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预见性护理对脑梗塞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及降低患者下肢肿痛率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100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及下肢肿痛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以及下肢肿痛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降低脑梗塞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风险及下肢肿痛发生率,护理价值显著。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脑梗塞;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下肢肿痛
本研究以我院2018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100例腦梗塞患者为观察对象,分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100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45~80岁、平均(67.18±4.26)岁。观察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46~81岁、平均(67.13±4.2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均符合脑梗塞相关诊断标准[1]。
1.2 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健康宣教、病情观察、药物指导以及环境护理等。观察组开展预见性护理,护理措施主要包括:(1)风险评估:患者入院后需要及时对其开展初步风险评估,通过Wells评分方法筛选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人群,将评分2分、2~6分以及6分的患者分别列为低度、中度、高度危险人群,根据患者危险程度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方案。(2)针对性干预:针对低度危险患者,可以指导其积极进行适量离床活动;针对中度危险患者,可以进一步加强下肢功能锻炼;针对高度危险患者,合理调整肝素治疗剂量,充分利用抗血栓压力泵,加强病房巡视,密切观察患者凝血功能以及肢体周径变化,一旦发现患者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征兆,需要及时予以对症处理。(3)健康宣教:为患者详细介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制、危害等,告知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症状表现以及预防方法,进一步提高患者认知水平,向患者介绍临床成功案例,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配合度以及治疗自信心。(4)加强病情监测:每天定时观察患者下肢皮肤温度以及颜色,了解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积极询问患者下肢有无发生肿痛感;做好血管保护工作,尽量选择上肢静脉进行静脉输液,且定期更换静脉穿刺位置。(5)生活指导:指导患者多进食新鲜蔬果以及高纤维、高蛋白和低脂食物,多喝水,预防便秘;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戒烟戒酒,在身体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鼓励患者积极进行适量的活动,改善全身血液循环。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及下肢肿痛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以及下肢肿痛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见表1。
3 讨论
脑梗塞为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病变疾病之一,由于患者发病后具有较高的偏瘫发生风险,一旦出现偏瘫需要长期卧床,会进一步增加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又容易诱发脑栓塞以及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给患者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下肢深静脉血栓作为一种可以预防的并发症,及时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风险[2]。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以及下肢肿痛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提示预见性护理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还可以显著降低患者下肢肿痛的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预见性护理在临床护理应用中以预见性为显著特点,根据患者病情、相应的高危因素等对其后期可能会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预测,进一步明确后期护理重点,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主动性,进而有效提高护理效果,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降低脑梗塞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风险及下肢肿痛发生率,护理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仲子轩.探究预见性护理措施对预防脑梗塞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J].系统医学,2019,4(20):178-180.
[2]屈彦,牟春英,曹娜,等.预见性护理措施对预防脑梗塞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J].血栓与止血学,2018,24(2):297-298,301.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脑梗塞;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下肢肿痛
本研究以我院2018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100例腦梗塞患者为观察对象,分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100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45~80岁、平均(67.18±4.26)岁。观察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46~81岁、平均(67.13±4.2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均符合脑梗塞相关诊断标准[1]。
1.2 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健康宣教、病情观察、药物指导以及环境护理等。观察组开展预见性护理,护理措施主要包括:(1)风险评估:患者入院后需要及时对其开展初步风险评估,通过Wells评分方法筛选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人群,将评分2分、2~6分以及6分的患者分别列为低度、中度、高度危险人群,根据患者危险程度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方案。(2)针对性干预:针对低度危险患者,可以指导其积极进行适量离床活动;针对中度危险患者,可以进一步加强下肢功能锻炼;针对高度危险患者,合理调整肝素治疗剂量,充分利用抗血栓压力泵,加强病房巡视,密切观察患者凝血功能以及肢体周径变化,一旦发现患者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征兆,需要及时予以对症处理。(3)健康宣教:为患者详细介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制、危害等,告知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症状表现以及预防方法,进一步提高患者认知水平,向患者介绍临床成功案例,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配合度以及治疗自信心。(4)加强病情监测:每天定时观察患者下肢皮肤温度以及颜色,了解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积极询问患者下肢有无发生肿痛感;做好血管保护工作,尽量选择上肢静脉进行静脉输液,且定期更换静脉穿刺位置。(5)生活指导:指导患者多进食新鲜蔬果以及高纤维、高蛋白和低脂食物,多喝水,预防便秘;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戒烟戒酒,在身体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鼓励患者积极进行适量的活动,改善全身血液循环。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及下肢肿痛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以及下肢肿痛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见表1。
3 讨论
脑梗塞为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病变疾病之一,由于患者发病后具有较高的偏瘫发生风险,一旦出现偏瘫需要长期卧床,会进一步增加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又容易诱发脑栓塞以及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给患者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下肢深静脉血栓作为一种可以预防的并发症,及时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风险[2]。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以及下肢肿痛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提示预见性护理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还可以显著降低患者下肢肿痛的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预见性护理在临床护理应用中以预见性为显著特点,根据患者病情、相应的高危因素等对其后期可能会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预测,进一步明确后期护理重点,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主动性,进而有效提高护理效果,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降低脑梗塞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风险及下肢肿痛发生率,护理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仲子轩.探究预见性护理措施对预防脑梗塞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J].系统医学,2019,4(20):178-180.
[2]屈彦,牟春英,曹娜,等.预见性护理措施对预防脑梗塞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J].血栓与止血学,2018,24(2):297-298,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