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武汉高校在校大学生和空巢老人进行问卷调查;当面访谈高校内空巢家庭;以武汉纺织大学老年干事中心已有数据为个案,分析现状。最终达到一个建立校园内老人与大学生之间互助的长效机制,增强校方对空巢老人的关怀,吸引社会各界对空巢老人的关注与支持。
关键词:空巢老人;大学生;互助;武汉;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1
一、背景
湖北省武汉市作为全国较先进入老龄化的城市,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有137万,占武汉总人口(常住人口而非户籍人口1012万)13.54%。其中空巢老人占武汉老年总人口一半以上。武汉是教育大市,高校云集,有大学20余所,每年在校大学生(包括本科、硕士、博士)约30万人,教职工达65000余人,离退休人员25000余人,高校总人数约有40万。武汉地区高校空巢老人作为特殊群体,问题尤为突出。
二、空巢老人的基本情况
(一)概念界定。“老人”通常指60或65岁以上的人,“空巢老人”一般是指无子女或虽有子女,但子女长大成人后离开老人另立门户,剩下老人独自居住的老年家庭。高校空巢老人就是生活在高校享有高校退休职工待遇的空巢老人。
(二)现状研究。大部分的城市老人经济独立,但有相当大比例的老人对可能出现的医疗费用支出表示担忧。去医院看病和犯病时无人照料是“空巢”老人生活上遇到的最大困难。有相当大比例的老人感到孤独、寂寞。
三、武汉高校空巢老人与大学生互助现状调查
(一)调查对象、方法。调查对象是武汉高校的空巢老人和在校大学生。调查方法①问卷调查.从两个角度设计问卷。一针对老人,包括老人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精神上是否孤独,是否愿意与校内大学生接触等问题;一针对学生,包括平时是否关注校内老年人,是否愿意帮助校内老年人,如果有机会与老人相处你打算做些什么等问题。②当面访谈.调查小组对武汉纺织大学三个校区的教职工居住楼空巢老人进行访谈,到老人家里,与老人面对面交流,有助于我们直接获取需要的第一手资料。③利用网络平台查询资料.④文献回顾⑤查访武汉纺织大学老年干部中心在案数据。
(二)调查现状。①高校大学生社团会组织学生去空巢老人家中拜访,但不定期且只少部分学生参与其中,并不能起到带动作用。②在校大学生普遍对空巢老人的帮扶意识淡薄。③高校空巢老人遇到困难并不会直接找学生帮助。
(三)存在的问题。1.经济供养方面。老人年迈,退出工作岗位,空巢老人的生活来源成为困扰老人的重要因素。有些有退休金保障,有些则不那么幸运。武汉高校空巢老人,基本上都是该校的老职工,享有国家离退休金,也有一部分是靠子女供养。2.日常生活方面。有小部分高校空巢老人依旧发挥自己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的资源优势,退休后仍然被学校返聘,或者在学校的某些岗位上做兼职,既没有让自己闲下来,又不断地为学校奉献自己的余热。3.精神慰藉方面。在精神层面给予安慰,在思想上给予鼓励,给空巢老人心理产生一种满足感。空巢老人本身年龄较大,子女不在身边,平时无人说话,难免产生心理上的空虚,出现悲观情绪,有的甚至出现自杀。所以,除了经济和生活方面的支持,精神上的慰藉对空巢老人显得尤为重要。
四、调查结论
一是对空巢老人自身来说,使其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与困难得到解决与帮助,保证了老人生活质量;丰富了老人日常生活;增强了老人对生活的热情及幸福感;二是对在校大学生来说,增进了学生与老人的感情;部分学生能够获得老人物质与精神上的帮助;有利于大学生保持一颗向善的心,养成尊老敬老的好品质;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了动手能力;三是对学校来说,节约了大学宿舍资源;有利于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增强学校的人文关怀;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四是对社会来说,产生积极带动效应,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创建;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尊老敬老的氛围;有利于提高全社会对老人的关注度;有利于解决当前严峻的老龄化问题。
五、对策与建议
(一)建立老人与在校大学生之间的长效互助机制。有效利用学生社团,通过举办志愿活动,诸如“亲老敬老,从身边做起”“老人——学生,讲出我们的故事”这样的活动,安排志愿者定期上门拜访,陪老人聊天解闷,帮助老人洗衣做饭,陪老人散步;设立大学校园的社区管理委员会,负责老人居住楼道的清洁卫生,定期或不定期陪老人去医院检查身体,做好详细记载;对于年迈的空巢老人,可以在征得老人同意的前提下,安排学生住进老人家中,照顾老人日常的生活起居;学生可以经常去拜访老人,向高校老人们请教学科上的专业问题,既能解决学生的困惑又能发挥老人的长处,还能增强二者之间的沟通;有些老人将自己的积蓄捐献出来鼓励学生做科研或者设立奖学金,在这一点进一步引导学生与老人达成共识。
(二)建立老年活动中心丰富老人的生活。在已有的老年活动中心基础上,增设一些老年人活动平台,诸如:选出有特殊才能的老人低收费或者免费地开设兴趣班,让老人们度過闲暇时光中又学到东西,不觉乏味;在校内建一些老年活动设备;将校内的幼儿园与老年大学有机结合;老年活动中心每年可以组织安排老人们外出游玩,诸如踏青、秋游等,既欣赏自然风光又陶冶情操。
(三)增强校方对空巢老人的关怀。校方定期对空巢老人进行拜访慰问;适当增加老人的福利;每年提供免费体检;改善部分老人居住环境,诸如远离学生聚集区,住房采光问题等等;注意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用品需求,在校内适当设立店面。
(四)吸引社会各界对空巢老人的关注与支持。校园内开展的各种活动的宣传,以及学校人本管理的理念,呼吁更多社会人士去关注这一群体。
参考文献:
[1]赵芳,许芸.城市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和社会支持体系分析[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3).
[2]周燕云.论城市“空巢”家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6).
[3]瞿蓓.关于“空巢”老人研究的文献综述[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11).
[4]张景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老(社会工作的困境与选择[J].才智,2011(01).
关键词:空巢老人;大学生;互助;武汉;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1
一、背景
湖北省武汉市作为全国较先进入老龄化的城市,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有137万,占武汉总人口(常住人口而非户籍人口1012万)13.54%。其中空巢老人占武汉老年总人口一半以上。武汉是教育大市,高校云集,有大学20余所,每年在校大学生(包括本科、硕士、博士)约30万人,教职工达65000余人,离退休人员25000余人,高校总人数约有40万。武汉地区高校空巢老人作为特殊群体,问题尤为突出。
二、空巢老人的基本情况
(一)概念界定。“老人”通常指60或65岁以上的人,“空巢老人”一般是指无子女或虽有子女,但子女长大成人后离开老人另立门户,剩下老人独自居住的老年家庭。高校空巢老人就是生活在高校享有高校退休职工待遇的空巢老人。
(二)现状研究。大部分的城市老人经济独立,但有相当大比例的老人对可能出现的医疗费用支出表示担忧。去医院看病和犯病时无人照料是“空巢”老人生活上遇到的最大困难。有相当大比例的老人感到孤独、寂寞。
三、武汉高校空巢老人与大学生互助现状调查
(一)调查对象、方法。调查对象是武汉高校的空巢老人和在校大学生。调查方法①问卷调查.从两个角度设计问卷。一针对老人,包括老人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精神上是否孤独,是否愿意与校内大学生接触等问题;一针对学生,包括平时是否关注校内老年人,是否愿意帮助校内老年人,如果有机会与老人相处你打算做些什么等问题。②当面访谈.调查小组对武汉纺织大学三个校区的教职工居住楼空巢老人进行访谈,到老人家里,与老人面对面交流,有助于我们直接获取需要的第一手资料。③利用网络平台查询资料.④文献回顾⑤查访武汉纺织大学老年干部中心在案数据。
(二)调查现状。①高校大学生社团会组织学生去空巢老人家中拜访,但不定期且只少部分学生参与其中,并不能起到带动作用。②在校大学生普遍对空巢老人的帮扶意识淡薄。③高校空巢老人遇到困难并不会直接找学生帮助。
(三)存在的问题。1.经济供养方面。老人年迈,退出工作岗位,空巢老人的生活来源成为困扰老人的重要因素。有些有退休金保障,有些则不那么幸运。武汉高校空巢老人,基本上都是该校的老职工,享有国家离退休金,也有一部分是靠子女供养。2.日常生活方面。有小部分高校空巢老人依旧发挥自己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的资源优势,退休后仍然被学校返聘,或者在学校的某些岗位上做兼职,既没有让自己闲下来,又不断地为学校奉献自己的余热。3.精神慰藉方面。在精神层面给予安慰,在思想上给予鼓励,给空巢老人心理产生一种满足感。空巢老人本身年龄较大,子女不在身边,平时无人说话,难免产生心理上的空虚,出现悲观情绪,有的甚至出现自杀。所以,除了经济和生活方面的支持,精神上的慰藉对空巢老人显得尤为重要。
四、调查结论
一是对空巢老人自身来说,使其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与困难得到解决与帮助,保证了老人生活质量;丰富了老人日常生活;增强了老人对生活的热情及幸福感;二是对在校大学生来说,增进了学生与老人的感情;部分学生能够获得老人物质与精神上的帮助;有利于大学生保持一颗向善的心,养成尊老敬老的好品质;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了动手能力;三是对学校来说,节约了大学宿舍资源;有利于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增强学校的人文关怀;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四是对社会来说,产生积极带动效应,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创建;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尊老敬老的氛围;有利于提高全社会对老人的关注度;有利于解决当前严峻的老龄化问题。
五、对策与建议
(一)建立老人与在校大学生之间的长效互助机制。有效利用学生社团,通过举办志愿活动,诸如“亲老敬老,从身边做起”“老人——学生,讲出我们的故事”这样的活动,安排志愿者定期上门拜访,陪老人聊天解闷,帮助老人洗衣做饭,陪老人散步;设立大学校园的社区管理委员会,负责老人居住楼道的清洁卫生,定期或不定期陪老人去医院检查身体,做好详细记载;对于年迈的空巢老人,可以在征得老人同意的前提下,安排学生住进老人家中,照顾老人日常的生活起居;学生可以经常去拜访老人,向高校老人们请教学科上的专业问题,既能解决学生的困惑又能发挥老人的长处,还能增强二者之间的沟通;有些老人将自己的积蓄捐献出来鼓励学生做科研或者设立奖学金,在这一点进一步引导学生与老人达成共识。
(二)建立老年活动中心丰富老人的生活。在已有的老年活动中心基础上,增设一些老年人活动平台,诸如:选出有特殊才能的老人低收费或者免费地开设兴趣班,让老人们度過闲暇时光中又学到东西,不觉乏味;在校内建一些老年活动设备;将校内的幼儿园与老年大学有机结合;老年活动中心每年可以组织安排老人们外出游玩,诸如踏青、秋游等,既欣赏自然风光又陶冶情操。
(三)增强校方对空巢老人的关怀。校方定期对空巢老人进行拜访慰问;适当增加老人的福利;每年提供免费体检;改善部分老人居住环境,诸如远离学生聚集区,住房采光问题等等;注意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用品需求,在校内适当设立店面。
(四)吸引社会各界对空巢老人的关注与支持。校园内开展的各种活动的宣传,以及学校人本管理的理念,呼吁更多社会人士去关注这一群体。
参考文献:
[1]赵芳,许芸.城市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和社会支持体系分析[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3).
[2]周燕云.论城市“空巢”家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6).
[3]瞿蓓.关于“空巢”老人研究的文献综述[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11).
[4]张景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老(社会工作的困境与选择[J].才智,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