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后还能走多远

来源 :养生大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风,这一凶狠的恶魔夺去了多少中老年人的健康。本来是一个手脚麻利、身板硬朗的人,能下地干活,能上班办公,能跑步运动,能料理家务,甚至能承担许多年轻人都难以承担的繁重事务,但一朝受到中风的袭击,高大粗壮的身躯立时倒下,人便可能意识消失、口眼歪斜、手脚不仁,生命犹如悬丝。少数人可能医不回天,撒手人寰;多数人脱离了鬼门关,但却从此陷入后遗症的折磨之中。
  中风后遗症的一个普遍症状是偏瘫,半边身子麻木,有的人从此缠绵卧榻,不能下地行走;有的人虽能下地,但一条腿僵硬屈曲,大脑指挥不灵,走起路来病腿甩来拐去,真是举步维艰,很难走远。每当看到中风病人,我就觉得,得了这可恶的病,再想利索地行走是难于实现的奢望了。
  我的父亲得过中风,从得病之日起,我就盼着他走路功能尽快恢复,希望父亲能稳稳地走路。但父亲病了十一年,直至瞑目,走路都十分艰难,更甭说能走多远了。不久前,我看到报上介绍的一位父亲的事迹,却使我对偏瘫后还能走多远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这位父亲叫王文彩,是一位退休工程师。王文彩身子骨本来一直很结实,但年近花甲时一个突如其来的沉重打击一下子就改变了他的命运。那是1998年7月11日,他开出租车的二儿子去某餐馆就餐时被歹徒持刀扎伤致死。晚年丧子使老人悲伤万分。听到儿子的噩耗后,他五天五夜没吃没喝。过度的精神创伤使他突发脑血栓瘫痪在床同时失去了说话机能和味觉。急性期度过后,他落下了半身不遂的毛病,双腿发软,迈不了步,走不了路。人在病中最易思念亲人。他想到儿子就心如刀割。事发后,公安部门抓住了几名同案犯,但直接持刀扎伤儿子的犯罪嫌疑人苏小明却跑掉了,公安部门一直没有发现其踪影。王文彩躺在床上,心里想的是如何抓住凶手,为儿子报仇。他想,我不光不能死,而且要站起来,能走路,亲自到外地抓回这个万恶的逃犯。
  1999年春节后,他开始下床练习走路。刚开始,老伴搀着他,一步步慢慢往前挪,走上十步就满头大汗,浑身疼痛,他仍咬牙坚持锻炼。以后,他让老伴把他扶下楼,自己慢慢走,他越走越远,越走越稳当。不论春夏寒暑,老人每天早晨毫无味觉地喝上一小锅粥后就从家里出来练走路,早晨5公里,晚上5公里。到2000年10月,老人从一个半身瘫痪的病人恢复成能在5公里之内快步行走,年轻人追上他都要气喘吁吁了。
  这时,一个偶然的机会,老人从办案民警口中了解到,凶手同一个“木头凳”的地方有联系。他查阅了大大小小十几本地图册,终于在秦皇岛市青龙县境内看到有木头凳镇的地名。2000年10月12日,年过花甲的王文彩不顾亲人的劝阻,以曾半身不遂走路并未完全正常之躯独自一人踏上了替儿子千里追凶的征程,乘火车,倒汽车,行程500多公里,打听了整整3天,才终于找到了疑犯的家,帮助公安机关把凶手押上了庄严的审判台。
  王文彩的行为,反映了父爱的无私、高尚和伟大。从中,我也看到了,父爱,不但是人至真至纯的天性的表现,也是一种多么伟大的力。
  人活着,总有一种精神力量在支持着。中医讲人有三宝,即精、气、神。人离开了神,生命的殿堂就会崩塌。神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它却处处存在,时时存在。神在人体内,就会产生巨大的力。神完则力壮。在巨大精神力量的激发下;人就可以产生平时难以想象的力量。“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汉将军李广夜晚猛然看到林深处卧着一只猛虎,情急之下,运足力气挽弓一箭射去,箭镞深入巨石之中。但当白天他看到那不过是一块石头时,再射就无法穿透巨石了。你看,精神的力量有多显著。
  王文彩的事迹对于中老年人战胜像中风这类严重损害人体健康的顽疾也很有启发意义。同样是得了中风,王文彩经过刻苦锻炼,能摆脱病魔的折磨,千里远行去追凶,而不少得了同样疾病的中老年人,却意志消沉,怨天尤人,忧郁烦躁,喊痛怕苦,不能坚持锻炼,病体恢复很慢,甚至没过多久就郁郁而死。当然,并不是说得了中风病的人,经过刻苦锻炼,都能恢复到王文彩老人的程度。同是一种病,由于损害的程度不同,恢复的程度会有差异,但病人的精神状态对疾病的恢复确实影响很大。顽疾缠身的中老年朋友们,你们看看王文彩的事迹,像他那样同疾病作斗争,就一定能使病体恢复到最好的程度。
  偏瘫后,还能走多远?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自己,取决于你的精神状态。
其他文献
四十多年前的1959年,是一个政治动荡的年代。那时,我刚14岁,在家乡的一所农业学校上学。    这所农校是在“大跃进’:中由一所普通中学改的。1958年,各条战线都放“卫星”,光家乡所在地区一下子就新办了几所农校。由于生源不足,所以我这个只上过一年初中的农家孩子也进了这个相当于中专的学校。  在班里,我年龄最小,与别的同学差好几岁,可以说不谙世事,甚至十分单纯,更没有什么城府机心。  那时候,学
期刊
陈云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的亲密战友,为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奋斗了半个多世纪。他之所以能有如此充沛的精力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勤奋工作一生,与他的伴侣、我国著名营养学家于若木教授的精心照顾分不开。  于老待人和蔼可亲,我们曾经在耄乐CXY系列保健食品鉴定会上见过面,她为我们签字留念,还与我们合了影,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与人们脑海中“高干夫人”的形象形成强烈反差。  当我们问起陈老当
期刊
我是在一次全国经络理论研讨会上见到祝总骧教授的。他高高的个子,虽然瘦削但很有精神,举止有着学者的文雅,但话语中又透着刚强和火辣辣的热情,与会者都很尊敬他。  他宣读论文时,如数家珍般介绍自己用二十余年心血凝结成的成果:他和助手运用电子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声学和形态学及动植物学等多种学科检测的方法,准确地揭示出入体经络线的分布位置,从而证实了古典经络图谱的科学性和客观存在。这是经络理论研究的一项
期刊
健康与长寿是每个人的愿望,是自古以来人们的美好追求。健康是长寿的基础,而长寿必须是健康状态才有意义。健康是诸多因素综合的结果,维护健康是一个系统工程。有报道,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研究指出:“在人们的健康因素中,遗传因素占15%,社会因素占10%,医疗因素占8%,气候环境的影响占7%,而后天自身因素占60%。”可见,后天因素对于人的健康作用重要。那么,哪些后天因素影响人的健康?我们应从哪些方面人手才能
期刊
庄炎林,年已80高龄,是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原主席、中华全国经济科技法律人才学会会长。前不久,在一个座谈会上我见到他时,见他虽然鬓发染雪,但面色红润,精神矍烁,双目灼灼有神,说话朗如洪钟,全然没有一点衰老的样子。听别人介绍庄老锻炼身体的故事,更使我吃了一惊。   那是1987年1月,已经65岁的他还发起并亲自参加了海南省三亚市举行的中国第一次铁人马拉松三项比赛。全国各省市和自治区共有二百多人报名
期刊
发达的人脑,是大自然的一个杰作。人类虽然已对人脑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对大脑的认识仍然是浮浅的,还有许许多多的谜没有揭开。最近,对于人体生命科学进行了长期深入研究的中国抗衰老学术委员会常务理事蒋松柏研究员,在“普及生命科学知识,破除愚昧迷信说教“研讨会上发表论文,提出一项新的研究成果:人脑可能贮藏着整个地球生态的发展史和整个宇宙的信息。  蒋松柏首先从动物适应自然而生存这个现象谈起。他说,动物从地球
期刊
现在,保健补品种类繁多,货架上装璜精美的各色补品令人眼花缭乱。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的人们,走亲戚、看朋友、探病人,手中提的不再是普通烟酒糖茶等“老四样”,而是各色各类补品。是啊,各种补品的介绍文字都很有扇惑力,什么“益精补肾,返老还童”呀,什么“滋补圣品,延年益寿”呀,什么“皇宫秘方,帝后专用”呀,看了怎不让人心动。何况,现在谁不重视健康,“化钱买健康”已成时尚,“送礼送健康”也到处风行,补品当礼品
期刊
什么是健康?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宪章中对健康所下的定义是: “健康不仅是免于疾病和衰弱,而且是保持体格方面、精神方面和社会方面的完美状态。”  1978年9月,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发表的《阿拉木图宣言》中,对健康内涵的描述重申: “健康不仅是疾病和体弱的匿迹,而是身心健康、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并且提出, “健康是基本人权,达到尽可能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最重要的社会性目标
期刊
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即使活上百年,也不过36500天,这在历史的长河中仅仅是一瞬间。每个人都是匆匆而来,又匆匆离去。然而各人有各人的活法,但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用健康的体魄去书写瑰丽的人生篇章。  如今社会发展了,进步了,人们在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不能不关注健康这一重中之重的问题,提高全民族珍惜健康的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这是简单的道理。生活中却有些人不太懂得,他们常常忘
期刊
喝水,多数人认为只是为了解渴,岂不知适量补充水还可以防治许多老年性疾病。 1.心脑血管病 老年人中风或心肌梗塞多发于清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夜间排尿、皮肤蒸发和呼吸失水,从而使血液黏稠度增加,血小板凝聚力、粘附力增高,容易造成血栓形成,堵塞脑动脉或冠状动脉。因此,老年人不仅要注意日常多饮水,还要注意早晨起床后立即补充水。  2.消化不良  体内缺水时胃液、唾液、胆汁、胰液等消化液均分泌不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