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探讨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y200611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们看到大学生群体在媒介接触上表现出明确的目的性与功利性,呈现出一种相对富于理性的动机结构;对以多种媒介形式作为自己的信息来源已成为绝大多数大学生的媒介使用现状,也即生活现状,对于新媒体,大学生更是表现出了出色的接受能力与驾驭能力。同时我们也看到,当代大学生表现出的媒介素养尚处于自发状态,也就是说,他们并非通过科学的媒介理论指导和系统的训练获得媒介素养,而是基于日常媒介接触的经验,通過个人的直觉感悟来培养自身的媒介素养。这种自发状态所导致的最直接的后果便是大学生媒介素养层次水平较低。
  【关键词】大学生;新媒体;媒介素养
  1、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存在的问题
  1.1传统媒体影响弱化。新媒体备受青睐。通过媒介接触方面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媒体接触上,网络己成为在校大学生接触最为频繁的媒介,其接触时间及频率远远超过传统四大媒体。而在了解突发重大事件的相关信息时,网络媒体更是成为大学生的首选新闻媒介,大学生对网络媒体的依赖感目趋强烈。因此,表现在时间的分配上,大学生明显用于网络媒介的时间花费更多,从而使报纸、广播、电视和杂志等传统媒介的接触时间严重不足。在校大学生对网络媒体的偏爱和对传统媒体的冷落显示其媒介接触习惯仍有待进一步的改善。
  1.2沉浸在“拟态环境"中。缺乏现实交流。由于长时间沉浸在媒体呈现的世界里,聊天工具、社交类网站、网络游戏、论坛等等应接不暇,大学生逐渐自我封闭起来,他们与他人的交往和沟通能力不断减弱。从之前的相关调查中可以看到,在获得信息的方式中,只有极少数的同学选择从他人处得到信息。大学生迷失在网络等媒体所营造的“拟态环境"中,脱离现实,逐渐拒绝与同学、老师沟通,与外界交往。他们把自己封闭在媒体包围的“自我”之中,成为所谓的“容器人”。思想、感情沉浸于媒体内容,容易对外界、对未来漠不关心,导致视野狭窄或极端自我内化。’
  1.3偏爱新媒体消费方式。“把关人"角色淡化。在内容选择上,大学生普遍对新闻、娱乐等信息关注度最高;对于负面新闻的关注不亚于对权威媒体的一些正面报道的关注度;趣味的、时尚的、个性的内容受到普遍青睐:而对媒体中低俗的、暴力的、色情的内容多数人仍表示可以接受。传统媒体作为一种社会舆论监督工具本应发挥其教化功能,但是这种教化功能并没有在大学生群体中得到良好的体现。与网络媒介相比,传统媒介的信息经历过严格的“把关",对信息的录用有一个严格的删选过程,因此它在传播信息、教育大众、维系社会稳定方面具有权威的社会地位,其所承载的传播与教育功能是网络媒介所不能完全取代的。但是,受各方面客观条件的限制,当今大学生与传统媒体的接触机会较少,新媒体中的“把关人"角色又在淡化,因此,媒体的这种正统教育和把关功能在大学校园里呈现“或缺”状态,使大学生的人格发展得不到良好的规范和引导。
  1.4在接受信息的同时,缺乏对信息的反馈意识。我国大学生是很好的信息接受者,却不是很好的信息分析者、判断者、批判者和反馈者。他们所具有的媒介素养尚处于自发状态,这种自发状态的媒介素养,最显著的特点是低水平的、浅层次。具体表现为,许多大学生虽然能够便捷、快速地获取信息,但对媒体传播信息的方式及信息本身却无法做出更为准确的理解与评价。因此,在使用媒体的过程中,有选择的接触媒体并对媒体的传播方式以及传播内容做出相应的评价的能力还相对欠缺。同时还应该注意到的是,由于专业背景的不同,在媒体参与及信息反馈上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文科学生对于编程、动画制作等稍显复杂的媒体技术的掌握情况要明显弱于理工科学生;在论坛发帖、制作个人主页等技术要求不高,但是需要较强的媒体参与意识的网络使用行为中,新闻传播类专业的学生明显比非专业的学生表现的活跃。综合来看,新闻传播、计算机和信息管理等与信息技术息息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在参与意识和对媒体技术的驾驭方面都较其他专业的学生有着明显的优势。
  1.5缺乏自律.媒体道德规范意识不强。信息时代传媒所提供的信息虽然丰富多彩,但同时也是鱼龙混杂的。如今,一些大众传播媒体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乐衷于传播一些不良信息,暴力、色情等信息充斥于大大小小的媒体,而大学生由于缺乏一定的媒介素养往往进入误区,导致传媒行为的失范。被大量的负面信息包围,易导致大学生盲目模仿,严重的甚至会出现一些刑事犯罪行为。在失去了面对面的道德压力下,一些大学生的网上行为可能有失规范,如盗用私人信息、进行人身攻击、甚至智能犯罪等,这已不仅是传媒行为的失范,更是道德行为的失范,有的还冲破了法律的底线。从很多有关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实证研究中可以看到,在媒介认知理解上,大学生对传媒的商业属性有比较清醒的认识,但是对受众在传播中的能动地位认识不足。此外,大部分大学生能意识到传媒对自己知识结构、观点思维方面的影响,不过相对忽视传媒对价值观等其他深层次的影响。网络媒体的崛起在使信息传播的速度、广度、自由度等方面发生革命性变化的同时,也把大量的未经“把关人”严格删选、辨别、评价的信息置于受众面前。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理性地区分媒介现实与客观现实?如何准确地选择符合自身信息需求的媒体内容?如何科学地、批判性地分析大众传媒所提供的信息?显然,这不是自发状态下的媒体素养所能应对的。应该说,这些问题对当代大学生的媒体素养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2、提高媒介素养教育的对策
  2.1增加传媒认知,了解传媒内容制作过程。媒体是对信息进行采集、编辑、制作和发布的专业机构,其内部有着明细的分工,一条信息、的发布有着明确的流程,媒介素养建设的第一步即是使受众了解这一流程,打破媒体的神圣感。了解信息加工的整个流程,可以见证一个真实的事件是怎样通过层层过滤与筛选最后借助网络、电视、报纸等不同媒体形式各自的符号展现出来。消除媒体的神圣感之后,某种程度上,受众便会质疑媒体的权威,所谓的客观报道实则在每个环节都是经由工作人员主观筛选、参与下产生的结果。而初始信息采集的质量直接与最终的信息发布有着密切关联,“假新闻’’往往就是在第一个环节便开始作祟,最后凭借着组织对于成员的信任而蒙混过关以致在市场上流通,并不断被传播,以讹传讹。了解和掌握使用传媒的知识技能是媒介素养的最低层次,而更高要求则是受众能够参与创造、制作和传播的过程。大学生如果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并掌握媒介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对他们自身媒介素养的提升是大有助益的。了解媒体需要到工作现场,可以通过到媒体参观、交流与实习或者设置开放接待日等方式实现,也可由媒体工作人员到高校为大学生讲解。平面媒体的制作流程采用了比较长时间,参观将更直接。在大学生了解媒体的过程中,媒体走近这个庞大的群体,同时也是媒体品牌的宣
  传过程,增加了媒体与大学生群体之间的亲近感,同时良性互动的扩大其影响力。
  2.2建立传媒内容批判性使用的意识和能力。媒体所展现出来的内容并非全是对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常常是许多因素相互碰撞、融合的结果。根据新闻理论,即使是号称最能还原客观现实的新闻,也只能无限趋近于事实,而无法彻底反映事实本身。人们依据各种媒体所提供的信息构筑了关于这个世界的图像。因此,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观察与经验往往是以媒体为“媒介”,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媒体塑造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与态度。而通过解构这些隐藏在媒体信息背后的机制,让人们知晓为何媒体会呈现出这样的面貌,从而使受众相对更加真实地了解世界的原貌,这正是媒介素养教育的初衷。根据第二十四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调查数据结果显示,有接近一半的受访者表示,相比于电视等传统媒体更相信互联网上的信息,而大学生群体中针对新闻媒体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上这一项,有三分之一的大学生认为可信度一般。
其他文献
一、案例背景: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早晨是人的记忆最佳的时间,在这个时间朗读外语、拼读单词、背诵课文或练习语音语调等,能在短时间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这样一种情况:学生的早读情绪不高,虽然能做到大声朗读,却无激情,而且多数同学还表现出一种心不在焉。于是我选择了一篇复习过去时态的课文内容,作为我试图改变这种早读现状的材料。  二、案例描述:  这天早上七点半,我像往常一样走进
期刊
幼儿的交往能力是在与他人共同生活、互相交往、自由游戏的过程中主动发展起来的,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幼儿的交往又有其自身特点,它主要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幼通过各种活动促进幼儿环境适应、交往礼仪、同情与移情以及合作与分享这些交往能力的发展。在同伴间的互动游戏中,幼儿能主动协商、沟通、深化合作精神,进而掌握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社会交往能力也随之提高。  游戏是幼儿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的一种方式,游戏中角
期刊
提要:心理探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其涉及的范围广泛,形式多样,而又层次不一:加之各领域、各派别的学者对心理问题的探讨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因此,如何科学地对新疆内高班的“三自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字:心理健康 自卑 自负 自责 指导原则 评估体系 教育效果  来自天山的新疆学子们,他们朴实、聪明、热情、好客,作为初次接手新疆内高班学生的班主任,被他们质朴的民风、
期刊
数学建模是建立数学模型并用它解决问题这一过程的简称。数学建模的本质在于它突出地表现了原始问题的分析、假设、抽象的数学加工过程;数学工具、方法和模型的选择、分析过程;模型的求解、验证、再分析、修改假设、再求解的迭代过程,它更完整地表现了学数学和用数学的关系。这样的一个过程给学生再现了一种“微型的科研过程”,不仅促进了孩子数学眼光、数学意识和数学素养的提升,关键还促进了一种数学品质的提升。  一、巧妙
期刊
【摘要】本文简述了按照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开发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的过程,并对新的课程体系进行了试点。实践证明,采用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等方面成效明显。  【关键词】课程改革;工学结合;典型工作任务  2013年4月以来,我校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专业(以下简称数维专业)成功申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项目重点建设专业,并
期刊
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于现代教育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复合性人才的培养是当代教育的主要目标,而信息技术的掌握又是复合性人才培养的应有要义。传统的教育中,信息技术课程往往被安排在中学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理化知识和初步成型的意识形态,对于信息技术知识具有一定的认知力。而如何针对初步开始摄取文化知识,慢慢建立意识形态的小学生来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实现课程开设的初衷,是一
期刊
【摘要】对于金融专业的学生而言,统计类课程的学习是其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由于  教师在给金融专业的学生讲授统计类课程时只是孤立地讲解统计理论知识,没有考虑金融专业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的需要,因此本文从教学的角度探讨统计类课程与金融专业课程的衔接问题与对策研究。  【关键词】统计类课程;金融专业课程;衔接;对策  一、引言  随着经济、金融问题研究的实证化、模型化,统计学知识及数理统计模型对金融学的
期刊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而传统的“满堂灌”、“题海战术”和死记硬背等数学课的教学方式严重地抑制了学生求知、探索和创新的意识。那么,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展开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就势必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作为数学课的研究性学习,
期刊
【摘要】高职院校可通过实践性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基础技能,常用的实践性教学方法主要有游戏法、案例法、课外活动以及企业实习等。为提高基础技能实践性教学的效果,高职院校要加强对实践教学的支持,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教学能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基础技能;实践性教学;教学  1 引言  专业技能是指为胜任某一工作岗位而需具备的操作技能,而基础技能是除了这些操作技能之外的各种技能。基础技能包括的种类比较
期刊
摘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肩负了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神圣职责。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教师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加强爱心和奉献教育尤其重要,因为它关系到民族发展的未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关键词:爱心奉献教师  在生活中人们给予教师的赞美同样毫不吝啬,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辛勤的园丁”、“任劳任怨的铺路石”……有时我掩卷遐思,其实自己也只不过是一位工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