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wanfu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的生命融入主体参与下的不断生成的语境和语流中,语文的学习应该是在这样活生生的动态语言环境中进行的。新课标呼唤人文精神的教育,呼唤充满生命温暖的课堂,呼唤充满与崇高人性的对话。而我们的语文课堂始终没有解决这样几个问题:重思想教育而忽视生活情趣;重知识积累而轻视文化融合;重教材示范而放松表达热情。通过语文教学的实践,我认为一堂优秀的语文课应当注重培植学生的主体精神,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帮助他们找寻自己的精神家园,使他们一起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与成长。
  1.有情感
  1.1 启动情感。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情感互动的过程。有真情付出,才会有心灵交汇;有情感体验,才能与文本和作者对话。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移情体验,用自己真实的情感、既往的经验去沟通、交融、碰撞、回应作者的心灵,文本的内涵,在真实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获取语感、形成丰富而深刻的情感体验。如教学《美丽的小路》一课,在学习第一段,体验小路的美丽之后,教师引入:日子一天天地过去,美丽的小路却在人们眼前消失了,瞧,现在的小路变成了──(多媒体出示“苍蝇成群,垃圾成堆”的小路,在学生的视觉上形成强烈的对比刺激。)如果你走在这条小路上,你会说些什么呢?在这情感基础上,针对课文中兔姑娘、鹿先生、鸭先生说的“呀,美丽的小路怎么不见了”等3句话,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分角色表演,学生又怎会不乐学呢?
  如果把儿童的情感比做“小河”,要它漾起涟漪,泛起微波,那得需要外力的推动。这种外力必须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轻轻一点,像一阵微风悄悄地掠过水面。如从课文中选取一个美好的场景,一个或几个角色的鲜明形象,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于是孩子情感的小河荡漾起情感,对新课的学习,产生一份关注,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期待着故事将怎么发生,将怎么一步步进展。如教学《月光曲》时,我以贝多芬的《月光》作为背景音乐,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中描写《月光曲》的内容部分,之后引导:这是一首多么美妙的曲子!贝多芬是怎样谱写成的呢?
  1.2 牵住情感。
  儿童的情感总是处于运动的状态,可以由生成——发展——稳定;也可以由生成——淡化——泯灭。在学生初读课文入情后,教师需倍加珍视,把握学生情感活动的脉搏,使其随着阅读过程的推进得到强化。只要教师巧妙地牵住学生的情感纽带,引导学生去感受,去体验,学生情感的波纹必然会惭惭地涌动起来。如教学《月光曲》中描写《月光曲》的内容时,通过图片、音乐引学生进入《月光曲》的意境,从而进行感悟、欣赏。再从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走进茅屋弹奏——即兴创作的情感变化中找出贝多芬创作的灵感和激情,使学生仿佛看到了,也仿佛听到了,用整个心灵去感受美妙的《月光曲》,心驰而神往,激起孩子极大的兴奋,拨动他们的心弦。
  1.3 推动感情。
  叶圣陶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契合。” 这座桥梁本身就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需要我们的“情感的王子”——学生主动投入、积极参与到阅读过程中,一点一点地挖掘出来,才能与作者会面,达成情感的契合。儿童在感受课文形象并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开始转向课文本身的语言,老师应从孩子的面部表情,从朗读的声调,从发言的措辞,敏锐地觉察到情感的浪花正在孩子心头涌动,这是阅读成功的契机,应及时把握,并顺势将阅读过程推进课文精彩片断词句,使学生全神贯注地注意那些深浸着作者情感的词句,读出其神韵。当学生通过音乐和图画,对《月光曲》的内容有了深刻的感悟并陶醉其中时,水到渠成了,让学生尽情地朗读。学生在朗读中,读出了音乐的优雅、轻盈、热情和不可遏制的沸腾, 读出理解,读出情感,读出韵味,并由此走进了贝多芬的情感世界。
  1.4 痛快抒发。
  学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被激发起来了。他们会“不由自主地”想说,想抒发情感。情感的抒发,可以使学生之间的内心感受得到交流,可以相互启发,相互感染;通过抒发,可以使儿童的情感更加明确。及时引导儿童抒发内心的情感,不仅是阅读的需要,而且也是儿童心理的需要。当学生对课文《月光曲》不仅仅停留在喜欢,而且有了深层的感悟,对贝多芬有了更深的敬慕,他们就会明白,只有贝多芬这样伟大的音乐家,才能创作出这样美妙的音乐,把穷苦兄妹俩带到了这样的光明美好的世界!此时就要让学生痛痛快快地去评,去赞美,进一步把情感推向高潮。
  2.有生气
  生命哲学家曾经说过,既是人,就会有生命欲,自然就会有蓬勃的生命流。如果在我们的语文课上,学生的眼睛闪着求知的光彩,学生的思维如闪电般敏捷,那么,这股生命流就不怕蓬勃不起来。著名的于澜老师率先在教育界发出了这样的呼唤: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要达到这一境地,就要求教师要勇于放手。
  3.有创新
  爱因斯坦说:“没有想象力的灵魂,就像没有望远镜的天文台。”爱因斯坦用他一生的实践证明了想象力对他的发明创造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看来,为人师者没有理由将文本看死,应当充分挖掘语文教材蕴涵的创新教育因素,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
  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应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交流,赞扬学生的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自主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
  3.1 引入情境,激发探究心理。
  一堂课上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要让学生自始自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创设情境尤为关键。比如创设录像情境。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利用图画展现形象,产生美感,把学生引入情境。利用音乐产生美感,把学生带入遐想的境界。无论是因好奇,还是因为关注,都能使他们形成一种努力探究的心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3.2 利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动机是活动的原动力。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引入情境后被激起。如果教学还是那样刻板,按老办法、老观念去教。教学手段单一,学生的学习热情定会降低。因此,在引入情境后,需要根据课文情节的不同、内容的不同,使情境得以持续。教师应不断创设情境,形成连动的整体情境。
  3.3 小组合作开辟自主空间。
  教师作为引导者,应指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我从很早就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如何使这一组织教学不流于形式,我首先给学习小组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如我在教学《七颗钻石》时,我提出这样的学习目标:(1)我会读: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可自由读,也可小组合作读;(2)我会问:在学习小组里提出不理解地方,让小组伙伴共同交流解决;(3)我会讲:把你读文后的感受说给小组伙伴听。长此以往,学生经过这样的训练在以后的读文中就会自觉地给自己小组提出学习要求。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那学习的兴趣可想而知就会更浓了。 
  3.4 质疑问难,发现问题自主学习。
  创造性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中国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培养学生善于从无疑处生疑,从看似平常处见奇,这是发现问题的起点。如教学《狐狸和乌鸦》时,学生问:“课题为什么以狐狸和乌鸦为题?”在初读课文后学生又问:“课文写的是狐狸和乌鸦的故事,与爱听好话有什么联系?”教学《我多想去看看》提示课题后,学生问:“课题中的'我'是谁?'我'想去看什么?”等等。他们正用问“?”来擦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课堂教学是属于学生的,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质疑释疑,这样才能充分锻炼和发挥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
  4.有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几段话引起了我的注意:“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我们的学生,天天来学校上课,归根结底,就是为了求发展,并且是一种持续发展,包括认知水平的提高,学习技能的掌握与熟练,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发展等等。因而,每一节课,教师的脑子里都要想到要教给学生些什么:一点知识,一些方法,一些启迪,还是一些积累?所以,提倡人文性的同时,我们不能否定工具性,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才是语文教学的完美境界。
  实践证明,适度的语言文字训练对于我们的语文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它对于学生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情感的萌发均产生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所以,一堂课的语言文字训练目标必须明确、适度、集中,既要体现教材的特点,又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师要善于选择、取舍和重组。例《威尼斯的小艇》和《燕子》二文独特的外形描写,《桂林山水》非常富有节奏感的排比句等都可以作为范例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总之,21世纪的教育教学应该更加开放和更加具有活力,“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而我们教师的职责应该是让学生认识到这海阔天高。教育是门艺术,永远没有明确的答案,永恒的标准,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句号,只有逗号。新课程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也给我们教师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我想,只要我们认真努力,大胆实践,不断总结,在总结中追求更大的创新,就可以让我们的语文课充满活力,把它变成学生乐学、好学的场所,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语文课永远充满生命的涌动!
  
  收稿日期:2011-05-05
其他文献
【摘要】作为当今世界教育的热点问题之一,多元文化教育既是一股强劲的理论思潮,也是一场深刻的实践变革。而各位学者对多元文化教育表象及其本质的研究与探讨则长期以来众说纷纭,各抒己见,但总体又趋于一致性。本文试图从多元文化教育的定义,多元文化较育的价值诉求两个方面来对关于多元文化较育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与梳理。  【关键词】 多元文化教育;价值诉求     1.多元文化教育的定义   关于何谓“多元文化
期刊
如何让中职生学好专业课,是我们一直在思考并为之努力的事情。对于大部分学习成绩不理想的中职生来说,学习是他们人生的一大难题,很多学生既没有读好书的信心,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怎样让他们重新拾回学习的兴趣,更好的学好自己的专业课呢?本人通过汽车维修专业课的教学实践,探索提出提高中职生学好专业课的几点做法,以供同仁参考。  1.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万事开头难。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开始阶段,
期刊
为了提高我园教师的反思意识和能力,我园从具体情况出发,以教学反思为抓手,借助开展园本教研活动的“东风”,调整管理策略,在教研活动中引领和协助教师们进行教学反思,促使教师转变观念,调整教育行为,提高教学工作的有效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1.通过活动案例分析,协助教师树立反思意识   首先,我们将小组观摩活动的说课评课改为活动研讨,并和教师达成以下共识:(1)通过反思发现活动的“闪光点”和问题
期刊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是开发人潜能的需要,是体育教学融入教育改革大潮的需要,是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挑战、培养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核心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培养想象能力   想象是思维活动中最见活力的一个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离开想象不可能取得成效。想有利于打破思维定势,开启学生的创造思维,因而在培养学生想象力方面,采取以下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里有这样一句话,说:“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所以,我想,如果要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流动”起来,让学生在交流与互动中焕发活力,就必须加强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向交流,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有
期刊
提高小学生的写字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基本要求。通过写字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等。下面我就来谈一谈我在实际教学中的一点做法。  1.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教师的表率作用对学生有着特殊的影响。“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以身作则,对于学生来说就是无声的引导。平时的课堂板书,批改作业,都应该注意书写的姿势、
期刊
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由于受地区差异,父母受教育的差异,家庭背景、自身因素的不同,造成了学生在学习英语时的许多困惑,例如:厌学。手头除了课本和一个作文书以外没有其他的英语读物。在遇到单元检测写作时,好多学生交白卷。在布置写作时,容易产生逃避,不愿意写作训练导致写作能力较差,也不愿意参与各种英语练习,碰到问题不愿意向同学和老师请教,这些因素都不利于学好英语。针对以上诸多的原因,本人就以写作来浅谈一下在
期刊
新学期伊始,我又接了一个新班级,在统计学生家庭情况时,有一名叫张浩然的同学引起了我的注意,他在他父亲的一栏里什么都没填,而其他的栏目填写的却工整认真。通过观察发现他这几天也是心神不宁,显得心事重重。我知道,高中阶段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心理上最为脆弱,很容易误入歧途。我不动声色地背后了解到他的父母刚刚离婚,而且过错在于他的父亲,孩子一时难以接受,心理上很恨父亲。根据以往经验,情感上的疙瘩最难解,而且
期刊
【摘要】在新课标改革的活动中,加强课堂教学,改进课堂教学方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和学习的能力,在学习活动中,树立学生德育观和道德观,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本文就这些做了多方面的论述。  【关键词】新课程;化学;教学    在全国上下掀起实施新课标的活动中,自己作为一位普通的中学化学教师,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投身到这项伟大的课改实践活动中去,以顺
期刊
【摘要】本文根据中学数学新课程改革与教学倡导的课堂教学模式,探讨了初中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及解决方法的有关问题,得出了中学数学课程教学难点形成的原因和突破方法。本文根据不同的课堂教学内容,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等角度探讨了在数学教学中突破难点的方法。这些方法加强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能力水平的提高,使学生在学习上得到显著进步。  【关键词】学习数学;困难;成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