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诗教学既是小学语文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体验美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发挥学科优势,充分挖掘古诗中的美育因素,在古诗教学中引导学生走进诗歌意境,把握诗歌情趣,领悟诗歌内涵,从而使心灵得到净化、智慧受到启迪,情感受到震撼,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教学 语言 意境
古诗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它凝练含蓄的语言,深邃的意境,倍受人们的喜爱。在小学古诗教学中,如何挖掘其中的美育因素,让学生在背诵古诗,熟读古诗的基础上学会欣赏与体验,不断增强学生的审美水平是当前古诗教学的重要课题。笔者从语言美、景物美、意境美三个角度对如何实施美育教育进行了解读。
一、语言之美
文学是语言的凝结,抓住文本这一本质。熟读文本是第一步,离开文字谈文学那是空中楼阁,镜中花。品读文本是关键,古诗文凝练,更要反复读,慢慢读,仔细读。
一读正音,古诗文不同于现代文,很多汉字在演变的过程中字义字音都有改变,教师一定要正音。
譬如见字:北朝民歌《敕勒歌》风吹草低见牛羊句中的“见”都是通假字,都通“现”,是“显现、显露”出来之意,因此读xian。但是在《所见》和《夜书所见》题目中的“见”以及张籍的《秋思》城里见秋风”中的“见”,都是“看见”的意思,并无“显现”之意,不是通假字,所以读jian。再譬如重字:杜甫《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中的“重”是多音字。“花重”表现了春雨后花儿“红艳艳、沉甸甸”的红艳欲滴状态,因zhong而这里“重”要读。而张籍《秋思》中的“欲作家书意万重”,是说家书想要表达的意思很多很多,“万重”就是“很多层”的意思,要读chong。
二读断句。古文是没有标点的,古时阅读时加上句读,理解句意。古诗恰当的断句,既可以给古诗增加音韵节奏美,又可以正确理解诗意。,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断句需要教师的训练范例,更需要诵读的语感。
譬如《凉州词》原句: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有一位书法家给慈禧在扇面上题《凉州词》的诗,少写了一个“间”字。书法家的巧妙断句: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一般来说古诗对仗工整、平仄有律可以按表音节奏划分譬如四言为“二二”节奏,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五言有“二二一”节奏,也有“二一二”节奏,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七言有“二二三”也有“二二二一”节奏,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另外还有“二二一二”节奏,如“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同时,韵脚要读得响亮而稍长,读出诗歌的韵味。
三读感情基调。古诗往往数字,起承转合构成一个整体篇章,我们要抓住整诗的感情基调,也要注意细节部分的变化。现代文学美被划分不同形态,最典型的是优美和壮美。
譬如李白《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意境优美,读来清丽明快。杜甫《春 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感情深厚,读出悲壮深沉之美。
品读注重品字,细细的读,有层次的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水平,层层推进。少讲理论,多做示范,浅显易懂。譬如我在一年级古诗《春晓》教学中,我让孩子和我一起想象生活场景,在美好的春日,听夜雨,想落花,懒床不起,无赖被扰~~~~融入感情,读起来仿佛身临其境。
二、景物之美
古诗一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情语是景语。香草喻美人,兰花比君子,扶柳送别,梅开傲志。
譬如月亮代表着人生的圆满、缺憾、思乡、思亲 ,是烘托情思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表现了李白的思乡之情。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的浓浓感情。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月亮悲壮雄浑,借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再譬如以梅喻高洁王冕《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古诗忌直抒胸臆,常常借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感情,纯白描的写作手法,眼前物心中景,思绪早已飞出千万里。学生眼里看到明月,不仅仅是一轮明月,是我们对故国家园的爱恋;学生看到落红瑛飞,不仅仅是花红柳绿的世界,是我们爱春,惜春,伤春,叹春的绵柔情怀。抓住文字,捕捉景物,感悟美的世界。
三、意蕴之美
中国是一个特殊的国度,我们的有着强烈的责任感,民族使命感。文学是人的文学,言由心生,我们总是在试图追求着超越,超越自己,超越生死,超越历史。
中国士大夫阶层崇尚儒学出世思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古诗歌教学更要传递这种正能量,譬如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鲜明的提出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再譬如陆游《示儿》死前对祖国命运的心系,于谦《石灰吟》以石灰自喻人品。朴实的文字真挚的情感,对于成长中的孩子却有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
总之,古诗教学应有其独特的方式,力求从时代的角度展现其魅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还文学一个美的世界,还语文课堂一种美的体验,还孩子一个美的人生,更还我们民族一个美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张歆沂,杨其勇.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古诗课堂美育探究.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9)
[2]刘晓娟.谈小学古诗教学中的美育.河南教育,2005(8)
[3]李瑜.关于小学语文课程中古诗教学的美育探讨.成才之路,2014(17)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教学 语言 意境
古诗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它凝练含蓄的语言,深邃的意境,倍受人们的喜爱。在小学古诗教学中,如何挖掘其中的美育因素,让学生在背诵古诗,熟读古诗的基础上学会欣赏与体验,不断增强学生的审美水平是当前古诗教学的重要课题。笔者从语言美、景物美、意境美三个角度对如何实施美育教育进行了解读。
一、语言之美
文学是语言的凝结,抓住文本这一本质。熟读文本是第一步,离开文字谈文学那是空中楼阁,镜中花。品读文本是关键,古诗文凝练,更要反复读,慢慢读,仔细读。
一读正音,古诗文不同于现代文,很多汉字在演变的过程中字义字音都有改变,教师一定要正音。
譬如见字:北朝民歌《敕勒歌》风吹草低见牛羊句中的“见”都是通假字,都通“现”,是“显现、显露”出来之意,因此读xian。但是在《所见》和《夜书所见》题目中的“见”以及张籍的《秋思》城里见秋风”中的“见”,都是“看见”的意思,并无“显现”之意,不是通假字,所以读jian。再譬如重字:杜甫《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中的“重”是多音字。“花重”表现了春雨后花儿“红艳艳、沉甸甸”的红艳欲滴状态,因zhong而这里“重”要读。而张籍《秋思》中的“欲作家书意万重”,是说家书想要表达的意思很多很多,“万重”就是“很多层”的意思,要读chong。
二读断句。古文是没有标点的,古时阅读时加上句读,理解句意。古诗恰当的断句,既可以给古诗增加音韵节奏美,又可以正确理解诗意。,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断句需要教师的训练范例,更需要诵读的语感。
譬如《凉州词》原句: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有一位书法家给慈禧在扇面上题《凉州词》的诗,少写了一个“间”字。书法家的巧妙断句: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一般来说古诗对仗工整、平仄有律可以按表音节奏划分譬如四言为“二二”节奏,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五言有“二二一”节奏,也有“二一二”节奏,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七言有“二二三”也有“二二二一”节奏,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另外还有“二二一二”节奏,如“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同时,韵脚要读得响亮而稍长,读出诗歌的韵味。
三读感情基调。古诗往往数字,起承转合构成一个整体篇章,我们要抓住整诗的感情基调,也要注意细节部分的变化。现代文学美被划分不同形态,最典型的是优美和壮美。
譬如李白《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意境优美,读来清丽明快。杜甫《春 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感情深厚,读出悲壮深沉之美。
品读注重品字,细细的读,有层次的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水平,层层推进。少讲理论,多做示范,浅显易懂。譬如我在一年级古诗《春晓》教学中,我让孩子和我一起想象生活场景,在美好的春日,听夜雨,想落花,懒床不起,无赖被扰~~~~融入感情,读起来仿佛身临其境。
二、景物之美
古诗一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情语是景语。香草喻美人,兰花比君子,扶柳送别,梅开傲志。
譬如月亮代表着人生的圆满、缺憾、思乡、思亲 ,是烘托情思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表现了李白的思乡之情。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的浓浓感情。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月亮悲壮雄浑,借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再譬如以梅喻高洁王冕《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古诗忌直抒胸臆,常常借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感情,纯白描的写作手法,眼前物心中景,思绪早已飞出千万里。学生眼里看到明月,不仅仅是一轮明月,是我们对故国家园的爱恋;学生看到落红瑛飞,不仅仅是花红柳绿的世界,是我们爱春,惜春,伤春,叹春的绵柔情怀。抓住文字,捕捉景物,感悟美的世界。
三、意蕴之美
中国是一个特殊的国度,我们的有着强烈的责任感,民族使命感。文学是人的文学,言由心生,我们总是在试图追求着超越,超越自己,超越生死,超越历史。
中国士大夫阶层崇尚儒学出世思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古诗歌教学更要传递这种正能量,譬如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鲜明的提出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再譬如陆游《示儿》死前对祖国命运的心系,于谦《石灰吟》以石灰自喻人品。朴实的文字真挚的情感,对于成长中的孩子却有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
总之,古诗教学应有其独特的方式,力求从时代的角度展现其魅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还文学一个美的世界,还语文课堂一种美的体验,还孩子一个美的人生,更还我们民族一个美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张歆沂,杨其勇.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古诗课堂美育探究.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9)
[2]刘晓娟.谈小学古诗教学中的美育.河南教育,2005(8)
[3]李瑜.关于小学语文课程中古诗教学的美育探讨.成才之路,20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