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山之石

来源 :世界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tcd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打从二十世纪初,追求紧贴时代的创新一直驱动着中国水墨画的发展。创新所采取的形式有许多,包括从水墨画传统中创新、以新技术试验、结合西方元素、响应国家大方向和拥抱国际艺术潮流。现在在中国亦正有一股类似的推陈出新的渴求来到水墨画坛。今天的水墨家们不断地以他们独到的视野、情感与个人对过去的联系,去寻找延续传统水墨传奇的各种方式。蔡小松正是这一当代水墨运动的支持者。
  1964年出生于上海的蔡小松,来自一个知识分子和艺术家庭。其父亲为中国科学院的哲学研究员,而他的法学教授母亲,同时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业余水墨画家。蔡氏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授以古典水墨画技法;1991年毕业后,他曾尝试实践西方媒介和艺术形式,最终回归传统的水、笔、墨、纸和丝绸。起初,他透过实践书法和北宋史诗式的大型山水画去磨鍊自己的笔法;而自2002年,他便醉心于创作以石头为主体的塑像画和大型装置。作为一个关注不同文化和宗教的热心旅客,他的作品主题往往启发自经常在外旅游的经历。
  石头是蔡小松作品中被钟爱的主题,而且这次展览中近一半的画作都是石头。石头早于宋代已被收藏,并被描述为中国山水画的精髓。最初,大的标本被团簇在花园中展示;以后,小者更被收集以点缀家里或书塾的案头。它们将自然世界带进室内,为人提供溜达奇山和天洞的“假想旅游”。石头成为越益重要的学术标记,文人画家亦逐渐把此一对象写于他们的绘画中。
  时至今天的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家,仍继续文人欣赏石头的传统并在画中描绘它们。而蔡小松却建构出新的展示模式来重新思考绘画石头的这种做法。譬如,在这次展览上可见,他把石头绘画放置于两块透明胶片之间,装以底座;得出的是一介乎水墨画、雕塑和装置之间的,一种虚无缥缈的效果。同样,在天体系列-其中四个会于展览上展出,他将传统的主题以一个独特的现代形式呈现。正如石头,每个星球都由不同的裂缝和孔眼所勾划;蔡氏用其灵巧的笔触创造了能带领观看者远探宇宙神秘领域的三维物。这系列参照了古代中国所信仰的,宇宙是大自然力量的体现,并唤起远古星体在太空中漂浮的回忆。
  除了中国传统的石头,世界各地的古老石头亦是蔡小松作品中所探索的主题。例如,他在雅典娜石柱(2012)灌输的鲜明生命力;被描绘的虽为一片颓垣,但他认为这是一个国家的古文明和美学的强有力象征。
  蔡小松一直被不同宗教的历史所吸引,包括基督教、犹太教、印度教、佛教、伊斯兰教和拜火教,并对探索宗教之间的相似性与追踪其本源特感兴趣。他研究广泛,在过去三年,已走访西藏、缅甸、柬埔寨、尼泊尔、以色列和伊朗。而最近所作,是即将展出的一系列八幅作品,灵感来自2013年中为期一个月的尼泊尔访问。永恒的爱系列(2014年)描绘那些嵌于尼泊尔寺庙横梁上的刻划性爱场景的木雕刻;那些小插图直截地以奇特腼腆的形象在人前展现,是被密宗视作引导人向更高精神境界和觉悟的路径。蔡氏将这些场景一重塑于石头上,他相信石头比木材能更好地反映密宗的能量和威力。而蔡氏笔下的天吼(2014年)则体现了佛教宫殿、神坛、花园入口的守护者一雄性和雌性石狮子的那份威严;他以细腻而自由流动的笔法点缀着狮子的细节。通过所绘画的主体,他提示我们要了解和重新审视古代文明一这一情况下-藏传佛教和印度教的信仰和文化。他说:“我的理想是通过艺术的方式达成宗教间谅解与沟通,共存同荣,有一点点社会意义。”
  蔡小松形容他的哲学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从外部接受意见,以提高自身。蔡氏以传统水墨来表达自我,透过观察其他文化和根源作为灵感,孜孜不倦地寻求方法去丰富自己的艺术;于蔡小松发展他自己的思想和艺术而言,这影响无疑是一座强大的明灯。他的作品鼓励我们利用崭新的角度和开放态度去观察文化、风土和宗教。他山之石是蔡小松于香港的首次个展,共展出二十三件作品包括水墨绘画和装置,反映蔡小松在广阔的全球视野中,其于中国水墨传统的深刻理解。
其他文献
美国、法国、英国合拍 2001年出品 美国米兰马克斯影片公司2001年发行 本片获2002年美国奥斯卡奖最佳女演员(雷妮·泽尔韦格)提名和美国金球奖最佳音乐片或喜剧片、最佳音乐片或喜剧片女演员两项提名  当代伦敦。30岁左右的独身女子布丽奇特·琼斯体重126磅,为一个出版商工作,业余时间则和她的伙伴一起喝酒。这些朋友包括新闻记者莎扎、市政府女工作人员茱德和原流行艺术明星汤姆。布丽奇特很为自己贫乏的
期刊
1999年新年前夕,罗德和吉娜来到内华达州的拉斯维加斯办理结婚手续,一切又快又简单,在几个小时内所有的事情都办妥了。蜜月刚刚开始两天,他们就深深地喜欢上了这座城市,这一点他们事先谁也没有想到。一年后,他们把家从达拉斯搬到拉斯维加斯。罗德是一个退役的军官,他慢慢地养成了赌博的习惯。又过了一年,伤心且失望的吉娜对罗德下了最后通谍:选择她或选择赌博。罗德在第二天回家时带回了离婚的文件和表格。他对吉娜说如
期刊
螃蟹是吊的?这在国内可从来没听说过。所以孩子们说要去海边吊蟹,我就欣然同意了。一起去的还有两家人,三辆车会齐,就向海边进发了。  9月初,中国江南还暑气未消,而此间,美国的新泽西州,已经是秋风骤起,凉意袭人。车以70到80英里的时速足足开了一个半小时,才到了目的地,找到一处颇觉冷清、僻静的海湾。这里没有细微平软的“百步沙”、“千步沙”,没有冲浪、游泳的游客,沿着海岸是密密生长的芦苇,芦苇外就是由浅
期刊
威尼斯水城的美丽犹如天堂,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从四面八方涌来,欣赏水城奇观。水城天天人如潮涌,天天像节日一样——威尼斯艺术双年展、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威尼斯电影节都是这奇迹水城的点缀……,当然,我不认为威尼斯艺术双年展是艺术界的奥林匹克或顶尖平台,在我看来威尼斯艺术双年展更像是两年一度的节日盛会。  2013年的威尼斯双年展  一百多年的威尼斯艺术双年展继续着它的历史,也许已经远远超出了当年创办者的
期刊
周媛VS樊洲  周媛:您早期曾认真研习临摹历代大家作品,对于传统绘画理解颇深。在后来的创作中又不断摸索创新,最终形成独特的绘画语言,您认为这种实践的意义在哪里?  樊洲:沒有形成自己的绘画语言,终其一生停留在学生状态,画人这种情况很普遍。中国山水画发展一千多年来,集合了许多前辈的智慧达到了相当高度,自成体系独立于世界。但发展空间依然很大。这尤如人类现在认识宇宙的有限,再认识的空间很大。  真实的表
期刊
傅榆翔的作品,是画,又不是画。他是这个时代最广泛意义上的艺术家,与这个时代相互挖掘着彼此的意义,印证着彼此的存在。  自从照相技术出现以来,传统的绘画艺术受到猛烈冲击,逐渐式微,越来越难以找到自身的立足之地,亦已难以挖掘出更多更深的意义。尤其随着数码技术的发展,进入信息时代,电子设备处理图像的技术功能甚至已达到人类所不能企及的高峰,单纯的绘画早已无法满足时代对于“艺术”的要求,要成为这个时代的“艺
期刊
上个世纪80年代,台湾一位流寓海外无名画家的经历打动了我:在世界各地参观博物馆时,她从来不看风景画。因为总有作品触动她,让她当众恸哭。她说,打动她的不再是所谓的“风景”,而是挥之不去的“乡愁”。所以,风景画能够打动我们,不仅仅来自于画面的视觉感受,而是有一种精神力量的进入,激发起观者无比丰富的情感体验。而她的情感体验,还停留在普世的审美价值观的层面上,因为打动她的,是视觉体验的风景,而不是情感体验
期刊
我不太了解拙吾身世,只听说他从美院主动退学,四处云游,多年干别的事儿。最近重拾画笔,所看到的作品是05年至今的水墨画。给人的感觉是突然爆发,如地火运行终于找到出口,其喷射之猛烈,蔚为壮观。  作品画幅巨大,宽度皆1米43,长度均在2—4米之间,就连草稿也有1米多长。起码可以说明,拙吾对中国水墨画的文人式把玩不感兴趣,而是着眼于公共艺术空间的展示陈列。画幅大小本与艺术高低无甚关系,但可以反映创作心态
期刊
(一)  李泽南同学曾给予我很多生动、亲切的记忆。从他步行五百里回家,到他欣然接受没有标准答案的艺术史学习,最终我发现他就是那个不愿意上课但却为波提切利的画而留下来的学生。此后我不断感受到他对绘画的热爱,也逐渐见到了他的一部分作品。她们和我对作者的记忆一样,亲切而生动。  说他画的亲切,不仅因为那些易读易懂的画面,更多是因为画中流露出的惬意,那是可以由我们在广阔天地间共享的美。一幅幅读过,其间时不
期刊
水彩画在引进中国的百余年并完全融入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血液后,也面临着如何更深入地研习西方业已形成的具有600余年的水彩画传统以及建立在这种传统基础上的个性化创造这个深化与创造命题。如果在这样一个历史境遇中,不能造就中国的水彩画大家名师,中国水彩画在世界水彩画史上便不会有更多的地位。  事实上,新世纪以来的中国水彩画再度呈现出一种活跃态势,而陈坚也成为这种勃兴态势里的标志性人物。这种标志无疑在于他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