值的客观性,影响公允价值的公允性;而且,公允价值的确定如果需要进行评估,主要还是交由专业的人员来进行。虽然这样可以获得确定的公允价值,但是这一公允价值却可能严重滞后于市场信息。当公允价值已经不再能够反映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则其自然也无法体现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这无疑也会妨碍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中的推广和应用。
其次,从公允价值的确定来看。2014年最新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中明确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市场法、收益法、成本法等估值技术,取得足够可利用的数据和其他信息来计量公允价值。在实际运用估值技术进行计量时,应优先使用能够从市场数据中获取的可观察输入值,如果无法获取可观察输入值,才能使用不可观察输入值。由此可见,如果所计量的项目存在活跃市场并且在活跃市场上有报价,取得输入值较为简单,通常直接按照市场法进行确定。而且,这时的输入值直接来自于市场数据,为可观察的,属于准则规定的第一层次,能够为公允价值的确定提供最可靠的证据,因此,该输入值无需调整就可直接用于公允价值的计量。但是如果所计量的项目本身不存在活跃的市场时,输入值的确定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难度。此时,输入值数据可能来自于活跃市场上存在的相似项目的报价,也可能来自于非活跃市场中相同或者相似项目的报价等。无论通过那种途径,获取的输入值虽然仍然来自于市场数据,但对于计量项目来讲都不是直接的,需要采用估值技术进行一定的调整,属于准则规定的第二层次。这种情况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相似项目的确定、估值技术的选择等问题,这些都为输入值的确定带来困难,也必然增加了公允价值计量的难度。例如采用收益法进行计量可能涉及现值的计算,那么未来金额、折现率、折现时间等因素就缺一不可,而这些因素本身就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确定起来难度本来就大。另外,准则还规定如果所计量项目不存在市场活动或者市场活动很少导致相关可观察输入值无法取得或取得不切实可行的情况下,才能使用第三层次输入值,即不可观察输入值。此时的输入值要作为公允价值计量的依据,首先要建立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而且取得的最佳信息还需要包含可合理取得的市场所有参与者。由此可见,输入值的确定本身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而且其取得难度也较大,因此,这也成为了公允价值确定过程中的难题,对公允价值计量的推广和应用带来一定的障碍。
2.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外部环境存在一定的缺陷
首先,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至今虽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在我国,证券市场、生产资料市场等都不太成熟,市场竞争不能完全展开,价格不一定是价值的反映,公允价值可能不太公允,缺乏可靠性;另外,我国存在着大量的关联方交易。由于关联方之间的密切联系,使得其可能为了共同的利益而做出影响交易公允性的行为,再加上外部监管本身就不完善,这样确定出来的公允价值必然不能反映实际情况,最终阻碍公平市场环境的形成。
其次,企业财务报告中相关项目公允价值的验证往往是由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过程中实现的。近年来,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水平虽然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但是在相关项目特别是新出现的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验证方面,我国的审计人员往往经验不足、专业水平不高,而且事务所内部通常并不设置专门的机构,也缺少能够提供业务支持的专家,因此,我国企业提供的相关会计信息是否公允,是否合规,仍然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管。
3.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在企业利润核算中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会计准则规定,对于采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的一些项目,在资产负债表日,其公允价值变动所带来的损益都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从而导致当期利润的增加或者减少。但是,通过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公允价值变动所带来的损益,无论是收益还是损失,都是在最终处置的环节才得以真正实现。因此,在持有期间就对这一损益进行确认,会导致企业利润不能反映真实情况。
其次,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时,公允价值的确定往往是采取一定的方法进行确定的,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相关人员的职业判断。因此,也使得公允价值计量容易被企业利用,成为其操纵利润的工具。 三、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建议
1.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综合素质
会计人员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公允价值的估计,从而影响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因此,企业应从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两方面着手,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综合素质。企业应督促会计人员参加公允价值相关的继续教育的培训,还可以聘请一定的专家为会计人员进行一定的讲座,在更新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会计人员对新会计准则中相关规定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的运用能力。而且,由于公允价值计量要求会计人员还需要具备财务管理、资产评估等相关知识,企业应鼓励会计人员拓展知识面,尽量掌握除会计知识以外的其他相关知识,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另外,由于公允价值在运用中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可以作为企业盈余管理的工具。因此,应加强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形成遵法守法的品质和习惯,从主观上消除利用公允价值调整利润的不良动机。
2.重视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研究
公允价值的确定本身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实践仍然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因此,我国应多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加强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研究,提高公允价值计量的可操作性,为公允价值计量提供完善的理论基础。
3.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外部环境
首先,完善的市场条件是公允价值计量得以推广的必要条件。虽然我们并不能将公允价值简单地理解为市场价格,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公允价值的确定不可避免地要以市场价格作为参考。因此,作为公允价值最为方便的数据来源,市场价格是否客观,是否能够反映真实可靠的信息,将直接影响公允价值的可靠性。我国政府应适当放开对部分产品定价机制的严格控制,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涉,真正让市场决定其价格。同时,对于普遍存在的关联方交易,也应加强对其的监管,避免暗箱操作,真正做到走市场化的道路。只有如此,才能保障市场价格的公允性,进而作为公允价值确定的可靠来源。
最后,完善公允价值计量还与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关系密切。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独立的第三方,负责为企业对外公布的财务报告提供鉴证方面的服务,其服务质量的高低会对信息使用者产生较大的影响。鉴于目前事务所审计人员对于公允价值计量方面的验证比较薄弱,因此,事务所应重视和鼓励审计人员在该验证业务上的学习。同时,按照规定,如果有新的项目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时,事务所还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组织审计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这不仅能够促使审计人员完成专业知识的不断更新,还有利于审计人员提高其实际运用能力。审计人员素质的提高,业务能力的增强,能够对企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形成有效的外部监管,促进公允价值计量的完善。
参考文献:
[1]李静虹.分析公允价值会计实践的理论透视[J].中国市场,2015(10)
[2]杨金蕊.公允价值三个层级的相关性[J].学术交流,2013(5)
[3]杨晶.关于公允价值若干问题的思考[J].时代经贸,2013(7)
【关键词】会计计量属性;公允价值
一、引言
2006年,财政部在正式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中明确将公允价值作为一种独立的计量属性,同时,还要求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如果要采用其他计量属性计量的,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即保证所确定的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由此可见,公允价值虽然被重新引入到我国的会计核算中,但其引入是适度且谨慎的,既反映出与国际准则的趋同,又能够体现我国会计核算的特色。而且,由于公允价值是市场价值的特殊表现,为了规范其使用,在2014年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中,更是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以及应用范围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因此,加强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相关研究,对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理论,健全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实践具有举足轻重的现实作用。
二、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问题
1.公允价值的确定存在一定的困难
首先,从会计人员素质来看。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公允价值的准确性。公允价值的确定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而且还要求会计人员除了要精通会计知识外,还要熟练掌握财务管理等其他方面的专业知识,树立资金时间价值等财务管理的基本理念,并能够运用评估的相关技术和方法。这无疑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会计人员对于财务管理相关知识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仍然不太熟练,对评估的知识更是知之甚少。因此,由于会计人员素质不高,相关专业知识相对薄弱,造成实务中公允价值的计算可能不太准确,这必然降低公允价值的客观性,影响公允价值的公允性;而且,公允价值的确定如果需要进行评估,主要还是交由专业的人员来进行。虽然这样可以获得确定的公允价值,但是这一公允价值却可能严重滞后于市场信息。当公允价值已经不再能够反映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则其自然也无法体现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这无疑也会妨碍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中的推广和应用。
其次,从公允价值的确定来看。2014年最新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中明确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市场法、收益法、成本法等估值技术,取得足够可利用的数据和其他信息来计量公允价值。在实际运用估值技术进行计量时,应优先使用能够从市场数据中获取的可观察输入值,如果无法获取可观察输入值,才能使用不可观察输入值。由此可见,如果所计量的项目存在活跃市场并且在活跃市场上有报价,取得输入值较为简单,通常直接按照市场法进行确定。而且,这时的输入值直接来自于市场数据,为可观察的,属于准则规定的第一层次,能够为公允价值的确定提供最可靠的证据,因此,该输入值无需调整就可直接用于公允价值的计量。但是如果所计量的项目本身不存在活跃的市场时,输入值的确定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难度。此时,输入值数据可能来自于活跃市场上存在的相似项目的报价,也可能来自于非活跃市场中相同或者相似项目的报价等。无论通过那种途径,获取的输入值虽然仍然来自于市场数据,但对于计量项目来讲都不是直接的,需要采用估值技术进行一定的调整,属于准则规定的第二层次。这种情况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相似项目的确定、估值技术的选择等问题,这些都为输入值的确定带来困难,也必然增加了公允价值计量的难度。例如采用收益法进行计量可能涉及现值的计算,那么未来金额、折现率、折现时间等因素就缺一不可,而这些因素本身就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确定起来难度本来就大。另外,准则还规定如果所计量项目不存在市场活动或者市场活动很少导致相关可观察输入值无法取得或取得不切实可行的情况下,才能使用第三层次输入值,即不可观察输入值。此时的输入值要作为公允价值计量的依据,首先要建立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而且取得的最佳信息还需要包含可合理取得的市场所有参与者。由此可见,输入值的确定本身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而且其取得难度也较大,因此,这也成为了公允价值确定过程中的难题,对公允价值计量的推广和应用带来一定的障碍。
2.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外部环境存在一定的缺陷
首先,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至今虽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在我国,证券市场、生产资料市场等都不太成熟,市场竞争不能完全展开,价格不一定是价值的反映,公允价值可能不太公允,缺乏可靠性;另外,我国存在着大量的关联方交易。由于关联方之间的密切联系,使得其可能为了共同的利益而做出影响交易公允性的行为,再加上外部监管本身就不完善,这样确定出来的公允价值必然不能反映实际情况,最终阻碍公平市场环境的形成。
其次,企业财务报告中相关项目公允价值的验证往往是由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过程中实现的。近年来,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水平虽然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但是在相关项目特别是新出现的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验证方面,我国的审计人员往往经验不足、专业水平不高,而且事务所内部通常并不设置专门的机构,也缺少能够提供业务支持的专家,因此,我国企业提供的相关会计信息是否公允,是否合规,仍然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管。
3.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在企业利润核算中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会计准则规定,对于采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的一些项目,在资产负债表日,其公允价值变动所带来的损益都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从而导致当期利润的增加或者减少。但是,通过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公允价值变动所带来的损益,无论是收益还是损失,都是在最终处置的环节才得以真正实现。因此,在持有期间就对这一损益进行确认,会导致企业利润不能反映真实情况。
其次,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时,公允价值的确定往往是采取一定的方法进行确定的,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相关人员的职业判断。因此,也使得公允价值计量容易被企业利用,成为其操纵利润的工具。 三、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建议
1.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综合素质
会计人员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公允价值的估计,从而影响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因此,企业应从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两方面着手,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综合素质。企业应督促会计人员参加公允价值相关的继续教育的培训,还可以聘请一定的专家为会计人员进行一定的讲座,在更新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会计人员对新会计准则中相关规定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的运用能力。而且,由于公允价值计量要求会计人员还需要具备财务管理、资产评估等相关知识,企业应鼓励会计人员拓展知识面,尽量掌握除会计知识以外的其他相关知识,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另外,由于公允价值在运用中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可以作为企业盈余管理的工具。因此,应加强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形成遵法守法的品质和习惯,从主观上消除利用公允价值调整利润的不良动机。
2.重视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研究
公允价值的确定本身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实践仍然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因此,我国应多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加强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研究,提高公允价值计量的可操作性,为公允价值计量提供完善的理论基础。
3.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外部环境
首先,完善的市场条件是公允价值计量得以推广的必要条件。虽然我们并不能将公允价值简单地理解为市场价格,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公允价值的确定不可避免地要以市场价格作为参考。因此,作为公允价值最为方便的数据来源,市场价格是否客观,是否能够反映真实可靠的信息,将直接影响公允价值的可靠性。我国政府应适当放开对部分产品定价机制的严格控制,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涉,真正让市场决定其价格。同时,对于普遍存在的关联方交易,也应加强对其的监管,避免暗箱操作,真正做到走市场化的道路。只有如此,才能保障市场价格的公允性,进而作为公允价值确定的可靠来源。
最后,完善公允价值计量还与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关系密切。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独立的第三方,负责为企业对外公布的财务报告提供鉴证方面的服务,其服务质量的高低会对信息使用者产生较大的影响。鉴于目前事务所审计人员对于公允价值计量方面的验证比较薄弱,因此,事务所应重视和鼓励审计人员在该验证业务上的学习。同时,按照规定,如果有新的项目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时,事务所还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组织审计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这不仅能够促使审计人员完成专业知识的不断更新,还有利于审计人员提高其实际运用能力。审计人员素质的提高,业务能力的增强,能够对企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形成有效的外部监管,促进公允价值计量的完善。
参考文献:
[1]李静虹.分析公允价值会计实践的理论透视[J].中国市场,2015(10)
[2]杨金蕊.公允价值三个层级的相关性[J].学术交流,2013(5)
[3]杨晶.关于公允价值若干问题的思考[J].时代经贸,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