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识内蒙古军区鄂尔多斯军分区王中强政委已经很多年了,那时我正在北京军区开美术工作会议,我的创作草图是《花的草原》。军区领导来看创作草图,指示我们要创作些反映我区英模人物的美术作品,如扶贫将军赵忠渭,京城雷锋孙茂芳,治沙模范王中强,训练标兵肖毅等。我受领任务后就去采访王中强政委,那时他还是鄂尔多斯军分区杭锦旗人武部的部长。
就这样我结识了这位沙漠王。生在沙漠、长在沙漠的王中强深受“沙魔”淫威的肆虐,这个中等身材、黑红脸膛的北方汉子质朴地说:“地球是人类共有的家园,沙漠是地球的癌症。我们军人保卫祖国是神圣职责,如果保卫的都是人类不能生存、鸟兽不能活命的地方,那我们军人就有愧于党、有愧于人民。”
他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干的。当年他带着23个人,背着帐篷,吃住在沙漠48天。沙漠里汽车进不去,树苗只能靠人肩扛,每走一步都很困难。我曾空手爬上过沙丘,爬沙丘得手脚并用,前扒后蹬,进一步退半步,下来时灌了半鞋子的沙子。而他们要把50多公斤的苗木捆绑在背上,穿行大漠中。每人每天要背6趟,一趟往返6公里,其艰难程度是可想而知的!我也曾问过他为什么不用骆驼运树苗?他说:“当年武装部穷得连头驴都没有,哪有骆驼呀。”就这样黄沙灌满了头发,他们就把头发剃光,嘴唇干裂、鲜血外渗,他们就用妻子防裂的口红唇膏涂抹在干裂处;沙漠紫外线的强辐射使他们的面孔晒得像非洲人一样粗黑。栽一棵树,只有深挖一米以上,才能见到湿土层;他们挖坑、栽苗,填土,用艰辛和汗水点燃了库布其沙漠的绿色“星星之火”。
可是,春天植下去的树苗,刚到夏天就被沙暴狂风吹得无影无踪。于是第二年再种。经过多次失败和摸索,王中强终于创造出用干树枝制作出三角形沙障套住刚刚植入的树苗的方法挡住了狂风。他还创造了“容器植树法”,即在酒瓶子里罐满水再插进树苗埋入沙漠的方法。几天后,树苗发芽了,沙层以下长满树须,一瓶水可以保证树苗一年半的水分营养。来年春天,瓶栽的4000多株树苗全成活了。北京的专家参观了这种方法赞道:“这样的军人应该获诺贝尔奖。”
王中强政委曾对我说:“胆识、胆量都是胆在前。有了胆,才可能有后面的一切。当然这个胆不能是盲目的,还要有科学性。”正是这种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讲究科学方法、大胆实践的创新精神,使他带领人武部的官兵在库布其沙漠创造了“万亩林”的沙漠神话。全军环保绿化委员会在全军推广了他们的治沙经验和做法,王中强也成为全国首届“母亲河奖”获奖者,并受到国家领导人和中央军委领导的亲切接见。
几年后,当我再次走进库布其沙漠,“万亩林”的生态效益已经凸显出来。茫茫大漠中越来越多地出现了一簇簇、一片片沙柳、沙蒿、沙棘等沙生植物。乔、灌、草等各种绿色植物覆盖着沙地和沟岭。绵延的沙山中,沙柳郁郁葱葱,长得有一人多高,形成了一片片的沙柳林。我惊喜的发现,“死亡之海”中竟然出现了一大片生机盎然的绿林……
同行的人武部长带我参观了鸭岛。只见人工湖里碧波荡漾,野鸭成群、小桥流水,这让我赞叹不已。谁能想到茫茫沙漠中竟会有个人工湖?这需要多大的工程啊!人武部长告诉我:“万亩林制止了沙丘流动,改变了气候。现在已有狐狸、野兔、山鸡等20多种飞禽走兽在万亩林中安家落户,栖居出没其间。”
接下来我们又参观了沙漠中的餐厅和室内游泳馆,据说现在民兵们每年进沙漠种树,已经不用像王中强政委他们当年那样“和风餐饮、沙里淘饭”了。可以在这沙漠餐厅吃饭,在室内游泳馆游泳了。今天的“万亩林”已成了绿色生态旅游基地,变成了库布其沙漠的“特区”。其经验就是:“沙漠种沙柳,沙柳养绿地,绿地变良田,良田产饲草,饲草养牛羊,牛羊变资金,资金再投入。”
走近库布其沙漠,走近“万亩林”,走近王中强,我越来越觉得他就是大漠中顽强的沙柳,他用生命为“死亡之海”营造绿洲,造福一方百姓。
责任编辑/毛毛雨
就这样我结识了这位沙漠王。生在沙漠、长在沙漠的王中强深受“沙魔”淫威的肆虐,这个中等身材、黑红脸膛的北方汉子质朴地说:“地球是人类共有的家园,沙漠是地球的癌症。我们军人保卫祖国是神圣职责,如果保卫的都是人类不能生存、鸟兽不能活命的地方,那我们军人就有愧于党、有愧于人民。”
他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干的。当年他带着23个人,背着帐篷,吃住在沙漠48天。沙漠里汽车进不去,树苗只能靠人肩扛,每走一步都很困难。我曾空手爬上过沙丘,爬沙丘得手脚并用,前扒后蹬,进一步退半步,下来时灌了半鞋子的沙子。而他们要把50多公斤的苗木捆绑在背上,穿行大漠中。每人每天要背6趟,一趟往返6公里,其艰难程度是可想而知的!我也曾问过他为什么不用骆驼运树苗?他说:“当年武装部穷得连头驴都没有,哪有骆驼呀。”就这样黄沙灌满了头发,他们就把头发剃光,嘴唇干裂、鲜血外渗,他们就用妻子防裂的口红唇膏涂抹在干裂处;沙漠紫外线的强辐射使他们的面孔晒得像非洲人一样粗黑。栽一棵树,只有深挖一米以上,才能见到湿土层;他们挖坑、栽苗,填土,用艰辛和汗水点燃了库布其沙漠的绿色“星星之火”。
可是,春天植下去的树苗,刚到夏天就被沙暴狂风吹得无影无踪。于是第二年再种。经过多次失败和摸索,王中强终于创造出用干树枝制作出三角形沙障套住刚刚植入的树苗的方法挡住了狂风。他还创造了“容器植树法”,即在酒瓶子里罐满水再插进树苗埋入沙漠的方法。几天后,树苗发芽了,沙层以下长满树须,一瓶水可以保证树苗一年半的水分营养。来年春天,瓶栽的4000多株树苗全成活了。北京的专家参观了这种方法赞道:“这样的军人应该获诺贝尔奖。”
王中强政委曾对我说:“胆识、胆量都是胆在前。有了胆,才可能有后面的一切。当然这个胆不能是盲目的,还要有科学性。”正是这种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讲究科学方法、大胆实践的创新精神,使他带领人武部的官兵在库布其沙漠创造了“万亩林”的沙漠神话。全军环保绿化委员会在全军推广了他们的治沙经验和做法,王中强也成为全国首届“母亲河奖”获奖者,并受到国家领导人和中央军委领导的亲切接见。
几年后,当我再次走进库布其沙漠,“万亩林”的生态效益已经凸显出来。茫茫大漠中越来越多地出现了一簇簇、一片片沙柳、沙蒿、沙棘等沙生植物。乔、灌、草等各种绿色植物覆盖着沙地和沟岭。绵延的沙山中,沙柳郁郁葱葱,长得有一人多高,形成了一片片的沙柳林。我惊喜的发现,“死亡之海”中竟然出现了一大片生机盎然的绿林……
同行的人武部长带我参观了鸭岛。只见人工湖里碧波荡漾,野鸭成群、小桥流水,这让我赞叹不已。谁能想到茫茫沙漠中竟会有个人工湖?这需要多大的工程啊!人武部长告诉我:“万亩林制止了沙丘流动,改变了气候。现在已有狐狸、野兔、山鸡等20多种飞禽走兽在万亩林中安家落户,栖居出没其间。”
接下来我们又参观了沙漠中的餐厅和室内游泳馆,据说现在民兵们每年进沙漠种树,已经不用像王中强政委他们当年那样“和风餐饮、沙里淘饭”了。可以在这沙漠餐厅吃饭,在室内游泳馆游泳了。今天的“万亩林”已成了绿色生态旅游基地,变成了库布其沙漠的“特区”。其经验就是:“沙漠种沙柳,沙柳养绿地,绿地变良田,良田产饲草,饲草养牛羊,牛羊变资金,资金再投入。”
走近库布其沙漠,走近“万亩林”,走近王中强,我越来越觉得他就是大漠中顽强的沙柳,他用生命为“死亡之海”营造绿洲,造福一方百姓。
责任编辑/毛毛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