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扩招以来,每年大学毕业生的数量都在增加,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自主创业就是一条新的路,那如何才能走好这条路呢?创业教育起着关键的作用。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创业意愿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如何开展创业教育、如何才能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本文通过研究感知期望、感知可行性的桥梁作用,探究了他们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创业教育 大学生 创业意愿 探究
一、问题的提出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每年大学毕业生的数量都在增加,尤其是最近几年,就业人员达到一个高峰,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但是大学生在面临重重地困难的同时,也会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但很多大学生最终都失败了,比如1999年清华大学的鲁军,他创立了“易得方舟”,刚开始非常成功,但不过两年时间就失败了。后来鲁军总结说:“大学生自己创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实战经验不足,缺乏管理的实践经验。一个创业计划从计划的成功到真正市场意义上的成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要实现这个过程,学校的创业教育会为学生的自主创业提供知识和技术方面的帮助,对学生创业意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创业意愿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如何开展创业教育、如何才能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愿,这些是目前高校、政府都在研究的热点问题。
二、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理念来源于西方,指从事某项事业、企业、商业规划和活动的教育,在教育中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简言之,就是培养创业者的教育。创业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创业意识。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主要是进行创业理念教育,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与社会需要相结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创业意识是产生这种创业行为的主要动力。
创业知识。大学生创业需要的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大类:企业经营、公共交际、专业等知识,能把这些知识融会贯通,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将它用到我们的创业中。但同时又要有自己擅长的方面,同时也要学会主动学习、终身学习这些先进的理念,来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创业能力。创业能力是一种以智力为核心、具有很强社会实践、具有创造性的特征的综合能力。主要包括创新能力、市场开拓能力、组织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等。
创业心理品质。主要包括创业意志、创业人格等方面。健康的心理品质是我们创业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不同的形式的训练,让大学生充满正能量,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敢于面对失败的勇气和不断创新的能力。
三、创业意愿
创业意愿(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是潜在创业者对从事创业活动与否的一种主观态度,是人们具有类似于创业者特质的程度以及人们对创业的态度、能力的一般描述。一个经过深思熟虑后创立的企业成功的可能性更大,所以创业意愿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预测我们企业的成功与否。原因是创业意愿理论结构模型属于目标设置理论。他是理性的分析过程,所以他有很多作用:第一,创业者内心有很强的创业欲望;第二,激励人坚持工作;第三,把你的主要精力集中到当前事业上。
四、探究创业教育和创业意愿之间的关系
在查阅创业教育和创业意愿的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在大学中开展创业教育会促进大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理解掌握并应用,并提高创业者的相关技能使之对创业有浓厚的兴趣,这样就产生了创业意愿。马力煌发现,随着创业教育在各个高校的不断推广普遍,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也在不断提高。mark也明确指出愿意接受创业教育并为之努力学习的人对他们的创业意愿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由此也可以说明,在高校推广创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推动创业意愿的产生。
(一)感知期望、感知可行性与创业意愿之间的关系
查阅关于感知期望和感知可行性与创业意愿关系时,很多科学家、学者得出相同的结论:感知可行性和感知期望对创业意愿都有着正向的作用。
(二)创业教育与感知期望、感知可行性的关系
研究者发现高校创业教育对大学生的创业感知期望和可行性都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这需要我们的教育的支持和提供足够的资源,这些条件具备后,大学生创业者才会有很强的创业意愿,并愿意为之付出努力。以前的学者大多停留在对他们感性的认知上,并没有得出一定的结论。本文通过分析大学为创业者能提供各种各样的帮助,比如有形的:给他们实践的地方;无形的:各位专家学者的背后支持,当大学生创业遇到困难,可以向他们寻求帮助;这样就可以促使大学生创业所需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在残酷的市场中,拥有属于自己的资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并愿为之努力的事业,在这个过程中,创业者的能力得到锻炼,最后是满满的收获。所以学校和大学老师可以去鼓励大学生将创业作为一个目标,并为之储存所需的各种知识和技能。由此可以看出,高校创业教育对大学生的感知期望起着正向作用。感知期望与感知可行性在中间起着桥梁的作用,大学生的教育背景间接影响着他们的创业意愿。但是,当他们接受完学校提供的创业教育后,教育背景的差别对他们的创业的影响就微乎其微了。综合以前的专家和学者的观点可以得出结论:创业教育推动着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影响着他们的创业的行为。正是通过学校和社会提供的创业教育,提高了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所应具备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他们对创业的熟悉程度,增加他们的感知期望与感知可行性,反过来就达到了增强其创业意愿的目的。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在创业教育和创业意愿之间的关系上,大学生的感知期望起着桥梁的作用。同时,大学生感知可行性也起着桥梁的作用。
(三)构建研究模型
我们以具体的创业事件模型为理论基础进行调查研究,把创业教育引进来,构建我们的创业意愿模型,把创业教育作为先行变量,创业意愿为结果变量。把感知期望和感知可行性看作桥梁变量,研究高校大学生创业者接受教育对后来的创业意愿的形成的作用原理。在我们的不断查阅资料,不断研究中,我们发现每个人的创业意愿都可以通过后来的学习以及在实践过程中产生并不断加强,而在学校中接受创业教育可以极大推动大学生创业者产生创业意愿。我们在专家学者基础上,把创业教育引入模型来研究创业教育、感知期望、感知可行性和创业意愿关系。 (四)实地调查
我们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收集和整理有用信息,主要对以下几方面进行调查:个人背景信息、创业教育调查、感知期望调查、感知可行性调查和创业意愿。具体内容如下:个人背景信息:对调查的对象个人信息有一定了解,主要是年龄、接受教育的程度、什么专业、有无实习经历及什么样的实习经历等内容。创业教育量:主要是通过有无氛围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和这方面的课程与活动来展开我们的调查。
(五)我们的结论
通过我们的调查及结合相关的研究分析我们有些发现。本文就针对创业教育对创业意愿的影响路径,通过在学者和专家的研究基础上进行研究,并引入创业期望和感知可行性为桥梁建立起了模型,对整个过程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对他们的创业意愿有积极地推动作用。也就是说,学校的创业教育引入的越早,越成熟,水平越高,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就越能得到提升。我们发现,教育的氛围和人格魅力与课程讲授和亲身实践一样重要,说明氛围教育和人格教育对创业意愿的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构建创业教育体系及用什么样的教育模式的过程中,不仅要整体把握,不仅要有这方面课程的讲解和实际的演练操作,还要包括对学生进行创业有关的人格教育和氛围教育等这些人文的内容。同时,学校的也很重要,支持学生组织和建立跨专业学习团队、为学生提供咨询两方面。如果只是要增强创业者的创业意愿时,我们应该侧重某方面,所以应该根据自己学校学生的特色,科学地构建属于自己学校的有特色教育体系、充实完善教育内容及创造可以促使大学生对创业产生兴趣的浓厚创业文化氛围,通过不断完善自己学校的创业教育水平,真正实现大学生创业意愿的本质提升。
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对他们的创业意愿有积极地推动作用,创业教育对创业可行性的感知上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分析我们发现,一个学校的创业教育的水平对大学生创业者创办企业成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学校支持和鼓励大学生创业,具体的实践形式教育和人格教育的开展等方面对创办企业可行性感知的提升尤为重要。让学生参加到实战演练中去,亲身体验整个过程中每一个过程和每一个过程中的细节,在这个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困难,通过解决这些困难,不断提升自己创业能力和对创业的感知可行性。此外,很重要是大学生要具备健康的心理品质,有信心战胜遇到的困难,时刻保持一颗坚定的信心。以此为基础,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我们需要开展很多东西,了解创业环境,国家的政策,还有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什么样的平台,同时大学生创业者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学到创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以及人格教育方面知识,通过不断提升大学生的能力,让他们拥有健康的创业心理品质,在不断累积所需的创业技能和健康的心理品质,增强了自己对创业可行性的感知,逐渐形成对整个创业的整体印象,从而提升其创业意愿。
在探究创业教育和创业意愿的关系中,感知可行性起到桥梁的作用。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大多数的专家学者只是定性地研究创业教育的问题,而不实际操作去研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没有发现有效的途径来把大学生创业者创业教育成功的转化为大学生创业意愿。由于高校开展的创业教育状况与大学生的创业意愿之间是跨层次的,是很长的链条,这就为研究增加了难度,同时也说明了创业教育对创业意愿的作用原理并不是单一的直接影响,而需要中间存在一个具有桥梁作用的变量来进行研究分析。我们就以感知可行性作为中介变量,研究了感知可行性在创业教育和创业意愿关系中的桥梁作用。因此,在进行创业教育中,要不断去完善我们的教育体系,达到一定的作用,可以增加大学生创业者的创业意愿,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不断探究去发现更好的方式把创业教育转化为创业意愿,即如何利用好感知可行性这个中间桥梁的作用。
五、总结
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研究中,除了感知可行性和感知期望的桥梁作用外,我们的家庭和社会氛围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家庭、学校和政策这三方要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共同采取措施,来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进而增强他们的创业意愿,通过不断进行创业实践教育,提升大学生对创业可行性的感知,通过不断探究我们发现创业教育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同时创业意愿也会受到创业可行性和感知期望的影响,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对创业可行性感知比较高的时候,他的创业意愿也较强。所以,我们要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就要增强他们的感知可行性。通过不断实践锻炼他们的各种能力。为此,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在不断学习中进步:第一加强对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营造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在学校中,有学校专门开展这样的课,在我们的校园中也可以通过海报的形式让我们的大学生的周围时刻充斥这样氛围,同时政府也可以出台许多政策,鼓励大学之间组织这样或那样的活动,政府和学校的重视及良好的创业教育文化氛围创建使得创业对大学生有了很强的吸引力。第二强化创业实践教育,提升大学生对创业可行性的感知。通过具体的活动,让学生真正零距离接触我们的创业活动,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进而增强他们对创业可行性的感知,达到我们最终提升的目的。第三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业人格。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从小就开始培养。
基金项目: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5240193。
参考文献
[1]郭洪,毛雨,白璇.《大学创业教育对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研究》.《软科学》,2009年第9卷期,69-74页.
[2]侯定凯.《创业教育一大学致力于培养企业家精神》.《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第5卷.
[3]楼尊.《高校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态度和信心的影响》.《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69-71页.
[4]李成彦,张坤.《我国创业教育的未来走向:自我效能的视角》.《现代大学教育》,2015年第6期,105-108页.
[5]彭刚.《创业教育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年.
【关键词】创业教育 大学生 创业意愿 探究
一、问题的提出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每年大学毕业生的数量都在增加,尤其是最近几年,就业人员达到一个高峰,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但是大学生在面临重重地困难的同时,也会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但很多大学生最终都失败了,比如1999年清华大学的鲁军,他创立了“易得方舟”,刚开始非常成功,但不过两年时间就失败了。后来鲁军总结说:“大学生自己创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实战经验不足,缺乏管理的实践经验。一个创业计划从计划的成功到真正市场意义上的成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要实现这个过程,学校的创业教育会为学生的自主创业提供知识和技术方面的帮助,对学生创业意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创业意愿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如何开展创业教育、如何才能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愿,这些是目前高校、政府都在研究的热点问题。
二、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理念来源于西方,指从事某项事业、企业、商业规划和活动的教育,在教育中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简言之,就是培养创业者的教育。创业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创业意识。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主要是进行创业理念教育,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与社会需要相结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创业意识是产生这种创业行为的主要动力。
创业知识。大学生创业需要的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大类:企业经营、公共交际、专业等知识,能把这些知识融会贯通,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将它用到我们的创业中。但同时又要有自己擅长的方面,同时也要学会主动学习、终身学习这些先进的理念,来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创业能力。创业能力是一种以智力为核心、具有很强社会实践、具有创造性的特征的综合能力。主要包括创新能力、市场开拓能力、组织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等。
创业心理品质。主要包括创业意志、创业人格等方面。健康的心理品质是我们创业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不同的形式的训练,让大学生充满正能量,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敢于面对失败的勇气和不断创新的能力。
三、创业意愿
创业意愿(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是潜在创业者对从事创业活动与否的一种主观态度,是人们具有类似于创业者特质的程度以及人们对创业的态度、能力的一般描述。一个经过深思熟虑后创立的企业成功的可能性更大,所以创业意愿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预测我们企业的成功与否。原因是创业意愿理论结构模型属于目标设置理论。他是理性的分析过程,所以他有很多作用:第一,创业者内心有很强的创业欲望;第二,激励人坚持工作;第三,把你的主要精力集中到当前事业上。
四、探究创业教育和创业意愿之间的关系
在查阅创业教育和创业意愿的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在大学中开展创业教育会促进大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理解掌握并应用,并提高创业者的相关技能使之对创业有浓厚的兴趣,这样就产生了创业意愿。马力煌发现,随着创业教育在各个高校的不断推广普遍,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也在不断提高。mark也明确指出愿意接受创业教育并为之努力学习的人对他们的创业意愿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由此也可以说明,在高校推广创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推动创业意愿的产生。
(一)感知期望、感知可行性与创业意愿之间的关系
查阅关于感知期望和感知可行性与创业意愿关系时,很多科学家、学者得出相同的结论:感知可行性和感知期望对创业意愿都有着正向的作用。
(二)创业教育与感知期望、感知可行性的关系
研究者发现高校创业教育对大学生的创业感知期望和可行性都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这需要我们的教育的支持和提供足够的资源,这些条件具备后,大学生创业者才会有很强的创业意愿,并愿意为之付出努力。以前的学者大多停留在对他们感性的认知上,并没有得出一定的结论。本文通过分析大学为创业者能提供各种各样的帮助,比如有形的:给他们实践的地方;无形的:各位专家学者的背后支持,当大学生创业遇到困难,可以向他们寻求帮助;这样就可以促使大学生创业所需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在残酷的市场中,拥有属于自己的资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并愿为之努力的事业,在这个过程中,创业者的能力得到锻炼,最后是满满的收获。所以学校和大学老师可以去鼓励大学生将创业作为一个目标,并为之储存所需的各种知识和技能。由此可以看出,高校创业教育对大学生的感知期望起着正向作用。感知期望与感知可行性在中间起着桥梁的作用,大学生的教育背景间接影响着他们的创业意愿。但是,当他们接受完学校提供的创业教育后,教育背景的差别对他们的创业的影响就微乎其微了。综合以前的专家和学者的观点可以得出结论:创业教育推动着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影响着他们的创业的行为。正是通过学校和社会提供的创业教育,提高了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所应具备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他们对创业的熟悉程度,增加他们的感知期望与感知可行性,反过来就达到了增强其创业意愿的目的。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在创业教育和创业意愿之间的关系上,大学生的感知期望起着桥梁的作用。同时,大学生感知可行性也起着桥梁的作用。
(三)构建研究模型
我们以具体的创业事件模型为理论基础进行调查研究,把创业教育引进来,构建我们的创业意愿模型,把创业教育作为先行变量,创业意愿为结果变量。把感知期望和感知可行性看作桥梁变量,研究高校大学生创业者接受教育对后来的创业意愿的形成的作用原理。在我们的不断查阅资料,不断研究中,我们发现每个人的创业意愿都可以通过后来的学习以及在实践过程中产生并不断加强,而在学校中接受创业教育可以极大推动大学生创业者产生创业意愿。我们在专家学者基础上,把创业教育引入模型来研究创业教育、感知期望、感知可行性和创业意愿关系。 (四)实地调查
我们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收集和整理有用信息,主要对以下几方面进行调查:个人背景信息、创业教育调查、感知期望调查、感知可行性调查和创业意愿。具体内容如下:个人背景信息:对调查的对象个人信息有一定了解,主要是年龄、接受教育的程度、什么专业、有无实习经历及什么样的实习经历等内容。创业教育量:主要是通过有无氛围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和这方面的课程与活动来展开我们的调查。
(五)我们的结论
通过我们的调查及结合相关的研究分析我们有些发现。本文就针对创业教育对创业意愿的影响路径,通过在学者和专家的研究基础上进行研究,并引入创业期望和感知可行性为桥梁建立起了模型,对整个过程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对他们的创业意愿有积极地推动作用。也就是说,学校的创业教育引入的越早,越成熟,水平越高,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就越能得到提升。我们发现,教育的氛围和人格魅力与课程讲授和亲身实践一样重要,说明氛围教育和人格教育对创业意愿的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构建创业教育体系及用什么样的教育模式的过程中,不仅要整体把握,不仅要有这方面课程的讲解和实际的演练操作,还要包括对学生进行创业有关的人格教育和氛围教育等这些人文的内容。同时,学校的也很重要,支持学生组织和建立跨专业学习团队、为学生提供咨询两方面。如果只是要增强创业者的创业意愿时,我们应该侧重某方面,所以应该根据自己学校学生的特色,科学地构建属于自己学校的有特色教育体系、充实完善教育内容及创造可以促使大学生对创业产生兴趣的浓厚创业文化氛围,通过不断完善自己学校的创业教育水平,真正实现大学生创业意愿的本质提升。
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对他们的创业意愿有积极地推动作用,创业教育对创业可行性的感知上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分析我们发现,一个学校的创业教育的水平对大学生创业者创办企业成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学校支持和鼓励大学生创业,具体的实践形式教育和人格教育的开展等方面对创办企业可行性感知的提升尤为重要。让学生参加到实战演练中去,亲身体验整个过程中每一个过程和每一个过程中的细节,在这个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困难,通过解决这些困难,不断提升自己创业能力和对创业的感知可行性。此外,很重要是大学生要具备健康的心理品质,有信心战胜遇到的困难,时刻保持一颗坚定的信心。以此为基础,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我们需要开展很多东西,了解创业环境,国家的政策,还有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什么样的平台,同时大学生创业者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学到创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以及人格教育方面知识,通过不断提升大学生的能力,让他们拥有健康的创业心理品质,在不断累积所需的创业技能和健康的心理品质,增强了自己对创业可行性的感知,逐渐形成对整个创业的整体印象,从而提升其创业意愿。
在探究创业教育和创业意愿的关系中,感知可行性起到桥梁的作用。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大多数的专家学者只是定性地研究创业教育的问题,而不实际操作去研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没有发现有效的途径来把大学生创业者创业教育成功的转化为大学生创业意愿。由于高校开展的创业教育状况与大学生的创业意愿之间是跨层次的,是很长的链条,这就为研究增加了难度,同时也说明了创业教育对创业意愿的作用原理并不是单一的直接影响,而需要中间存在一个具有桥梁作用的变量来进行研究分析。我们就以感知可行性作为中介变量,研究了感知可行性在创业教育和创业意愿关系中的桥梁作用。因此,在进行创业教育中,要不断去完善我们的教育体系,达到一定的作用,可以增加大学生创业者的创业意愿,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不断探究去发现更好的方式把创业教育转化为创业意愿,即如何利用好感知可行性这个中间桥梁的作用。
五、总结
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研究中,除了感知可行性和感知期望的桥梁作用外,我们的家庭和社会氛围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家庭、学校和政策这三方要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共同采取措施,来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进而增强他们的创业意愿,通过不断进行创业实践教育,提升大学生对创业可行性的感知,通过不断探究我们发现创业教育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同时创业意愿也会受到创业可行性和感知期望的影响,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对创业可行性感知比较高的时候,他的创业意愿也较强。所以,我们要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就要增强他们的感知可行性。通过不断实践锻炼他们的各种能力。为此,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在不断学习中进步:第一加强对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营造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在学校中,有学校专门开展这样的课,在我们的校园中也可以通过海报的形式让我们的大学生的周围时刻充斥这样氛围,同时政府也可以出台许多政策,鼓励大学之间组织这样或那样的活动,政府和学校的重视及良好的创业教育文化氛围创建使得创业对大学生有了很强的吸引力。第二强化创业实践教育,提升大学生对创业可行性的感知。通过具体的活动,让学生真正零距离接触我们的创业活动,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进而增强他们对创业可行性的感知,达到我们最终提升的目的。第三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业人格。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从小就开始培养。
基金项目: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5240193。
参考文献
[1]郭洪,毛雨,白璇.《大学创业教育对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研究》.《软科学》,2009年第9卷期,69-74页.
[2]侯定凯.《创业教育一大学致力于培养企业家精神》.《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第5卷.
[3]楼尊.《高校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态度和信心的影响》.《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69-71页.
[4]李成彦,张坤.《我国创业教育的未来走向:自我效能的视角》.《现代大学教育》,2015年第6期,105-108页.
[5]彭刚.《创业教育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