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及信息化的发展,各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都大幅提高。我们更加关注教师的继续教育的培训。同时,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个家庭对教育的支出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对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当前小学教育的发展环境,对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就显得更加重要,有效的培训方式对提高小学教师整体素养,满足素质教育的需要至关重要。
关键词:培训方式;小学教师教师培训;问题
一、 小学教师培训的基本状况
(一) 培训内容提供给教师的需求不全面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的自由发展”针对成人教育方面应更尊重个体间存在的差异,为此在对小学教师的培训内容和课程活动的设计上要着重考虑到个体差异。小学教师既希望在系统的培训过程中自身在教学技能上有新发现,也期望自身的教学科研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方面有显著的提升。但现实的状况是目前众多的师资培训单位提供给教师的各方面培训内容通常不能完全满足教师的需求。
(二) 培训内容缺失和培训方式单一
对于培训内容要适当精简,把“学以致用”作为首要培训目标,实施针对性地培训;根据成人学习时所体现出的经验性、实用性、独立性、多角色性等这些特点,就相应的对培训内容作出要求,其要求在培训过程中将教师的已有教学经验充分恰当地利用起来,开展多种教学模式:谈话式教学、抛锚式、探究合作式等,使得受训者和培训者能够充分交流各自的经验并达成共识,最终实现资源共享和高效互动。
(三) 加强教师参与培训的意识
因为部分教师参与培训的意识薄弱,教师们不主动参与培训,其没有做好带头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阻碍了日后教师培训工作的深入研究和展开。除此之外,教师队伍中出现编制不合理、教师工作量加大,使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更加的少之又少。由于青少年教师缺乏中社学习的观念,培训的重心就有所偏离,只单纯作为任务去完成。为了拿到一些能证明自己等级的证书,为此应付着去完成。一些教育职称较高的教师或是获得荣誉较多教师对于生活和工作的现状都很满足,同时也伴随着职业倦怠心理出现,教师会在接下来的教学生涯中对工作缺乏原有的热情、积极性,对后期工作也不会及时地反思和总结。
二、 提高小学教师培训实效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 加强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识,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对学习信息技术的具体实用方面有哪些?在实际调研中,部分教师向笔者提出此类问题,并诉说了学习电脑的苦衷。其中有位教师说:“我就没长那个细胞,这不是赶鸭子上架吗?”笔者之所以分析此类现象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接触新事物时心理障碍的产生,被称作“技术恐惧症”;其次就是对信息技术应用教学中的错误观念,有些教师则认为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课堂中会影响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注意力,使得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降低。反之却认为,没有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学工作的开展更灵活,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也显著。
将信息技术和小学各科的课堂教学巧妙融合,融入的方式就如同平常教师使用粉笔、黑板、纸和笔一样的顺畅、自然,这种“糅合”的概念就是“课程整合”的核心所在。教育信息技术已然成为了教师的一项基本教学技能。为此教师需要转变以往的旧观念,更新新的教育观念,提高我们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将信息技术更全面地应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二)转变传统的小学教师培训模式
小学教师参与培训的主动性都被个别组织者所掌握,造成教师对培训活动的选择性减少。因此建议各地培训组织人员一定要做好各地区小学的课题调研工作,切实了解当地的实际状况,多方面地征求校方和教师的意见。随后依据当地小学存在的具体问题以及教师的实际需求去双向考虑最终确定培训计划,并且把计划发送到各个小学,分批次輪训,加上校内外各方面的协助,保证培训活动得以顺利实施。
(三) 加强完善规划课程设置
新课改为我们当下新的培训工作觅得全新的机会,为培训教材内容的更新、培训模式的更新以及培训管理方式的科学性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此要完美地利用好课程改革这个机会来推动小学教育的大力发展。新的培训课程在设置上基本延续以往的四大板块: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心理学理论、现代教育技术及科学和研究课程等。因为进行的新一轮培训工作是建立在首轮培训的基础上的,为此应注意避免教学内容的千篇一律;在培训方式上要不断去创新,给教学课堂带来更加鲜活的感染力。
(四) 健全评价体系,保障教师专业化发展
1. 师德师风的评价
从学生评议、家长评议、教师互评和领导评议入手“四评议”入手,多角度、多层面检验培训效果。通过问卷、民主测评等具体评价方式,全面检验培训效果。将结果记入教师师德档案,并一票否决。
2. 师能的评价
用长远的眼光看待教师,并着重进行一系列合作研究、讨论、分析教师在工作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和普遍问题。提供更有价值的帮助和明确的指导,通过教师自我评价、单位抽测、区及竞赛等形式公正地评价教师,使得培训活动展现的效果更加显著、培训形式更加明智、培训过程更加艺术。
3. 专业发展能力的评价
提高教师专业修养与教学实践能力一直作为小学教师培训的重点。通过培训,给教师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习和参考资源,有利于教师在日后教育实践中对自身教学工作的及时反思,在具体实践中不断突破自己,不断成长。
(五) 研培结合,有利于当今教师素质的提高
大多数教师渴望得到教研和科研方面的专业性指导,从而提升自身的专业修养。我们的教研工作和培训应积极探讨研培结合,这样有利于乡镇学校骨干教师群体的形成。教研就是对教师最符合实际的培训。我们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学校的领导认为,教研说白了就是搞资料。为此就会发现在教研工作开展中存在很大的问题,一方面是学校领导的不重视,认识浅显,另一方面就是教研指导工作仍不够深入教育工作,当下依然需要我们对其实际意义加以关注和研究。
总而言之,对小学教师进行有效果的培训,不仅能壮大师资队伍,提高教师职业素质、职业精神,而且还可以帮助填补教育资源的短缺,是教育改革的前提和基础。
关键词:培训方式;小学教师教师培训;问题
一、 小学教师培训的基本状况
(一) 培训内容提供给教师的需求不全面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的自由发展”针对成人教育方面应更尊重个体间存在的差异,为此在对小学教师的培训内容和课程活动的设计上要着重考虑到个体差异。小学教师既希望在系统的培训过程中自身在教学技能上有新发现,也期望自身的教学科研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方面有显著的提升。但现实的状况是目前众多的师资培训单位提供给教师的各方面培训内容通常不能完全满足教师的需求。
(二) 培训内容缺失和培训方式单一
对于培训内容要适当精简,把“学以致用”作为首要培训目标,实施针对性地培训;根据成人学习时所体现出的经验性、实用性、独立性、多角色性等这些特点,就相应的对培训内容作出要求,其要求在培训过程中将教师的已有教学经验充分恰当地利用起来,开展多种教学模式:谈话式教学、抛锚式、探究合作式等,使得受训者和培训者能够充分交流各自的经验并达成共识,最终实现资源共享和高效互动。
(三) 加强教师参与培训的意识
因为部分教师参与培训的意识薄弱,教师们不主动参与培训,其没有做好带头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阻碍了日后教师培训工作的深入研究和展开。除此之外,教师队伍中出现编制不合理、教师工作量加大,使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更加的少之又少。由于青少年教师缺乏中社学习的观念,培训的重心就有所偏离,只单纯作为任务去完成。为了拿到一些能证明自己等级的证书,为此应付着去完成。一些教育职称较高的教师或是获得荣誉较多教师对于生活和工作的现状都很满足,同时也伴随着职业倦怠心理出现,教师会在接下来的教学生涯中对工作缺乏原有的热情、积极性,对后期工作也不会及时地反思和总结。
二、 提高小学教师培训实效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 加强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识,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对学习信息技术的具体实用方面有哪些?在实际调研中,部分教师向笔者提出此类问题,并诉说了学习电脑的苦衷。其中有位教师说:“我就没长那个细胞,这不是赶鸭子上架吗?”笔者之所以分析此类现象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接触新事物时心理障碍的产生,被称作“技术恐惧症”;其次就是对信息技术应用教学中的错误观念,有些教师则认为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课堂中会影响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注意力,使得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降低。反之却认为,没有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学工作的开展更灵活,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也显著。
将信息技术和小学各科的课堂教学巧妙融合,融入的方式就如同平常教师使用粉笔、黑板、纸和笔一样的顺畅、自然,这种“糅合”的概念就是“课程整合”的核心所在。教育信息技术已然成为了教师的一项基本教学技能。为此教师需要转变以往的旧观念,更新新的教育观念,提高我们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将信息技术更全面地应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二)转变传统的小学教师培训模式
小学教师参与培训的主动性都被个别组织者所掌握,造成教师对培训活动的选择性减少。因此建议各地培训组织人员一定要做好各地区小学的课题调研工作,切实了解当地的实际状况,多方面地征求校方和教师的意见。随后依据当地小学存在的具体问题以及教师的实际需求去双向考虑最终确定培训计划,并且把计划发送到各个小学,分批次輪训,加上校内外各方面的协助,保证培训活动得以顺利实施。
(三) 加强完善规划课程设置
新课改为我们当下新的培训工作觅得全新的机会,为培训教材内容的更新、培训模式的更新以及培训管理方式的科学性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此要完美地利用好课程改革这个机会来推动小学教育的大力发展。新的培训课程在设置上基本延续以往的四大板块: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心理学理论、现代教育技术及科学和研究课程等。因为进行的新一轮培训工作是建立在首轮培训的基础上的,为此应注意避免教学内容的千篇一律;在培训方式上要不断去创新,给教学课堂带来更加鲜活的感染力。
(四) 健全评价体系,保障教师专业化发展
1. 师德师风的评价
从学生评议、家长评议、教师互评和领导评议入手“四评议”入手,多角度、多层面检验培训效果。通过问卷、民主测评等具体评价方式,全面检验培训效果。将结果记入教师师德档案,并一票否决。
2. 师能的评价
用长远的眼光看待教师,并着重进行一系列合作研究、讨论、分析教师在工作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和普遍问题。提供更有价值的帮助和明确的指导,通过教师自我评价、单位抽测、区及竞赛等形式公正地评价教师,使得培训活动展现的效果更加显著、培训形式更加明智、培训过程更加艺术。
3. 专业发展能力的评价
提高教师专业修养与教学实践能力一直作为小学教师培训的重点。通过培训,给教师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习和参考资源,有利于教师在日后教育实践中对自身教学工作的及时反思,在具体实践中不断突破自己,不断成长。
(五) 研培结合,有利于当今教师素质的提高
大多数教师渴望得到教研和科研方面的专业性指导,从而提升自身的专业修养。我们的教研工作和培训应积极探讨研培结合,这样有利于乡镇学校骨干教师群体的形成。教研就是对教师最符合实际的培训。我们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学校的领导认为,教研说白了就是搞资料。为此就会发现在教研工作开展中存在很大的问题,一方面是学校领导的不重视,认识浅显,另一方面就是教研指导工作仍不够深入教育工作,当下依然需要我们对其实际意义加以关注和研究。
总而言之,对小学教师进行有效果的培训,不仅能壮大师资队伍,提高教师职业素质、职业精神,而且还可以帮助填补教育资源的短缺,是教育改革的前提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