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最大公因数》的课堂观察分析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wei1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大公因数》这节课所使用的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执教者是我们学校的佘老师。佘老师已从教14年,属我们学校潜力股年轻教师。
  一.总体课堂观察结果与分析
  从整个教学过程看,老师自始至终在为课堂教学创设合作、操作、探究、交流的学习平台而努力,如:教学伊始,老师就给学生抛出了“能帮王老师找到合适的地砖吗?”这一挑战性问题,激发了学生的热情。随后,教师顺势提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给学生提供了思考的空间,再引导大家在小组内用老师准备的“方砖”进行实际操作,在操作、交流中让每个人都参与谋划,逐步明确王老师所需要的地砖的边长必须是贮藏室的长和宽的公因数的结论。在这一过程中,老师没有任何的言语霸权,完全是把课堂交给了学生,使各个层次的学生达成不同程度的认识,注重了个体差异的学习。对于优生,看到题目的要求就知道是要找长和宽的公因数的;对于中等生,就要在拟铺的过程中才能恍然大悟;还有一些学困生,直到听了人家的发言还一头雾水。他们不能一下子明白为什么,只有在听取多人发言后才有点知其然,最后在全班交流及教师的总结中才知其所以然。接着让学生各抒己见,说说“在铺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这里也给学生留下了较大的思维空间,摒弃了常规教学中的一问一答式教学,尊重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处理得也特别恰当。这一教学环节教师把握住了“度”。也就抓住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才使得这节课显出精彩。此外,在用韦恩图表示两个数的公因数时,老师也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让学习过程成为再创造、再发现的学习过程,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好胜心及成功感,调动了学生的情感。
  由于“实际操作”这一教学环节处理得到位,使得公因数及最大公因数的概念的得出也就轻而易举,水到渠成了。从后面练习的设计可以看出老师也是深思熟虑过的,因为只要是有明确要求的话,学生求最大公因数几乎不会出错,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往往不会直接问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多少?而是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去挖掘、去追根溯源,练就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悟出其实质就是求最大公因数。老师在练习中有意出现了几道实际生活中用最大公因数来解决的题目,让学生进一步把握了“最大公因数”的题型特点,不能不说是老师潜心钻研过的。另外,用做游戏的形式来完成80页的做一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
  稍显不足之处是佘老师若再能多一点让学生暴露“思维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会更好,如:“在发现符合王老师要求的方砖时,问一问你是怎样发现的?”因为“暴露”本身就是较强的思维渐进,这样更能促使学生的操作思维再现。
  二.分块课堂观察结果与分析
  1.教学环节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环节大致可分为:情景引入——自主探究——得出结论——揭示课题——课堂小结——巩固应用。
  2.课堂提问分析
  本节课中教师的提问包括情景性问题、推理性问题、新旧知识的联结点问题及创造性问题等。
  在这节课中,教师所提推理性问题共 10个,占问题总数的50%。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设疑、激疑,引领学生进入学习的一系列“我一定会找到办法”的意识之中,触发学生心理的“我能行”的意念,从而激起自主探究的欲望。“你有什么发现?”等包容性问题出现3次,“为什么?”等启发性问题也有3次。占所有问题的30%。
  3.课堂教师听答行为分析
  教师能注意听答,尊重学生,在有反射倾听和“察颜观色”倾听方面都已重视,但由于教师比较紧张,在鼓励性倾听和有反射倾听方面都还有所欠缺,即还存在无反射倾听问题。未充分关注个体差异。
  4.课堂练习分析
  本节课练习时间为7分钟左右,练习6 题。从练习题的类型看,集中在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记忆以及公因数在实际生活中的综合应用方面。
  5.课堂教学时间分配分析
  在本节课中,教师的讲解时间大约占10%,小组合作、交流占20%,师生问答占40%,独立思考占8%,小结质疑占3%,练习时间占17%,鼓励及其他占2%。
  6.课堂情景分析
  从本节课来分析,教师在刻意地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情景,为学生提供具有安全感的心理环境,一定程度的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三.反思与建议
  1.本节课的小结只停留在知识内容上,还应该对知识研究的过程作简要的小结。可以让学生说说我们是怎么来研究这个问题的,是通过哪些方法、手段、步骤来研究的,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大脑中建立一种模型,即无论条件何等隐蔽的求最大公因数的题目,学生都能一眼洞穿。这种小结是对学习过程的一种自我回顾、检验、调整、评价与监控,可以更好地促进以后的学习。
  2.在解决问题中“为什么要找这些数的公因数及最大公因数时”挖掘得还不到位,应让学生充分地说,如“截成同样长”、“不能有剩余”、“最长是多少”,分别说明是求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
  3.教师在学生合作交流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应力争让全体学生积极观察、思考、认真讨论,亲自实验、操作等,只允许极少数人 “旁观、依赖他人”。教师在巡回参与的过程中要对学生掌握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作者通联:434200湖北省松滋市八宝小学)
其他文献
数学概念是人脑对现实对象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特征的一种反映形式,即一种数学的思维形式。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正确理解并灵活运用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运算技能、发展逻辑论证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前提。数学概念具有抽象性、严谨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枯燥的数学概念生动化、情境化,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自己去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建立数学概念,从而发展学生的逻辑
期刊
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如果能按照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让数学贴近学生生活,让数学与学生生活触觉碰撞和交融,让他们真正的在生活中学数学,在学数学中了解感触生活,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而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这是数学教师应该探究的课
期刊
【摘 要】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2.培养积极进取的事业心;3.建立高度的责任心;4.奉献无私的爱心。  师德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反映。高尚的师德修养是教师坚定的政治信念,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献身教育事业的内在动力,具有良好师德修养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因此加强师德修养既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根本,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如何加强师德修养呢?  一.树立正
期刊
参加工作到现在,从事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已经近八年了。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至今还没有圆满的答案。这里我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着力点要放在能力训练上    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而能力是在训练过程中培养的。因此,课堂教学必须把着力点放在能力训练上。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彻底改革以知识学习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以教师讲析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而代之以能力
期刊
在中学体育课教学中,常有一些体弱的学生,他们因为身体素质差、运动水平低而产生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上课时积极性不高。如何调动中学体弱学生的学习兴趣,变消极为积极,提高教学质量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从思想上转变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  所谓转变学生态度,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转变学生对体育(身体锻炼)的各种不正确的态度,使体育成为学生自觉的行动和
期刊
一直追求一种简单愉悦的语文课堂。低年级语文教学知识体系相对简单,但能让小娃娃们张大黑黑的眼,咧开甜甜的小嘴,拿出胖乎乎的小手和老师互动,自主合作地学习、学会探究……。多么美丽的场面啊!  一.趣是前提,是课堂美丽的生机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以字词教学为主,简单机械、枯燥无味的教法,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倦情绪,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激趣很关键,如学习《荷叶圆圆》一课,为了让学生的识字能力被调动起来,我
期刊
阅读不仅属于教学,它更属于生活。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阅读活动几乎无处不在,甚至可以贯穿人的一生,阅读在生活中的存在是永恒的,真实的。笔者认为,阅读教学只有站在生活的高度,适应时代的要求,才能永具活力。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中学语文教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应作为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  初中语文课本中的课文是有限的,而教师就要让学生在这有限的课文学习中掌握阅读文章的方法,
期刊
农村初中的许多学生没有任何美术基础,造型能力差,对艺术的理解力弱,给教师的教学带来许多困难。通过几年来的教学,我积累了一些经验,针对农村初中学生的特点创造性地运用了一些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教学内容。现将几点经验总结如下:  一.欣赏  美术教师要尽量多地找一些美术作品,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接触、欣赏。从而激发出学生想了解、想学习的兴趣。  二.戏墨  在教学上先从戏墨开始。戏墨能有效
期刊
带着“小学高年级利用语境理解词语的策略研究”这一研究课题投入到支援边区教育工作中。如今,我们已顺利完成了支教工作,并且在课题研究方面也有可喜的收获。  词语是语言的基本材料。千姿百态的词语组合构成了一句句话,一篇篇文章。文字的魅力往往就在于一个字、一个词的灵动。在以发展学生的语言为根本任务的语文教学中,词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在正确理解和运用词语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文章
期刊
探究学习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探究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究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探究学习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掌握一定的学习技能是很有帮助的。因此,自主探究倍受广大教师的青睐,成为了数学课堂教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了数学课堂的灵魂。   一.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