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当前企业界和学术界的一个重要议题,而在实践中高校大量科技成果闲置,成果转化不畅的问题日益凸显,使得科研资源利用无效率,高校亟须科研管理创新,以适应科技创新的新常态。技术路线图是一种具有柔性化及动态特征的管理工具,有助于把握科技成果转化的发展规律,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研究和制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路线图是未来的趋势。本文在对传统技术路线图的理论基础和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实际问题的认识上,分析了制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路线图将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制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路线图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高校科技成果 成果转化 技术路线图
一、引言
在当前创新复杂化背景下,高校是实现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掌握了大量的科技资源,然而,科技成果转化不畅的问题制约了生产力的提高,巨大的、潜在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无法实现,是我国高校科研面临的严峻问题。在长期的理论和实践中,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信息不对称、多头管理、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日益凸显,但仍未有效解决,高校需要尝试科研管理新方法和新路径,以适应我国科技创新的需要。
技术路线图方法是一种新兴的管理工具,应用性强、适用范围广,有学者认为它有利于提高高校科研管理水平,然而在高校自身的科技管理实践中鲜有实际应用,政府发起的技术路线图的制定也多是产业路线图,很难从根本上对高校科研管理及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起到引导作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本文分析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路线图制定将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二、制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路线图的瓶颈
(一)技术路线图亟须理论创新
技术路线图在发展过程中,为了适应不同的应用环境,分为三大类:知识分享型、战略规划型和流程规划型,一般的技术路线图属于战略规划型,采用“技术、产品、市场”的基本结构,再根据实际需要和规划对象进行结构调整。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路线图的制定不同于这三种范式。首先,流程规划型技术路线图最为接近高校科技成果技术路线图的基本要求,“业务愿景-业务流程-技术愿景”的基本框架使它适用于技术转移,但是它过于微观,适用于某一技术,却很难找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普遍问题;其次,战略规划型技术路线图虽然应用广泛,但一般是以企业或者某一产业为研究对象,更为关注市场和业务的管理规划路线,而高校自身的科研属性使其很难融入市场体系,更多的应当是寻求合作,因此,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路线图应当解决的是合作之前的自身规划问题。可见,技术路线图的理论基础较薄弱。
(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路线图的实践经验欠缺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路线图的实践经验欠缺主要体现在团队建设方面。制定技术路线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一个高效协作的团队以提供组织保障,集聚绘制高校成果转化技术路线图所需的各种人力、财力、物力等条件,吸纳包括该项科技成果相关的专家、学者和技术分析员组建领导委员会,根据不同科技成果转化的需要还可吸纳相关产品消费者和合作企业进入领导委员会。领导委员会负责搜集相关信息和资料、统筹可供支配的财力和物力、组织调查研究和召开研讨会。这个团队能否组建是制定技术路线图的前提条件,如何降低团队组建成本以及提高团队效率是关键问题,而以往的技术路线图都是解决企业的、产业的、宏观的问题,这对高校将是一个新挑战。
三、制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路线图的对策
(一)借鉴先进的技术路线图理论
国内外已有学者运用结构化理论,将技术路线图分为外部结构、驱动力和内部结构三个层次,目的是克服传统技术路线图偏重自身因素的分析,将外部环境纳入分析,加强外部与内部间的知识流交换,有利于改善内部外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也有利于预测和管理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明确高校在转化中的任务。
(二)嫁接传统技术路线图
如前文所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路线图需要具备使用价值,这种价值应当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高校科技成果技术路线图是集产业技术路线图大成,科研人员以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路线图为指导而不做“无用功”,二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路线图能够与产业技术路线图实现嫁接,即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制定可以参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路线图,甚至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路线图成为产业技术路线图的一个组成部分。
突破性技术不一定是创新的成功,创新的成功需要在生态中实现。这也是很多科技成果难以转化的重要原因,即缺乏其“生态环境”,而这种生态环境的建设应当具体化在技术路线图中,因此,这种技术路线图的嫁接思想是实现技术生态、产品生态、产业生态的基础。
(三)“互联网+技术路线图”模式
如何在“互联网+”的发展热潮下,运用互联网新业态,搭建有效的互联网平台,加强企业和高校合作,消除信息不对称,促进资金融通,加强人才交流和技术合作,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技术路线图方法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路线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这种方法耗费资源巨大,时间跨度长,影响了制定效率和更新速率,运用互联网技术搭建高校、企业和产业的平台,对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路线图有着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曹青林.技术路线图方法及其在高校科研规划中的应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10:141-144.
[2]曾路,孙永明.产业技术路线图原理与制定[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3]Phaal R,Farrukh C,Probert D.T-plan:The Fast Start to Technology Roadmapping.Planning Your Route to Success[M].Cambridge:University of Cambridge,Institute for Manufacturing,2001.
[4]Bozeman B,Rimes H,Youtie J.The evolving state-of-the- art in technology transfer research: Revisiting the contingent effectiveness model[J].Research Policy,2015,44(1):33-49.
[5]Weckowska D M.Learning in university technology transfer offices:transactions-focused and relations-focused approaches to commer- cialization of academic research[J].Technovation,2015.
[6]贺正楚,张蜜,陈一鸣,邓小云.生物医药产业共性技术路线图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2,07:49-60.
[7]柳卸林,孙海鹰,马雪梅.基于创新生态观的科技管理模式[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01:18-27.
【关键词】高校科技成果 成果转化 技术路线图
一、引言
在当前创新复杂化背景下,高校是实现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掌握了大量的科技资源,然而,科技成果转化不畅的问题制约了生产力的提高,巨大的、潜在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无法实现,是我国高校科研面临的严峻问题。在长期的理论和实践中,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信息不对称、多头管理、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日益凸显,但仍未有效解决,高校需要尝试科研管理新方法和新路径,以适应我国科技创新的需要。
技术路线图方法是一种新兴的管理工具,应用性强、适用范围广,有学者认为它有利于提高高校科研管理水平,然而在高校自身的科技管理实践中鲜有实际应用,政府发起的技术路线图的制定也多是产业路线图,很难从根本上对高校科研管理及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起到引导作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本文分析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路线图制定将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二、制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路线图的瓶颈
(一)技术路线图亟须理论创新
技术路线图在发展过程中,为了适应不同的应用环境,分为三大类:知识分享型、战略规划型和流程规划型,一般的技术路线图属于战略规划型,采用“技术、产品、市场”的基本结构,再根据实际需要和规划对象进行结构调整。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路线图的制定不同于这三种范式。首先,流程规划型技术路线图最为接近高校科技成果技术路线图的基本要求,“业务愿景-业务流程-技术愿景”的基本框架使它适用于技术转移,但是它过于微观,适用于某一技术,却很难找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普遍问题;其次,战略规划型技术路线图虽然应用广泛,但一般是以企业或者某一产业为研究对象,更为关注市场和业务的管理规划路线,而高校自身的科研属性使其很难融入市场体系,更多的应当是寻求合作,因此,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路线图应当解决的是合作之前的自身规划问题。可见,技术路线图的理论基础较薄弱。
(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路线图的实践经验欠缺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路线图的实践经验欠缺主要体现在团队建设方面。制定技术路线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一个高效协作的团队以提供组织保障,集聚绘制高校成果转化技术路线图所需的各种人力、财力、物力等条件,吸纳包括该项科技成果相关的专家、学者和技术分析员组建领导委员会,根据不同科技成果转化的需要还可吸纳相关产品消费者和合作企业进入领导委员会。领导委员会负责搜集相关信息和资料、统筹可供支配的财力和物力、组织调查研究和召开研讨会。这个团队能否组建是制定技术路线图的前提条件,如何降低团队组建成本以及提高团队效率是关键问题,而以往的技术路线图都是解决企业的、产业的、宏观的问题,这对高校将是一个新挑战。
三、制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路线图的对策
(一)借鉴先进的技术路线图理论
国内外已有学者运用结构化理论,将技术路线图分为外部结构、驱动力和内部结构三个层次,目的是克服传统技术路线图偏重自身因素的分析,将外部环境纳入分析,加强外部与内部间的知识流交换,有利于改善内部外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也有利于预测和管理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明确高校在转化中的任务。
(二)嫁接传统技术路线图
如前文所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路线图需要具备使用价值,这种价值应当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高校科技成果技术路线图是集产业技术路线图大成,科研人员以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路线图为指导而不做“无用功”,二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路线图能够与产业技术路线图实现嫁接,即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制定可以参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路线图,甚至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路线图成为产业技术路线图的一个组成部分。
突破性技术不一定是创新的成功,创新的成功需要在生态中实现。这也是很多科技成果难以转化的重要原因,即缺乏其“生态环境”,而这种生态环境的建设应当具体化在技术路线图中,因此,这种技术路线图的嫁接思想是实现技术生态、产品生态、产业生态的基础。
(三)“互联网+技术路线图”模式
如何在“互联网+”的发展热潮下,运用互联网新业态,搭建有效的互联网平台,加强企业和高校合作,消除信息不对称,促进资金融通,加强人才交流和技术合作,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技术路线图方法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路线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这种方法耗费资源巨大,时间跨度长,影响了制定效率和更新速率,运用互联网技术搭建高校、企业和产业的平台,对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路线图有着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曹青林.技术路线图方法及其在高校科研规划中的应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10:141-144.
[2]曾路,孙永明.产业技术路线图原理与制定[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3]Phaal R,Farrukh C,Probert D.T-plan:The Fast Start to Technology Roadmapping.Planning Your Route to Success[M].Cambridge:University of Cambridge,Institute for Manufacturing,2001.
[4]Bozeman B,Rimes H,Youtie J.The evolving state-of-the- art in technology transfer research: Revisiting the contingent effectiveness model[J].Research Policy,2015,44(1):33-49.
[5]Weckowska D M.Learning in university technology transfer offices:transactions-focused and relations-focused approaches to commer- cialization of academic research[J].Technovation,2015.
[6]贺正楚,张蜜,陈一鸣,邓小云.生物医药产业共性技术路线图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2,07:49-60.
[7]柳卸林,孙海鹰,马雪梅.基于创新生态观的科技管理模式[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01:1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