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兰芳方寸舞台演绎传奇人生

来源 :中国文艺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cw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8月9日晚,月光皎洁,清风徐徐,坐卧于黄海深处的大连市长海县獐子岛上热闹非常,“第十届獐子岛渔民节闭幕式”演出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一段优美的舞蹈表演之后,主持人走上舞台,当她报出:“下面请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为大家表演评书小段”,现场立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万余名海岛居民以最淳朴的情感欢迎着这位“只闻其声未见其人”的评书表演艺术家,连远离大陆的渔家人都知道刘兰芳,足见她在全国老百姓心目中的位置。
  人们对刘兰芳这个名字之所以如此熟悉,是因为上个世纪80年代,她的声音曾通过无线电波传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以一部《岳飞传》曾吸引了数以亿计的听众,创造出了万人空巷的奇迹。
  
   生活所迫辍学打工,
  与艺结缘迷上说书
  
  刘兰芳1944年出生在辽阳一个满族艺人之家。母亲刘茹莲,大姨刘茹静、二姨刘茹卿都是当地东北大鼓演员,曾名噪一时,人称“刘家三茹”。
  出生在这样一个曲艺世家,刘兰芳从小便浸泡在悠扬的鼓曲声中,耳濡目染,不到4岁就能咿咿呀呀跟着大人学唱,大人们看她挺有艺术细胞,都愿教她,一来二去刘兰芳学会了不少唱段,到6岁时,竟能一气呵成,把东北大鼓名段《忆真妃》唱下来,当《忆真妃》中“马嵬坡下草青青,今日犹存妃子陵……”这样的鼓词从一个满脸稚气的小姑娘口中韵味十足的流淌出来时,听到的人无不说她是个干这行的料。
  转眼刘兰芳到了上学的年龄,很多人建议刘兰芳的母亲让她学艺,但她母亲却不同意,作为民间艺人,她深知学艺之苦和吃“开口饭”的艰难,不想让女儿走自己的老路,于是把刘兰芳送进了学校。
  刘兰芳天资聪慧,她立志努力学习,将来做一名有学问的知识分子。岂料天有不测风云,1958年,刘兰芳家的生活因种种变故,一下陷入困境,几乎到了揭不开锅的地步,刘兰芳的母亲整天为了一家人的生活到处奔忙,累得整整瘦了一大圈。已经上初中的刘兰芳,看到母亲辛苦的样子,十分心疼,经过一番思考,她做出了一个改变初衷的决定——辍学干活,帮母亲减轻负担。母亲知道刘兰芳这个决定后,坚决不答应,语重心长地对她说:“闺女!你能有这片孝心,妈就知足了,但书你必须继续念,家里的事妈能顶得住!”“不!如果你累坏了,我读再多的书又有什么用……”刘兰芳回答的很坚决。“你一个女孩子,都念到初中了,将来一定能有个好前程,不能就这么放弃了……”母亲继续劝着,可不管怎么劝,刘兰芳就一句话:“我要挣钱帮您养家!”最终母亲一把将刘兰芳拉到怀里,流着泪点了头。
  辍学后,由于刘兰芳会唱东北大鼓,又算读过初中的人,很快就经人介绍进辽阳县民间杂技团当了报幕员,除了报幕外,在节目转换中垫场唱东北大鼓小段,每月工资按演出情况而定。当月刘兰芳挣15元钱,这在当时对刘兰芳一家来说,可算解决了大问题。
  进杂技团时,刘兰芳还不到14岁,别看她年龄不大,可非常有主见,她想:“既然自己又开始唱东北大鼓了,就应该好好学习,唱出个名堂来!”有了这种想法,母亲不在身边,一有空闲,她就跑到茶馆听大鼓,偷偷学艺。
  1858年夏秋之交的一天,杂技团没演出,刘兰芳又跑到常去的茶馆听鼓书。这天茶馆请来的是河北著名西河大鼓艺人杨丽环,说长篇鼓书《薛家将》,她那圆润甜美的唱腔,尤其字字千钧的说口,一下吸引住了刘兰芳,一连听了几天后,她突发奇想:“如果我能拜杨丽环为师该多好啊!”第二天刘兰芳便找机会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母亲。“艺不压人,多学一门是好事!” 母亲非常支持,马上带她到茶馆见杨丽环,表明拜师的意愿。毕竟刘兰芳的母亲也是民间艺人,俩人几句话就聊到了一块。杨丽环让刘兰芳唱了个东北大鼓小段。刘兰芳一开口,她眼睛顿时一亮,连声说:“不错不错,这个孩子我收了!”
  拜师不久,杨丽环合同期满要走了,刘兰芳便辞了杂技团的工作,跟随杨丽环离开辽阳,边学习,边四处演出。这次远行,对刘兰芳以后的艺术人生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第一次离开母亲,闯荡江湖的她,在走南闯北中,不但开阔了视野,体会到了曲艺表演在老百姓中旺盛的生命力,更重要的是打心眼里喜欢上了说书。
  
   机缘垂青步入曲苑,
  勤奋好学崭露头角
  
  1959年初秋,跟杨丽环学习了整一年的刘兰芳回到辽阳,没想到,正是这次回乡,彻底改变了她的命运,使她从此和评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回到辽阳,刘兰芳依然热衷于到茶馆听书。一天她又来到茶馆,这天正好鞍山曲艺团著名评书演员杨呈田来说《精忠说岳》,刘兰芳一听就着了迷,天天来听。杨呈田看到一个扎着两条小辫的小姑娘总来听书,不免奇怪:听书的都是中老人,怎么这个小姑娘也感兴趣?散场后他便向茶馆老板打听,老板说:“那丫头啊!是我们这唱东北大鼓的刘茹莲的闺女,也能唱两口,别看岁数不大,唱的还不错呢!”“喔!” 杨呈田是位爱才的老艺人,听茶馆老板这么一说,马上想到团里正在招学员,于是第二天就来到刘兰芳家建议她去试试。刘兰芳一听非常高兴:“鞍山比辽阳大,到那里肯定能学到更多的东西!”刘兰芳的母亲也赞成。
  几天后,杨呈田一结束演出,立即带刘兰芳来到鞍山,曲艺团经过考试,二话没说就收下了她。
  入团后,刘兰芳先跟西河大鼓赵派创始人赵玉峰、著名东北大鼓老艺术家霍树棠学习。因为有一定基础,学习又刻苦,一年后,年仅16岁的刘兰芳就能登台表演了。后来她开始跟随杨呈田学评书。那时女孩儿说书的不多,一些人不免说长道短,然而已经喜爱上评书的刘兰芳,不顾世俗议论,下决心一定要把书说好。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学曲艺,尤其是评书表演,行内有句话叫“两年胳膊三年腿,十年练不了一张嘴”。师父告诉刘兰芳,评书是语言的艺术,最讲究“嘴皮子”功夫,而且需要足够的底气,这两样缺一不可。刘兰芳牢牢记住了师傅的话,从此每天清晨,别人还在睡梦中时,她就起床练功了,先是跑步,增加肺活量,然后背书、练“嘴皮子”、尤其对书中涉及的“诗、词、赞、赋”,不背到滚瓜烂熟决不罢休。这种锻炼,刘兰芳一年四季从不间断,遇到天气不好,就在走廊里练习。即便星期天、节假日也不放松,剧团和家里,到处都洒下了她辛勤的汗水。学习中,刘兰芳最令人敬佩的是那股严格要求自己的劲儿,当年同她在一起的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现在还记得:刘兰芳刚学艺时,一次把一句“撤水拿鱼之法”,说成了“撤鱼拿水之法”。下课后,没等老师说话,她先红着脸对老师说:“今天我没说好,为了长记性,我罚自己不吃晚饭!”说完便含着眼泪跑回了宿舍,那天她果然没到食堂吃饭。
  功夫不负有心人。刘兰芳迅速在同期学员中脱颖而出,3年学员生活期满后便成了团里能独当一面的年轻演员,除了在当地演出,还经常随团到北方大小城市巡演,每到一地,她功底扎实的表演,总能赢得热烈的掌声和赞誉,尤其她说的杨家将、岳飞、三侠五义等评书段子,特别受欢迎,几年下来,就在曲艺界崭露头角,有了一定知名度。
  
   艺途多舛不弃书技,
  一部说岳红遍全国
  
  然而就在刘兰芳努力奋斗,一心要成为广大观众喜爱的曲艺工作者时,没想到“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一夜之间,以历史故事为主要内容的大鼓、评书,都成了“四旧”,不能唱、不能说了。刘兰芳这个年轻演员中的佼佼者也成了被改造的对象,被送到鞍山市无线电四厂当了一名酸洗电镀工,整天和化学药品打交道。这期间,一些与刘兰芳一样遭受不公正待遇的艺术尖子,不堪命运的转换,沉寂了,但刘兰芳没有,她坚信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曲艺表演,早晚会重返舞台,她暗暗告诫自己,学到手的技艺一定不能丢。有了这种想法,刘兰芳灵机一动:“现在时兴讲革命故事,不让说书,我就讲故事呗!把说书那些技巧运用到讲故事中!”于是她就利用工作休息时间,给身边的工人讲故事,很快只要她在哪里讲,哪里就会围一大堆人,厂领导也知道了她这个会讲故事的人。
  1971年无线电四厂所在的电子系统搞文艺汇演,厂里要刘兰芳参加,刘兰芳根据厂里一位技术革新能手提炼单晶硅填补技术空白的事迹,编了段《红心巧手拉单晶》的故事参加了演出,结果可想而知,她这个昔日说书高手,上台一开口,立即引起轰动。来看演出的一位市里主要领导觉得故事讲得不错,就问身边电子局的领导:“这个讲故事的是哪的,挺有专业味道的吗!”“原来是市曲艺团的,现在在无线电四厂当工人,改造得不错!”“那就调回市里文艺系统吧!”就这样刘兰芳又回到了文艺界。
  回到文艺界,刘兰芳从 1972年开始,来到鞍山人民广播电台讲故事,她把这当成练说评书的绝好机会,几年间在讲《海岛女民兵》、《闪闪的红星》等长篇故事时,不露声色的锤炼自己,期待有朝一日再登台说评书。
  1976年十年浩劫结束,特别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文艺界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1979年春,鞍山人民广播电台有关领导找到刘兰芳,请她说传统评书。刘兰芳一听非常兴奋,脱口而出:“我早就等着这一天了!”
  传统评书很多,说哪一部呢? 回到家后刘兰芳犯难了。经过几天的反复思索,她想到了传统大书《精忠说岳》,认为,岳飞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万古传颂。现在国家正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有必要用传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现实的人们努力把祖国建设好。刘兰芳把想法和电台领导一说,书目就这样确定下来。
  可书目好定,做起来就难了。刘兰芳年轻时曾学过两种关于岳飞的评书。那时,师父讲,她就认真记。两个版本听完后,她记下了几万字的故事情节。满师后她到各地演出,又边说,边搜集资料,不断整理、补充,已经形成了一部比前辈版本丰富的《岳飞传》。没想到这些浸满心血的书稿,在十年浩劫中全部付之一炬。但眼前的困难没有吓到刘兰芳,她决定凭借能找到的资料和自己的记忆,老书新编,重新写一部《岳飞传》。
  当时,刘兰芳已经35岁,而且是3个孩子的母亲,全家5口人,蜗居在一间10多平方米的小平房里,她白天要在团里演出,只有晚上把孩子哄睡了才能再搞创作。家里屋小人多,夏天,她就把饭桌搬到房前,借着路灯写,蚊子叮、飞虫咬,全然不顾,冬天,则在一进门过道兼厨房的灶台上写;到了星期天,如果爱人不休息,她便把6岁和不到10岁两个大一点的孩子赶出去玩,剩下刚两岁的小不点,她则干脆将抽屉拉出来往地上一倒,任他满地趴着玩。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经过7个多月的不懈努力,刘兰芳终于编写完成了一部150回、55万字的《岳飞传》。刘兰芳在欣喜的同时,也留下了一生的心痛,他的一个孩子在她创作期间,因生病没得到及时治疗,永远闭上了眼睛,这种付出,对于刘兰芳来说,刻骨铭心,永远难忘。
  1979年9月,刘兰芳的《岳飞传》在鞍山人民广播电台正式开播,由于刘兰芳将文言与白话、韵文与口语巧妙地结合了起来,书中既有诗词歌赋的说表,又有现代语汇的评点,通俗而不失文采、易懂而不失高雅,再加上她那高亢嘹亮、磁性十足的音质美感,一经播出,立即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一时间全国63家电台争相播放,数以亿计的人,一到《岳飞传》开讲时,就争相守在收音机旁,聚精会神的听书,这时段不仅大街上的行人明显减少,而且刑事案件发生率也大幅下降,刘兰芳因此获得了“净街王”的美誉,迅速红遍全国。
  
   淡泊名利谦虚为人,
  德艺双馨艺术长青
  
  刘兰芳红了,一夜之间名满华夏,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广播史上的奇迹。著名快板书表演艺术家张志宽至今还记得,1980年他到云南省演出。一天来到一个小县城,在文化馆剧场门口看见了一块牌子上写着——刘兰芳说《岳飞传》,票价2角。张志宽与刘兰芳是老相识,一看很高兴,没想到能在云南边陲遇到刘兰芳,于是迫不及待的走进文化馆,找到馆长打听:“刘兰芳住在哪里,我们是好朋友,我想见见他!”没想到馆长一听愣了,反问张志宽:“刘兰芳来我们县了?”这一问,倒把张志宽弄楞了:“你们剧场门口不是写着嘛——刘兰芳说《岳飞传》。”馆长一听明白了,顿时哈哈大笑:“刘兰芳没来!没来!我们是放她说的《岳飞传》录音”,然后又补上一句:“票卖得可好了!”一个曲艺演员的录音能卖票,这在全国恐怕都是绝无仅有的,刘兰芳的名声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成名后,刘兰芳获得了很多荣誉,国家级文艺大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等等,并很快走上了鞍山市曲艺团团长的岗位。但不管名声多大,地位如何变化,她始终保持着一颗平常心。一面巡回演出,一面虚心向老前辈学习。《岳飞传》播完不久,她马上到天津演出,她认为:天津是曲艺之乡,名家云集,观众基础雄厚,欣赏水平高,自己的书说的到底如何,应该接受一下天津曲艺术家和观众的检验。在天津,她的演出不仅受到京韵大鼓泰斗骆玉笙、快板书大师李润杰等老艺术家的肯定,也受到观众的欢迎,演出7场,场场爆满。演出结束后,天津“曲协”特地请来骆玉笙、常宝霆、花五宝、姜存瑞等曲艺名家与她座谈。座谈会上艺术家们畅所欲言,在对刘兰芳的表演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也开诚布公地指出了不足。有的说她“语速快”,有的说她东北口音重……最不留情面的是评书名家姜存瑞,她看刘兰芳演出时,发现刘兰芳讲到火石打火时,没提火绒,就问她:“光是火石就能打着火呀?你这是从哪儿学来的!”这种批评是很尖锐的,一些人担心刘兰芳接受不了,但她却说:“能认真给我提意见的都是好老师,你当面说我一百个好,不如指出我一点不足,这种意见是花多少钱也买不来的!”
  多年来刘兰芳一直以这样一种精神,虚心向前辈艺术家和同行讨教,先后掌握了一大批艺术家的表演精华,如评书名家袁阔成洒脱利落的表演、杨田荣惟妙惟肖的口技;河南老艺人丁化南出神入化的武功程式;江苏扬州评话艺术家王丽堂细而不腻的风韵……同时她还虚心向戏剧、电影乃至木偶剧等姊妹艺术学习,汲取他们表演中的有益成分。这些学习大大提高了刘兰芳的表演水平,最终她形成了评书语言性格化、多样化、生活化、趣味化,表演动作灵活洒脱,自然大方的风格,越来越受观众喜爱,继《岳飞传》之后,相继推出的《杨家将》、《包公巧断螃蟹三》、《三打乌龙镇》、《白牡丹行动》、《赵匡胤演义》、《刘金定大战南唐》、《小将岳云》等长篇评书,播一部火一部。
  由于艺好、人好,德艺双馨,1996年,刘兰芳当选为中国曲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分党组书记兼秘书长,成为曲协专职领导人,2002年、当选为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并于2007年连任。走上中国曲艺领军人的岗位后,担子重了、责任大了、需要处理的事物多了,但不管多忙,她从不放弃说书,每年都要录制一部新书。为此,她又拿出当年“说岳”时的劲头,充分利用“春节”、“五一”、“十一”长假和周末等一切时间,写稿,录像录音。她任曲协副主席、主席13年时间,年年都有新作问世,《关东才子王尔烈》、《红楼梦》、《一代儒将陈毅》、《古今荣耻谈》、《中国母亲风采》……一部接一部。不仅如此,她还坚持参加各类慰问演出,从不间断,即便担任了中国文联副主席后,依然说书不止。刘兰芳说:“无论职务怎么变化,我都是个说书人!”
  现在,刘兰芳正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话说泰山》,不久的将来,人们又能在广播中听到她那熟悉的声音。我们衷心祝愿她艺术之树长青!
其他文献
与春节一样,元宵节源远流长,在中国已有近二千二百年的历史了。从某种意义上说,元宵节,是在历史长河中长成的节庆,元宵节内容里,被加进了丰富的历史的多元文化元素。它不仅与自然节律相关,还与政治、宗教、人伦之情、民间习俗等相关联。    一、元宵节与自然节律    中国传统节庆多与自然节律或现象相关,因为中国传统社会是农耕社会,又依据月亮历来记时,用二十四节气划分时序,将一年中最寒冷、最黑暗的日子,定为
期刊
编者按:  娱乐是一种天性,人们以此追求快乐、缓解生存压力。自古以来,不论盛世乱世,娱乐业从没有停滞过。娱乐业的巨大商机成为文化产业最重要的生力军,而这与社会发达的程度、经济宽裕与否成正比。  大众娱乐已成为我国社会的普遍现象,在演艺金字塔中,成千上万的二流三流歌手、演员、模特密密麻麻的排列在底层。但这恰恰是大众娱乐的基础,一方面确保了源源不断造就明星的概率,另一方面作为大众娱乐的产物又是这条产业
期刊
在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之际,一部举全国之力,汇聚最一线优秀艺术家倾力打造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奏响了中华民族厚积薄发的最强音,也成为了建国六十周年国庆期间倍受瞩目的一道“文化景观”。这部展现了中华民族自1840年鸦片战争至今169年的历史的宏伟巨制在人民大会堂的演出获得了盛大的反响,被评价是“以恢弘舞台史诗塑造国家形象”,更被喻为“一卷珍贵、厚重的舞台艺术档案”。然而演出的
期刊
1993年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从1995年起开始电影编导工作。代表作品:《小武》、《站台》、《任逍遥》、《世界》、《三峡好人》、《二十四城记》等。    国内知名公共知识分子、画家、文化批评家陈丹青在贾樟柯的《贾想》序言中,如此写道,“中国的小县城有千千万万‘小武’,从来没有人表达过他们。但贾樟柯这家伙一把就抓住他了。我今年在台湾和侯孝贤聚会,我向他问起贾樟柯。侯孝贤说,‘我看他每一部电影,
期刊
“上戏剧学院改变了我的生活道路”。史可满脸感激之情。史可说,对于在她成长道路上扶持过她的人,她会永远记住。在校期间,史可演出了歌剧《日出》,扮演女主角陈白露,“太阳出来了,但它不属于我”,陈白露终于在日出前含怨离开了人间。“太阳应属于每一个人”,史可非常自信。《日出》的上演,显示出了史可的表演天赋和实力。  在学院期间和毕业后,史可拍了不少电影,诸如《摇滚青年》、《濒临绝境》、《大兰和星兰》、《特
期刊
从1990年初登上春节联欢晚会一炮而红,到如今赵本山成了当之无愧的“小品王”,并且逐渐成为春晚小品标杆,但电视小品却正由盛而衰。   长时间以来,小品是撑起中国式联欢晚会最多数时间的重要枝干,它与春晚几乎同时出现在中国观众的记忆中。现在,这个没有历史、没有传统、没有门派,甚至没有出身(之前仅仅是专业院校表演系学生的练习作业)的舞台形式,似乎正在步相声的后尘。   是什么原因导致小品逐年衰落?   
期刊
个人介绍:侯清麟,男,汉族,1956年生,湖南安仁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湖南工业大学硕士生导师,中南大学MBA导师,湘潭大学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湖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  湖南省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氯碱工业协会副理事长,中国企业家协会第七届理事,湖南省化学化工学会第八届常务理事,湖南省和株洲市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和株洲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高级专家,曾获“全国文化管理企
期刊
开场白2009年是建国60周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社会各界欢呼雀跃,庆祝活动五彩纷呈。2009年作为历史长河中的一年,就中国文艺界来说也是特别值得庆贺与回味的年份。这里约请6位不同身份,不同年龄段的文学艺术工作者,围绕2009进行一番回眸与梳理,他们有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完的感慨,以飨读者。    年近古稀的翟俊杰导演2009年似乎比往年更加忙碌,从1958年他投身文艺事业,今年已是第51个年头。  
期刊
2009年,是闫妮“鲜花绽放”“硕果累累”的一年,从夺得第二十七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女演员”奖(简称“飞天视后”) 到白玉兰最受欢迎女主角,再到新一代“谋女郎”,这个实力与人气兼备的演员,让观众一次又一次见证了她的演技和美丽。    当“佟掌柜”遭遇“牛鲜花”    2006年,一部《武林外传》,使得剧中佟湘玉的扮演者闫妮在同年新浪网络盛典颁奖典礼中获得年度最佳女演员奖。佟湘玉,这个起初被设定
期刊
赵聪:中央民族乐团琵琶独奏演员,曾获“天华杯”全国青年专业琵琶大赛“一等奖”,文化部音像制品“海外推广个人贡献奖”。首届中央音乐学院香港“龙音杯”民族器乐比赛最高奖,中国文化部颁发的“优秀青年称号”,两度获得全国琵琶大赛“园丁奖”等众多奖项。出版专辑《卡门》、《聆听中国》,琵琶教材《名家教琵琶》。    在人生的舞台中,赵聪扮演了多个角色:她是民乐演奏家,在她演奏的曲目中充满了无限的激情,听众总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