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共十八大号召全国人民一起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争取在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之后多次强调要坚持打好扶贫攻坚战,并多次视察革命老区及贫困地区,指导当地扶贫工作的开展。“红+绿”扶贫模式是在精准扶贫政策指导下实现革命老区脱贫攻坚的新模式。本文以四川省万源市为例,考察万源市精准扶贫实施的现状,探索革命老区在“红+绿”扶贫模式中所具有的优势,并在实践中发现此模式存在的不足,进而针对性的提出改善的对策。
关键词:精准扶贫 红色资源 绿色生态 “红+绿”扶贫模式
一、精准扶贫下万源市“红+绿”扶贫模式的背景
(一)政策背景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扶贫工作就已在全国开展,但是长期以来,我国扶贫工作仍然存在较多突出的问题,贫困居民人数不明、贫困程度不一、相关等级分档不明确、扶贫资金难以精准有效利用。据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表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全国农村贫困居民人数记录在册高达8249万人(其中四川为602万人),并且实际人数远超统计人数。中共十八大中正式向中国人民提出两个百年的号召,第一个百年便是要在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并正式提出了“精准扶贫”政策。通俗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
万源市是川东革命老区扶贫开发的主战线,是四川省极其贫困地区之一。贫穷是万源最沉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为改善民生,万源市政府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任务系列中新思想、新理念、新要求并付诸万源市脱贫实践,
积极开展红“红+绿”扶贫模式实践,开发牛卯坪万花源景区,融合当地独有的红色历史文化与丰富的绿色生态景观,合理开发,努力实现最优组合,帮助当地居民拓宽就业增收渠道,推进精准脱贫工作开展。
(二)资源背景
(1)红色资源背景
万源市是全国红色旅游十二大片区“川陕苏区、紅岩精神”重点市之一。作为国内第二次革命战争川陕苏区的重要战场,在中国革命历程中意义重大。徐向前等优秀革命战士在万源进行了红四军史上“跨度最大、战斗条件最艰苦、战绩最显赫”的万源保卫战。万源市拥有万源保卫战纪念馆、红军公园、李家俊烈士故居等著名红色景点。
(2)绿色资源背景
万源市绿色生态景区丰富,万源市有国家级地质公园八台山,石冠古寺、龙潭温泉等各具特色的旅游景点,被誉为“中国西部养生天堂”。牛卯坪村森林覆盖率高,位于群山之中,植被种类丰富,除此之外有天然的溪流及荷塘,水资源丰富。
二、国内“红+绿”扶贫模式实践典型案例
中共中央办公厅曾提出要加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革命精神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要推动革命老区振兴和协调发展,离不开对当地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推广。任庆芳[1]表示红色旅游更需要各地提供自然旅游资料,人文旅游资料以及建设风貌旅游资料。在赣南日报[2]的报道中提及了兴国县以红色旅游为支柱,抓好“红”“绿”联合开发,实现当地经济增长的探索。
(一)井冈山“红与绿”扶贫模式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革命旧居旧址等相关资源保存完整且数量丰富。井冈山生态环境良好,有五指峰、龙潭等多个绿色生态景区,森林覆盖率高。改革开放以来,井冈山投资建设完善井冈山机场和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在红军医院旧址的小井村,村民依靠工艺纪念品和农家乐等旅游衍生品形式,人均年纯增收入已达到了五千元以上。井冈山实现了从贫困的革命老区向集红色旅游与绿色生态观赏为一体的旅游区转型。2017年共接待游客1732.54万人,实现旅游收入138.89亿元。“红与绿”扶贫模式在井冈山的实践,推动了井冈山的经济增长,助力了扶贫攻坚工作。
(二)浙江丽水市青田县万山乡红绿融合
万山乡是一个地处偏远、面积狭小、人口稀少、经济欠发达的革命老区。万山乡森林资源丰富,而且是中国共产党在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建立的地方性组织和红军最早地区之一。[3]利用红色教育体验+绿色生态采摘的“红绿结合”模式,实现了游客数量增长,提高了村民种植的积极性,当地居民收获可观的收入陆续脱贫,万山乡万山红白酒品牌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2018年全乡接待游客两千多人次,实现收益130余万元,提升了万山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助力了当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
三、万源市旅游开发发展现状
(一)万源市近年旅游业发展情况
由2012年到2018年万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了解到由2012年到2018年当地所接待的旅游人数和获得的旅游收入均呈直线上涨趋势,并且2016年之前保持着相对平稳的增长。在2016年后,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更实现较大幅度的增长,未来还将会有较大的市场增长空间。万源市将帮助当地居民摆脱贫困现状放在工作的首位,积极制定实施政策,精准落户,取得阶段性成果。
(二)实地调研当地旅游资源开发情况
2018年暑期,项目组全体成员前往万源市实地考察,我们在向当地群众进行相关调研咨询后,了解到万源有着八台山、龙潭河、等丰富的绿色资源,还有牛卯坪等独具特色的原生态小镇。红色资源方面,红军公园更是顺利地通过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审核。 为了打造红色旅游名城这张名片,万源市重点开发八台山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和花萼山国家地质公园,致力于打造万源战史陈列馆、红军公园等红色旅游加绿色旅游的特色线路。由此可见,万源市以旅游资源和红色资源相结合共同推动经济发展,取得了初步的阶段性成果。
红军公园是万源市内唯一一座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相结合的公园,而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是红军公园的核心。在园内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红军文化元素,如红军文化体验步道,老一辈军事家和革命家等雕像等。这种设计,使得游客在观景的同时,感受红军文化。通过与馆内管理员的沟通,了解到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已经建馆十二年,2000年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被确定为全国百个红色旅游重点景区。依托于《血战万源》的电视剧,游客的数量增多,在游客入馆登记处查阅相关材料了解到,游客以川内为主。 牛卯坪村是万源市精准扶贫的试点村镇。在牛卯坪村党员服务中心的村镇书记和村主任的介绍下,我们了解到当地政府为了发扬红色文化,推动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的发展,万源市文广新局计划在牛卯坪村打造万源红色文化党性教育基地。牛卯坪村拥有玄祖殿战场遗址、徐向前故居、红军医院旧址等,在此基础上他们也提出了“农旅结合+康养旅游”的改革试点方案,尝试走一条将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相结合的脱贫攻坚发展路。利用良好的生态条件和红色革命资源,打造特色民宿,并通过村企合作,由当地政府和企业帮助农民利用自家田园屋舍,发展农家乐的方式,带村民参与其中,帮助村民实现收入的提高,助力脱贫攻坚工作。在我们调研时,牛卯坪村创新改革已初见成效,在一二期规划下,已实现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完善,建设10千伏线路三公里,10千伏低压线路六公里;完善易地搬迁安置点绿化。建设园区道路3.5公里,硬件村道公路2.2公里。完成玄祖殿戰场遗址教育体验式教学基地和红色文化体验基地建设,生态环境的建设也初见成效,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合理开发打造了花卉基地470亩,水果基地150亩等。创新改革带来的脱贫攻坚成效显著,该景区在2018年共接待旅客1万人次,实现收入100万余,带动农户人均增长2千余元。而第三期工程仍在规划中,预计2020年万花源景区将全面建成,届时有望实现年接待游客容量大幅提升、旅游收入稳步增长,农村人均增收入同步增长。
四、“红+绿”扶贫模式在万源市探索的困境
(一)“红+绿”扶贫模式中的角色定位不够清晰
“红色旅游扶贫更多是一种政府行为, 政府要在旅游扶贫中起主导作用, 要起引导和帮扶弱势群体的作用, 使他们能参与红色旅游开发并在旅游发展中收益。”[5]政府应该在当地脱贫致富中起主导作用,积极融合红色文化和绿色资源,形成新的产业链,为当地带来经济增益。万源作为四川绿色资源开发度不高的景区之一,政府应该将基础交通设施的建设作为打开万源绿色资源开发的第一把钥匙,确保资金投入到点到位。同时政府在对外推广宣传中的积极影响是不可忽略的,万源市政府对“红+绿”扶贫模式的宣传工作有待拓展,相关试点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在可持续发展政策下,“红”和“绿”的色彩哪一个都不能被淡化,政府在整合资源,推动目标发展的同时也要为“红”“绿”色彩的保护制定严格的法规及惩戒制度,做到红色文化和绿色资源的开发成本最优化。组合产生双倍优势和互补劣势的最佳效应,政府在对红绿资源开发的资金投入中不能出现严重倾斜,以便达到资源组合最优化。政府没有意识到旅游扶贫中贫困群众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偏离了红色旅游扶贫的方向也较大地挫伤了革命老区群众参与红绿模式下扶贫旅游的积极性。
(二)投资者对投资收益和项目风险的顾虑
项目本身的特点是前期需要投入的资金金额巨大,预期回报周期长,项目本身的风险因素难以预估。在如今全国红色文化和绿色资源旅游景点相对饱和的情况下,投资者往往会优先考虑其投资收益期短,投资回报率高的地区。万源需要挖掘其发展的特色和优势并通过宣传方式多元化,线上线下同步推进等方式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同时政府出台相关的鼓励政策激发投资意向,吸引投资者。而投资者的入驻必然会产生企业、政府和群众的三方关系,若是存在信息传递断层、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或是只考虑一方利益等问题则会阻碍“红+绿”扶贫模式下旅游扶贫的发展。
(三)贫困群众参与“红+绿”扶贫模式面临的困境
(1)基础设施落后, 影响扶贫实际效果。“红+绿”旅游景区大部分缺乏集聚性和相关性,农村居民大多呈零星状居住分布在景区四周, 受地理因素影响,当地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比较落后, 同时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目前农户主要是利用自己的自有住房为游客提供一些较为简便的服务或者在通往景区的道路上销售一些自产特色产品,导致农户参与“红+绿”旅游的水平较低, 从“红+绿”旅游中获得的收入回报较少,低于预期, 进而影响其参与“红+绿”旅游的积极性。政府开拓“红+绿”旅游资源的途径困难,初级阶段的开发无暇顾及旅游小商品深加工、农副产品加工销售等活动, 影响扶贫实效。
(2)农户主动参与意识不强, 参与能力有限。伴随着近年来红色旅游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积极参与并受益其中。但还是存在部分农民思想观念滞后的情况,其参与“红+绿”旅游开发工作的意愿不强;缺乏主人翁意识,置身事外,拉低扶贫的整体效果。存在愿意参与的农户,但又因为自身条件的限制,导致其参与能力下降,开发进度缓慢;无法通过多种形式融入“红+绿”扶贫模式的发展, 实现共同脱贫致富的目标。
(3)贫困农户识别存在偏差, 影响扶贫精准度。“红+绿”扶贫模式是为了让更多贫困农户脱贫致富,而政府是旅游扶贫的主导者。但是由于在实际扶贫工作中县乡村各部门协调问题和多元化统计口径的差异, 致使贫困农户精准识别存在偏差, 导致扶贫对象不精准, 从而影响了扶贫工作的精准推进;存在部分真正需要帮扶的贫困农户没有从“红+绿”旅游中精准受益的情况, 扶贫综合效果不明显。[6]
(四)“红”和“绿”的衔接困境
首先红色革命资源与绿色生态资源可能会存在地域性差异,融合两种资源的产业链在发展初期会存在各种碰撞和摩擦。距离只是其中一个影响因子,如果强硬地将两者进行结合,反而会适得其反。其次,就万源市而言,其绿色生态资源的开发力度、占有资源、政府的重视程度及当地群众的熟知度等方面都高于红色革命资源。该情况所产生引起的不平衡,需要当地协同努力,调整倾斜角度找到一个新的支点,从而达到“红+绿”的协调平衡发展。再者,对于那些“绿”中带有隐性的“红”的资源难以定性。例如,徐向前拴马旧址是位于山顶的一棵大树,项目团队前往的时候,若无村主任的介绍,我们恐怕难以知道其历史含义和红色意义。拥有红色资源的地点应加强保护、利用和宣传的力度。在这种衔接困境下,适用“红+绿”精准扶贫模式的地区并不多。万源市所具备的条件恰好符合这种模式的探索和实施,若要将“红+绿”扶贫模式在当地进行具体落实依旧任重而道远。 五、对万源市“红+绿”扶贫模式的对策分析
(一)政府应提高对“红+绿”扶贫模式的支持力度,加强资金的投资力度,加强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等
万源市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2017年政府投资1360万元实施了红军公园的二次修复改造项目,对梯道进行改造;新设步道;對战史陈列馆游客服务中心的环境进行整治;完善旅客服务系统及其他基础设施增值等内容。试点村镇牛卯坪也积极捆绑旅游,税务,文广等脱贫资金0.3亿元,实施“国家补助+筹资筹劳”政策,帮助村民危房改造的同时,完善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成水源工程1处、蓄水池1口,铺设引水管道4公里,建成节水灌溉200亩;建设10千伏线路3公里,10千伏低压线路6公里;增设垃圾桶30个、垃圾池5个;建设园区道路3.5公里,硬化村道公路2.2公里,两个旅游接待中心;完成农耕文化展示屋、村文化室、标准化卫生室、图书室等“1+6”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完成了易地搬迁安置点文化墙、指示牌、文化室、图书室、广播室等软件建设,以及老旧民居、红军战场遗址等基础设施进行改建维修。
(二)加大宣传和招商引资力度
万源市牛卯坪村引进红宝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投入资金近三亿元进行旅游开发,全方面建设多个旅游项目,全力打造具有当地特色,服务接待能力强的旅游景点。红宝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对牛卯坪实地考察后,提出农民可以依靠自己的土地资源和对房屋改造,为游客游玩提供农家乐形式的旅游休闲项目,自家种菜突出“农”味,富有农家特色。“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并不是对当地自然生态资源的“硬”利用,合理利用资源,在牛卯坪村农家乐产
业的发展中充分挖掘具有当地特色的食品,从食的方面体现文化的吸引力。每年都会举行“红色文化活动月”的活动,以万源市为核心支撑,突出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打造了三条各具特色的精品旅游线路。目前,该市已经成功举办两届“红色文化月活动”,对传承红色精神,发扬红色文化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通过达州发布,万源旅游等微信公众号,发布相关旅游资讯,景点推荐及路线规划等。
(三)提高贫困群众参与意识
“红+绿”扶贫模式的实施目前得不到贫困人民的普遍认同。村支部干部应全面深入农户家庭,及时了解实际脱贫状况,同时大力宣传新型扶贫模式的优势,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是青山绿水的守护者更是红色精神的传承者。万源市[7]实行“农户+企业”合作包装,农民提供农产品,万源市恒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包装,“农户+名村”进行销售,农民自销与四川省“百强名村”—成都市郫都区唐昌镇战旗村对口线上线下帮扶销售相结合,共同发力促进农民增收。
(四)加强景区合作,实现当地红色经济可持续发展。
景区开发商扩大景区映射范围,以较低的开发成本挖掘其周边待开发景区,同时,知名景点利用品牌效益来带动周边不知名景点,形成协同效应,并为景区带来最大效益。景区与景区之间,间隔较远的,应通过在沿途服务站、汽车站、加油站等建立起连接点,加强红色景区、绿色景区宣传,积极引导旅客去往相关景区。相关部门加强数据统计,有利于各个零散景区尽快形成旅游线路,此外,利用接待的游客数量和游客的积极评价来加大宣传力度。加大红色资源的挖掘,重视革命老区对当地经济建设的影响,成立专家小组或民间协会,对当地红色资源进行进一步调研,挖掘更多红色文化资源,并制定良好的红色资源保护体系,实现良性可持续发展。
六、小结
万源市的红色资源是革命老区贫困群众参与开发并为自身带来收入的一个先天性资源,红色资源的厚重感结合生态资源的沉淀感可以产生一种新的产业模式,两者互补互助。以红绿模式为主线,以政府、企业为辅助,带动沿线贫困群众参与脱贫工作的积极性。"红"扶经济效益不大,"绿"扶收益风险不小,"红+绿"创新融合,使得效益最大化。
“红+绿”模式集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等方式于一体,建设和维护生态文明,同时保护和发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精神,振兴革命老区。将脱贫实施到各村各户,因地制宜,依托自有资源等优势,资源效益最大化,依靠村民的双手脱贫致富,发挥当地的特色优势,推动经济的发展,助力精准扶贫。
参考文献:
[1]任庆芳.地方文献与红色旅游资源开发 《图书馆建设》2006.
[2]卓箐.兴国“红+绿”推进旅游业快速发展 赣南日报 2017.03.21.
[3]杨小鸟.开拓红色资源,传承红色文化.《辅导员:上旬刊(少先队工作)》.2014.
[4]2012年到2018年万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5]冉红.江西红色旅游扶贫的运行机制与实现途径[J].经济研究导刊, 2009, (25) .
[6]张春梅, 黄红娣, 曾一.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运行机制、现实困境与破解路径[J].农林经济管理, 2016 (15) :625-631.
[7]白鹏飞. 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户参与红色旅游的路径与对策:以陕甘宁革命老区为例,贵州农业科学 2017,45(07),146-149.
关键词:精准扶贫 红色资源 绿色生态 “红+绿”扶贫模式
一、精准扶贫下万源市“红+绿”扶贫模式的背景
(一)政策背景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扶贫工作就已在全国开展,但是长期以来,我国扶贫工作仍然存在较多突出的问题,贫困居民人数不明、贫困程度不一、相关等级分档不明确、扶贫资金难以精准有效利用。据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表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全国农村贫困居民人数记录在册高达8249万人(其中四川为602万人),并且实际人数远超统计人数。中共十八大中正式向中国人民提出两个百年的号召,第一个百年便是要在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并正式提出了“精准扶贫”政策。通俗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
万源市是川东革命老区扶贫开发的主战线,是四川省极其贫困地区之一。贫穷是万源最沉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为改善民生,万源市政府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任务系列中新思想、新理念、新要求并付诸万源市脱贫实践,
积极开展红“红+绿”扶贫模式实践,开发牛卯坪万花源景区,融合当地独有的红色历史文化与丰富的绿色生态景观,合理开发,努力实现最优组合,帮助当地居民拓宽就业增收渠道,推进精准脱贫工作开展。
(二)资源背景
(1)红色资源背景
万源市是全国红色旅游十二大片区“川陕苏区、紅岩精神”重点市之一。作为国内第二次革命战争川陕苏区的重要战场,在中国革命历程中意义重大。徐向前等优秀革命战士在万源进行了红四军史上“跨度最大、战斗条件最艰苦、战绩最显赫”的万源保卫战。万源市拥有万源保卫战纪念馆、红军公园、李家俊烈士故居等著名红色景点。
(2)绿色资源背景
万源市绿色生态景区丰富,万源市有国家级地质公园八台山,石冠古寺、龙潭温泉等各具特色的旅游景点,被誉为“中国西部养生天堂”。牛卯坪村森林覆盖率高,位于群山之中,植被种类丰富,除此之外有天然的溪流及荷塘,水资源丰富。
二、国内“红+绿”扶贫模式实践典型案例
中共中央办公厅曾提出要加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革命精神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要推动革命老区振兴和协调发展,离不开对当地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推广。任庆芳[1]表示红色旅游更需要各地提供自然旅游资料,人文旅游资料以及建设风貌旅游资料。在赣南日报[2]的报道中提及了兴国县以红色旅游为支柱,抓好“红”“绿”联合开发,实现当地经济增长的探索。
(一)井冈山“红与绿”扶贫模式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革命旧居旧址等相关资源保存完整且数量丰富。井冈山生态环境良好,有五指峰、龙潭等多个绿色生态景区,森林覆盖率高。改革开放以来,井冈山投资建设完善井冈山机场和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在红军医院旧址的小井村,村民依靠工艺纪念品和农家乐等旅游衍生品形式,人均年纯增收入已达到了五千元以上。井冈山实现了从贫困的革命老区向集红色旅游与绿色生态观赏为一体的旅游区转型。2017年共接待游客1732.54万人,实现旅游收入138.89亿元。“红与绿”扶贫模式在井冈山的实践,推动了井冈山的经济增长,助力了扶贫攻坚工作。
(二)浙江丽水市青田县万山乡红绿融合
万山乡是一个地处偏远、面积狭小、人口稀少、经济欠发达的革命老区。万山乡森林资源丰富,而且是中国共产党在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建立的地方性组织和红军最早地区之一。[3]利用红色教育体验+绿色生态采摘的“红绿结合”模式,实现了游客数量增长,提高了村民种植的积极性,当地居民收获可观的收入陆续脱贫,万山乡万山红白酒品牌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2018年全乡接待游客两千多人次,实现收益130余万元,提升了万山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助力了当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
三、万源市旅游开发发展现状
(一)万源市近年旅游业发展情况
由2012年到2018年万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了解到由2012年到2018年当地所接待的旅游人数和获得的旅游收入均呈直线上涨趋势,并且2016年之前保持着相对平稳的增长。在2016年后,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更实现较大幅度的增长,未来还将会有较大的市场增长空间。万源市将帮助当地居民摆脱贫困现状放在工作的首位,积极制定实施政策,精准落户,取得阶段性成果。
(二)实地调研当地旅游资源开发情况
2018年暑期,项目组全体成员前往万源市实地考察,我们在向当地群众进行相关调研咨询后,了解到万源有着八台山、龙潭河、等丰富的绿色资源,还有牛卯坪等独具特色的原生态小镇。红色资源方面,红军公园更是顺利地通过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审核。 为了打造红色旅游名城这张名片,万源市重点开发八台山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和花萼山国家地质公园,致力于打造万源战史陈列馆、红军公园等红色旅游加绿色旅游的特色线路。由此可见,万源市以旅游资源和红色资源相结合共同推动经济发展,取得了初步的阶段性成果。
红军公园是万源市内唯一一座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相结合的公园,而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是红军公园的核心。在园内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红军文化元素,如红军文化体验步道,老一辈军事家和革命家等雕像等。这种设计,使得游客在观景的同时,感受红军文化。通过与馆内管理员的沟通,了解到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已经建馆十二年,2000年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被确定为全国百个红色旅游重点景区。依托于《血战万源》的电视剧,游客的数量增多,在游客入馆登记处查阅相关材料了解到,游客以川内为主。 牛卯坪村是万源市精准扶贫的试点村镇。在牛卯坪村党员服务中心的村镇书记和村主任的介绍下,我们了解到当地政府为了发扬红色文化,推动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的发展,万源市文广新局计划在牛卯坪村打造万源红色文化党性教育基地。牛卯坪村拥有玄祖殿战场遗址、徐向前故居、红军医院旧址等,在此基础上他们也提出了“农旅结合+康养旅游”的改革试点方案,尝试走一条将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相结合的脱贫攻坚发展路。利用良好的生态条件和红色革命资源,打造特色民宿,并通过村企合作,由当地政府和企业帮助农民利用自家田园屋舍,发展农家乐的方式,带村民参与其中,帮助村民实现收入的提高,助力脱贫攻坚工作。在我们调研时,牛卯坪村创新改革已初见成效,在一二期规划下,已实现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完善,建设10千伏线路三公里,10千伏低压线路六公里;完善易地搬迁安置点绿化。建设园区道路3.5公里,硬件村道公路2.2公里。完成玄祖殿戰场遗址教育体验式教学基地和红色文化体验基地建设,生态环境的建设也初见成效,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合理开发打造了花卉基地470亩,水果基地150亩等。创新改革带来的脱贫攻坚成效显著,该景区在2018年共接待旅客1万人次,实现收入100万余,带动农户人均增长2千余元。而第三期工程仍在规划中,预计2020年万花源景区将全面建成,届时有望实现年接待游客容量大幅提升、旅游收入稳步增长,农村人均增收入同步增长。
四、“红+绿”扶贫模式在万源市探索的困境
(一)“红+绿”扶贫模式中的角色定位不够清晰
“红色旅游扶贫更多是一种政府行为, 政府要在旅游扶贫中起主导作用, 要起引导和帮扶弱势群体的作用, 使他们能参与红色旅游开发并在旅游发展中收益。”[5]政府应该在当地脱贫致富中起主导作用,积极融合红色文化和绿色资源,形成新的产业链,为当地带来经济增益。万源作为四川绿色资源开发度不高的景区之一,政府应该将基础交通设施的建设作为打开万源绿色资源开发的第一把钥匙,确保资金投入到点到位。同时政府在对外推广宣传中的积极影响是不可忽略的,万源市政府对“红+绿”扶贫模式的宣传工作有待拓展,相关试点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在可持续发展政策下,“红”和“绿”的色彩哪一个都不能被淡化,政府在整合资源,推动目标发展的同时也要为“红”“绿”色彩的保护制定严格的法规及惩戒制度,做到红色文化和绿色资源的开发成本最优化。组合产生双倍优势和互补劣势的最佳效应,政府在对红绿资源开发的资金投入中不能出现严重倾斜,以便达到资源组合最优化。政府没有意识到旅游扶贫中贫困群众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偏离了红色旅游扶贫的方向也较大地挫伤了革命老区群众参与红绿模式下扶贫旅游的积极性。
(二)投资者对投资收益和项目风险的顾虑
项目本身的特点是前期需要投入的资金金额巨大,预期回报周期长,项目本身的风险因素难以预估。在如今全国红色文化和绿色资源旅游景点相对饱和的情况下,投资者往往会优先考虑其投资收益期短,投资回报率高的地区。万源需要挖掘其发展的特色和优势并通过宣传方式多元化,线上线下同步推进等方式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同时政府出台相关的鼓励政策激发投资意向,吸引投资者。而投资者的入驻必然会产生企业、政府和群众的三方关系,若是存在信息传递断层、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或是只考虑一方利益等问题则会阻碍“红+绿”扶贫模式下旅游扶贫的发展。
(三)贫困群众参与“红+绿”扶贫模式面临的困境
(1)基础设施落后, 影响扶贫实际效果。“红+绿”旅游景区大部分缺乏集聚性和相关性,农村居民大多呈零星状居住分布在景区四周, 受地理因素影响,当地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比较落后, 同时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目前农户主要是利用自己的自有住房为游客提供一些较为简便的服务或者在通往景区的道路上销售一些自产特色产品,导致农户参与“红+绿”旅游的水平较低, 从“红+绿”旅游中获得的收入回报较少,低于预期, 进而影响其参与“红+绿”旅游的积极性。政府开拓“红+绿”旅游资源的途径困难,初级阶段的开发无暇顾及旅游小商品深加工、农副产品加工销售等活动, 影响扶贫实效。
(2)农户主动参与意识不强, 参与能力有限。伴随着近年来红色旅游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积极参与并受益其中。但还是存在部分农民思想观念滞后的情况,其参与“红+绿”旅游开发工作的意愿不强;缺乏主人翁意识,置身事外,拉低扶贫的整体效果。存在愿意参与的农户,但又因为自身条件的限制,导致其参与能力下降,开发进度缓慢;无法通过多种形式融入“红+绿”扶贫模式的发展, 实现共同脱贫致富的目标。
(3)贫困农户识别存在偏差, 影响扶贫精准度。“红+绿”扶贫模式是为了让更多贫困农户脱贫致富,而政府是旅游扶贫的主导者。但是由于在实际扶贫工作中县乡村各部门协调问题和多元化统计口径的差异, 致使贫困农户精准识别存在偏差, 导致扶贫对象不精准, 从而影响了扶贫工作的精准推进;存在部分真正需要帮扶的贫困农户没有从“红+绿”旅游中精准受益的情况, 扶贫综合效果不明显。[6]
(四)“红”和“绿”的衔接困境
首先红色革命资源与绿色生态资源可能会存在地域性差异,融合两种资源的产业链在发展初期会存在各种碰撞和摩擦。距离只是其中一个影响因子,如果强硬地将两者进行结合,反而会适得其反。其次,就万源市而言,其绿色生态资源的开发力度、占有资源、政府的重视程度及当地群众的熟知度等方面都高于红色革命资源。该情况所产生引起的不平衡,需要当地协同努力,调整倾斜角度找到一个新的支点,从而达到“红+绿”的协调平衡发展。再者,对于那些“绿”中带有隐性的“红”的资源难以定性。例如,徐向前拴马旧址是位于山顶的一棵大树,项目团队前往的时候,若无村主任的介绍,我们恐怕难以知道其历史含义和红色意义。拥有红色资源的地点应加强保护、利用和宣传的力度。在这种衔接困境下,适用“红+绿”精准扶贫模式的地区并不多。万源市所具备的条件恰好符合这种模式的探索和实施,若要将“红+绿”扶贫模式在当地进行具体落实依旧任重而道远。 五、对万源市“红+绿”扶贫模式的对策分析
(一)政府应提高对“红+绿”扶贫模式的支持力度,加强资金的投资力度,加强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等
万源市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2017年政府投资1360万元实施了红军公园的二次修复改造项目,对梯道进行改造;新设步道;對战史陈列馆游客服务中心的环境进行整治;完善旅客服务系统及其他基础设施增值等内容。试点村镇牛卯坪也积极捆绑旅游,税务,文广等脱贫资金0.3亿元,实施“国家补助+筹资筹劳”政策,帮助村民危房改造的同时,完善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成水源工程1处、蓄水池1口,铺设引水管道4公里,建成节水灌溉200亩;建设10千伏线路3公里,10千伏低压线路6公里;增设垃圾桶30个、垃圾池5个;建设园区道路3.5公里,硬化村道公路2.2公里,两个旅游接待中心;完成农耕文化展示屋、村文化室、标准化卫生室、图书室等“1+6”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完成了易地搬迁安置点文化墙、指示牌、文化室、图书室、广播室等软件建设,以及老旧民居、红军战场遗址等基础设施进行改建维修。
(二)加大宣传和招商引资力度
万源市牛卯坪村引进红宝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投入资金近三亿元进行旅游开发,全方面建设多个旅游项目,全力打造具有当地特色,服务接待能力强的旅游景点。红宝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对牛卯坪实地考察后,提出农民可以依靠自己的土地资源和对房屋改造,为游客游玩提供农家乐形式的旅游休闲项目,自家种菜突出“农”味,富有农家特色。“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并不是对当地自然生态资源的“硬”利用,合理利用资源,在牛卯坪村农家乐产
业的发展中充分挖掘具有当地特色的食品,从食的方面体现文化的吸引力。每年都会举行“红色文化活动月”的活动,以万源市为核心支撑,突出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打造了三条各具特色的精品旅游线路。目前,该市已经成功举办两届“红色文化月活动”,对传承红色精神,发扬红色文化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通过达州发布,万源旅游等微信公众号,发布相关旅游资讯,景点推荐及路线规划等。
(三)提高贫困群众参与意识
“红+绿”扶贫模式的实施目前得不到贫困人民的普遍认同。村支部干部应全面深入农户家庭,及时了解实际脱贫状况,同时大力宣传新型扶贫模式的优势,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是青山绿水的守护者更是红色精神的传承者。万源市[7]实行“农户+企业”合作包装,农民提供农产品,万源市恒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包装,“农户+名村”进行销售,农民自销与四川省“百强名村”—成都市郫都区唐昌镇战旗村对口线上线下帮扶销售相结合,共同发力促进农民增收。
(四)加强景区合作,实现当地红色经济可持续发展。
景区开发商扩大景区映射范围,以较低的开发成本挖掘其周边待开发景区,同时,知名景点利用品牌效益来带动周边不知名景点,形成协同效应,并为景区带来最大效益。景区与景区之间,间隔较远的,应通过在沿途服务站、汽车站、加油站等建立起连接点,加强红色景区、绿色景区宣传,积极引导旅客去往相关景区。相关部门加强数据统计,有利于各个零散景区尽快形成旅游线路,此外,利用接待的游客数量和游客的积极评价来加大宣传力度。加大红色资源的挖掘,重视革命老区对当地经济建设的影响,成立专家小组或民间协会,对当地红色资源进行进一步调研,挖掘更多红色文化资源,并制定良好的红色资源保护体系,实现良性可持续发展。
六、小结
万源市的红色资源是革命老区贫困群众参与开发并为自身带来收入的一个先天性资源,红色资源的厚重感结合生态资源的沉淀感可以产生一种新的产业模式,两者互补互助。以红绿模式为主线,以政府、企业为辅助,带动沿线贫困群众参与脱贫工作的积极性。"红"扶经济效益不大,"绿"扶收益风险不小,"红+绿"创新融合,使得效益最大化。
“红+绿”模式集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等方式于一体,建设和维护生态文明,同时保护和发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精神,振兴革命老区。将脱贫实施到各村各户,因地制宜,依托自有资源等优势,资源效益最大化,依靠村民的双手脱贫致富,发挥当地的特色优势,推动经济的发展,助力精准扶贫。
参考文献:
[1]任庆芳.地方文献与红色旅游资源开发 《图书馆建设》2006.
[2]卓箐.兴国“红+绿”推进旅游业快速发展 赣南日报 2017.03.21.
[3]杨小鸟.开拓红色资源,传承红色文化.《辅导员:上旬刊(少先队工作)》.2014.
[4]2012年到2018年万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5]冉红.江西红色旅游扶贫的运行机制与实现途径[J].经济研究导刊, 2009, (25) .
[6]张春梅, 黄红娣, 曾一.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运行机制、现实困境与破解路径[J].农林经济管理, 2016 (15) :625-631.
[7]白鹏飞. 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户参与红色旅游的路径与对策:以陕甘宁革命老区为例,贵州农业科学 2017,45(07),146-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