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高效击球之六掌握单反下旋切削

来源 :网球俱乐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onzheng1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反切削的历史
  
  单手反拍切削一直都是网球比赛中的重要武器,但由于多年前顶级球员有意无意的忽视,直接导致这项技术的逐渐式微。不过现在越来越多的顶尖球员又开始重拾反拍切削作为场上改变节奏的方式,也让它重新在业余球坛流行起来。了解和学习更多单反切削的技术要领,不仅能提高一些教练的教学质量,同时还将丰富场上战术套路,让你有效的在比赛中提高自身竞争力。
  历史上单反切削作为比赛武器已经存在了超过个世纪。当·巴奇(DOnBudge).这个美国人在1938年成为首个实现全满贯的网球运动员,也一直被视作历史上最好的单反切削选手。有能力和他竞争这头衔的,是肯·罗斯威尔(Ken RosewalI)。有不少人就认为这位活跃在五、六十年代的澳大利亚人拥有更漂亮的反拍切削。
  再靠近当今的话,用单反切削取得辉煌的是德国网坛女皇格拉芙(22个大满贯单打冠军)以及斯齐亚沃尼(去年法网冠军)。而在男子方面法国的加斯奎特和瑞士球王费德勒,则是近年耒单反切削的标志性人物。不过在最近一,两年里我们在顶尖行列看到了更多这项技术的拥护者,这些响当当的名字包括安迪-穆雷、诺瓦克·德约科维奇以及拉斐尔·纳达尔。
  
  切削的物理理论
  
  但由于很多专业运动员和业余网球手,都没有把反手切削作为进攻手段的觉悟,因此这项技术现在更多被视作场上被动时的过渡手段,很多运动员甚至没有将它视作一项“武器”。而从上述我们提过的球员的整体风格可以了解到,事实并非这样。
  最近有个针对1997年美国网球公开赛上网球旋转幅度的研究相当有趣,科研人员利用当年的比赛录像分析出来的结果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他们依靠超级慢动作回放来统计当时世界顶尖球员击打美网用球时,究竟每分钟能产生多少转数。而包括男女在内,无论是正手还是反手,切削还是上旋,产生出最高平均转数的是来自捷克姑娘贾纳·诺沃特娜的单反切球。她的反手平均转数可以达到3375转/分钟,最高时的统计数字是惊人的3750转/分钟。
  想了解关于诺沃特娜反手切球的转数的惊人之处,我们有其他数据作为对比。根据当年的统计,阿加西的正手上旋数字是1718转/分钟,而桑普拉斯为1842转/分钟。布鲁格加这位来自西班牙的红土专家,依靠全西方式的握拍击出超级上旋球。但他的正手转数也仅为3331转/分钟。这些孔武有力的大男人在这一点上,均不如一个女将(诺沃特娜)的单反切削。
  导致这个现象出现的原因,可以从底线击球的物理学上寻找。根据物理学家霍华德-布罗迪的著作《网球物理和技术特征》,我们可知欲产生相同的转数,切削的拍头速度仅需为上旋击球的一半而已。当然,真正原因还是出在球落在场地后出现的各种变化。
  其实无论是以上旋还是切削方式击球,当球落到地上的时候都会产生上旋从上往下转的网球会依靠它的旋转趋势接近正在等待来球的球员。当球员决定用切削击球时,这种击球方式和球围绕着其轴心的自转方向是一致的,因此这个时候球可以保持着它的自转方向,只是出球的线路发生了变化,成为了一次对角抽球。由此可知,顺着来球自转方向利用切削抽球,对拍头速度的要求就远远低于彻底改变球自转方向的上旋抽球。
  从技战术方面考虑,使用切削击球也能够有效的控制球的弹跳高度。将反手切削发展当做个人进攻手段的前ATP前20球员汉克菲斯特曾经说过:“球深度的重要性不如球落地后的弹跳高度;其实无所谓你的击球是落在中场、前场又或者底线附近,只要能球能保证低弹跳的话,那就不存在任何危险。”
  
  切削的技术要领
  
  切削本身不会令球产生巨大的转数,这就意味着单反切削的本质并非如一些能让球产生巨大转数的技术那样具备侵略性。罗杰-费德勒在反手位使用切削击球频率并不低,使用它是因为其本来就具备相当的侵略性,还是被视作被动防守的过度手段呢?
  让我们先来研究下单手切削的技术要领吧首先要注意的是握拍的方式,使用单反切球时一般会转换成大陆式握拍。这种握拍方式就是把拍柄放在手掌里,用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关节紧贴拍柄的侧面,而非握拍手的食指则应该放在拍面喉部的球线上。这不仅有利于平衡重心,还能方便球员随时转回成正手的握拍。
  在击球前球拍应该要提升至45度角的位置,或者形成一个“L”的形状。如果手臂的弯曲超过45度的话,很容易错过最佳击球点。另外还要注意的是,拍头必须要略高于来球,才能方便自己最终完成切削。
  在这个情况下,手腕要弯曲并和前臂形成大约45度角,拍面要打开并且拍头要靠近耳朵的位置。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却经常被球友忽视。球拍往前挥送的趋势应该和来球在一个平面上(最起码也要接近)。如果拍面和球拍挥送的线路形成近乎90度的直角,那就很难击出具备侵略性的进攻。而一般出现这种情况,问题都是出在握拍上。
  随挥的推送需要跟随重心往前脚的变化共同进行,握拍手则要在拍面接触球起随着随挥的惯性从弯曲往前延伸直到变成直臂。这个延伸,将决定你的击球方向,也是能否保持切削的侵略性和低弹跳的关键。
  单反切削还有一点会经常被遗忘,那就是这项技术实际上要对球的高度有一定保持,只有保持球的高度,击球时才能做到加速以及提高对球的控制能力。而随着握拍手延伸成直臂,另外一只手应该往相反的方向移动。两只手的反向运动能有效提高拍头速度。
  包括费德勒在内,很多球员喜欢利用单反切削来压制对手的上旋进攻,这种情况下挥拍的线路就需要变成“前高后低”,同时肩膀和身体在球拍触球后要迅速复位,而不要让球和拍面有过久的接触。也正是由于拍面并没有跟随来球的旋转路线有过多的接触,所以才能做到有效的减速,减缓对手上旋进攻的尾劲。
  越来越多的球员开始重视反手切削,而所有希望打出攻势网球的运动员,都应该将切削视作武器库中的重要成员。反手切削运用的好的球员不仅能在底线对攻中占优,还能发展出各种假动作,提高小球,高调球甚至截击的技巧。
  总而言之,网球多年的历史已经证明了单反切削是一项有侵略性的技巧,如今越来越多球员重拾这项技术,因为他们需要在对拍拉锯中利用切削创造下一板的进攻机会。如果对于单反切削还有其他的疑问,又或者你在球技提高方面碰到了瓶颈,详细资料可登陆USDTA中
其他文献
美网是四大满贯中唯一一项取消长盘赛制的赛事。
期刊
就像“新德国电影”运动一样,2010年末2011年初“新德国网球”运动正在“强盛的、没落的、骄傲的、卑谦的”基础上发生。    维姆·文德斯是“新德国电影”运动四杰中年纪最小的一位,他既不像赫尔佐格那么神秘,也不像法斯宾德、施隆多夫那么看重政治。在他的电影中夹杂着“新感性主义”精神,混杂着德国古典文化和对美国公路电影的理解。1986年,文德斯拍摄了惊世之作《柏林苍穹下》,德意志曾经强盛的,没落的,
期刊
极度奢华,这恐怕是绝大多数人联想到蒙特卡洛时的第一反应。    四月中旬的一天,到达蒙特卡洛时已是夜晚。次日清晨走出酒店时,门前停着的两辆车子令人眼前一亮——辆是红色的法拉利一辆是桔黄色的阿兰博基尼。  联想到参加蒙特卡洛大师赛的费德勒同样下榻这家叫作Herinltage的豪华酒店,同行人中不禁有人打趣:“这是费德勒送给双胞胎女儿的配车么? 人一辆……”立即就有人玩笑着反驳:“不公平啊,兰博基尼可
期刊
次日,由军哥组织的“醉爱红酒杯广州网球发烧友混双比赛”在华南师范大学开打。一共吸引到百余名业余网球爱好者参加,其中包括曾副厅长领军的财政厅5对人马。本刊记者也亲自上阵以球会友,不过与当地球友初次搭档有欠默契,一胜一负未能小组出线。下午比赛结束之后,在曾厅与军哥的陪同下,我们马不停蹄地赶到按照英国温布尔登模式设计的广州国际网球中心。
期刊
凭借之前的成功经验与品牌以贯之的价值观,浪琴表与罗兰·加洛斯达成了长期合作关系,担任法网的官方合作伙伴和指定计时。浪琴表正通过组织“浪琴表未来网球之星”比赛寻找未来冠军,推广运动及其尊重,公平,宽容的精神,2011年,浪琴表邀请来自全球各地的16位13岁以下男孩参加巴黎的比赛。这些即将绽放的网球新蕾,由各国网球协会选出,将进行两天的比赛,争取6月4日上午的决赛权。他们将受到浪琴表运动优雅形象大使斯
期刊
她是第一位90后年终世界第一,意味着拥有最美好的将来;她是金发碧眼的尤物,身上蕴藏着无限商机;她是来自网球小国丹麦的波兰后裔——皆是顶尖网坛里的陌生国度。这个“她”就是卡罗琳娜·沃兹尼亚奇。已经登上世界第一半年之久的当今“球后”,却因在强手对话中屡屡落入下风、多次错失用大满贯证明自己的机会,成为大部分球迷眼中的“水货”。罗兰·加洛斯已然拉开战幕,在威廉姆斯姐妹缺席、克里斯特尔斯伤情难料的情况下,沃
期刊
我结束1987赛季的方式更为轰动。当时,我在巴西的伊塔普利卡岛赢得了我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个冠军头衔。这次比赛之所以如此令人难忘,是因为我是在一群对我充满敌意的巴西观众面前获胜的。当我击败了他们最杰出的选手路易兹·马塔尔之后,他们并没有像我预料的那样表现出怨恨愤怒的情绪事实上,他们将我奉为巴西人的英雄。他们冲到赛场上,将我扛到他们的肩膀上,把我抛上了天。这些观众有很多是从海滩直接来到赛场的,因此他们身
期刊
嘉兴        嘉兴国际网球中心建立两年来举行了无数大小型比赛,如国际青少年U18巡回赛,全国U14.U16青少年网球挑战赛等多项大型比赛。嘉兴国际网球中心还建立了一个嘉兴少年网球队,为未来的网坛新秀提供最优越的硬件设施以及最全面的网球训练。举办青少年国际网球赛事,能让更多关注青少年网球领域的父母,教练以及官员认识嘉兴和嘉兴网球,对于打造嘉兴的网球城市名片大有裨益。    成都     成都市
期刊
星光璀璨的大牌球星小时候的故事你知道吗?温文尔雅的费天王小时候是个爱耍泼的野小孩;“活宝”德约科维奇儿时经常在科索沃战争的爆炸声中训练;莎拉波娃九岁时跟父亲怀揣着几百美金赴美逐梦;小威则11岁时就击败过罗迪克……他们的成长道路不尽相同,但都取得了职业生涯的成功。    莎拉波娃——最励志    年幼的玛利亚跟父亲怀揣着几百美元,义无返顾地踏上了美利坚的土地,启动父女二人追逐网球梦想的旅程。刚刚九岁
期刊
在過去漫长的两周时间里,他赢得了7场硬仗,以击败宿敌费德勒和纳达尔的方式登顶,没有什么会比这样的方式更完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