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早晨,在天光中醒来,一看手机6点了。每天都在闹钟之前醒来,老公还在酣眠,我是当妈的,不敢贪睡。赶紧给女儿准备早餐,牛奶、面包、鸡蛋、坚果、水果或者杂粮粥、豆沙包,间或有小菜。
一想到一日三餐里藏着家人的健康,也满载着我对他们的爱,所以不敢懈怠。变着花样做:干拌拉条子、麻辣烫、饼夹鸡脯肉、自制烧烤、豆角焖面、炒米饭,周末复杂一点,春饼卷菜、饺子或者馄饨……
感谢女儿,她胃口好,不挑剔,做什么吃什么。比起那些孩子叛逆的母亲来,我发自内心地感恩,有这样一个懂事的女儿。
朋友说,要珍惜陪伴孩子的日子,因为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就会和父母渐行渐远。
每天一边吃午饭一边看蜡笔小新,这是和女儿一天之中最惬意的时刻……
有时女儿也会聊起学习、聊起学校的一些事情,总是她说的多,我说的少。
哲人云,我们用一年学会说话,却要用一生学会闭嘴。
站在阴台改成的厨房里,往下一瞥,就见街道北侧的白杨树,叶子一天大似一天了,新绿的叶子总给人以欣喜。偶尔走过的行人步履匆匆,大多戴着口罩。小汽车、出租车、2路公交车在路上来来往往,城市恢复到昔日的车水马龙。
曾经嫌城市太过喧嚣,而今年的春天我们却开始怀念那热热闹闹的烟火气。
围着一日三餐,这样简单的目标,日子是容易过的。
2
夜晚是安静的,今年学校取消了晚自习,每个人安静地做自己的事。
女儿在努力学习,我和老公人手一本电纸书。
土豆卧在脚边,听到楼梯上有人走动,就偶尔叫几声,履行一下职责,大多时候,是百无聊赖的。
我们四个,各得其所。窗外万家灯火,马路上霓虹闪烁。城市的夜空看不到星星,这是我不喜欢城市的原因之一。
记得那年去老公的同事家里,那是静宁的一个小村。小院就在山上,夜里我们这些城里人不舍得睡,关了灯,在院子里看星星。深蓝色的夜空,满天的星子一闪一闪的,那么近、那么亮。
这满天的星斗装饰了我们苍白的梦。
3
姥姥说过,我的眼窝太浅,长大了会吃亏。
喜欢流泪,为了一句话、一件事、一首歌或者一场电影……
也常常为书中的人物流泪,他们是《1984》里的温斯顿,是《人生海海》里的上校、林阿姨,是《偷书贼》里的莉塞尔、马克斯、汉斯,还有很多很多……为他们哭泣,感受人性的黑暗和光辉。
有好多书还没有读,有的没有读完,静静地躺在电纸书里;也有一些纸质书籍,是当初贪心购得的,它们站在书架上,等着我的检阅。
记得毛姆说过,不管学者们怎么评价一本书,不管他们怎样异口同声地竭力颂扬,除非这本书使你感兴趣,否则它就与你毫不相干。
读什么书,就像交朋友,也是需要缘分的。好书是读不完、读不尽的。
生活那样平淡乏味,在柴米油盐、一地鸡毛的生活之外,于阅读、写作等爱好里,让自己的人生变得丰饶而有趣。
我没有信仰,但一直坚信文学就是我的信仰,我在文字里获得力量,得到心灵的慰藉,那些文字伴我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
4
来到公园散步,惊觉春已已深。
春天用尽了民办上最美的顏色来装扮风景。杏花、桃花、紫叶李已经败了,落了一地的粉色花瓣,有些微的伤感。现在是玉兰、连翘、白丁香和紫丁香的时节,开得灿然,柳枝扶疏,槐树刚抽了新芽。
每一棵树什么时候开花,什么时候发芽,不会早也不会晚,一切都刚刚好。
这是生命的秩序之美,又是本真之美。
有时停下来拍照,土豆忙着找它的同类,往往搅得不能好好拍,于是将狗绳套在草坪内侧突起的一节塑料管上,那里边是园林工人用来浇水的装置。
土豆乖乖地卧在那里。
唉,多傻的狗啊,其实只需轻轻一跳,就挣脱了,那截管子也就五六寸高,离自由只有五六寸的土豆。
惯性思维让它没有想法,乖乖地被拴着。据说养惯了的牛和马也是如此,哪怕地上插根棍,也可以拴住它们。
动物远没有人类狡诈。
逆光拍了几张,感觉那么美、那么自然。阳光、树影、坡地、晨练的人,在暖暖的日光里,有如剪影,有一种静寂之美。
记得那年约了摄影师拍照,摄影师说,自然一点。
一个人、一种关系、一方天地,若能处在“自然”的状态中,确实美丽又从容。
庄子说,安时处顺。
5
喜欢四月兰,小小的花,淡淡的浅紫,温柔地开在树下草丛里,不悲不喜。这里的四月兰不及银光公园里的多,那大片大片的花带依偎在大树脚下,向树林深处蜿蜒而去。
曾经,席地而坐,那一片紫色随风入眼。
是上小学的时候吧!那时,不知忧愁,小伙伴们放学后轻轻松松就写完了作业。
晚上,胡乱扒拉一碗饭,就跑去街心公园玩。疯够了,就趁着夜色摘四月兰,用衣襟兜着。那时不懂得怜花惜草,糟蹋了不少。
把花拿回去,插在自己的罐头瓶子里,心里是欢喜的。干了、蔫了,再去采就是。
四月兰之后有槐花、芍药、沙枣花、七月菊、夜来香……
秋天可以摘沙枣来吃,冬天可以玩雪。
喜欢四月兰的气息,一边坚强如野草似的生长;一边开着低矮忧伤的花。
似乎忧伤总是和紫色有关。马莲花是紫色的,是姥姥最喜欢的花。马莲花的颜色也是姥姥最喜欢的颜色。
后来读到戴望舒的《雨巷》。只记得这么一句“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青春期的哀愁啊,仿佛我就是那个姑娘。 后来姥爷、姥姥都不在了,老屋成了断壁残垣。我们的村庄被遗弃,野草丛生。
很多往事,还有陪伴我们走过一程,却又默默远去的生命,其实并不曾真正远离,只有淡淡的忧伤。
6
鸟越小,叫声越好听。
在树林边,常常只闻其声,不见其踪。驻足聆听,就觉得幸福。
曾经在松鸣岩森林公园里录过那里的鸟鸣。
一个人站在一棵大松树下侧耳聆听,叽喳声、啾鸣声,低语的、高歌的,咕咕咕、突突突……等没有游人的时候,屏气凝神,认真地录下这天籁。
不经意间,同行的人都走远了,偌大的松林里只剩下我一个人。
有些路,注定要一个人走。松涛阵阵,鸟鸣声声……此刻,这一方天地只属于我一个人。
这些年小区和公园里的鸟儿越来越多了,常见的有麻雀、喜鹊、野鸭,有时会偶遇一些不知名的鸟儿。有一次在金岭公园看见一只虎色斑纹、拖着长长的黑色尾羽的鸟儿,待我拿出手机准备拍的时候,它已经飞走了。
美好总会留有遗憾。
7
想起几年前,每当女儿早晨上学临出门时,就央求我:“妈妈早上不上班(那时我上夜班,早上休息),求你遛一遛土豆吧!我们都可以出门,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土豆整天待在家里,哪儿也去不了,总是一个人,它多可怜啊!”
我不以为意,有很多事情要做呢!收拾收拾屋子,整理整理书架,侍弄侍弄那些花儿,谋划一下今天穿什么衣服……很快一个美好的早晨就过去了,哪有什么闲工夫遛狗!
女儿见央求无效,就不再央求。
其實是我没那么喜欢狗,主要是孩子喜欢,我也没有办法,觉得孩子太孤单,有个小狗做伴也好。
(下转116页)
(上接98页)
至于遛狗,总是嫌麻烦!年纪渐长,心也变得柔软,没事就带上土豆溜达溜达,它很开心。
相处久了,就接纳了。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狗和我们一样都是鲜活的生命,只不过生命的形式不同罢了。
8
你每天走的这条路叫王岘东路,这段路南侧有一溜小白杨,是一些上了年头的老树。你看着杨树的叶子由小变大……后来,心形的叶子在阳光下一闪一闪的。
路上有电动车、摩托车、公交车、小汽车、行人、交警、协警……
很多时候,人们太过着急,导致都不耐烦,于是大家都在骂。拥堵的时候更甚。开车的骂行人,行人骂开车的。你发现长时间开车的司机,无论平时多么绅士淑女,此时都变得又着急、脾气又坏,一路开一路骂。
丽江的老人说过,“人一辈子都在朝同一个方向走,那么着急干什么?”
等红灯的时候,你一边等待一边看杨树上泛白的风。
责任编辑 王安民
早晨,在天光中醒来,一看手机6点了。每天都在闹钟之前醒来,老公还在酣眠,我是当妈的,不敢贪睡。赶紧给女儿准备早餐,牛奶、面包、鸡蛋、坚果、水果或者杂粮粥、豆沙包,间或有小菜。
一想到一日三餐里藏着家人的健康,也满载着我对他们的爱,所以不敢懈怠。变着花样做:干拌拉条子、麻辣烫、饼夹鸡脯肉、自制烧烤、豆角焖面、炒米饭,周末复杂一点,春饼卷菜、饺子或者馄饨……
感谢女儿,她胃口好,不挑剔,做什么吃什么。比起那些孩子叛逆的母亲来,我发自内心地感恩,有这样一个懂事的女儿。
朋友说,要珍惜陪伴孩子的日子,因为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就会和父母渐行渐远。
每天一边吃午饭一边看蜡笔小新,这是和女儿一天之中最惬意的时刻……
有时女儿也会聊起学习、聊起学校的一些事情,总是她说的多,我说的少。
哲人云,我们用一年学会说话,却要用一生学会闭嘴。
站在阴台改成的厨房里,往下一瞥,就见街道北侧的白杨树,叶子一天大似一天了,新绿的叶子总给人以欣喜。偶尔走过的行人步履匆匆,大多戴着口罩。小汽车、出租车、2路公交车在路上来来往往,城市恢复到昔日的车水马龙。
曾经嫌城市太过喧嚣,而今年的春天我们却开始怀念那热热闹闹的烟火气。
围着一日三餐,这样简单的目标,日子是容易过的。
2
夜晚是安静的,今年学校取消了晚自习,每个人安静地做自己的事。
女儿在努力学习,我和老公人手一本电纸书。
土豆卧在脚边,听到楼梯上有人走动,就偶尔叫几声,履行一下职责,大多时候,是百无聊赖的。
我们四个,各得其所。窗外万家灯火,马路上霓虹闪烁。城市的夜空看不到星星,这是我不喜欢城市的原因之一。
记得那年去老公的同事家里,那是静宁的一个小村。小院就在山上,夜里我们这些城里人不舍得睡,关了灯,在院子里看星星。深蓝色的夜空,满天的星子一闪一闪的,那么近、那么亮。
这满天的星斗装饰了我们苍白的梦。
3
姥姥说过,我的眼窝太浅,长大了会吃亏。
喜欢流泪,为了一句话、一件事、一首歌或者一场电影……
也常常为书中的人物流泪,他们是《1984》里的温斯顿,是《人生海海》里的上校、林阿姨,是《偷书贼》里的莉塞尔、马克斯、汉斯,还有很多很多……为他们哭泣,感受人性的黑暗和光辉。
有好多书还没有读,有的没有读完,静静地躺在电纸书里;也有一些纸质书籍,是当初贪心购得的,它们站在书架上,等着我的检阅。
记得毛姆说过,不管学者们怎么评价一本书,不管他们怎样异口同声地竭力颂扬,除非这本书使你感兴趣,否则它就与你毫不相干。
读什么书,就像交朋友,也是需要缘分的。好书是读不完、读不尽的。
生活那样平淡乏味,在柴米油盐、一地鸡毛的生活之外,于阅读、写作等爱好里,让自己的人生变得丰饶而有趣。
我没有信仰,但一直坚信文学就是我的信仰,我在文字里获得力量,得到心灵的慰藉,那些文字伴我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
4
来到公园散步,惊觉春已已深。
春天用尽了民办上最美的顏色来装扮风景。杏花、桃花、紫叶李已经败了,落了一地的粉色花瓣,有些微的伤感。现在是玉兰、连翘、白丁香和紫丁香的时节,开得灿然,柳枝扶疏,槐树刚抽了新芽。
每一棵树什么时候开花,什么时候发芽,不会早也不会晚,一切都刚刚好。
这是生命的秩序之美,又是本真之美。
有时停下来拍照,土豆忙着找它的同类,往往搅得不能好好拍,于是将狗绳套在草坪内侧突起的一节塑料管上,那里边是园林工人用来浇水的装置。
土豆乖乖地卧在那里。
唉,多傻的狗啊,其实只需轻轻一跳,就挣脱了,那截管子也就五六寸高,离自由只有五六寸的土豆。
惯性思维让它没有想法,乖乖地被拴着。据说养惯了的牛和马也是如此,哪怕地上插根棍,也可以拴住它们。
动物远没有人类狡诈。
逆光拍了几张,感觉那么美、那么自然。阳光、树影、坡地、晨练的人,在暖暖的日光里,有如剪影,有一种静寂之美。
记得那年约了摄影师拍照,摄影师说,自然一点。
一个人、一种关系、一方天地,若能处在“自然”的状态中,确实美丽又从容。
庄子说,安时处顺。
5
喜欢四月兰,小小的花,淡淡的浅紫,温柔地开在树下草丛里,不悲不喜。这里的四月兰不及银光公园里的多,那大片大片的花带依偎在大树脚下,向树林深处蜿蜒而去。
曾经,席地而坐,那一片紫色随风入眼。
是上小学的时候吧!那时,不知忧愁,小伙伴们放学后轻轻松松就写完了作业。
晚上,胡乱扒拉一碗饭,就跑去街心公园玩。疯够了,就趁着夜色摘四月兰,用衣襟兜着。那时不懂得怜花惜草,糟蹋了不少。
把花拿回去,插在自己的罐头瓶子里,心里是欢喜的。干了、蔫了,再去采就是。
四月兰之后有槐花、芍药、沙枣花、七月菊、夜来香……
秋天可以摘沙枣来吃,冬天可以玩雪。
喜欢四月兰的气息,一边坚强如野草似的生长;一边开着低矮忧伤的花。
似乎忧伤总是和紫色有关。马莲花是紫色的,是姥姥最喜欢的花。马莲花的颜色也是姥姥最喜欢的颜色。
后来读到戴望舒的《雨巷》。只记得这么一句“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青春期的哀愁啊,仿佛我就是那个姑娘。 后来姥爷、姥姥都不在了,老屋成了断壁残垣。我们的村庄被遗弃,野草丛生。
很多往事,还有陪伴我们走过一程,却又默默远去的生命,其实并不曾真正远离,只有淡淡的忧伤。
6
鸟越小,叫声越好听。
在树林边,常常只闻其声,不见其踪。驻足聆听,就觉得幸福。
曾经在松鸣岩森林公园里录过那里的鸟鸣。
一个人站在一棵大松树下侧耳聆听,叽喳声、啾鸣声,低语的、高歌的,咕咕咕、突突突……等没有游人的时候,屏气凝神,认真地录下这天籁。
不经意间,同行的人都走远了,偌大的松林里只剩下我一个人。
有些路,注定要一个人走。松涛阵阵,鸟鸣声声……此刻,这一方天地只属于我一个人。
这些年小区和公园里的鸟儿越来越多了,常见的有麻雀、喜鹊、野鸭,有时会偶遇一些不知名的鸟儿。有一次在金岭公园看见一只虎色斑纹、拖着长长的黑色尾羽的鸟儿,待我拿出手机准备拍的时候,它已经飞走了。
美好总会留有遗憾。
7
想起几年前,每当女儿早晨上学临出门时,就央求我:“妈妈早上不上班(那时我上夜班,早上休息),求你遛一遛土豆吧!我们都可以出门,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土豆整天待在家里,哪儿也去不了,总是一个人,它多可怜啊!”
我不以为意,有很多事情要做呢!收拾收拾屋子,整理整理书架,侍弄侍弄那些花儿,谋划一下今天穿什么衣服……很快一个美好的早晨就过去了,哪有什么闲工夫遛狗!
女儿见央求无效,就不再央求。
其實是我没那么喜欢狗,主要是孩子喜欢,我也没有办法,觉得孩子太孤单,有个小狗做伴也好。
(下转116页)
(上接98页)
至于遛狗,总是嫌麻烦!年纪渐长,心也变得柔软,没事就带上土豆溜达溜达,它很开心。
相处久了,就接纳了。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狗和我们一样都是鲜活的生命,只不过生命的形式不同罢了。
8
你每天走的这条路叫王岘东路,这段路南侧有一溜小白杨,是一些上了年头的老树。你看着杨树的叶子由小变大……后来,心形的叶子在阳光下一闪一闪的。
路上有电动车、摩托车、公交车、小汽车、行人、交警、协警……
很多时候,人们太过着急,导致都不耐烦,于是大家都在骂。拥堵的时候更甚。开车的骂行人,行人骂开车的。你发现长时间开车的司机,无论平时多么绅士淑女,此时都变得又着急、脾气又坏,一路开一路骂。
丽江的老人说过,“人一辈子都在朝同一个方向走,那么着急干什么?”
等红灯的时候,你一边等待一边看杨树上泛白的风。
责任编辑 王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