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WTO与中国资本项目管制
【机 构】
: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100836
【出 处】
:
财贸经济
【发表日期】
:
2002年7期
其他文献
目前转轨经济研究的分析方法存在缺陷,为此应作方法论改进,根据转轨已经走过的进程和转轨经济运行状态的变化,通过寻找转轨总过程中经济运行机制和状态发生部分质变的“过渡态”,并以“过渡态”为观察点进行分析预测的中位观察法是可供一试的新方法。中国经济在1998年前后进入“过渡态”,即由“短缺时期”进入“后短缺时期”,从而为这一研究提供了实证。
产权是利益集团博弈的结果,产权是否明晰,取决于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和产权界定的成本。当这种成本太高时,模糊产权制度对转轨经济中的体制支持更有效率,制度变迁的过程就是产权制度的不断修正过程。
分析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基本特征,是流通创新的基点。从这一基点出发,研究“十五”期间流通创新的主要内容:流通制度创新、流通组织创新、流通业态创新和流通观念创新,以及提出这一系统工程的相应配套措施,更好地发挥流通对社会经济的功能。
在过去的20年间,互换(SWAP,也称掉期)合同已经成为联系分散的国家金融体系与国际金融网络之间关键的金融适配器。今天,世界各地的银行与投资公司广泛地应用互换来管理他们的货币、利率、权益市场风险,并以此降低交易成本。然而在过去20年间同样快速增长的养老基金却没有使互换。本文研究了养老基金如何使用互换来实现由广泛的国际分散化和套期保值带来的风险分担的利益,同时避免国内短缺的资本外逃至其他国家,还阐述了如何降低互换征收风险和跨国投资交易费用。
中国经济2001年依然保持较强劲的增长态势,主要得益于消费和投资需求的拉动。在国际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增强的情况下,2002年宏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要放在扩大内需上。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应放松的货币政策是扩大内需的必然选择。但在新的形势下,需要对积极的财政政策内容做出必要的调整,比如从过去的扩大支出为主转变到启动民间投资、实施结构性减税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主,进而放大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以提升积极财政政策的效力。货币政策的重点是适度增加货币供应量,建立现代银行制度,完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并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