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急性心肌梗塞30例护理体会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og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心梗患者接受护理后获得的临床效果,并总结出护理体会。方法:择取2014年7月到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AMI患者共30例,全部行以护理干预,为患者给予氧气供应,采取镇静措施进行止痛,同时借助心电图进行严密监护,建立静脉通道,以尿激酶栓疗法进行治疗。观察30例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在行以护理干预与对症治疗后,30例患者中有26例患者康复(86.67%),4例患者死亡(13.33%)。结论:为患者进行积极抢救,并辅以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不仅可以缓解患者的病痛,还能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关键词:护理干预;护理体会;急性心肌梗塞
  Abstract :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after accepting nursing clinical effect, and summed up the nursing experience. Methods: will pick in July 2014 to January 2015 in our hospital for treatment, a total of 30 patients with AMI, all lines in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patients given oxygen supply, calming measures to relieve pain,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aid of electrocardiogram (ecg) closely monitoring, establishing venous channel, therapy treatment with urokinase. Observed 3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linical nursing effect. Results: line with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symptomatic treatment, 30 patients had 26 patients in rehabilitation (86.67%), 4 cases of patients died (13.33%).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positive rescue, supplemented by a personalized, targeted nursing intervention, not only can alleviate the pain of patients, also can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rescue.
  keywords:nursing intervention; Nursing experience;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急性心肌梗塞在临床上具有发病急、病情沉重的特点,患者的胸骨后方在发病时会有长久性的剧烈疼痛,同时伴有身体发热,血清心肌酶水平上升以及白细胞计数的不断增加,患者在发病后心律失常,很容易发生休克或心衰[1]。该病在临床上需要及时抢救,否则将会危及生命。现在,本研究选择于2014年7月到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AMI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现作以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4年7月到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AMI患者共30例,其中有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为50-84岁,平均年龄(67.41±10.98)岁。病变位置分布:9例在前间壁、8例在下壁、6例广泛分布在前壁、5例在心内膜下、2例在正后壁。为防止研究结果受到其他因素干扰,同时合并有其他严重并发症(如心衰、休克、心律失常等心外疾病)的患者被排除在外。
  1.2 方法
  为患者给予氧气供应,若患者有严重并发症,则可酌情延长供氧时间。通过提高血氧饱和度来缓解因心肌缺氧带来的胸闷气短感受。由于AMI带来剧烈疼痛,其所导致的交感神经兴奋使得心肌缺氧情况越加严重,梗塞面积不断扩大,最后导致患者休克。可以使用杜冷丁或吗啡进行皮下注射,以达到镇静止痛的目的。为患者进行心电图监护,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率和心律变化,一旦心律失常,立即报告医生进行紧急处理。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保持其有效,以便随时用药。为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测,检查项目包括: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血型以及心肌酶水平,为无禁忌症、无尿激酶过敏史的患者采用尿激酶溶栓疗法。治疗期间关注患者的血压与发热情况以及其他如尿血、皮肤粘膜不良反应等各项临床表现,为患者于床侧备好呼吸机与除颤器,随时提供急救。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在行以护理干预与对症治疗后,30例患者中有26例患者康复(86.67%),4例患者死亡(13.33%)。
  表1 治疗护理效果(n,%)
  3 讨论
  3.1 心肌梗塞的病因
  心肌梗塞高发群体为中老年人,患者发病前会经常感到胸闷气短、全身无力、心悸不适。根据应激原理,人在特定情境会产生较平时更加紧张的情绪,这种应激反应使得机体植物神经分泌出特殊物质,促使交感神经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肾上腺髓质因此分泌出大量的儿茶酚胺[2],这种物质会使血管收缩,血压随之上升,并使得呼吸、心跳和新陈代谢越来越快。这是一种机体的自然保护反应。然而,机体的自我保护需要耗费较大的能量,若长时间地处于应激状态,机体能量将会被耗尽,植物神经也会发生功能变化,进而使各重要脏器发生器质性病变。常见的有心跳过速、冠状动脉痉挛以及心脏超重负荷等。可以说以上情况都是导致心肌梗塞的重要诱因。而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又反过来加重了心肌梗塞的程度。   3.2 针对心肌梗塞治疗过程所采取的护理干预对策
  (1)心理护理
  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是应激反应的具体体现,治疗和护理时要注重对患者情绪的把握,在日常护理中关心患者,保证其起居舒适,通过得体的语言与和蔼的态度来与患者达成和谐融洽的护患关系。平时多为患者讲解疾病知识,使其了解疾病而建立起对抗疾病的信心,如此,使患者处于最佳心理状态,以配合治疗与护理方案,以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2)饮食与排便护理
  患者病情发作后的6小时内禁止进食,48小时内适当进食流食,48小时候进软食。增加进餐次数,但每次进餐应少食。患者食物应含有较高的维生素和能量,脂肪与钠含量要低,产气食物少食,刺激性食物禁食。患者发病后需要一周卧床休息,这期间的身体清洁、喂饭排便均由护理人员负责,由于患者初卧床对便盆的使用尚不习惯,因此为患者多安排果蔬,并酌情使用缓泻剂,以免排便时用力过猛造成心脏负担加重。若患者排便困难,则为其播放流水声或按摩下腹,又或者进行热敷,促进其排尿排便。
  (3)疼痛护理
  心肌梗塞患者胸部的剧烈疼痛会加大心肌耗氧量,使心肌梗塞面积慢慢扩大。对此,为患者服用吗啡或者硝酸甘油等药物进行止痛,并安排专人负责患者疼痛的监护,以便及时采取抢救措施。
  (4)心电监护
  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中,对于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进行重点监护,安排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以及心电设备图像,以便及时进行抢救。
  (5)溶栓护理
  溶栓于早期可以缩小梗塞的范围,使心功能有所改善,从而是死亡率有所降低。但该疗法并发症——出血,较为常见。对此,必须安排护理人员观察患者的皮肤粘膜与大小便,查看是否有皮肤粘膜出血、尿便带血现象。溶栓疗法也可能出现灌注性心律失常这一并发症,因此必须提前备好利多卡因等急救药与抢救器械,并随时关注生命体征,以备及时抢救。在溶栓过程中,对于心电图ST段提高情况以及血清酶峰值要详细记录,以作为血栓溶解的间接判断标准[3]。
  在本研究中,30例患者在接受护理干预与对症治疗后,共有26例康复,其余4例死亡,总有效率达到86.67%。可见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若想提高生存率,全面细致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结语:
  心肌梗塞的发病率于近年来越来越高,且呈现出年轻化的倾向,这是由于人们生活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的。本研究选择老年患者这一具有普遍性的群体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总结了针对心肌梗塞护理的一些措施与体会,旨在探讨应该采取何种护理措施协助治疗,以便提高患者的治愈率与生存率。
  参考文献:
  [1]麻慧.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06):2755-2756.
  [2]韩桂玲.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1,8(02):307-308.
  [3]宋枚子.急性心肌梗塞的心电监护及整体护理体会[J].黑龙江医药,2011,24(03):503-504.
其他文献
随着近些年全球贸易一体化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商务英语学科的教学与培训变得越加成熟。但这一学科规模的不断扩张也使得与之相关的教育培训过程中一些时代性的问题越加凸显。因此有必须要对商务英语这门学科的培训体系进行更加系统化的构建,在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在相关培训体系的构建中融入国际化的标准与原则,为祖国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
摘要 :目的:研究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康复护理操作。方法:我院选择2013年4月~2015年4月间诊治的280例实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140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的140例患者实施术后康复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的康复效果。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中50%在术后4~6周能够扶拐行走,对照组患者中只有7.1%在术后10周能够扶拐行走,观察组
期刊
猪圆环病毒(PCV)是迄今发现的最小的动物病毒之一。现已知PCV有4种血清型,其中PCV2较为常见且致病性高,猪感染后会出现繁殖障碍综合征、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猪皮炎肾病综合征等疾病。笔者对猪圆环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从发病机制、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和血清学检测四个方面,着重介绍目前较为流行的血清学检测方法,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母猪母性行为是受激素、遗传、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和调控的复杂过程。仔猪的成活率与母猪的母性存在着直接影响关系,比如一些母猪的异常母性行为会导致仔猪被母猪咬死、踩死、压死现象。在现代规模化养猪生产中,往往只重视仔猪挤压死亡情况的产生,不重视母性行为对仔猪死亡率的作用。本文就激素、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对母猪母性行为的影响进行论述,目的是为降低仔猪死亡率。
目的探究腰硬联合麻醉(spinal-epidural anesthesia,SEA)复合全身麻醉(general anesthesia,GA)在年龄>60岁右半结肠癌(RC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选取巴彦淖尔市医院178例年龄>60岁RCC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89例。研究组女40例,男49例,年龄(69.58±3.11)岁。常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双胎妊娠容易出现的并发症及其并发症带来的危害,探讨双胎妊娠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48例发生双胎妊娠并发症的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对双胎妊娠孕妇的护理方案。结果:在48例双胎妊娠孕妇中,出现并发症早产38例,妊高症21例,产后出血5例。结论:双胎妊娠的并发症较多,可以针对不同的双胎妊娠并发症进行不同的方式来预防以及护理,可以提高胎儿存活率以及存活质量。 
期刊
从延边州某养殖场采集腹泻犊牛粪便样品,对采集样品进行细菌培养分离及纯化,对所得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革兰氏染色、生化试验、分子生物学鉴定、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在LB固体培养基上形成大小不一、扁平、灰绿色的菌落,血琼脂培养基中呈溶血环,有特殊气味;革兰氏染色、镜检显示该菌株是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基本呈单个散在分布;生化试验表明该菌分解葡萄糖、木糖、果糖,产酸不产气,氧化酶试验、枸橼酸盐、硝酸盐还原试验、明胶液化试验、尿素水解试验均为阳性,硫化氢试验、V-P试验和吲哚试验为阴性;该菌16S rDNA扩增和序列测定显
保育猪的饲养管理是生猪养殖业中一项重要阶段,只有了解此阶段的问题,才能在生产中采取措施加以管理。1保育猪饲养中出现的问题分析近年来对保育猪的饲养方法和管理模式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在进行科学改革以及系统的完善的同时也引出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影响了保育猪的饲养质量,同时也给养殖户的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提高哺乳仔猪成活率,降低哺乳仔猪的死淘率,是生产中提高生猪养殖效益的主要一个环节,关系着生猪养殖业的成败,需要了解和掌握哺乳仔猪死淘率的相关原因,从提高饲养人员的技能、做好各项防疫和管理工作出发,提出切合本场生产实际的方法措施。
母猪产前产后由于饲养管理、疾病预防、应急处理、产后护理不当等种种原因,致使母猪常常发生或继发产前产后不食、厌食,顽固性便秘,跛行以及产后无乳少乳、产褥热、瘫痪、脱肛、产后不发情、屡配不孕、流产或异常分娩、死胎、畸形胎等多种疾病。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养猪质量和经济效益。因此,做好母猪产前产后疫病预防及诊治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