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初中英语课堂如何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ye15807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化的传承离不开语言的载体作用,同时语言的运用又受到文化的影响与制约。本文结合初中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探讨如何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希望通过本文研究成果,引导中学生摆脱“哑巴英语”的阴影,让他们会说、愿意说,真正具备英语文化交流能力,提高英语综合素养。
  关键词:初中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意义;教学方法
  语言与文化是不可分割的主体,合理地运用英语语言交际,能够把握英语国家的用语习俗,体会深刻的文化内涵,最终实现流利地运用英语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交流,这才是中学生学习英语的根本目的。因此基于新课标改革提出的“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客观要求,初中英语课堂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势在必行。
  一、 初中英语课堂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意义
  (一) 有利于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学习语言的根本目的不是应对考试,而是实际运用。语言教学本身是一个特殊的教育活动过程,它在渗透基础语用知识的同时,文化意识的渗透不可忽视。我国汉语和西方国家的英语应用有很大的不同之处,这源于不同的国家意识形态、制度体系、价值观念及历史文化传承等要素,所以相应的词汇用法、语言观念及语言习俗都有很大差别,所以交易过程中必须关注文化背景的统一,具备跨文化交际意识,才能准确地运用英语语言沟通和交流。
  (二) 有利于认知中华文化精髓
  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也是夯实我国传统文化基础,引导中学生认知中华文化的精髓,主动了解我国历史文化背景与风土人情,基于英语的广泛传播,全面推广与宣扬中国文化,这也是学习英语语言的特殊功能。例如对外交流过程中,能流畅地使用英语语言,准确地宣传我国文化内涵,拉近中外国家的友谊;再有,培养中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促使他们更为深刻且全面地了解、把握汉语言文学知识,自觉地进行中西方文化对比与区分,把握我国文化精髓,肩负继承与传播中华民族优良文化的重大使命。
  (三) 有利于全面把握语言知识
  系统、全面地把握英语语言,离不开对语言背后文化内涵的理解,包括了解西方语言的形成、发展与变化,以及语言运用的背景、环境、方式方法等。人们运用语言交流的过程实际也是传播文化内涵的过程,这也就体现了语言的文化载体作用。因此想要达成初中英语教学的根本目标,必须引导学生学习和了解西方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同时了解当地的科学文化背景及民俗生活习惯等,这样才能从根本把握英语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二、 初中英语课堂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与策略
  (一) 提高文化认识,渗透跨文化交际观念
  在教学中采取中西方文化对比的方式,更易于学生把握语言文化的影响力,体验中英文化的差异,进而树立文化意识。例如中西方所处的文化背景不同,日常行为习惯与交际用语也有很大的区别。以最常见的“打招呼”为例,中国人遇到熟人时喜欢说:“去哪啊?”“你吃了吗?”而西方人认为这是在打探别人的隐私,所以西方国家打招呼常用语就是“Hello!”“Good morning!”“Nice to meet you”等等。再如中国人初次见面喜欢询问对方的年龄、工作情况,但是西方国家对此却非常忌讳,尤其询问女士“How old are you?”这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可见准确地运用跨文化交际语言,前提就是具备文化意识。
  (二) 创设语言环境,感受跨文化交际内涵
  学习语言必须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如通过庆祝节日、参加Party、做游戏、角色扮演、对话练习、唱歌跳舞等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英语文化的运用。例如学习“My name is Gina”時,为了让学生体验英语国家自我介绍的习惯与方法,笔者课前通过互联网收集很多英语原版资料,在课堂上与学生共享学习资源,观看用第一人称自我介绍或用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介绍他人的视频,再对比播放不同场合的自我介绍方法,如面试时的自我介绍、认识朋友时的自我介绍等等。通过观看视频,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英语发音,学生西方人的社交礼仪,最后再尝试用英语自我介绍,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非常高,跃跃欲试地想要表现自己。
  (三) 挖掘英语素材,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语言教学要给学生多创造语言运用的机会,通过观看英语电影、阅读英语书籍、鉴赏英语音乐作品等多种方式,接触原汁原味的英语材料,体验西方国家的语用习惯、文化背景及风土人情,潜移默化中转变学生的语用思维,减少文化冲击带来的语用错误或尴尬。如美国原声科技大片《机械战警》《阿凡达》,再如经典英语书籍《The old Man and the sea》(老人与海)、《Little prince》(小王子)、《Charlottes Web》(夏洛的网),这些都是学习英语语言、感知英语文化的最佳素材,它们的内容新颖、故事情节扣人心弦、难易程度适当,符合中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兴趣爱好,通过接触原汁原味的英语,让学生对英语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深受西方文化的熏陶,树立跨文化交际意识。
  综上所述,英语是传递西方文化的主要语言载体,英语的普及也将西方文化带到世界各地,让人们在运用英语交流的同时,认知与了解西方文化。而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我国与世界的交流日益频繁,培养英语运用能力、提高文化传播意识已迫在眉睫。我们要把握中学英语教学的契机,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英语文化,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与应用能力,这样才能确保学生更好地运用英语语言,适应社会需求,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崔艳.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J].长江丛刊,2018(26):92.
  [2]黄华清.跨文化交际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J].校园英语(下旬),2018(7):122.
  作者简介:
  韩立群,河北省邢台市,河北省邢台市威县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读了关于"鸦片战争是否具有商业战争性质"讨论的所有文章和案例可以发现,一个充满素质教育精神的课程开发的讨论和案例被马先生称为"与教材形成对立","不承认课程标准的权威
从前有一户人家的菜园里摆着一颗大石头,宽四十公分,高十公分。一不小心就会踢到它,不是跌倒就是擦伤。  儿子问爸爸,为什么不把那颗讨厌的石头挖走。爸爸说石头从你爷爷时代就一直在那里了,它那么大,不知道要挖到什么时候,不如走路小心一点。  过了十几年,当时的儿子娶了媳妇,当了爸爸。他的媳妇很看不惯菜园那颗大石头,想请人搬走。“算了吧,那颗石头很大的,可以搬走的话早就搬走了,哪会让它留到现在啊。”当年的
农民非农化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带有规律性的普遍现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非农化的政策演进,经历了从改革以前的禁止农民非农化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容许农民自带口粮进城
1949年5月,上海在激烈的枪炮声中解放,中共中央华东局社会部副部长李士英接到命令:接管国民党上海市警察局,就任新上海市警察局局长。在清扫警局庭院时,战士们看到一些原本属于日本人和“国军”的信鸽,想起它们曾为军统和旧警察破获地下党组织,就愤愤然恨不得把它们枪毙了剥皮吃肉。  李士英对此说道:“这些警鸽里有日本侵华时留下的小巧玲珑的日本鸽,有旧警察用黄金换来的强健的德国鸽,还有国民党军统向美国人要来
随着“大数据”时代来临,各地各部门对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的搜集整理大大增加。但这些信息并没有直接带来各部门之间的信息融合与数据共享,打破“信息孤岛”依然是当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首要问题。  “开着宝马吃低保”、“开着宝马购经适房”,这些令人难以置信的不诚信现象之所以屡禁不绝,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部门之间存在信息壁垒。尽管我国银行、工商、税务、海关等都建立了相关信息平台,但部门之间难以共享。例如,央行
折叠是一种很古老的方法,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这种方法很简单,人人都会,而且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应用,比如洗脸折叠毛巾、起床折叠被子、着装折叠衣服等。正因为如此,
对任何企业来说,不变革、不创新,就无法适应变化的环境和谋求更好的发展。但创新又是一把双刃剑,有数据显示,仅有9%的创新者成为市场上最终的赢家,却有64%的创新者最终一蹶不振。那么,如何把握创新、实施创新,才能既不断增强自己的核心能力,又能最大化地规避风险呢?  笔者在阅读柯林斯的《选择卓越》一书时很受启发。他指出许多企业面临一个“核心困境”:一方面,一味致力于创新并不会取得伟大成功,甚至还会导致灭
摘 要:少数民族小学由于语言障碍、教学意识落后、班级管理不严格以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诸多因素导致了其高学段数学学困生的出现。本文就简单探究了少数民族小学高学段数学学困生的表现成因问题,并思考相应解决对策,以期待改善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困难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数学学困生;小学高学段;少数民族;问题成因;教学对策  在国内少数民族小学中存在着严重的学生能力两极分化问题,而且这种现象越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