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我的母亲

来源 :解放军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p8407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母亲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再没有睁开眼睛,再没能说一句话。我握着母亲慢慢变凉的手,一声声叫着,心如刀割,忍不住大放悲声。我不相信母亲就这样离开我,没有和我见上最后一面,没有给我留下一句话。
  
  母亲的突然去世,给我带来的悲伤和遗憾,一直无法平复。
  2003年执行飞行任务之前,由于训练紧张,加之那时家里的经济条件和住房条件不够好,父亲母亲一直住在绥中,有几次来北京,还大多是因为要给我帮忙照顾生病的妻子和幼小的儿子,而且都来去匆匆。执行任务回来后,我想,过了一段时间的忙碌后,稍稍安定下来,就把父亲母亲接到北京一起生活,一来北京的生活条件毕竟更好些,他们能得到更好的照顾,二来我能更多地尽尽孝心,让两位老人享享清福。
  2005年3月,母亲因感到头晕来北京做检查。
  母亲的身体一向很好,虽然年纪大了,但没什么病,所以很少去医院,也一直没做过正规系统的体检。我考虑干脆借机给母亲做个全面检查,就带她到了306医院。
  我白天忙于训练和工作,晚上会到306医院陪母亲聊聊天。她对我说,这里的医护人员都对她特别好,什么事情都考虑很周到,知道她是我的母亲,大家就来找她问我小时候的事……我的朋友也告诉我,体检的数据显示老人身体状况良好,很健康。朋友感叹,老人身体好是儿女的福气呀,你真是有福之人哪。母亲在医院的前两天,一切都很好,预计第三天体检全部结束,我下午下班之后就去接她回家。
  但就在第三天下午,我突然接到306医院院长的电话:“利伟,你来医院一趟,老人的身体出了点情况,在急救室。”
  我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尽管平时遇事十分冷静,这时也忍不住有些焦急:“怎么会在急救室,什么情况?”
  他说:“不知什么原因引起的昏迷,正在抢救。”他又担心我路上的安全,加了一句,“你别着急,可能问题不大,你来一趟看看。千万别自己开车……”
  我等不及司机把车开来,看到车正停在办公楼外,便直接发动汽车,疾驰出门。我想不出母亲发生了什么事,是不小心摔了一跤?是吃什么东西吃坏了?还是什么药物过敏……母亲一向身体很好,不会有大事,但为什么会进了急救室……从航天城拐上北清路,又上了八达岭高速,我脑子里闪着种种疑问,以最快速度赶到了306医院。
  等我到了才发现,情况比院长说得严重,也比我想得严重。母亲已经陷入深度昏迷,所有救治措施全上了,但情况并没有好转。
  最终,母亲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再没有睁开眼睛,再没能说一句话。我握着母亲慢慢变凉的手,一声声叫着,心如刀割,忍不住大放悲声。我不相信母亲就这样离开我,没有和我见上最后一面,没有给我留下一句话。
  母亲这样突然去世,在很长时间里,我无法接受这个事实。想念她的时候,觉得母亲还活着,就在远方的故乡,只不过没有和我一起生活而已,似乎我还能像以前那样,给她打个电话,再像往常那样聊上一两个钟头。
  自从当兵离开父母,我一直保持着按时和家里联系的习惯,以前是写信,后来就是打电话。1998年成为航天员以来,平时无论学习训练如何紧张,自己在什么地方,我都会在每周的固定时间给父母打电话,既问他们平安,也报我的平安。父亲在电话里往往说个三言两语,大多数是我和母亲说话,常常一打就是一两个小时。那时收入不高,每个月电话费是挺大一笔开支,为了节省,也为了能和母亲多说说话,我买了一张收费便宜的IP电话卡。
  母亲的性格恬淡,参加的社会活动不多,心里就是装着我们姐弟几个,我是最让她操心的一个。给她打电话,大部分是聊生活上的事,比如说对孩子的教育,包括我的训练和家庭生活。家里一些亲戚朋友的事情我也是从母亲那里得知的。
  母亲是我最好的倾诉者。训练上的一些困难和困惑,我都会在电话中向她悉数“汇报”。再坚强、再阳刚的汉子,在母亲面前都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孩童;再沉重,再巨大的担子,在母亲面前都能轻松卸下。一个孩子对母亲的倾诉,是对生活压力的一种释放,母亲宽厚包容的倾听,是对孩子最大的支持。给母亲打电话,成了我的一种习惯,也成为我心中的精神依赖。
  绥中老家的电话总是被母亲擦拭得很干净。我知道她在那边等待着电话的响起,等待着我在听筒里喊出第一声妈。
  有时候天南海北什么都聊,出去执行任务,或是疗养,见到什么、听到什么都会第一时间告诉母亲。小时候,父母是保护我的翅膀,是教育我的第一任老师。长大后,我成了父母的耳朵和眼睛,儿女走多远,就把父母的心牵扯到多远。
  很多事情我都会征求母亲的意见,比如孩子上学应该上哪个学校,孩子又顽皮不听话了怎么办。母亲是教师,经常会告诉我对孩子的教育方法要得当,不能管得太严,不能打孩子。
  也许是母亲年纪大了以后脾气更加温和了,也许是隔辈人会更加喜爱,母亲和我儿子杨宁康的关系特别亲密。总是疼不够,看着孙子就眉开眼笑,觉得哪里都好。
  因为训练的原因,我不经常在家,回去一趟,见着儿子哪里不好了就会说他,母亲就会教育起我来,说孩子就应该这样,你小时候比他还淘呢。宁康这样,至少他不惹祸,你小时候,还经常让大人着急呢。
  我就只能频频点头,说:“您教训的是。”其实心里偷着乐,看着祖孙两个其乐融融,享受天伦。
  我妻子身体不好,我又在外执行任务时,家里就由父母来照顾。往返绥中与北京的车票,家里攒了好多。在航天城的班车上,母亲是年纪最大的乘客。从我儿子上幼儿园开始,只要母亲在北京就是她接送孩子,宁康上小学一、二年级时,许多时候也是母亲来接送,看着满头白发的母亲在班车上我心里说不出的难受。但母亲说,放学时,看见宁康张开双臂像小燕一样向她奔来,她所有的劳累都能一扫而光。
  每年国庆或中秋前后,是北京一年四季中气候最宜人的季节,我会让妻子把父母接到北京住一段时间。双休日,我能够回家,就带着父母到各个公园和诸多旅游景点去看看。记着到市场上买父母爱吃的东西,晚上做几个可口的好菜,陪他们说说话,照顾他们休息。晚上只要在家,我会带着儿子给父母倒热水烫脚、揉背。
  母亲知道我的训练任务重,学习紧张,不舍得让我太辛苦,见我在家待得时间长了,就会对我下“逐客令”,让我赶快回去,生怕影响我的精神和体力。而且在北京住不多长时间,他们就要回老家。后来她对媒体说:“我们每次去北京只住十天半月,因为利伟孝心重,我们在他总要陪着,这对他肯定有影响。为了支持儿子,我们每次就早些日子赶回老家。”
  父亲母亲给我们生命,为我们操劳一生,其实我们能为他们做的十分有限,如果论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是不可能报答得了的。所谓尽孝心,只是尽可能抽出时间多陪陪他们而已。纵是这样微不足道的付出,父母还在担心是否给我增加了负担,是否对我有不好的影响。
  其实,即使是在最近这些年里,我并没 有为他们做过什么,反而是年迈的父母对我帮助更多。就他们来北京的次数说,最多的不是接他们来玩,而是他们来为我操劳。尤其是玉梅因肾病住院时,恰逢我进行封闭训练。母亲得知这个消息,和父亲一起星夜赶到北京。母亲每天守在玉梅的病床前,父亲就每天接送小宁康上学。我两周过后见到他们,两人都瘦了一圈。
  在航天员训练期间,我们每四年有一次探亲假。2002年春节,我回到绥中老家住了十多天。父亲专门买来一双哑铃和一个拉力器,还问我能不能用普通转椅代替训练转椅,以便我在休假时也不耽误训练。而母亲专门买了一本介绍宇航员饮食知识的书籍,就按照上面的食谱,每天做符合要求的饭菜给我吃。
  在首飞之前,家乡的人并不知道我是航天员,只知道我是一名战斗机飞行员,常年在部队,很少能够回家。父母平时很俭朴。只要看到母亲在菜市场买了很多菜,邻居就会问母亲:“利伟要回来探家了吧?您给儿子做什么好吃的啊?”母亲就会笑笑:“也没什么好吃的,做点小鱼小虾他就特别高兴,特别爱吃了。”家乡的人们觉得飞行员待遇很好,身体好,一定是吃得好,所以有很多人见到我母亲都会这样问。
  我那会儿探家时也会陪我母亲去菜市场,买一些螃蟹、皮皮虾。大螃蟹贵,合不得买,就买小的。因为家乡邻海,距离兴城和北戴河很近,飞行员时的战友和同学只要在附近疗养都喜欢往我们家跑,一来就是十几二十个人。我母亲都会用一盆皮皮虾和螃蟹来款待大家,然后做鱼给大家吃,有时候还会喝点酒在家里面热闹热闹。那些战友和同学虽然母亲过去都没见过,但是每个人她都知道,因为在家信和电话中,她早已与他们熟识。
  每个母亲都知道自己的孩子最爱吃什么。却并不是每个孩子都了解母亲的口味和爱好。母亲做的鱼特别好吃,让我这个门外汉来形容的话,既不是炖的,也不是浇汁,而是用油煎一煎,又加些酱油酱一酱。妻子玉梅得了母亲手艺的真传,现在我家做的鱼永远有“妈妈的味道”。
  我知道母亲喜欢或是盼望着我能陪她一起去买菜。当我搀扶着她走在路上时,我能感觉到她作为一个母亲的骄傲。母亲教了30多年的书,认识好多好多人,有她的同事,更多的是她的学生。大部分时间,我们都会碰到熟人,大家见面都会跟我们很热情地打招呼,寒暄之后是对飞行员职业的羡慕和向往,更是对母亲的钦佩。
  他们会说,母亲教育出了一个好孩子。这也是让我母亲引以为傲的。毕竟飞行员是一个特殊的行业,不单单自己儿子身体健康,而且是一名让人尊敬的军人。同时,飞行学院毕业当飞行员就等于上了大学,作为一个老师来讲,这是她心目当中很盼望的。
  我不知道在母亲心里,我是不是一个完美的儿子。但我相信,在母亲的心里,我是优秀的,是她引以为傲的。所有的母亲都爱自己的孩子,但实际上,在首飞之后,当我面对更多的荣誉与鲜花时,母亲却从没有炫耀过自己的儿子。
  我依然记得儿时母亲给我讲过的《三个儿子》的故事:
  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因为水太重,三个妈妈就在歇息时谈起了自己的儿子。一个妈妈说:“我那儿子灵巧,又有力气,谁都比不过他。”
  第二个妈妈说:“我那儿子唱起歌来赛过黄莺,谁都没他嗓子好。”
  第三个妈妈呢,什么也没说。两位妈妈问第三个妈妈怎么不评价自己的儿子,第三个妈妈说:“有啥可说的?他没什么出奇的地方。”
  三个妈妈打了水,提着水桶回家。路上走走停停,累得直不起腰来。忽然,迎面跑来三个孩子。
  第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妈妈说:“看看,这就是我的儿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子在转,真好看!”
  第二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唱起歌来。妈妈说:“瞧,这就是我儿子,唱起歌就像黄莺一样,真好听!”
  第三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我清楚,无论我有何成就,有何荣耀,在母亲面前,我都该是那个帮母亲提水的男孩。
  我执行飞行任务回来后,各种荣誉接踵而来,父亲母亲也成为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在家乡,政府、企业和各个阶层的人上门看望他们的络绎不绝,除了大量的赞誉之辞,也送来各种各样的慰问品和生活用品,除了食品,还有家具、电器等等。父亲母亲在热情招待各方人士的同时,对所有送来的东西一概拒收。半个多月后他们实在无力应付,就悄悄离开了县城,躲到了农村老家。
  在我小时候,因为父亲工作忙,又经常出差,家里主要靠母亲操持张罗,她带着姐姐、我和弟弟三人,安排我们的吃穿和学习,十分辛苦。
  那时母亲在中学里教书,我就在那所学校就读,弟弟上幼儿园。因为学校离家很远,每天清早,母亲需要很早起来。她不会骑自行车,就让我和弟弟一个坐在前面,一个坐在后面,推着我们,走一个小时才能到学校放学后,自行车上除了弟弟和我,还多了一个大大的袋子,里面是教科书和作业本,全家吃过晚饭后,一切收拾停当,母亲就开始在灯下批改作业,而我就在一旁看书。我脑子至今有个清晰的画面:在冬天,屋子里的火炉闪着光,母亲和我们就围在炉旁,一边取暖,一边写字看书。
  母亲是个好老师,教学特别认真,希望自己的学生是最好的,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绩优秀,为此把全部心血用在了学生和孩子身上。她告诉我,在学习方面,不能有半点虚假,要提高成绩,除了一门心思苦读,没有捷径可走。她告诉我,要多做事,少说话要达到最好,光努力还不够,还要摒除杂念,
  母亲在我心中有近乎完美的形象,她的衣着从来都是干净整洁的,整齐的短发,两侧用卡子别在耳后。举止严谨,眼底有种平淡和安静,好像一切都在掌握之中,而在做事情时,又聚精会神,不知疲倦。我从来没见母亲抱怨过什么。
  熟悉我和母亲的人说,无论是从相貌上看,还是就气质与心性上说,我都比较像母亲。的确,母亲是我从小到大最敬爱、最珍视的人。从懂事起,我就下决心,一定要让母亲为我骄傲,我一定要让母亲过上好的生活。
  我想,作为她的儿子,成为首飞航天员,我做到了前者,但是,后者却没能实现,而且今生再也没有机会了。这是我无法弥补的遗憾!
  现在每当我拿起电话想给老家打电话时,我的心里就一阵阵酸楚,母亲已经不在,最懂我最爱我为我操劳了一生的那个人走了,我觉得心里沉甸甸的。
  有一次,一群好朋友为我过生日,他们让我唱首歌,大家说,在你的生日应该唱一支歌送给母亲,因为每个人的生日都是母亲最辛苦的日子,我于是唱了一首歌送给母亲的歌《懂你》,我唱得非常投入,我想,远在天堂的母亲一定听见了,因为她不会忘记儿子的生日。
  选自解放军出版社“时代英雄谈人生系列丛书”之《天地九重》
  
  责任编辑/王 璇
其他文献
生命中有了当兵的历史,从此我们就有了一个共同的称谓——战友,从穿上军装带上军衔那天起,我们一起体验和亲身感受军营生活,在奋斗之后享受成功,在挫折之后品味失败,因为有了这段共同的难忘岁月,我们拥有了最有价值的人生轨迹。——编者  1 空降兵某通信团女战士陈丽(左)、彭筱思(右)两人同为1988年出生,2007年12月入伍,陈丽是武汉大学保留学籍的大学生女士兵,彭筱思去年参加过国庆60周年阅兵。历经一
期刊
三个女人一台戏。她们都是黄金部队的女军官,都姓刘,不是亲姐妹却是“金”姐妹。她们唱的是“金”戏,用的全是“金”功夫。    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驻胶东地区武警黄金七支队实验室刘自娟、刘玖芬、刘涛这三名女高级工程师,同台竞技,互帮互助,用青春和热望演绎着一幕幕精彩的人生好戏。  常人看来,化验工作无非是瓶瓶罐罐外加分析仪器的一阵忙碌,报出化验结果便万事大吉。然而,在三位专家眼里金矿样品的化验如
期刊
程宝林,男,河北邯郸人,1964年出生,1980年入伍。历任战士、技师、分队长、干事、股长、秘书、处长等职,现为北京军区司令部直属工作部副师职研究员,大校军衔。曾被军区评为“优秀青工干部”和“指导基层建设优秀机关干部”,先后荣立三等功4次,二等功1次。    艺术感言    曾经的新闻宣传经历,与文学和摄影创作结下扯不断“情缘”,后虽转行从事秘书、组织等其它工作,然“爱好”不忍割舍,业余时间仍笔耕
期刊
认识内蒙古军区鄂尔多斯军分区王中强政委已经很多年了,那时我正在北京军区开美术工作会议,我的创作草图是《花的草原》。军区领导来看创作草图,指示我们要创作些反映我区英模人物的美术作品,如扶贫将军赵忠渭,京城雷锋孙茂芳,治沙模范王中强,训练标兵肖毅等。我受领任务后就去采访王中强政委,那时他还是鄂尔多斯军分区杭锦旗人武部的部长。  就这样我结识了这位沙漠王。生在沙漠、长在沙漠的王中强深受“沙魔”淫威的肆虐
期刊
他经历两次部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服从组织,顾全大局,退出现役;他考入镇政府工作,为党和政府分忧,在乡镇机构改革中主动离岗;他面对高薪聘用,得知“给”的钱不大“地道”,愤然拒绝……他就是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会员、某预备役舟桥团转业士官——易飞宇。    2004年12月,在山东省平阴县组织的乡镇工作人员招考中,有180多名退伍人员参加,易飞宇顺利地通过招考,成为刁山坡镇政府一名全额事业编制机关工作人员
期刊
高达三四米的森林大火正在无情的蔓延。国宝大熊猫生存的家园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武警森林官兵为营救大熊猫展开了一场保卫战……    2月9日16时,武警凉山州森林支队接到州森林防火指挥部紧急通知,“马边县永红乡森林火灾已蔓延至大风顶国家自然保护区,严重威胁到美姑县大熊猫保护基地的安危”。  火情就是命令,武警凉山州森林支队迅速组织抽调50名官兵紧急奔赴美姑县大熊猫保护基地,全力投入救援。    六十里路
期刊
初入军营,他的名字让身边的不少官兵都去翻了字典。“燊”,木字头上三把火,这个与“深”同音的生僻字,因不常用而少为人知。字典上的注释为“炽盛”之意。战士们都说:大学生就是不一样,名字起得都这么有学问。高用榘,这个2000年入伍的大学生士兵,在基层部队经过十年的历练,从普通的新兵成长为一名班长,再到一位基层雷达站干部。高用燊用自己“炽盛”激情完成了自己步入军营的“三级跳”。    第一级:新兵    
期刊
上,妻子打电话问我单位通信地址,弄得我一头雾水。她说:“再有几天就是你的生日,我买了个背包寄给你。”放下电话,一天的劳累没了踪影,心里已装满暖暖的幸福和浓浓的思念。  寂静的夜,躺在床上我辗转难眠,思绪穿过时光隧道打开了记忆的闸门。  从相识相恋到步入婚姻殿堂,我们走过了平凡但不平淡的十年。结婚前,妻子对军嫂这个特殊的称呼有一定的理解,也做好了吃苦、奉献的准备,但婚前的一个插曲还是让她感到手足无措
期刊
每当在校园里招来一些羡慕的眼光,听到几句“真帅”时,都会在我心底增添一分力量!干部骨干对我表现给出了“从你身上嗅出了淡淡兵味”的评价,让我一整夜难以入眠,辗转反侧中心里一直在问:“我做到了吗?我做好了吗?我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吗?”    我是北京交通大学2005级的女国防生。生在军营,长在军营,早就有着“不爱红妆爱武装”的坚定信念。但是,在填报志愿的那一刻,我犹豫了。军人家庭出身的我,难道也要把自己
期刊
对话北京交通大学党副书记高艳——    北交大国防生绝大多数适应部队环境快    解放军生活:北京交通大学作为北京军区国防生培养的依托高校之一,开展这项工作已近八年,您认为这项工作有什么重大意义?  高艳:部队依托地方高校培养军官,是党中央、中央军委作出的战略部署,也是一项利国利民、提高军队人才培养效益,寓军于民的良策。北京交通大学作为北京军区唯一一所在京国防生依托培养单位,在八年的依托培养工作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