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价值与渗透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lissa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统文化是中国数千年沉淀下来的精华,随着教育改革的创新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在教学中也有着重要影响。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语文教师的重视,在教学中将传统文化无形地渗透教育教学中。在此,以初中语文为教学载体谈谈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语文;渗透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对每个学科都有了更高的要求。语文学科作为我国的母语學科对学生的成长教育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语文相关的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中国是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古国,文化历史悠久。悠久的中华文化为语文教学提供了许多的素材。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研究这个问题,把教材中的内容做整合,将有用的历史和传统文化渗透语文教学中。这样有利于学生品质的塑造,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也是体现当前提出“立德树人”的具体体现。做好这一工作不仅仅是教学任务,也是教育任务。所以我们必须在教学中做好传统文化的渗透。
   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价值
   1.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内涵,拥有许多具有教育意义的历史事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丰富教学内容,将优秀的传统思想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对今后的学习和成长都有积极帮助。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与小学阶段相比有一定难度的提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提供帮助。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的开展中要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建立语文基础知识体系,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语言能力、阅读能力等。在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教师将传统文化渗透于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纽带。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经常讲授一些传统文化思想,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初中阶段的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对传统文化有很大的学习兴趣,能宣传传统文化。传统文化蕴含了很多语文知识,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对写作、语言能力都有促进作用[1]
   二、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1.通过语文教材,让学生认知传统文化的内涵
   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教师需要围绕教材的核心思想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语文教材包括许多内容,它有古诗文、古代文学作品、现代文学作品等多种类型,在教材中融入传统文化,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学,吸引兴趣还可以增加社会责任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例如,《论语》作为儒家的经典著作,代表了儒家思想。在学习孔子的《论语》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论语》的学习活动,围绕孔子开展教学,让学生找寻资料,从各种资料中了解孔子的思想、经历、文学作品等,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表达自己对孔子以及《论语》的看法,讲述儒家思想核心和《论语》包含的主要思想。在交流与沟通中认识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明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意义[2]。通过《论语》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习方法,知道了思考与学习的关系,同时又深刻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学习的论述。从而热爱学习,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2.利用活动,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大多是教师中规中矩地讲课传授知识,这样枯燥无味的课堂并不能很好地带动学生学习,长此以往还会让学生感到疲惫,课堂效率也会下降。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可以渗透传统文化,举办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加对课文的理解。不仅创新了教学模式还提升了学生的认知能力。
   例如,在《行路难》一文的教学中,学生要了解诗文的含义,明白诗文所表达的是世道艰难。抒写作者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遇的艰难险阻,在途中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然而即使面对这样的困苦,他也依旧没有放弃伟大的理想,盼望着有一天可以实现自己的抱负,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前途的积极乐观、豪迈的心态。教师可以播放关于李白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了解李白的人生遭遇,使学生在将来可以积极、勇敢地面对人生的困境。
   3.扩大阅读,学习优秀传统文化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在课堂中不仅要重视阅读,在课外也要积极开展阅读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在阅读的基础上引入传统文化,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海洋里遨游,汲取自己健康成长的养分。例如,《刘姥姥进大观园》节选自《红楼梦》,教师可以开展“阅读名著,品味经典”的活动,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品读四大名著,再写一篇观后感,讲述自己对书中某位人物的看法,讲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阅读名著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可以提高文学修养。通过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更了解传统文化,感受学习传统文化的乐趣。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学习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增加对历史的了解、对文化的了解,还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加民族凝聚力。而将传统文化渗透初中语文教学中,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张韶侠.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1(7):52-53.
   [2]陈美娟.浅谈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新课程,2021(8):63.
其他文献
“三点半难题”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连续几年成为全国“两会”期间的热议话题.铜梁区因地制宜化解“三点半难题”,将课后服务作为2021年“十件民生实事
摘 要:在新时代人们对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诉求,在教学过程中应试教育不再是教学开展的主要理念,教师需要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得到发展,让学生的思维和认知得到提升,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将目光投放于小学语文教育,分析了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应当如何开展才可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培养,让学生的创新能力、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小学教育;
摘 要:初中阶段的化学教材为学生设置了简单的物质及物质的变化,同时也设置了基本的实验操作及简单计算,这都为高中阶段进一步学习化学这门学科奠定了基础。但是根据多年教学实践,发现依然有占比较多的学生进入高中后,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出现了断崖式的下滑,为此就新教材初高中化学的衔接问题从教法、学法和讲授内容上对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使学生从初中的局部了解知识扩展到高中的全面把握和理解知识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培养学生规则意识,提高道德修养的重要课程。通过学习,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现对如何将立德树人贯穿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果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立德树人;初中道德与法治;爱国;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摘 要:近年来,多元文化的大量涌入对我国传统文化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对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不利影响。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合理渗透传统文化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强化整体教育效果。综合探究高中语文教学进行传统文化渗透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传统文化   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时,传统文化的合理渗透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确保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具有更深刻的认
随着我国当下社会的各方面迅速发展,人才教育方面的问题逐渐突出,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2019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家职业n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改革要求,明确提出要在高职教育中实
摘 要:在高中阶段,生物学科目具有一定抽象性,其中部分知识,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困难,影响了教学效率。对此,高中生物学教师必须寻找有效的方式,将生物学知识具象化,便于学生理解。事实上,将劳动教育与高中生物学相结合,可以使学生在参加劳动的过程中,体会其中蕴含的生物学知识,从而产生深刻的印象。所以,高中生物学教师可以将劳动教育渗透进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享受劳动喜悦的同时学会更多知识。主要从劳动教育入手,
摘 要:新的课程改革使议题式教学成为实施活动型课程的重要抓手,也成为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情境作为议题教学的载体,在议题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从学习兴趣、核心素养、必备知识、思维品质、价值导向等方面阐述优化情境创设的策略。   关键词:优化情境;策略;议题教学   议题式教学对作为实施活动型课程的重要抓手,对推动新课程的实施意义重大。而情境作为承载问题或任务的载体,其是否优化对议题教
文章主要通过一些典型例题讲解了无限项之和的极限求法,包括:利用夹逼准则求之;先求和,再求极限;利用定积分的定义n求之;用裂项相消法(部分分式法)求之等。
摘 要:阅读和表达一直是我国高中语文的主要教学知识点,每一个高中语文教学工作者都会以提高学生阅读以及表达能力来提高学生整体的语文水平。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对现阶段大部分高中语文的教学课堂都有着不小的意义,在很多语文教学课堂中都有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通过总结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当发现其潜在的益处,高效地利用该方式来辅助教学。   关键词:思辨性;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