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物是指遗存在社会上或埋在地下的历史文化遗存、遗迹。在我国主要包括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和重要人物有关的、具有纪念意义和历史价值的建筑物、遗址、纪念物等;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与时刻等,各时代有价值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革命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古旧图书资料;反映各时代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等。根据文物的概念可知文物具有不可再生性;文物具有不可替代性;文物具有直观形象性;它是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的载体,因此文物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周至县自古为京畿之地,文物资源丰富,名胜古迹荟萃,是文物大县,全县拥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6处。各个时期的地下文化遗存350多处,共有馆藏文物6000多件,并且地理环境优美,南依秦岭,北临渭水,交通发达。既然我县具有如此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那么如何对文物进行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头等大事。刻载着沧桑岁月,是历史文化的沉积,从信息学角度来看,文物是最耐久最稳定的符号。因此文物具有研究历史、认识历史的作用,具有科技文化的见证和研究作用。如周至县的楼观台是道教文化的发祥地;闻名遐迩的仙游寺;座落在秦岭深处的老县城遗址等,都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到此观光旅游者络绎不绝,说到底都是沾了文物的光。文物的宣传作用有谁不能认可呢?文物是旅游业的重要资源,是旅游业存在与发展的主要依托。经过若干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县把旅游业定位为主导产业,并制定了“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兴县战略。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可见文物在当今社会中起到的物质文明建设作用不可低估。我县每年举办老子道教文化艺术节大型文化交流活动、仙游寺举办佛教文化珍品展,产生了强大的社会效益和丰厚的经济效益,即加强了县与市、县与县、单位与单位之间的横向联合,又架起了友谊桥梁。文化交流,经济合作,互利互惠,文物当红娘。
文物的作用如此之大,那么对文物如何进行有效保护呢?我以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抓“四有”,落实“五纳入”。文保单位的“四有”是做好文保工作的四项措施,就是:有保护组织,有保护范围,有保护标志,有科学记录档案。这“四有”是做好文保工作的基础,有保护组织和专门管理人员突出强调了人的因素是第一的,因此这个组织要立体化,网络化。每个管理人员的责任心要强,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组织能力,能及时妥善处理文保工作中的一切问题。“四有”中最主要的工作是科学记录档案,因为档案是关系到千秋万代的事,要留给后人查阅的,所以此项工作务求准确详实,整洁清晰。所谓的“五纳入”就是文物保护要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要纳入城市规划和村镇规划;要纳入财政预算;要纳入管理体制改革;要纳入各级领导责任制。
第二,认真执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文保工作方针,制定周密的抢修方案和修缮复原的长远规划,集中财力、物力专款专用,合理支配,使文保工作科学化。
第三,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坚持“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这一原则,积极探索改革开放新形势下的工作思路和举措,处理好文物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尤其是向全社会加强文保知识、文保法律方面的宣传,依法护宝,提高全民文保意识并自觉加入到文保行列中来,使文保工作社会化,法制化,这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务必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第四,时时刻刻做好“三防四护”工作,即“防火、防盗、防破坏;保护文物古建筑、保护古遗址、保护古树”。由于文物不可再生,防火工作责任重于泰山。这项工作是文保工作的重中之重,只可成功不可失误,做好“三防四护”工作,文保工作就有了最可靠的保障。
第五,加强对文物古建筑、古遗址、古树的周围和环境保护。保护文物古建筑、古遗址、古树不能仅限于一楼一塔一树,而且必须要注意其周围的整体环境保护。保护范围要明确,在保护范围和控制地带内必须按有关法规和城市规划要求实施和谐有效的环境建设、改造和保护。正确处理好这些关系就能对文物周围环境实施最佳的保护方案,就不会做出愧对子孙的事。
第六,抓好维修工程。常言道“小洞不补大洞叫苦”,“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说明凡事要防微杜渐,从点滴严格做起,对古建的维修亦要如此,要常检常修。抓好这一日常工程,既有效地保护了文物,又不致于酿成大的事故,造成更大的损失。工程虽不成规模但万不可忽视。
我们深知文物的作用,当然就知道了他的用处,也就是利用。保护不是最终的目的,利用要恰到好处。这里我主要谈在利用中如何做到合理。
第一,在宣传促销巡展中对于移动文物,首先要注意安全和防止破损,更要注意不可丢失,还要注意文物的质地和使用频率,如纸质文物就要特别当心。
第二,在旅游开发中切切注意某些名胜古迹的容量与承载量,据报道,北岳恒山下的悬空寺“五一”期间每天达5000人,蜂拥而上的游客已使这座古老的悬空寺建筑岌岌可危。所以控制游客流量,既不使景点人满为患不利于观瞻和安全,又有效地保护了古迹。切不可只图一时的经济效益忽视长远利益而丧失了最根本的东西,得不偿失。
第三,切不可在名胜古迹内搞不伦不类的开发项目。如把名胜古迹搞成吃喝玩乐一条龙的景点,使其商业化、现代化、人工化,使文物景区的人文价值、审美价值大大下降,严重削弱了其精神文化功能。
第四,对文物的利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务必不能把文物当成一种产业来抓,也不能把文物当成经济资源来开发。所以在利用文物为经济建设服务时要有长远规划。要从文物特点出发,按文物规律办事,充分摆正保护与利用的辩证关系,趋利避害。我认为在一切利用文物的活动中,必须服从国家保护文物的规定,在保护文物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在可持续利用上动脑筋,做文章,决不可只图眼前得失而丧失长远利益。我们对文物的开发利用必须做到既能造福当今,又能造福后代,既不降低文物的历史价值、人文价值和审美价值,又能使文物在经济建设科学研究中起到巨大作用。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对文物只注重保护,不研究如何合理利用,那么保护是被动的,封闭的。如无水之源,无木之本,会使文物失去它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如果只图利用不注重保护,犹如杀鸡取卵,吃祖宗的饭,断子孙的粮,就会成为千古罪人。怎样做到对文物的有效保护,如何把握文物的合理利用,首先应从决策者做起,其次是发动全社会的力量,人人重视文物工作、关心文物保护,把保护、利用这两方面结合好,充分发挥文物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作出贡献。让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永放光芒。
周至县自古为京畿之地,文物资源丰富,名胜古迹荟萃,是文物大县,全县拥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6处。各个时期的地下文化遗存350多处,共有馆藏文物6000多件,并且地理环境优美,南依秦岭,北临渭水,交通发达。既然我县具有如此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那么如何对文物进行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头等大事。刻载着沧桑岁月,是历史文化的沉积,从信息学角度来看,文物是最耐久最稳定的符号。因此文物具有研究历史、认识历史的作用,具有科技文化的见证和研究作用。如周至县的楼观台是道教文化的发祥地;闻名遐迩的仙游寺;座落在秦岭深处的老县城遗址等,都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到此观光旅游者络绎不绝,说到底都是沾了文物的光。文物的宣传作用有谁不能认可呢?文物是旅游业的重要资源,是旅游业存在与发展的主要依托。经过若干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县把旅游业定位为主导产业,并制定了“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兴县战略。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可见文物在当今社会中起到的物质文明建设作用不可低估。我县每年举办老子道教文化艺术节大型文化交流活动、仙游寺举办佛教文化珍品展,产生了强大的社会效益和丰厚的经济效益,即加强了县与市、县与县、单位与单位之间的横向联合,又架起了友谊桥梁。文化交流,经济合作,互利互惠,文物当红娘。
文物的作用如此之大,那么对文物如何进行有效保护呢?我以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抓“四有”,落实“五纳入”。文保单位的“四有”是做好文保工作的四项措施,就是:有保护组织,有保护范围,有保护标志,有科学记录档案。这“四有”是做好文保工作的基础,有保护组织和专门管理人员突出强调了人的因素是第一的,因此这个组织要立体化,网络化。每个管理人员的责任心要强,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组织能力,能及时妥善处理文保工作中的一切问题。“四有”中最主要的工作是科学记录档案,因为档案是关系到千秋万代的事,要留给后人查阅的,所以此项工作务求准确详实,整洁清晰。所谓的“五纳入”就是文物保护要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要纳入城市规划和村镇规划;要纳入财政预算;要纳入管理体制改革;要纳入各级领导责任制。
第二,认真执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文保工作方针,制定周密的抢修方案和修缮复原的长远规划,集中财力、物力专款专用,合理支配,使文保工作科学化。
第三,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坚持“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这一原则,积极探索改革开放新形势下的工作思路和举措,处理好文物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尤其是向全社会加强文保知识、文保法律方面的宣传,依法护宝,提高全民文保意识并自觉加入到文保行列中来,使文保工作社会化,法制化,这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务必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第四,时时刻刻做好“三防四护”工作,即“防火、防盗、防破坏;保护文物古建筑、保护古遗址、保护古树”。由于文物不可再生,防火工作责任重于泰山。这项工作是文保工作的重中之重,只可成功不可失误,做好“三防四护”工作,文保工作就有了最可靠的保障。
第五,加强对文物古建筑、古遗址、古树的周围和环境保护。保护文物古建筑、古遗址、古树不能仅限于一楼一塔一树,而且必须要注意其周围的整体环境保护。保护范围要明确,在保护范围和控制地带内必须按有关法规和城市规划要求实施和谐有效的环境建设、改造和保护。正确处理好这些关系就能对文物周围环境实施最佳的保护方案,就不会做出愧对子孙的事。
第六,抓好维修工程。常言道“小洞不补大洞叫苦”,“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说明凡事要防微杜渐,从点滴严格做起,对古建的维修亦要如此,要常检常修。抓好这一日常工程,既有效地保护了文物,又不致于酿成大的事故,造成更大的损失。工程虽不成规模但万不可忽视。
我们深知文物的作用,当然就知道了他的用处,也就是利用。保护不是最终的目的,利用要恰到好处。这里我主要谈在利用中如何做到合理。
第一,在宣传促销巡展中对于移动文物,首先要注意安全和防止破损,更要注意不可丢失,还要注意文物的质地和使用频率,如纸质文物就要特别当心。
第二,在旅游开发中切切注意某些名胜古迹的容量与承载量,据报道,北岳恒山下的悬空寺“五一”期间每天达5000人,蜂拥而上的游客已使这座古老的悬空寺建筑岌岌可危。所以控制游客流量,既不使景点人满为患不利于观瞻和安全,又有效地保护了古迹。切不可只图一时的经济效益忽视长远利益而丧失了最根本的东西,得不偿失。
第三,切不可在名胜古迹内搞不伦不类的开发项目。如把名胜古迹搞成吃喝玩乐一条龙的景点,使其商业化、现代化、人工化,使文物景区的人文价值、审美价值大大下降,严重削弱了其精神文化功能。
第四,对文物的利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务必不能把文物当成一种产业来抓,也不能把文物当成经济资源来开发。所以在利用文物为经济建设服务时要有长远规划。要从文物特点出发,按文物规律办事,充分摆正保护与利用的辩证关系,趋利避害。我认为在一切利用文物的活动中,必须服从国家保护文物的规定,在保护文物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在可持续利用上动脑筋,做文章,决不可只图眼前得失而丧失长远利益。我们对文物的开发利用必须做到既能造福当今,又能造福后代,既不降低文物的历史价值、人文价值和审美价值,又能使文物在经济建设科学研究中起到巨大作用。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对文物只注重保护,不研究如何合理利用,那么保护是被动的,封闭的。如无水之源,无木之本,会使文物失去它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如果只图利用不注重保护,犹如杀鸡取卵,吃祖宗的饭,断子孙的粮,就会成为千古罪人。怎样做到对文物的有效保护,如何把握文物的合理利用,首先应从决策者做起,其次是发动全社会的力量,人人重视文物工作、关心文物保护,把保护、利用这两方面结合好,充分发挥文物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作出贡献。让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