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对脑梗塞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的预防效果及降低患者下肢肿痛率的分析?

来源 :健康之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wenn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预见性护理对脑梗塞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及降低患者下肢肿痛率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100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及下肢肿痛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以及下肢肿痛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降低脑梗塞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风险及下肢肿痛发生率,护理价值显著。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脑梗塞;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下肢肿痛
  本研究以我院2018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100例腦梗塞患者为观察对象,分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100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45~80岁、平均(67.18±4.26)岁。观察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46~81岁、平均(67.13±4.2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均符合脑梗塞相关诊断标准[1]。
  1.2 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健康宣教、病情观察、药物指导以及环境护理等。观察组开展预见性护理,护理措施主要包括:(1)风险评估:患者入院后需要及时对其开展初步风险评估,通过Wells评分方法筛选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人群,将评分2分、2~6分以及6分的患者分别列为低度、中度、高度危险人群,根据患者危险程度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方案。(2)针对性干预:针对低度危险患者,可以指导其积极进行适量离床活动;针对中度危险患者,可以进一步加强下肢功能锻炼;针对高度危险患者,合理调整肝素治疗剂量,充分利用抗血栓压力泵,加强病房巡视,密切观察患者凝血功能以及肢体周径变化,一旦发现患者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征兆,需要及时予以对症处理。(3)健康宣教:为患者详细介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制、危害等,告知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症状表现以及预防方法,进一步提高患者认知水平,向患者介绍临床成功案例,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配合度以及治疗自信心。(4)加强病情监测:每天定时观察患者下肢皮肤温度以及颜色,了解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积极询问患者下肢有无发生肿痛感;做好血管保护工作,尽量选择上肢静脉进行静脉输液,且定期更换静脉穿刺位置。(5)生活指导:指导患者多进食新鲜蔬果以及高纤维、高蛋白和低脂食物,多喝水,预防便秘;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戒烟戒酒,在身体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鼓励患者积极进行适量的活动,改善全身血液循环。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及下肢肿痛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以及下肢肿痛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见表1。
  3    讨论
  脑梗塞为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病变疾病之一,由于患者发病后具有较高的偏瘫发生风险,一旦出现偏瘫需要长期卧床,会进一步增加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又容易诱发脑栓塞以及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给患者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下肢深静脉血栓作为一种可以预防的并发症,及时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风险[2]。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以及下肢肿痛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提示预见性护理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还可以显著降低患者下肢肿痛的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预见性护理在临床护理应用中以预见性为显著特点,根据患者病情、相应的高危因素等对其后期可能会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预测,进一步明确后期护理重点,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主动性,进而有效提高护理效果,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降低脑梗塞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风险及下肢肿痛发生率,护理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仲子轩.探究预见性护理措施对预防脑梗塞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J].系统医学,2019,4(20):178-180.
  [2]屈彦,牟春英,曹娜,等.预见性护理措施对预防脑梗塞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J].血栓与止血学,2018,24(2):297-298,301.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本院接诊的2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介入治疗,且治疗过程中并发心律失常,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10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耳穴压豆联合八段锦运动在晚期肺癌患者中的临床运用效果,并探析该种方式对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方法:按随机双盲法,将我院于2019年7月~2020年6月所接诊的66例晚期肺癌患者分成甲、乙组,甲组予以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之上对乙组予以耳穴压豆与八段锦运动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癌因性疲乏改善情况。结果:乙组重度疲乏所占比重(15.2%)显著低于甲组患者(3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
期刊
【关键词】颈动脉蹼;短暂性脑缺血;临床分析  [Key words]Carotid artery web;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颈动脉蹼是临床一种少见的疾病,是隱匿性卒中的可能病因,病理基础是内膜肌纤维发育不良。我院收治1例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就诊的男性患者,结合MRA及CTA等检查、临床治疗和随访确诊为颈动脉蹼,分析其诊疗经过,为临床提供经验借鉴。现报道如下: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走動式管理在门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门诊自2019年3月~11月接诊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实验组在常规管理基础上增加走动式管理,对比两组护理管理质量。结果: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走动式管理可提高门诊护理质量及患者护理满意度,可将走动式管理推广至门诊护
期刊
【摘要】为了给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提供高度科学、高度实用性心理护理,临床医务人员应开展心理护理干预的研究,建立科学理论的指导体系,统一标准评价体系,制定出科学评估和综合性心理干预流程和规范,改善患者心理症状,达到身心健康。  【关键词】心理护理;功能性消化不良;情志;发病关系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非器质性病变,属于中医学“胃脘痛、痞满”等范畴,患者就诊比例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情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居家心脏康复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20年3月收治的56例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进行编号,奇数为对照组,进行一般家庭护理模式,偶数为实验组,实施居家心脏康复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康复时间。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康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普外科护理过程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普外科手术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实行人性化护理,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均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理念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我院收治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模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进行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结果:经过护理后,两组患者负性心理均有所缓解,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护理工作中,优质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专业化PICC置管护理对肺癌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影响及降低CRBIS发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12月在本院进行肺癌治疗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双盲法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使用非专业化PICC置管护理,观察组使用专业化PICC置管护理,对比两组患者CRBIS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CRBSI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
期刊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rPA静脉溶栓;护理  急性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等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危害。静脉溶栓疗法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确切有效的方法,,常用溶栓剂有重组人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阿替普酶(t-PA)、尿激酶等,其中阿替普酶(rt-PA)具有纤维蛋白特异性,仅结合血栓中的纤维蛋白原,对血液循环中的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