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是学校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增加学生体育知识技能,增强学生体质,而且对学生的智力、心里发展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笔者认为,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大潮流下,构建和谐课堂也势在必行。体育课如果能在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进行,必将事半功倍。但如何才能贯彻和谐理念,实现构建和谐课堂的目的呢?笔者根据多年从教经验,认为做好以下几点尤为重要。
一、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动力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多次强调:运动兴趣与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锻炼的前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须始终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想法设法激发和保持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为构建和谐课堂提供强大动力。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随性别、年龄、生活经历的不同而不同,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和他们的兴趣所在,教师才能够做到“投其所好”,设计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课堂内容,让他们对体育课产生兴趣。课前做好体育场地布置是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环节之一。新颖、优美、安全的场地布置可以达到人与物的和谐统一,舒适的环境可以使学生跃跃欲试的好奇心。此外,教师在耐心进行讲解动作要领、自己进行标准示范后,可以邀请学生再进行示范。学生示范在客观上容易给其他学生造成心理诱导,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参与的热情。最后,在校园里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也具有积极意义。体育教师可以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多媒体等多种手段来宣传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的动人事迹、各种运动项目的基本常识、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规律运动、健康生活的理念等,让学生置身于体育的氛围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起对体育的兴趣。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关键
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不仅是课堂内容的策划者,也是决策者和主导者。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们往往只能跟着老师的思路,服从老师的安排,而不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兴趣选择训练的内容,教学没有针对性,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育课堂的乐趣更是无从谈起。要提高课堂效率,达到构建和谐课堂的目的,关键是要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教师必须大胆创新,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而教师作为课堂的配角,所需要发挥的只是协助作用。比如就在教授篮球技巧时,学生的水平良莠不齐,教师在利用少量时间给学生讲一些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后,可以让学生自由分组,自主训练,教师要发挥好支持、配合作用,及时给那些不得要领的同学以指导,也可以参与同学间的篮球赛,以提高同学们训练的热情。这样,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训练,体育教学便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要,也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参与热情。
三、诱导良好的学习情绪是构建和谐课堂的保障
在现今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往往不够融洽。教师一贯将自己视为不容置疑的权威,在这种权威意识的支配下,教师会无意识地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安排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方法,不允许学生有不同看法,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安排。然而,初中生对很多事情都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和思考,并且有强烈表达自己想法的意愿,被迫接受教师的安排很容易让他们产生不良情绪,甚至引起不满,造成课堂氛围不和谐,教学效果自然不好。此外,教师的语言也是构建和谐课堂的重要因素之一。体育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运用有很多学问,课堂语言的运用得不恰当,批评与否定自然会让学生感到羞愧、难堪,甚至沮丧,但表扬与称赞也有可能会对学生形成一种心理压力,甚至产生焦虑的情绪。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必须要结合学生生长发育的规律,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预防体育教学中学生出现不良情绪,给构建和谐课堂提供有力保障。首先,体育教师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方面得知识和调节情绪的方法,并抽出时间给学生讲授怎样保持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情绪。其次,体育教师必须放下自己的权威地位,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实现师生间真诚对话,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教育学生团结友爱、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和相互尊重,协调好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再次,教师要科学、合理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充分尊重学生意愿,为学生创设一个健康、和谐的学习环境,
四、始终追求寓教于乐是构建和谐课堂的着力点
所谓寓教于乐就是在娱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享受快乐。如在篮球运球练习中,可以完全抛开刻板地单个学生单纯运球训练,而采用一运一抢或一运多抢的练习方式,参与双方运用合理技术动作进行争抢练习。练习运球的同学不仅能够达到熟悉运球的方法,同时能够在躲避其他同学追抢的过程中练习其它的篮球技巧。这种类似比赛的方法,不仅能够很好地练习了运球技术,也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课堂的乐趣。利用课余体育活动的时间开展班级之间、年级与年级之间的各类体育竞赛也是寓教于乐的重要手段。拔河、接力赛、跳大绳、踢毽子等比赛的开展不仅能够丰富学生们的课余生活,也提高了竞争意识,并且培养了集体荣誉感。
总之,运用有效手段、构建和谐体育课堂是提高体育课堂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体育教师要在实践中认真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和谐课堂”的理念,切实提高有效性教学,调动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参与热情,使学生真正爱上体育课,从而实现和谐课堂,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作者单位:浙江省余姚市舜水中学)
一、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动力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多次强调:运动兴趣与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锻炼的前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须始终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想法设法激发和保持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为构建和谐课堂提供强大动力。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随性别、年龄、生活经历的不同而不同,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和他们的兴趣所在,教师才能够做到“投其所好”,设计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课堂内容,让他们对体育课产生兴趣。课前做好体育场地布置是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环节之一。新颖、优美、安全的场地布置可以达到人与物的和谐统一,舒适的环境可以使学生跃跃欲试的好奇心。此外,教师在耐心进行讲解动作要领、自己进行标准示范后,可以邀请学生再进行示范。学生示范在客观上容易给其他学生造成心理诱导,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参与的热情。最后,在校园里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也具有积极意义。体育教师可以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多媒体等多种手段来宣传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的动人事迹、各种运动项目的基本常识、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规律运动、健康生活的理念等,让学生置身于体育的氛围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起对体育的兴趣。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关键
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不仅是课堂内容的策划者,也是决策者和主导者。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们往往只能跟着老师的思路,服从老师的安排,而不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兴趣选择训练的内容,教学没有针对性,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育课堂的乐趣更是无从谈起。要提高课堂效率,达到构建和谐课堂的目的,关键是要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教师必须大胆创新,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而教师作为课堂的配角,所需要发挥的只是协助作用。比如就在教授篮球技巧时,学生的水平良莠不齐,教师在利用少量时间给学生讲一些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后,可以让学生自由分组,自主训练,教师要发挥好支持、配合作用,及时给那些不得要领的同学以指导,也可以参与同学间的篮球赛,以提高同学们训练的热情。这样,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训练,体育教学便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要,也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参与热情。
三、诱导良好的学习情绪是构建和谐课堂的保障
在现今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往往不够融洽。教师一贯将自己视为不容置疑的权威,在这种权威意识的支配下,教师会无意识地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安排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方法,不允许学生有不同看法,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安排。然而,初中生对很多事情都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和思考,并且有强烈表达自己想法的意愿,被迫接受教师的安排很容易让他们产生不良情绪,甚至引起不满,造成课堂氛围不和谐,教学效果自然不好。此外,教师的语言也是构建和谐课堂的重要因素之一。体育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运用有很多学问,课堂语言的运用得不恰当,批评与否定自然会让学生感到羞愧、难堪,甚至沮丧,但表扬与称赞也有可能会对学生形成一种心理压力,甚至产生焦虑的情绪。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必须要结合学生生长发育的规律,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预防体育教学中学生出现不良情绪,给构建和谐课堂提供有力保障。首先,体育教师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方面得知识和调节情绪的方法,并抽出时间给学生讲授怎样保持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情绪。其次,体育教师必须放下自己的权威地位,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实现师生间真诚对话,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教育学生团结友爱、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和相互尊重,协调好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再次,教师要科学、合理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充分尊重学生意愿,为学生创设一个健康、和谐的学习环境,
四、始终追求寓教于乐是构建和谐课堂的着力点
所谓寓教于乐就是在娱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享受快乐。如在篮球运球练习中,可以完全抛开刻板地单个学生单纯运球训练,而采用一运一抢或一运多抢的练习方式,参与双方运用合理技术动作进行争抢练习。练习运球的同学不仅能够达到熟悉运球的方法,同时能够在躲避其他同学追抢的过程中练习其它的篮球技巧。这种类似比赛的方法,不仅能够很好地练习了运球技术,也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课堂的乐趣。利用课余体育活动的时间开展班级之间、年级与年级之间的各类体育竞赛也是寓教于乐的重要手段。拔河、接力赛、跳大绳、踢毽子等比赛的开展不仅能够丰富学生们的课余生活,也提高了竞争意识,并且培养了集体荣誉感。
总之,运用有效手段、构建和谐体育课堂是提高体育课堂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体育教师要在实践中认真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和谐课堂”的理念,切实提高有效性教学,调动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参与热情,使学生真正爱上体育课,从而实现和谐课堂,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作者单位:浙江省余姚市舜水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