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使学生融入课堂学习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n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平移与旋转”这一章节内容主要有两个教学重点,一是让学生能够分清哪些物体的运动属于平移或者旋转;二是让学生学会研究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让他们亲自动手动脑来研究数学问题,这样数学课堂才会显得和谐与活跃。那么,怎样设计教学才能让学生融入课堂学习中来呢?现以“平移与旋转”一课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导入法在教学中是非常普遍的,它之所以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当然也有它自己的优势。所以,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常常创设情境导入教学,因为这样能让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这对后继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课始当教师走进教室时,可设定一个谈话的主题,用谈话的方式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学习的内容上来。比如,教学“平移与旋转”时,教师可以问学生:“平时你们是利用哪些交通工具来学校的呢?”当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积极回答,因为这样的问题贴近生活,学生感到亲切、自然,产生兴趣。当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可以再通过提问引出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如“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物体在运动,你们知道哪些呢”等。当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会在教师的引领下进行思考,待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与运动相关的影像,如火车运动、自行车运动、风扇叶片的运动、钟表指针的运动等。在放映影像的时候,教师可让学生仔细观察,待影像播放后,教师则再次向学生提问:“通过观察影像,你们能够分清哪些运动属于平移,哪些运动属于旋转吗?”通过教师的提问,让学生清晰地区别平移与旋转。这样将问题与观察结合在一起来导入新课,促使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兴趣盎然,这样教师在教学时才会轻松自如。
  二、师生合作,深入探究所学知识
  学习数学需要探究,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更应该及时培养他们自主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在探究数学问题时,教师需要鼓励学生之间通过合作讨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能力才会得到更大的提高。
  例如,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大部分时间和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来学习数学知识。如在探究“平移的方向和距离”这一环节时,教师可先在黑板上画一大块小方格的背景图,然后在方格背景上画两座一模一样的小房子,左边为平移前的房子,右边为平移后的房子。待画完后,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黑板上的图,然后问学生:“黑板上的小房子是朝哪个方向平移的?它平移了多少格?”待问题提出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得出答案。学生讨论完问题后,教师要及时地了解学生讨论后的结果,再慢慢地引导学生。如教师可以问:“关于平移的房子,房顶平移的格数与房身平移的格数一样吗?”此时,学生通过讨论后能知道答案。那么,教师可以接着问学生:“平移后的房子与平移前的房子有区别吗?”待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则可以让学生独自练习,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把握好平移的特征,使学生感受到这样的学习轻松自在。因此,在探究平移现象时,教师应较好地起到引导作用,一步一步地将学生引入到课堂探讨的主题中来,通过生生间的交流合作,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三、扩展延伸,让学习变得更加有趣
  在课的最后环节,教师可以将知识进行一定的拓展延伸,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所带来的快乐,这样才会真正将所学知识牢牢记住。例如,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我们身边有很多美丽的图案都是通过平移和旋转得来的”等。在课的最后,教师也可以通过幻灯片来展示一些通过平移或旋转而构成的美丽图案。学生观察幻灯片的时候,教师可以在一旁解释这些图片,这样学生会更加有兴趣来了解这些知识。
  关于课堂上的拓展延伸,教师应该努力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在观看幻灯片时对知识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当学生观看幻灯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想象来回答问题,如“在你们心中还有哪些图片是通过平移或旋转而变得更加美丽的”等。待问题提出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由发挥,在白纸上画出自己想象的平移或旋转后的图画。学生的想象力是无穷的,让学生尽情地想象画画,这样学生会更加有兴趣地来参与课堂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时我们应该灵活地设计教学活动,通过提问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大的发展,通过师生间的合作交流让课堂变得自然和谐,使学生真正融入课堂学习,这样课堂才会变得更加有生气、有活力。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低年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方式决定了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解决实际问题”时,需要引导学生准确理解问题的数量关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同课异构的方式执教有关乘法口诀的“解决问题练习课”发现,运用思维导图为学生直观呈现数量关系,能有效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思维导图;数量关系;问题解决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摘 要]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著名特级教师周卫东利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于闲庭信步中引领学生踏上智慧之旅。通过对周卫东老师教学片段的赏析,提炼和总结值得推广和学习的内容,以助教师在教学上获得更大的进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周卫东老师;艺术赏析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0-0007-02  “我的幸运,流畅得有如
[摘 要]数学学习的重要方法是“再创造”。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去进行“再创造”,从而实现习得知识、获得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新教法 比较 再创造 小数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1-031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实质上是人们常识的系统化,每个学生都可能在一定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实践来获得这些知识,亦
[摘 要]课堂上,只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探索时间和空间,才能使学生有顿悟的契机。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学会等待,等出精彩,做到为理解而教。  [关键词]等待 探索 精彩 理解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4-024  在“全国第十二届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会”上,各省选手的课堂教学精彩纷呈,让观课者享受了一场饕餮“盛宴”。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各种新理念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无限活力,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良的现状:情境作秀无目的、合作走过场无价值、课堂生成任流逝、探究形式化缺实效……这一切导致了课堂的效益不高。透过这些“迷人眼”的教学现状,以“生本”的视角剖析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结合教学实践进行了策略探索,从而去追寻更加有效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追求有效 以学定教 策略探讨  [中图分类号]
[摘 要]通过情境创设巧妙呈现概念关联的实例,先让学生建立起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将感性认识深化为理性认识,再进行科学合理的比较以及变式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概念的外延,最后的反思回顾,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学习过程转化为相应的学习策略。  [关键词]角的认识;概念建立;前概念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9-0030-02  
[摘 要]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经常会设计一些巩固旧知、为新知做铺垫的内容。观察增加相关的复习内容带来的不同教学效果,说明教师在教学时要立足学生的起点,以学生为本进行教学,才能有效引导学生掌握新的知识和方法。  [關键词]倍;复习铺垫;课例反思;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6-0024-01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因。那么,如何让数学学习更有趣呢?教师可课始抓准激趣点,课中创造增趣点,课尾找准延趣点,使课堂教学呈现出“课伊始,趣已生;课进行,趣正浓;课结尾,趣犹存”的境界。下面,就以“百分数的认识”一课教学为例,谈谈趣味课堂的构建。  一、典型案例导入时激趣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始就充满趣味,可以让学生带着欢乐、愉悦的心情迈进知识宫的大门。教学时,我提
[摘 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表示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性目标的落实,教师必须把过程性目标作为常态来落实。在“扇形统计图”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应着重从经历、体验和探索三个维度来落实过程性目标。  [关键词]过程性目标;落实;扇形统计图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0-0033-02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
【课前思考】  “3的倍数的特征”的学习安排在“2、5的倍数的特征”之后,2、5的倍数特征只要看一个数的个位,而3的倍数特征,需从各位上数的和是否是3的倍数的角度去判断。由于受前者的影响,更因为缺少“将各位上的数相加的和”的学习经验,所以,在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时,学生思维的关注点总是停留在观察一个数的个位上,很难通过举例、观察、猜想、验证等过程,自主探究出3的倍数的特征。另一方面,学生超前学习的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