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障题策划]下一代DVD之争终结

来源 :微型计算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awanghn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束了!旷日持久的下一代DVD之争终于以东芝放弃HD DVD而宣告结束。事实再次证明,如同当年的VHS和Betamax的录像带格式之争一样,任何技术或标准的成功必然由利益所推动,而非它们本身。当华纳兄弟倒戈、经销商巨头将HD DVD产品撤柜、东芝无奈做出放弃的决定……HD DVD的未来被利益的车轮碾得粉碎,70多万HD DVD用户手中的设备在没有后续软硬件的支持下,也将化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HD DVD战败了,但它就此衰亡了吗?它最终的结局会怎样?以盗版为主导的亚洲市场是否会让HD DVD否极泰来,以另外一种方式延续生命?以HD DVD为基础的CH DVD(中国版HD DVD)是否能在中国带来重大影响?
  BD胜利了,可它的普及之路却并非康庄大道。设备制造商,特别是IT领域的光存储厂商,是否会全部立即跟进BD设备的制造?BD播放机何时才能大幅降价?BD碟片的价格又会在何时突破消费者的心理线?
  这些问题徘徊在所有关注蓝光光存储的朋友脑海中,因此我们希望通过到背景、厂商、产品、市场等各方面的分析,找到最终的答案……
  
  与HD DVD的宿怨纠葛
  
  2008年2月19日,东芝正式宣布停止新一代3VD规格之一的HD DVD业务。该公司代表执行社长西田厚聪表达了自己的无奈:“HD DVD规格本来就是由好莱坞各电影公司参加、采纳以华纳为首的意见制定的。而制定BID光盘规格时,华纳等没有参加。HD DVD规格是好莱坞以自己为主体,将其意见反映到规格制定之中后才确定下来的规格,然而好莱坞却改变了方针。所以其中理由至今仍有无法理解之处。”
  随着东芝正式宣布放弃HD DVD格式,由索尼主导的BD阵营大获全胜。这场轰轰烈烈的持续了几年的高清格式之争终于走到了尾声。虽然结果有些差强人意,但是高清格式的统一无论对消费者还是好莱坞的电影公司都是值得庆祝的事情。
  那么这场高清格式之争是怎么开始的呢7 BD是如何赢得胜利的7让我们回溯到2002年开始重温这一段历史吧……
  应用需求决定了下一代蓝光存储技术的出现。本世纪初,好莱坞电影公司和光存储厂商发现牢牢统治了市场近十年DVD格式已经稍露疲态,市场增长趋缓。光盘存储已经逐,渐无法满足人们海量存储的需求,互联网的兴盛对光存储形成了极大威胁,同时随着大尺寸平板电视的逐步普及,传统DVD画面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对高清晰画面的需求。市场需要种能提供更好效果的光盘格式,BD和HD DVD就是在这种环境下诞生的。
  2002年,索尼拉上其它8家公司(包括飞利浦松下日立等)宣布成立BDF(Bluray Disk Founders即蓝光创始人组织),并公布其下一代DVD标准,命名为Blu-ray Disk。
  身为DVD论坛(全称为DVD Forum,建立于1997年4月由十家DVD主力厂商组成,其主要职责为协定统一DVD标准与收取权利金它是对DVD发展最有影响力的业界组织)技术委员会主席的东芝也收到了索尼的加盟邀请,但是东芝出于自己的利益考虑认为下代DVD标准应该在DVD论坛的范围内制定,因而反对索尼“另起炉灶”。于是东芝在同年8月29日联合NEC公司推出HD DVD标准,并建议HD DVD成为DVD论坛认可的下一代光盘格式。由此,下一代光存储格式之争正式拉开帷幕。
  普通DVD在播放/刻录时使用的是红色激光,波长为650nm。而蓝色激光的波长则缩短到405nm,所以可以在单位面积内记录和读取更多的信息。BD与HD DVD都是使用蓝色激光以实现大容量存储的。
  东芝为了使HD DVD更容易与现行DVD保持兼容性,采用了与DVD相似的光盘结构,光盘厚1.2mm,激光照射在位于正中0.6mm的覆盖层读取记录内容,只是使用的激光从红色激光改为了蓝色激光。如此一来,HD DVD光盘的单层容量就达到了15GB,双层为30GB。
  索尼则抛开了DVD,制订了全新的光盘结构。索尼方案用蓝光激光照射距光盘表面0.1mm处的记录层来读取数据。在接近光盘表面的地方设置记录层,激光的透过量相应提高,比起照射深0.6mm的覆盖层,可以通过更小的记录点来提高记录密度。这样使记录容量叫一举提高到单层25GB,完全可以存储两个小时的高清电影。但是正因为蓝光采用了全新的结构,生产蓝光光盘需要更换全新的光盘生产线,成本较高,而且蓝光的记录层距光盘表面过近,附着的指纹或轻微划痕都可能危害到记录层,耐用性方面较HD DVD稍逊。
  相对来讲蓝光采用了新规格新技术可以得到更大的容量。而HD DVD则更多考虑了与DVD市场的衔接,其HD DVD光盘产品容量虽小,但价格低廉,成熟且可靠。
  2002年,在蓝光创始人组织成立之初,索尼先发制人,拉走了几乎所有日本主要家电厂商。只剩下了成为孤家寡人的东芝,虽然NEC加入了HD DVD阵营,但其在家电领域的分量明显无法与松下,日立等公司匹敌。可以说东芝先失招。不过,由于双方相应的标准都没有完善,因而在2003年和2004年双方并没有直接的激烈碰撞。
  2003年2月17日,蓝光创始人组织开始提供蓝光光盘规格的使用授权,索尼也于当年4月10日推出了全球首款蓝光光盘录像机,建议零售价为45万日元(约合3万元人民币)。但当时推进蓝光光盘的各大公司的目标是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之前上市可录制两小时以上HDTV影像的录像机,因此播放专用光盘规格的制定被放到了可录光盘之后。因而这款录像机缺少一项重要功能——播放已经存储影像内容的专用光盘。
  2005年,蓝光与HD DVD格式的开发已经基本完成,并开始准备上市销售此时形式对于东芝来说可以算是有所缓和,甚至还度占有优势。因为在2004年,不仅DVD论坛批准了第一个商业化HD DVD-ROM光盘标准,而且华纳兄弟派拉蒙新线和环球等好莱坞电影公司相继宣布支持HD DVD。华纳在DVD论坛中与东芝的关系比较密切DVD标准的诞生也有其一份功劳,选择HD DVD是可以预料的。派拉蒙一直跟随华纳的脚步,而当初没有赶上DVD这趟列车的微软此次则说什么也不会错过机会了,通过为HD DVD开发HD交互界面和提供VC-1的视频编码标样等核心技术,最终也加入了HD DVD阵营。
  反观索尼,其本身就是好莱坞6大片商之一,更加了解内容往往才是决定格式生死的主要因素,于是不遗余力地拉拢了20世纪福克斯,迪斯尼和狮门影业。当时考虑到由于BD高昂的生产成本和复杂的技术,好莱坞并不看好BD的未来市场。索尼为此使出浑身解数,主动与华纳接触,表示如果其生产BD影碟的话将提供一定的补贴以降低成本(当然这项政策对20世纪福克斯和迪斯尼也 同样有效)。结果在2005年年底,本来已经表示独占支持HD DVD的华纳和派拉蒙先后表示将同时支持两种格式。索尼终于达到了分化HD DVD阵营的目的,此时BD已经拿下了除环球外所有的好莱坞主要片商。
  这期间还有个小插曲,在2005年3月,任索尼总裁的中钵良治表示索尼并没有完全放弃为达成单一格式做出整合或者妥协的可能,并于当年4月与东芝开始了关于达成单一格式的谈判。谈判一直持续了4个月,最后因双方都坚持使用自己的格式作为下一代光盘格式的基础,无法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协议,无果而终。
  2006年,随着HD DVD与BD影碟机的先后正式上市,两者的正面碰撞正式开始。同年3月31日,东芝发布全球首款HD DVD影碟机——HD-A1,售价11万日元(约合7300元人民币)。此举杀了索尼个措手不及,当时索尼的蓝光播放标准正处于开发阶段,还没有个成熟的方案,面对东芝已经上市的HD-DVD产品显得有些被动。不得已之下,BD阵营为了加快其产品的上市进度,只能把尚不成熟的BD 1.0标准产品推向市场。直到2008年索尼开始推行最新的BD 2.0标准才算完完全全的实现了HD DVD已经使用了两年的类似功能,例如画中画花絮功能和网络支持。但这里又产生,新的问题,那就是老版的BD影碟机无法升级到新版以支持最新功能。
  到了2007年,蓝光与HD DVD之间格式之争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两家谁也不肯示弱,以至于2007年年初各家光存储和AV设备厂商普遍认为这场格式之争短期内不会结束而把思路转向推出全兼容双格式的高清产品。这点在2007年1月CES展上已经初露端倪,本属蓝光阵营的LG发布了款双格式影碟机,而华纳更展示了能同时在两种影碟机中播出的全兼容高清光盘。
  1 胜利天平曾偏向HD DVD
  2006年末到2007年初这段时间里,就市场上的高清产品横向对比来说,胜利的天平是偏向HDDVU的,HD DVD产品上市不久就以其相对低廉的价格、稳定成熟的功能、丰富的内容支持和出色的视听效果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同时三星和LG等韩国硬件厂商也准备生产HD DVD产品。当时以东芝为主的HD DVD集团是踌躇满志,表示有信心赢得这场格式的胜利。
  2007年4月HD DVD独立影碟机的北美销量(不包括PC光驱和Xbox360的HD DVD驱动器)已经达到了10万台,远远领先于同期蓝光影碟机的销量同时在北美著名销售网站亚马逊的10大畅销DVD影碟机排行榜中,HD DVD影碟机也牢牢站稳了脚跟。2007年8月20日一直奉行双格式政策的派拉蒙影业及其下属的梦工厂发布消息,表示放弃BD,转向独占支持HD DVD。有消息表示派拉蒙和梦工厂的倒戈主要是因为HD DVD阵营向其提供了总计达1.5亿美元的补贴。此举大大弥补了HD DVD阵营在影片独占内容不足上的劣势。一切的一切都在预示着HD DVD的前景一片美好。此时同等档次的HD DVD影碟机要比BD影碟机便宜近一半左右,而价格往往是市场的主导因素。这时被暂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的东芝并没有注意到索尼的PS3销量已经接近了200万。索尼通过PS3与BD影碟的捆绑销售,悄无声息地打下了BD的群众基础。身为游戏机的PS3可谓当时市场上最便宜的蓝光播放机。
  2 PS3力挽狂澜
  2007年下半年PS3的全球销量已经达到了490万台,而HDDVD影碟机的总销量也不到100万(Xbox360用HD OVD驱动器30万左右)。11月,东芝的HD-A1型HD DVD影碟机在北美市场利用假期促销的方式,史无前例地降价到了99美元。此举掀起了购买狂潮,使其在短短一个周末的时间内竟售出了近10万台。而此时最便宜的BD影碟机也要400美元左右。HD DVD影碟机再一次依靠价格拉开了与BD影碟机的距离。不过此时的欧洲市场,BD依然凭借PS3家庭娱乐中心的概念占据了优势。
  3 华纳的影响力
  直到此时,恐怕没有人会想到短短3个月内,HD DVD会落到黯然收场的结局。那么在HD DVD的最后3个月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这里就不能不提到华纳所起的作用了,2007年几乎所有的市场分析都指出,这场看起来轰轰烈烈的格式之争给消费者造成了不知该选择哪种格式的困惑,多数的消费者更倾向于等格式之争分出胜负之后再选择高清产品,减缓了这个预计有几十亿美元市场的高清产业的发展速度。DVD市场已经无法为电影公司们制造更多的利润。只有尽早结束格式之争,以充分开发高清市场。而寄希望于HD DVD与蓝光的主导者东芝和索尼是不现实的,他们已经在短兵相接中杀红了眼,只有通过电影公司或者零售商的力量来实现。
  此时华纳影业是好莱坞六大的电影公司之一,拥有好莱坞最大的经典电影库,同时在高清影碟市场拥有高达30%的市场占有率,可以说是一家对任何一方都举足轻重的公司。此时的华纳急需走出利润下降的窘境,经过细致的市场分析后,得出如果华纳转向独占支持HD DVD的话,HDDVD阵营会取得一定的优势,但是这个优势还达不到能马上分出胜负的程度。而转向独占支持BD的话会使BD取得压倒性优势。从而在短期内达到结束格式之争的目的。同时,华纳还曾与20世纪福克斯举行谈判,希望20世纪福克斯能转向HD DVD独占,华纳也会紧随其后,使HD DVD获得压倒性优势从而结束格式之争。而20世纪福克斯考虑到眼前BD格式的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而拒绝了华纳的要求。所以华纳权衡利弊之做出了转向BD独占的决定,抛弃了其传统盟友东芝。
  2008年1月4日,华纳影业在没有通知HD DVD阵营的情况下,宣布在5月底与HD DVD的支持合同到期转向独占支持BD。此举令BD阵营一举拿下了80%的高清影视市场。独立支持HD DVD的电影公司只剩下了派拉蒙和环球两家,也令HD DVD阵营大出意外,不得不取消了原计划几天后在CES展上举行的HD DVD发布会。而在随后的几周里,BD影碟机与HD DVD影碟机的销量竟出现了9:1的惊人比例。
  2008年1月14日,东芝宣布下调全线HD DVD影碟机售价,试图以价格战应对目前的不利情况。可惜已经为时已晚,回天乏力了。随着华纳的倒戈,光盘租赁商和零售商也像多米诺骨牌一样相继转向支持BD。2月11日,NetFIIx和BestBuy宣布逐步停止销售HD DVD。15日,世界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宣布将在6月逐步停止销售HD DVD。
  到2月16日,已经不堪重负的东芝公司为了减少损失,宣布放弃HD DVD格式,同时停止生产HDDVD影碟机与录像机。在东芝公司宣布正式放弃HD DVD格式之后几个小时,环球影业随即发表了 将转向BD格式的消息。而派拉蒙亦于第二天表示将转向BD。微软也跟着声明将停产Xbox360用的HD DVD驱动器,将来可能考虑推出BD产品。索尼则“大度”地邀请东芝加入蓝光阵营。不过东芝倒是很有骨气地回了一句“我们没有任何计划生产或者销售BD影碟机”。
  回过头来看看这场格式之争的历程,为什么曾经获得胜利女神青睐的HD DVD最后反而落败了呢?我们可以简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1 内容上的不足 决定格式胜败的主要因素就是内容,没有好莱坞的支持想获胜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而索尼当初Betamax格式落败之后就认识到了这一点,索性斥巨资收购电影公司,形成了自己的班底。我们可以看一下HD DVD阵营的名单,虽然都是各行业的巨头,但在内容支持方面却先天不足,而表示独占支持的好莱坞主要电影公司只有派拉蒙和环球。这点与本身即为好莱坞6大电影制片厂之一的索尼相比就落了下风。
  2 PS3的功绩
  说PS3在推广蓝光上居功至伟决不夸张。目前PS3的全球销量已经超过了1000万台。索尼为了推广蓝光,在PS3上集成了BD光驱,并廉价发售。在发售初期,每销售出台PS3就会给索尼带来超过400美元的亏损。这一政策使索尼在PS3发售后第一个季度就损失近6亿美元。但索尼的目的达到了PS3极大地带动了BD影碟的销量,同时使BD获得了下代高清格式的主导权。
  3 版权保护
  当高清产品进入成熟期之后,HD DVD的低生产成本某种程度来说反而成了它的劣势。换句话说也就是盗版容易。现有的DVD生产线只要稍加改装就可以生产HD DVD光盘。而如果要生产BD光盘的话则要更换掉整条生产线,其花费足可以建造一家印钞厂。而且BD阵营可以很容易地通过监视生产线的去向来控制盗版,也正是盗版的难度使其获得了内容提供商——电影公司的青睐。
  下一代DVD之争终结展望篇
  面对“墙倒众人推”的局面,为了避免未来遭受更大的损失,东芝:不得不宣布放弃HD DVD业务。这场从2002年6月开始,持续近7年的下一代光存储之争,终以BD胜出告一段落。此时再去讨论BD的优势和胜出的缘由意义不大,对我们消费者而言,更值得关注的是BD胜出后的种种变化,将给我们带来何种影响。
  
  对抗终结并不意味着观点统一
  
  HD DVD退出后,BD是否就一定能快速普及?在后HD DVD的存储时代,大容量硬盘和网络共享又将扮演何种角色?BD已经胜出,但是这些问题仍徘徊在所有关注蓝光光存储的朋友脑海中。下一代光存储之争终结的同时,对今后的市场、产品变化似乎有了新的争论。
  
  正面态度:胜出带来较大促进
  
  对蓝光光存储市场会有正面促进作用。因为对大多数硬件厂商而言,存在格式之争时根本无法明确支持哪一方,往往只能采取脚踏两只船的方式。而且明确了BD格式的唯一性,上下游厂商间将会统一发力,并且一起努力推进BD的普及。对消费者来说,BD已经是唯一的选择,也不用再犹豫不决。
  
  中立态度:普及关键还要看价格
  
  虽然多数光存储设备厂商的态度是正面积极的,但仍有部分态度谨慎的厂商发表了不同意见,认为至少在未来1~2年内,BD市场难有太大变化。相关人士表示,HD DVD阵营的失败只是外在变化,BD阵营内各厂商不太会因此而大幅修改既定的推广计划。更何况,BD的胜出并不代表消费者会马上购买BD设备。普及的真正关键依旧是价格。
  另一方面,HD DVD和BD之前虽然是热门话题,并且BD阵营往往以用户数量多于HD DVD阵营为傲。但实际上,真正使用BD和HD DVD的人群,与大众人群相比依旧非常小众。在HD DVD退出后,BD将开始正面对抗DVD,而这两项业务目前完全不在同一数量级上。虽然没有精确的统计数据,但通过部分数字我们依旧可以窥探BD和DVD的数量差距——2007年仅美国DVD影碟销售额就超过150亿美元,而全球蓝光影碟销售额仅约17亿美元,2008年预估美国DVD影碟销售额将依旧保持超过150亿美元的规模,而蓝光影碟的销售额预估为10亿美元。以上数据是在蓝光影碟的售价平均高过DVD影碟25%的前提下得出,蓝光影碟和DVD影碟间的数量差距之大,相信大家已经可以大致估算。
  
  负面态度:胜出将导致警及放缓
  
  和厂商们的态度不同,部分资深用户及业界分析人士认为,BD阵营的胜出会导致相关产品价格下降的趋势放缓,拖慢蓝光光存储的普及进程。华纳倒戈一击投向BD阵营,绝不是义务做好事,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商业利益:既可以结束市场混乱以提升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也能够作为决定因素向BD阵营要求更多好处。
  然而,随着BD阵营胜出,下一代光存储格式已经形成垄断格局。没有HD DVD的竞争压力,BD阵营厂商会失去推动产品普及以形成标准优势的动力。之前的争斗中,BD阵营为了普及相关产品,付出了不菲的代价——BD播放机只花了一年多时间就降到了200多美元,而DVD播放机的这一过程历时近三年。在付出不菲的代价胜出后,厂商之间很容易自发形成某种默契。毕竟厂商争夺蓝光光存储格式的主导权,并不是要用它来立即替代DVD,而更多是产出一种新的高端规格,以获取更高的利润率。
  出现上述种种争论,根本的原因在于立场不同。不过各方都表达了同样的观点:BD普及的关键在于光盘的售价。目前国内主流的BD-R光盘售价在100~120元之间,容量为2BGB,每GB单价在4元以上。相对DVD-R目前每GB约0.5元的单价而言,无疑贵出许多。业内人士指出,BD光盘售价什么时候可以降至用户能够接受的价位,很大程度上将影响BD光驱和BD刻录机的普及进度,目前BD-R光盘存J国外主流售价最低已能够做到约合人民币60~70元,实际上已接近主流用户心理价位的边缘。
  在业内人士看来,当一张25GB容量的BD-R光盘售价跌至人民币50元左右,即每GB单价约2元左右时,相当一部分主流用户就会开始接受BD解决方案——实际上DVD刻录机开始在国内市场放量增长时,正是DVD刻录盘跌至6~8元这一价位区间的时候。一位不愿公开身份的光存储业界资深人士预估,当BD-R光盘售价能够做到50元左右时,盗版的BD影碟将开始有机会大量出现,必将带动各类BD硬件设备的增长。例如目前不少厂商推出的BD只读光驱或者BD康宝销量将会提升,不过BD刻录机的销量并不会立即增长——因为对单纯的文件资料备份而言,DVD刻录盘已经足够,甚至不少大众用户的文件资料备份依旧在使用CD-R。目前海量存储的需求,更多还是来自影音媒体文件。
  BD只读光驱放量增长,带动BD光头大规模量产将使得BD光头成本逐步下滑。决定一款光驱售 价变动的关键就是光头和控制IC的售价。BD光头的成本下跌,外加未来控制IC一定也会逐步降价,将开始带动BD刻录机售价的下跌。教家光盘大厂内部人士也较赞同上述看法,他们表示目前BD R在国内的成本价已经降至70元左右,市场价之所以较高,主要还是因为需求较少。此外,由于BD光盘生产线有别于HD DVD生产线,需要重新购置设备,进入门槛略高,能够向市场供应BD光盘的基本都是几家光盘大厂,这两方面的因素,导致目前国内BD光盘零售价较高。一旦市场放量增长,较多的中小厂商也会开始切入BD光盘生产线,BD光盘售价势必迅速下滑。未来的3~4年中,主流BD-R光盘的售价有望降至10元左右,这时BD刻录机将会开始彻底成为市场主流BD光盘每GB单价也降至0.4元左右,开始对DVD刻录盘产生取代效应。
  虽然BD取得了胜利,但这仅是新一代光存储格式内部的胜利而已,放眼整个存储市场,以BD为代表的海量存储无疑还将受到大容量硬盘、闪存盘以及网络存储的冲击。
  对多数用户而言,从网络上下载高清影片已经成为目前事实上的传播手段,伴随着全球网络带宽的升级,还有多少用户会选择购买BD光盘的方式来获取影片?就在2007年,苹果的iTunes已经超越Bestbuy,成为美国第二大的音乐销售商。而相关市场调研机构预测,在今年内iTunes将取代沃尔玛, 成为美国最大的音乐销售商。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美国消费者放弃了购买CD。
  相比同样是数字娱乐内容的高清影片,如果在未来带宽升级到位的情况下,是否更多的人群将选择直接在线购买高清内容,而不是购买BD光碟?事实上,苹果已经尝试在iTunes内加入高清的内容。此外,笔记本电脑大容量硬盘、闪存盘价格的下滑,也使得目前国内的主流用户,在交换媒体内容时不再选用光盘,而更多采用硬盘、闪存盘的方式进行相互拷贝。
  针对这个问题,光存储业界人士指出,未来宽带网络对媒体消费方式的冲击和取代无疑是必然趋势。但是这个趋势,是否会在BD普及的过程中爆发出来,目前还很难评估。以中国为例,目前主流的互联网接入方式ADSL,下载一部动辄20GB以上的高清影片,往往需要数天时间,普通用户显然很难接受如此长时间的等待。未来4年内,即便主流的互联网接入方式顺利过渡~_8Mb带宽的ADSL2 ,下载时间也依旧不短。并且对大多中国家庭用户而言,在客厅电脑模式深入人心之前,更多还是倾向于通过影碟播放机来观看影片而非电脑。
  尽管面临种种问题和冲击,但BD光存储仍被大多数业界人士看好,毕竟无论是闪存盘还是硬盘存储,其安全性以及稳定性都不如光存储。而当BD-R光盘价格降低至10元左右时,BD无疑将成为非常安全、低廉,且移动分享性更好的存储方式。社会大众问的资料交换,无疑还将以光存储为主导,例如公司和公司间的资料传递以及一些远距离的文件交换,似乎不太可能快递一个移动硬盘过去,而一定是选择快递一张光盘。
  东芝在2月19日发表官方声明后,并没有交代中国版的CH DVD未来何去何从。所谓“CHDVD”,是一个基本和HD DVD雷同的技术标准,其最大特点在于采用中国的音视频编解码标准AVS以及独特的导航系统,还拥有一定知识版权。在HD DVD退出后,CH DVD的命运将会如何变化,在国内也有两派不同的意见。
  一方面认为,由于中国前期在HD DVD格式上做了大量的工作,申请了130多项相关专利,并成功地推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H DVD格式。如果CH DVD的标准继续在中国推行下去,那么将有机会改变中国厂商在DVD时代被国外专利联盟盘剥的局面。也有人考虑到成本对市场的影响,因为BD生产线的售价非常昂贵,并且BD阵营能够监管每一条BD生产线的去向。相对而言HD DVD几乎就是沿用了DVD的生产线,对中国目前庞大的DVD盘片生产企业而言,无疑是非常有利的。
  另一方面的看法则完全相反,此前以CHDVD为核心成立的中国高清光盘联盟,宣称将在3月份推出第一批CH DVD的产品,但是从目前来看,3月推出第一台产品已经希望渺茫。最关键的是,如果没有制片商的支持,CH DVD恐怕也难以偏安一隅。此前已经推出4年多的中国EVD,在没有数量众多片商支持的局面下,面临尴尬的局面,就是CH DVD最好的前车之鉴。而考虑到盗版对市场的影响,目前BD的盗版几乎是不可能的,而HD DVD已经有批量的盗版碟片开始上市,这让脱胎于HD DVD的CH DVD很难得到知名片商的支持。
  BD阵营胜利后,一个令人担心的局向确实可能出现——BD阵营在垄断的优势下,将会放慢普及BD设备的脚步不过,来自更大范围内存储方式的竞争——网络和海量硬盘等方式,似乎有希望继续给BD阵营施加压力。不过,对用户而言网络存储还是蓝光光存储,并不是问题的关键;真正的要点,还是在于何种技术能够给用户提供低成本、高效率且操作便利的方式。BD确实暂时胜利了,但是否能最终走到我们普通消费者的身边,目前还不得而知。而在中国这个具备庞大消费潜力、技术上却相对落后的特殊市场,CH DVD和BD之间,也留下了更多悬念。
其他文献
2008年4月,神舟电脑旗下的新天下科技推出了一项名为“DIY 2.0”的计划,并以“奔驰”作为其DIY笔记本电脑产品系列的品牌名称。用户可选购奔驰品牌笔记本电脑准系统,而后自行购买处理器、内存和硬盘进行组装。首次推出的奔驰笔记本电脑有U4S、T7、D8等7款型号,价格最高仅为4500元,最便宜的U4S仅需2600元,其配置大致为14.1英寸液晶显示屏,SiS M672 SiS 968、集成SiS
7月下《微型计算机》在“消费驿站”栏目有一篇题为《多机共用更划算——外置DVD刻录机暑期看过来》的文章,详细地解说了对于外置刻录机的购买策略。可这篇文章却把我们新手看得一头雾水:外置刻录机同常见的内置刻录机有什么区别,外置刻录机又该如何使用呢?    穿上马甲照样认识你!——细看内置刻录机与外置刻录机  形形色色的内置刻录机我们已经司空见惯:价格低廉的刻录光盘、易懂的刻录过程、较为可靠的刻录品质,
与V247相比,我们能看到长城在设计方面的进步。高光注塑工艺让V267的前面板和底座变得光亮,没有钢琴烤漆的高成本,却带来相似的质感。宽幅的下边框内置有扬声器,与大尺寸屏幕相搭配,整体观感偏家电化。V267的底座并不大,却异常稳固,这得益于厚重的金属配重,配合阻尼适中的支架,我们甚至用一只手就能调整屏幕的俯仰视角而不会使机身过度摇晃。至于散热性方面,V267背部有大面积的散热栏栅,还特别进行防尘设
什么样的电脑产品是好产品?可能有的读者会说性能越高就越好。诚然,性能高的确会给我们带来更好的享受,但是如果产品功率达1000W,玩一小时游戏就要耗电一度的话,显然这个产品在资源紧张、物价上涨、注重环保节能的今天并不一定是一个好产品。那么尽量选购低功率产品,特别是那些准备采用低功耗整合平台的用户是不是注意产品的功率就能达到节能的目的呢?我们认为这也是不尽然的。  因为对于性能本身并不高的整合主板来说
你是否觉得现有2.1音箱的低频不够震撼,难以在玩游戏或看片时带给你强烈的冲击?如果听过多彩DLS-2118的效果,那么你将不会再有这样的顾虑。售价360元的多彩DLS-2118是一款中高端2.1产品,低音炮和卫星箱的箱体均以中密度板制成表面覆以仿金属拉丝贴皮,质感相当不错。卫星箱采用3英寸全频带扬声器,箱体为倒相式,这是有别于很多2.1产品卫星箱的设计,单箱RMS功率可达12.5W,DLS-211
Q:在客厅里布线,选择DVI线还是HDMI线?  A:我们知道,与DVI相比,HDMI除了可以传输数字视频信号,还能传输数字音频信号,支持最高可达5Gbps的数据传输率,且传输距离更远。不过,要想实现这些还需要节目源、播放及显示设备的支持。事实上,国内用户的高清片源大多来自网络自由下载,这使得HDCP无用武之地。如果将HTPC作为视频输出设备,遇到视频和音频不同步通过软件设置就能解决,不一定非要用
此前AMD不断下调athlon 64 x2双核处理器售价,市场上一片叫好。不过价格“屠刀”并非是AMD的专利,在产品性能占据实质优势之后英特尔调整处理器价格又会带来怎样的变化呢?  原计划第三季度才上市的英特尔Pentium E2000系列已经提前大量到货,并且价格相当震撼,散装Pentium E2140只要不到500元。这一具有Core血统的新Pentium处理器除了缓存较小外,其它规格和Cor
不管身在何处,你都能完全享用自己的那一大堆媒体资源,不论你是在卧室,阳台、机场,酒店还是在办公室。因为你拥有绝对的主动权,家中电脑里存放的视频、音乐和数码照片可以传送到你手中的PDA、智能手机或者3G手机上。现在你没有必要总是正儿八经地坐在电脑面前了,因为媒体中心就在你的口袋里。  我们身边的便携智能设备日益增多,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还有越来越普及的智能手机。在寂寞的旅途中,它们是最佳的消遣工具:
解读便携式秅记本电脑    一台12英寸以下的笔记本电脑竟能达到和普通台式机一样的性能,而无论是体积还是重量甚至只是后者的一个零头。单是想到能把那么多的配件全部塞入如此小的一个“盒子”就不由得让人赞叹了。即使你对笔记本电脑没有什么需求,可此时也会不禁被它所吸引——这就是便携式笔记本电脑的魅力。  作为移动数字生活的典范,便携式笔记本电脑一直都是市场的焦点,越来越夸张的轻薄之争也让人不禁畅想未来的电
我们不打算扔给你一堆页面花哨的在线Flash游戏网站让你自己慢慢找,因为那等于是基于你的生命!以下都不得是MCG编辑精挑细选并乐此不彼的六大Flash游戏,绝对是办公室杀时间的必备良药……话都说到这份上了,看不看自己决定吧!(注意,推荐度完全根据编辑个人喜好。)    地面防御军v1.3  推荐度:★★★★★  日本人做的游戏大多与人类对抗宇宙怪兽沾边,连FLASH游戏也不能例外。合理布置地面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