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对青少年教育和管理中,表扬和批评同等重要,针对青少年到了青春期的特点,进行批评教育是还要讲究艺术性,要做到平等、真诚和尊重。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达到思想道德修养的教育目的。
1 首先谈谈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某市妇联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眼下青少年存在不良思想道德主要表现为:沉迷网吧、游戏机,此项约占被调查对象72%,居首位;以自我为中心,随心所欲,缺乏責任感,合作意识较差,占比约59%;贪图享受、攀比摆阔气,缺乏挫折感,此项约占56%;调查显发现,当前青少年普遍精神空虚,行为失范,部分孩子竟然不知道何为“爱国主义”、何为传承万代的中华美德、何为理想追求,由于精神的空虚导致了个别未成年人的行为失范,甚至走向违法犯罪。
少部分青少年学生理想信念模糊,价值观念错位。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学生对社会、对自己的人生缺乏理想,缺乏信念;对爱国主义精神缺失,对民族精神淡漠;对中国革命、建设和中华民族的光荣历史知之甚少;对民族英雄、模范人物缺乏敬仰。而更多的是对现代影视偶像盲目崇拜与追逐,价值观念错位,言谈举止粗俗。
1.2 一些独生子女“唯我独尊”观盛行,个人主义至上。随着独生子女群体的逐渐扩大,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学生从小到大受到方方面面的“呵护”和“优待”,使他们从小养成懒惰、任性、自私等不良习惯。生活稍有不如意,便有可能采取各种极端方式进行对抗,严重者离家出走,甚至寻死。
1.3 法制意识淡薄。受当前社会上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的影响日趋严重,且犯罪呈低龄化、团伙化、暴力化特征显著,一些青少年学生缺乏法制观念,没有法律意识,加之受鉴别能力和心理偏差影响,动辄结成团伙,打架斗殴,群殴群殴,甚至暴力相残。一部分学生中出现抽烟、酗酒、厌学、逃学等不良行为的现象,给学校、家庭、社会带来严重影响。
2 如何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2.1 培养集体观念。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家长无微不至的关怀,造成青少年心中“唯我独尊”的思想,集体观念淡薄。对青少年而言,他们认为父母的关爱、照顾是理所当然的,是不求什么回报的。于是有些青少年我行我素,肆意妄为,做事情不计成败,不顾他人、集体和社会利益。在现实生活当中,青少年集体观念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和睦相处,才能国富民强,同样,在一个学习集体中,大家只有团结友爱,才能共同进步。集体是塑造人格的摇篮,在集体活动中,可以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多的交流信息和沟通情感,并能学会如何尊重别人、宽厚待人;同时也学会自我尊重、自我教育;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能正视自己,并与人为善。
2.2 重视道德习惯的养成教育。应重视青少年道德情感规律,重视道德情感的培育,要创造关心他人的机会。一个具备良好道德习惯的人,必定也有着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行为习惯是指其亲近社会的行为,即一切符合社会行为规范、对社会交往或人际关系有积极作用的行为。包括分享、同情、遵守规则、帮助他人、合作与协商、友爱等内容。
2.3 充分开发和利用传统道德资源。传统道德是根基,是基础,它经过世代积累,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社会公共生活准则。比如,勤劳勇敢、艰苦奋斗、不屈不挠、谦虚正直、助人为乐、尊长爱幼、孝敬父母......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育青少年热爱自己的祖国,终于祖国,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那么,他们在自己的一生中就会为祖国、为人民努力奋斗!同时青少年唯有懂得尊重自己的父母,才会懂得尊重他人。
2.4 思想道德教育中应该注重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培育。现如今,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激烈的竞争,传播媒介的影响,再加上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新时期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所以,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要遵循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探寻符合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规律和有效方法,这也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2.5 创造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良好社会环境。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与社会教育脱节,没有有利的社会环境。思想道德教育成效不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校教育经不起社会环境的摧残。社会上诚信缺乏,不良的社会风气和垃圾文化盛行,都使得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显得苍白无力。因此,要按照“积极创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的要求,切实增强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感,清除不良文化,多出精品文化,公安机关要严厉打击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违法犯罪活动,净化社会风气和文化市场,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未成年人、帮助未成年人成长的良好氛围。
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一定要重视对青少年在各个方面特别是培育青少年在参加社会实践方面及家庭和网络生活方面的教育,使青少年把提高思想道德教育和发挥社会作用形成自觉行为,使整个社会形成一个崇尚思想道德文化观念的良好风气。
参考文献
[1]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报告
(作者单位: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
1 首先谈谈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某市妇联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眼下青少年存在不良思想道德主要表现为:沉迷网吧、游戏机,此项约占被调查对象72%,居首位;以自我为中心,随心所欲,缺乏責任感,合作意识较差,占比约59%;贪图享受、攀比摆阔气,缺乏挫折感,此项约占56%;调查显发现,当前青少年普遍精神空虚,行为失范,部分孩子竟然不知道何为“爱国主义”、何为传承万代的中华美德、何为理想追求,由于精神的空虚导致了个别未成年人的行为失范,甚至走向违法犯罪。
少部分青少年学生理想信念模糊,价值观念错位。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学生对社会、对自己的人生缺乏理想,缺乏信念;对爱国主义精神缺失,对民族精神淡漠;对中国革命、建设和中华民族的光荣历史知之甚少;对民族英雄、模范人物缺乏敬仰。而更多的是对现代影视偶像盲目崇拜与追逐,价值观念错位,言谈举止粗俗。
1.2 一些独生子女“唯我独尊”观盛行,个人主义至上。随着独生子女群体的逐渐扩大,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学生从小到大受到方方面面的“呵护”和“优待”,使他们从小养成懒惰、任性、自私等不良习惯。生活稍有不如意,便有可能采取各种极端方式进行对抗,严重者离家出走,甚至寻死。
1.3 法制意识淡薄。受当前社会上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的影响日趋严重,且犯罪呈低龄化、团伙化、暴力化特征显著,一些青少年学生缺乏法制观念,没有法律意识,加之受鉴别能力和心理偏差影响,动辄结成团伙,打架斗殴,群殴群殴,甚至暴力相残。一部分学生中出现抽烟、酗酒、厌学、逃学等不良行为的现象,给学校、家庭、社会带来严重影响。
2 如何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2.1 培养集体观念。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家长无微不至的关怀,造成青少年心中“唯我独尊”的思想,集体观念淡薄。对青少年而言,他们认为父母的关爱、照顾是理所当然的,是不求什么回报的。于是有些青少年我行我素,肆意妄为,做事情不计成败,不顾他人、集体和社会利益。在现实生活当中,青少年集体观念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和睦相处,才能国富民强,同样,在一个学习集体中,大家只有团结友爱,才能共同进步。集体是塑造人格的摇篮,在集体活动中,可以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多的交流信息和沟通情感,并能学会如何尊重别人、宽厚待人;同时也学会自我尊重、自我教育;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能正视自己,并与人为善。
2.2 重视道德习惯的养成教育。应重视青少年道德情感规律,重视道德情感的培育,要创造关心他人的机会。一个具备良好道德习惯的人,必定也有着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行为习惯是指其亲近社会的行为,即一切符合社会行为规范、对社会交往或人际关系有积极作用的行为。包括分享、同情、遵守规则、帮助他人、合作与协商、友爱等内容。
2.3 充分开发和利用传统道德资源。传统道德是根基,是基础,它经过世代积累,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社会公共生活准则。比如,勤劳勇敢、艰苦奋斗、不屈不挠、谦虚正直、助人为乐、尊长爱幼、孝敬父母......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育青少年热爱自己的祖国,终于祖国,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那么,他们在自己的一生中就会为祖国、为人民努力奋斗!同时青少年唯有懂得尊重自己的父母,才会懂得尊重他人。
2.4 思想道德教育中应该注重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培育。现如今,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激烈的竞争,传播媒介的影响,再加上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新时期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所以,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要遵循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探寻符合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规律和有效方法,这也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2.5 创造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良好社会环境。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与社会教育脱节,没有有利的社会环境。思想道德教育成效不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校教育经不起社会环境的摧残。社会上诚信缺乏,不良的社会风气和垃圾文化盛行,都使得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显得苍白无力。因此,要按照“积极创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的要求,切实增强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感,清除不良文化,多出精品文化,公安机关要严厉打击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违法犯罪活动,净化社会风气和文化市场,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未成年人、帮助未成年人成长的良好氛围。
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一定要重视对青少年在各个方面特别是培育青少年在参加社会实践方面及家庭和网络生活方面的教育,使青少年把提高思想道德教育和发挥社会作用形成自觉行为,使整个社会形成一个崇尚思想道德文化观念的良好风气。
参考文献
[1]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报告
(作者单位: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