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连云港港为淤泥质海岸,各项力学指标差且厚度普遍较厚,各区域的物理力学指标又相差较大,给工程建设造成巨大代价,加固处理也非常复杂,时间也很长,增加了工程建设周期且效果不甚理想。研究其固结特性,对以后探寻经济高效的地基处理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淤泥;固结;观测;分层沉降;监测
中图分类号:TU196文献标识码: A
1、工程原型
南护岸为充填袋斜坡堤,地基处理采用排水板+砂被,堤身结构为充填袋+开山石组合,围堤堤顶标高为7.0m,堤顶宽度为6.0m,内外坡坡比均为1:1.5,外坡设抛石护面、抛石护底。具体施工顺序为铺排船先行铺设砂被,砂被厚度为1m,宽约90m,采用230g/m2防老化聚丙烯编织布缝制而成。水力充填中粗砂,要求粒径≥0.25mm的颗粒含量≥50%,渗透系数≥10-3cm/s,粘粒(d<0.005mm)含量<3%。砂被上打插排水板,C型,10mm宽。堤身部分间距为1mX1m,两侧为1.2mX1.2m,打插深度为进入持力层下1m。上部铺设四层充填袋,采用760g/m2防老化聚丙烯编织布缝制而成。厚度为0.5m,上层陆抛开山石至+7.0m。
典型结构断面如下
施工总流程图如下
2、地质情况
《地质勘查报告》揭示场区勘探深度范围内地层均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按其成因时代、成因类型、岩性特征及其物理力学指标从上至下分为6个岩土层,13个岩土(亚)层。
①-1—淤泥:灰色,饱和,流塑。土质均匀细腻,表层含少量贝壳碎片。
①-2—淤泥质粘土:灰色,饱和,流塑。土质均匀、细腻。
②-1—粉质粘土:灰黄色,湿,可塑,含少量铁锰质浸染及结核。
②-2—粉质粘土,局部粘土:灰黄色,湿,可塑,夹粉土薄层。
③-1—砂质粉土:灰黄色,湿,中密,含少量铁锰质浸染。
……
软土主要特征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①-1及①-2层土具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灵敏度高、力学强度极低、固结时间长,在附加荷载作用下易产生沉降、不均匀沉降及侧向滑移,属不良岩土层。
地质剖面图
由地质剖面图可以得知土层分布缺失较多,呈垄沟状,淤泥厚度最深多达26m,宽约1000m,整个围堤基本上建造在20多米厚的淤泥上。
不论从淤泥厚度及分布范围还是物理力学指标来看,在这样的地质条件下建设充填袋斜坡堤是非常危险的,地质报告给出的建议是采用爆破挤淤抛石堤的结构形式。如何组织施工,控制加载速率,必须通过严密的监测系统来适时动态指导施工,稍有不慎就极有可能出现失稳垮塌的工程事故。
3、原型观测控制标准
施工期控制标准:
①日沉降量不大于20mm;②日位移量不大于10mm。
若出現接近上述峰值情况时,应加测2~3次/d,并降低围堤施工速率;若连续几次出现接近上述峰值情况时,应立即停止加荷,停止加荷后继续出现接近峰值的,则应立即削顶减载。
4、测点观测方法
4.1、表层沉降
设立稳定的基准点,采用水准法测量,参照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GB12898-91)方法进行,闭合差小于等于mm(n为测站数)。
4.2、孔隙水压力及地下水位
埋设过程详细记录,结束附钻孔柱状图,并标明各孔压计安放位置深度等。
施工期采用人工观测,用配套的频率仪读测。在埋设初期,连续测读数次后,待数据稳定(电测式液压式连续三天读数差小于2kPa)确定初始值(取稳定后读数的平均值或中值)。监测孔隙水压力的同时必须观测监测断面附近的荷载变化,以确定二者的相互关系,判断地基稳定情况。
地下水位采用钢尺水位计进行监测。
4.3、分层沉降
采用人工观测,用电磁式分层沉降仪进行测读分层沉降磁环位置至管口距离(测尺对准管口固定位置)再通过水准测量测出管口高程,换算磁环高程,每次测量应至少重复1次,且读数差不大于2mm,否则重新测量,通过磁环的高程变化来了解各土层沉降变化情况。
4.4、深层土体水平位移(测斜)
采用全自动测斜仪进行读测,测头的高轮对准施工隔堤方向,作为测试的正方向,观测时自下而上,选择每0.5米测读一次,同一方向正反两次测量,同一测点的误差不应超过0.1mm,并保证每次观测的测点在同一高程。在埋设初期,连续测读数次待数据稳定后,确定初始值。
4.5、埋设时间和观测频率
4.5.1、埋设时间
地面沉降板、测斜管、分层沉降管、孔隙水压力计及水位管埋设均在充填袋结构完成后、抛石完成前进行埋设、安放。
4.5.2、观测频率
(1)观测时间:观测工作自仪器埋设(安放)并经率定后开始,至吹填完工后6个月为止。
(2)观测频率:
加载(围堤及吹填施工,下同)期间及加载结束后1周内原则上应每天观测一次,施工速度变快或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加测,反之可适当减少,加载结束1周后原则上每周一次,吹填完工后6个月内原则上每月一次。
遇地面沉降观测出现日沉降量接近20mm/d,或测斜出现日位移量接近10mm/d情况,则应加测2~3次/d,暂停施工并及时告知建设、设计、施工及监理单位。
5、观测成果
由于南护岸全长2.5km,8个观测断面,本论文选取最不利断面即淤泥最厚的观测断面(S1+160)的分层沉降和孔隙水压力指标观测数据分析土体特性。
5.1、分层沉降
S1+160断面分层沉降各磁环随时间变化曲线
5.2、孔隙水压力
S1+160断面堤顶前沿线附近孔隙水压力随时间变化曲线
5.3、异常情况分析说明
从水平位移成果图中可以发现,堤身和内侧位置处测斜的管口顶部水平位移较大,主要原因是堤坝形成过程中施工堆载加高和内侧理坡所致。目前,各测斜表层水平位移速率均较小,趋于稳定。
6、总结
(1) 表层沉降观测结果显示土层处于正常固结过程中。
(2)从分层沉降的过程线看,沉降在不断增大,除加载时刻沉降随时间的变化率增大外,土层处于正常固结过程中。
(3)从孔压的过程线看,各测点的多数孔压计的孔压值处于正常消散状态。
(4)测斜观测数据中部分测点中上部侧移在累增,部分测点中部向外侧移累增。
原型观测从2011年3月开始监测,截至2012年7月份,围堤总体安全处于施工控制范围之内,但土体固结效果不佳,各项曲线收敛特性不明显,仍需继续对该围堤进行后续观测,尤其吹填施工开始后测斜才更具指导意义,随着后续工程的推进本论文将进一步跟踪研究,并补充工后钻孔结果验证土体固结效果,进一步对比阐明淤泥质土的固结特性,在此感谢本工程各参建单位提供的技术资料和数据。作者简介;张建鹏,工程师,1983年出生,本科毕业于河海大学,就职于连云港港口集团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研究方向:港口建设工程
【参考文献】
[1]土力学-钱家欢【河海大学出版社】
[2]岩土工程现场监测技术及应用-王立忠[浙江大学出版社]
[3]岩土工程监测规范YS5229-1996
[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5]《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6]《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7]《孔隙水压力测试规程》(CECS55:93)
[8]《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60-94)
关键词:淤泥;固结;观测;分层沉降;监测
中图分类号:TU196文献标识码: A
1、工程原型
南护岸为充填袋斜坡堤,地基处理采用排水板+砂被,堤身结构为充填袋+开山石组合,围堤堤顶标高为7.0m,堤顶宽度为6.0m,内外坡坡比均为1:1.5,外坡设抛石护面、抛石护底。具体施工顺序为铺排船先行铺设砂被,砂被厚度为1m,宽约90m,采用230g/m2防老化聚丙烯编织布缝制而成。水力充填中粗砂,要求粒径≥0.25mm的颗粒含量≥50%,渗透系数≥10-3cm/s,粘粒(d<0.005mm)含量<3%。砂被上打插排水板,C型,10mm宽。堤身部分间距为1mX1m,两侧为1.2mX1.2m,打插深度为进入持力层下1m。上部铺设四层充填袋,采用760g/m2防老化聚丙烯编织布缝制而成。厚度为0.5m,上层陆抛开山石至+7.0m。
典型结构断面如下
施工总流程图如下
2、地质情况
《地质勘查报告》揭示场区勘探深度范围内地层均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按其成因时代、成因类型、岩性特征及其物理力学指标从上至下分为6个岩土层,13个岩土(亚)层。
①-1—淤泥:灰色,饱和,流塑。土质均匀细腻,表层含少量贝壳碎片。
①-2—淤泥质粘土:灰色,饱和,流塑。土质均匀、细腻。
②-1—粉质粘土:灰黄色,湿,可塑,含少量铁锰质浸染及结核。
②-2—粉质粘土,局部粘土:灰黄色,湿,可塑,夹粉土薄层。
③-1—砂质粉土:灰黄色,湿,中密,含少量铁锰质浸染。
……
软土主要特征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①-1及①-2层土具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灵敏度高、力学强度极低、固结时间长,在附加荷载作用下易产生沉降、不均匀沉降及侧向滑移,属不良岩土层。
地质剖面图
由地质剖面图可以得知土层分布缺失较多,呈垄沟状,淤泥厚度最深多达26m,宽约1000m,整个围堤基本上建造在20多米厚的淤泥上。
不论从淤泥厚度及分布范围还是物理力学指标来看,在这样的地质条件下建设充填袋斜坡堤是非常危险的,地质报告给出的建议是采用爆破挤淤抛石堤的结构形式。如何组织施工,控制加载速率,必须通过严密的监测系统来适时动态指导施工,稍有不慎就极有可能出现失稳垮塌的工程事故。
3、原型观测控制标准
施工期控制标准:
①日沉降量不大于20mm;②日位移量不大于10mm。
若出現接近上述峰值情况时,应加测2~3次/d,并降低围堤施工速率;若连续几次出现接近上述峰值情况时,应立即停止加荷,停止加荷后继续出现接近峰值的,则应立即削顶减载。
4、测点观测方法
4.1、表层沉降
设立稳定的基准点,采用水准法测量,参照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GB12898-91)方法进行,闭合差小于等于mm(n为测站数)。
4.2、孔隙水压力及地下水位
埋设过程详细记录,结束附钻孔柱状图,并标明各孔压计安放位置深度等。
施工期采用人工观测,用配套的频率仪读测。在埋设初期,连续测读数次后,待数据稳定(电测式液压式连续三天读数差小于2kPa)确定初始值(取稳定后读数的平均值或中值)。监测孔隙水压力的同时必须观测监测断面附近的荷载变化,以确定二者的相互关系,判断地基稳定情况。
地下水位采用钢尺水位计进行监测。
4.3、分层沉降
采用人工观测,用电磁式分层沉降仪进行测读分层沉降磁环位置至管口距离(测尺对准管口固定位置)再通过水准测量测出管口高程,换算磁环高程,每次测量应至少重复1次,且读数差不大于2mm,否则重新测量,通过磁环的高程变化来了解各土层沉降变化情况。
4.4、深层土体水平位移(测斜)
采用全自动测斜仪进行读测,测头的高轮对准施工隔堤方向,作为测试的正方向,观测时自下而上,选择每0.5米测读一次,同一方向正反两次测量,同一测点的误差不应超过0.1mm,并保证每次观测的测点在同一高程。在埋设初期,连续测读数次待数据稳定后,确定初始值。
4.5、埋设时间和观测频率
4.5.1、埋设时间
地面沉降板、测斜管、分层沉降管、孔隙水压力计及水位管埋设均在充填袋结构完成后、抛石完成前进行埋设、安放。
4.5.2、观测频率
(1)观测时间:观测工作自仪器埋设(安放)并经率定后开始,至吹填完工后6个月为止。
(2)观测频率:
加载(围堤及吹填施工,下同)期间及加载结束后1周内原则上应每天观测一次,施工速度变快或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加测,反之可适当减少,加载结束1周后原则上每周一次,吹填完工后6个月内原则上每月一次。
遇地面沉降观测出现日沉降量接近20mm/d,或测斜出现日位移量接近10mm/d情况,则应加测2~3次/d,暂停施工并及时告知建设、设计、施工及监理单位。
5、观测成果
由于南护岸全长2.5km,8个观测断面,本论文选取最不利断面即淤泥最厚的观测断面(S1+160)的分层沉降和孔隙水压力指标观测数据分析土体特性。
5.1、分层沉降
S1+160断面分层沉降各磁环随时间变化曲线
5.2、孔隙水压力
S1+160断面堤顶前沿线附近孔隙水压力随时间变化曲线
5.3、异常情况分析说明
从水平位移成果图中可以发现,堤身和内侧位置处测斜的管口顶部水平位移较大,主要原因是堤坝形成过程中施工堆载加高和内侧理坡所致。目前,各测斜表层水平位移速率均较小,趋于稳定。
6、总结
(1) 表层沉降观测结果显示土层处于正常固结过程中。
(2)从分层沉降的过程线看,沉降在不断增大,除加载时刻沉降随时间的变化率增大外,土层处于正常固结过程中。
(3)从孔压的过程线看,各测点的多数孔压计的孔压值处于正常消散状态。
(4)测斜观测数据中部分测点中上部侧移在累增,部分测点中部向外侧移累增。
原型观测从2011年3月开始监测,截至2012年7月份,围堤总体安全处于施工控制范围之内,但土体固结效果不佳,各项曲线收敛特性不明显,仍需继续对该围堤进行后续观测,尤其吹填施工开始后测斜才更具指导意义,随着后续工程的推进本论文将进一步跟踪研究,并补充工后钻孔结果验证土体固结效果,进一步对比阐明淤泥质土的固结特性,在此感谢本工程各参建单位提供的技术资料和数据。作者简介;张建鹏,工程师,1983年出生,本科毕业于河海大学,就职于连云港港口集团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研究方向:港口建设工程
【参考文献】
[1]土力学-钱家欢【河海大学出版社】
[2]岩土工程现场监测技术及应用-王立忠[浙江大学出版社]
[3]岩土工程监测规范YS5229-1996
[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5]《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6]《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7]《孔隙水压力测试规程》(CECS55:93)
[8]《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6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