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1月,在智利召开的中国一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拉共体)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上,通过并发表了《“一带一路”特别声明》,将“一带一路”倡议视为中国与拉美之间“为实现互利合作而搭建的新的平台”。
目前有19个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国家参加了“一带一路”倡议,占拉丁美洲34个国家的56%。与此同时,中同与该地区的众多国家签署了各种双边伙伴关系协定,包括与阿根廷、巴西、智利、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墨西哥、秘鲁、乌拉圭和委内瑞拉的战略伙伴关系。
中拉关系进入双边合作和整体合作并行发展的新阶段
中拉贸易总额从2002年的170亿美元增加到2018年的近3060亿美元。2018年,中国从拉美和加勒比地区进口近1580亿美元,占中国进口总额的近7.5%;2018年中国对拉美地区出口1480亿美元,占中国出口总额的5 .9%。中国已成为巴西、智利、秘鲁和乌拉圭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18年,中国主要从该地区进口自然资源,包括矿石(29%)、大豆(19%)、石油(19%)和铜( 8%)。中国对拉丁美洲的主要出口产品包括电机和设备(21%),机械和机械设备(15%).机动车和零部件(7%),以及各种工业和消费品。
2018年,拉美15个国家、277家企业参加了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2019年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拉美企业显著增加,很多国家的意向签约成绩喜人,其中巴西参展方的成交额比上届增长3.6倍。
根据智库巨头美国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2018年报告中引用的中国数据,2017年中国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外国直接投资(FDI)累计存量超过2000亿美元。根据2017年大西洋理事会(AtlanticCouncil)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在拉丁美洲的外国直接投资传统上集中在采掘业,但现在中国一半以上的投资则集中在运输、金融、电力、信息和通信技术以及替代能源等服务业。
目前,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和中罔进出口银行已经成为拉丁美洲最大的银行。累计贷款已超过1400亿美元(2005-2018年);委内瑞拉、巴西、厄瓜多尔和阿根廷是该贷款的最大接受者。对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来说,大部分融资是通过石油贷款交易提供的。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认为,与主要国际金融机构的贷款相比,中国此类贷款的条款通常相对宽松,更重要的是没有强加政策条件。
波士顿大学的全球经济治理举措专题研究表明,中国企业能够达到并超过东道国制定的环境和社会标准。中国投资者在某些情况下的表现优于其竞争对手,特别是在给予适当的激励和监管框架的情况下。中国已采取重要步骤,通过银监会的《绿色信贷指引》和商务部的《外商投资与合作环境保护指引》,确保所有中国投资者有动力履行企业的社会和环境责任。此外,提高这些过程的透明度对成功也至关重要,这将使中国公司、拉美国家政府和民间社会更好地了解各种投资的真正利益和风险。
尽管“一带一路”倡议在拉美地区得到了较好的反映,然而,中国在该地区的投资并非没有风险。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的问题困扰着中国在拉美的基础设施项目,导致项目完成受到体制和公共方面的障碍。比如从矿业投资为例,可见“采掘业的社会许可”对拉美地区中资企业发展的挑战。
根据SOCIO环境冲突2018年报告,矿业纠纷和冲突已经上升到所有社会问题的第一位。
“我们还没有开始挣钱,哪有资本和时间做公益。”当企业被问到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问题时,例如重视当地劳工的平等待遇、采取环境保护的举措和当地社区建立和谐关系,许多企业会认为这是一种公益或者慈善行为,是赚到钱之后再去做的事情。但是,这一传统的理念被事实所颠覆,由环境和社会公共关系所引发的冲突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但中资企业近年的表现已经让观察者逐步改变态度,知名经济学家Elizabeth Economy和Michael Levi在英国牛津大学的出版刊物中指出:“中国公司已经表明,他们有能力达到高绩效、社会和环境标准,但当治理不善时,他们通常不会试图树立榜样。”实际上,有关“社会或环境”的挑战,是拉美整个采掘业所共同面临的问题。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永(EY)在2019年的最新报告中显示,“社会经营許可”已经从去年的排名第七位,飘升到现在的首位需要关注的风险。如今,矿业经营者需要应对许多传统上与金属和采矿无关的新兴挑战,整个行业在一段时间内一直在努力解决的问题是:确保社会经营许可。
全球风险和战略咨询公司Verisk Maplecroft的拉丁美洲研究主管布兰科表示,“随着全球化的拓展,矿业利益相关者的格局正在发生变化,更多的认识到这是一个战略问题。这不仅仅是关于制定一些企业社会责任计划和投资当地社区的问题,这还可能影响到商业的底线”。
中国在拉美面临的另外一个挑战是经济风险。一些拉美国家社会治理效率低下,中央财政状况堪忧,外债不断增加。中国对委内瑞拉等国的大笔贷款面临违约风险;古巴经济困难外汇短缺,造成对中资企业的货款整体拖欠已达三年之久。这些情况都会影响和阻碍中资企业在拉美推进“一带一路”。
中资企业在南美的投资建议
重视环保问题。拉美国家的环境污染评估用时很长。尽管很多国家的法律规定具体的环评时间,然而实际操作往往需要更长时间。因此中企需充分了解政策法规,高度重视当地环境保护法规,合理评估环保合规成本。
防范融资和汇率风险。工程项目资金一般来源于国外援助或贷款、业主自有资金和承包商带资承包(BOT)。前两者工程支付基本上有保障,但后者即使是公共项目,政府承担的责任也很少,例如不能提供融资担保,因此企业应充分做好调研,认真研究项目可行性,切勿在利益驱动下铤而走险。同时,虽然拉美大部分地区外汇自由进出并且汇率较为稳定,但企业仍需考虑项目回款货币种类,注意规避贬值风险。
做好公共关系。投资项目应尽最大可能向媒体、社区组织和当地政府公开信息,并与其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努力争取公众对投资项目的了解和支持,化解文化、宗教和理念的不同,讲好中国故事。
核算用工成本,适当加强属地化生产经营。拉美很多国家的《劳动法》对劳工保护有加,不同行业的职工享有众多福利与保障,对解除劳动合同有非常严格和复杂的界定。同时,拉美很多国家对外国公民申请工作签证和居留证审查严格,当地工会势力强大,排斥外国人就业,有时会针对外国人就业比较集中的项目或企业发起抗议和袭扰活动。因此,中资企业应尽早熟悉当地规则。在雇佣当地雇员时,应对工资、保险、分红和带薪休假等具体规定格外注意,避免劳工纠纷。
(孙晓军:丝路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秘书长)
目前有19个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国家参加了“一带一路”倡议,占拉丁美洲34个国家的56%。与此同时,中同与该地区的众多国家签署了各种双边伙伴关系协定,包括与阿根廷、巴西、智利、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墨西哥、秘鲁、乌拉圭和委内瑞拉的战略伙伴关系。
中拉关系进入双边合作和整体合作并行发展的新阶段
中拉贸易总额从2002年的170亿美元增加到2018年的近3060亿美元。2018年,中国从拉美和加勒比地区进口近1580亿美元,占中国进口总额的近7.5%;2018年中国对拉美地区出口1480亿美元,占中国出口总额的5 .9%。中国已成为巴西、智利、秘鲁和乌拉圭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18年,中国主要从该地区进口自然资源,包括矿石(29%)、大豆(19%)、石油(19%)和铜( 8%)。中国对拉丁美洲的主要出口产品包括电机和设备(21%),机械和机械设备(15%).机动车和零部件(7%),以及各种工业和消费品。
2018年,拉美15个国家、277家企业参加了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2019年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拉美企业显著增加,很多国家的意向签约成绩喜人,其中巴西参展方的成交额比上届增长3.6倍。
根据智库巨头美国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2018年报告中引用的中国数据,2017年中国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外国直接投资(FDI)累计存量超过2000亿美元。根据2017年大西洋理事会(AtlanticCouncil)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在拉丁美洲的外国直接投资传统上集中在采掘业,但现在中国一半以上的投资则集中在运输、金融、电力、信息和通信技术以及替代能源等服务业。
目前,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和中罔进出口银行已经成为拉丁美洲最大的银行。累计贷款已超过1400亿美元(2005-2018年);委内瑞拉、巴西、厄瓜多尔和阿根廷是该贷款的最大接受者。对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来说,大部分融资是通过石油贷款交易提供的。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认为,与主要国际金融机构的贷款相比,中国此类贷款的条款通常相对宽松,更重要的是没有强加政策条件。
波士顿大学的全球经济治理举措专题研究表明,中国企业能够达到并超过东道国制定的环境和社会标准。中国投资者在某些情况下的表现优于其竞争对手,特别是在给予适当的激励和监管框架的情况下。中国已采取重要步骤,通过银监会的《绿色信贷指引》和商务部的《外商投资与合作环境保护指引》,确保所有中国投资者有动力履行企业的社会和环境责任。此外,提高这些过程的透明度对成功也至关重要,这将使中国公司、拉美国家政府和民间社会更好地了解各种投资的真正利益和风险。
尽管“一带一路”倡议在拉美地区得到了较好的反映,然而,中国在该地区的投资并非没有风险。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的问题困扰着中国在拉美的基础设施项目,导致项目完成受到体制和公共方面的障碍。比如从矿业投资为例,可见“采掘业的社会许可”对拉美地区中资企业发展的挑战。
根据SOCIO环境冲突2018年报告,矿业纠纷和冲突已经上升到所有社会问题的第一位。
“我们还没有开始挣钱,哪有资本和时间做公益。”当企业被问到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问题时,例如重视当地劳工的平等待遇、采取环境保护的举措和当地社区建立和谐关系,许多企业会认为这是一种公益或者慈善行为,是赚到钱之后再去做的事情。但是,这一传统的理念被事实所颠覆,由环境和社会公共关系所引发的冲突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但中资企业近年的表现已经让观察者逐步改变态度,知名经济学家Elizabeth Economy和Michael Levi在英国牛津大学的出版刊物中指出:“中国公司已经表明,他们有能力达到高绩效、社会和环境标准,但当治理不善时,他们通常不会试图树立榜样。”实际上,有关“社会或环境”的挑战,是拉美整个采掘业所共同面临的问题。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永(EY)在2019年的最新报告中显示,“社会经营許可”已经从去年的排名第七位,飘升到现在的首位需要关注的风险。如今,矿业经营者需要应对许多传统上与金属和采矿无关的新兴挑战,整个行业在一段时间内一直在努力解决的问题是:确保社会经营许可。
全球风险和战略咨询公司Verisk Maplecroft的拉丁美洲研究主管布兰科表示,“随着全球化的拓展,矿业利益相关者的格局正在发生变化,更多的认识到这是一个战略问题。这不仅仅是关于制定一些企业社会责任计划和投资当地社区的问题,这还可能影响到商业的底线”。
中国在拉美面临的另外一个挑战是经济风险。一些拉美国家社会治理效率低下,中央财政状况堪忧,外债不断增加。中国对委内瑞拉等国的大笔贷款面临违约风险;古巴经济困难外汇短缺,造成对中资企业的货款整体拖欠已达三年之久。这些情况都会影响和阻碍中资企业在拉美推进“一带一路”。
中资企业在南美的投资建议
重视环保问题。拉美国家的环境污染评估用时很长。尽管很多国家的法律规定具体的环评时间,然而实际操作往往需要更长时间。因此中企需充分了解政策法规,高度重视当地环境保护法规,合理评估环保合规成本。
防范融资和汇率风险。工程项目资金一般来源于国外援助或贷款、业主自有资金和承包商带资承包(BOT)。前两者工程支付基本上有保障,但后者即使是公共项目,政府承担的责任也很少,例如不能提供融资担保,因此企业应充分做好调研,认真研究项目可行性,切勿在利益驱动下铤而走险。同时,虽然拉美大部分地区外汇自由进出并且汇率较为稳定,但企业仍需考虑项目回款货币种类,注意规避贬值风险。
做好公共关系。投资项目应尽最大可能向媒体、社区组织和当地政府公开信息,并与其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努力争取公众对投资项目的了解和支持,化解文化、宗教和理念的不同,讲好中国故事。
核算用工成本,适当加强属地化生产经营。拉美很多国家的《劳动法》对劳工保护有加,不同行业的职工享有众多福利与保障,对解除劳动合同有非常严格和复杂的界定。同时,拉美很多国家对外国公民申请工作签证和居留证审查严格,当地工会势力强大,排斥外国人就业,有时会针对外国人就业比较集中的项目或企业发起抗议和袭扰活动。因此,中资企业应尽早熟悉当地规则。在雇佣当地雇员时,应对工资、保险、分红和带薪休假等具体规定格外注意,避免劳工纠纷。
(孙晓军:丝路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