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范式”来源于教师受到相同的教育和训练,并为他们提供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基本途径和思路。相对教学法来说,教学范式的概念更为宽泛,教学范式包括各种具体的教学法。
一、两种外语教学范式代表的对比分析
1.传统外语教学法
传统教学法通常指以语法为纲的语法翻译法,16~19世纪盛行于欧洲,语言学基础是历史比较语言学,认为各种语言基本相同,语言和思维相统一,本族语可被逐词译成外语,或外语可被逐词译成本族语。该教学法后来发展为用母语语法讲解、背诵、翻译练习等方式来教外语,产生了以结构为纲的视听法。视听法主张听说领先,反复实践,形成习惯,限制使用母语,这是对翻译法的重大变革,有交际法的影子,但本质上仍属于传统法。
语法翻译法、视听法都与语法结构有关,两者的深层哲学思想基础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心智主义,所以都被看做传统法。语法翻译法更能代表传统教学法。语法翻译法强调运用母语进行教学,先学语法,进行语言对照。翻译既是教学手段又是教学目的。教师拥有绝对权威,课堂上进行语法分析,采用复习、讲解、默写、听写、背诵、练习巩固等形式进行教学。学生在大部分时间学习规则,讲究语法准确度,很少使用语言。语法、词法、语音等专项知识教学相结合,着重培养阅读与翻译能力。语法翻译法对教师能力要求不高,利用母语教学有助于理解抽象的知识,并具有一定的正迁移作用。强调心智发展,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能力。以语法为语言的核心,重书面语,学生能理解复杂的句子。该方法操作简单,易教易学,属认知法的前身。但是,该法过于依赖翻译和语法,教法简单,教学脱离实际,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易疲劳。由于忽视语言技能培养,忽视口语能力,学生外语交际能力弱,缺乏主动学习精神,学习积极性不高。
2.外语交际教学法
交际法又称“功能法”、“意念法”,以语言功能项目为纲,是培养交际能力的一种教学法体系。该方法不是以练习和教师为中心,而是以课堂教学任务和学生为中心,鼓励最大限度练习使用语言,内容真实,情景真实。交际法和直接法的教学理念相似。交际法的语言理论基础为习得理论,习得理论来自认知理论和建构理论。从相关的教学法角度来看,交际法是建立在对视听法、直接法和认知法的批判吸收的基础上,强调借助行为在无意识的状态中习得,但行为目的被淡化。交际法通过大量课堂交际活动实现,如游戏、表演、演讲、互动等。该法允许学生犯语言错误,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交际法从行为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文化学、人际关系学等理论中吸取合理元素,是多种学派和理论的产物。主张通过接触、模拟练习、交际表达、大量的语言活动,达到掌握、归纳语法结构和获得交际能力的目的。交际法迎合了人们的表现欲,学生语言流畅,学习积极性较高。该法注意培养语言运用能力,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需要什么学什么,省时省力,所学内容实用。交际法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交际,重视口语训练,使用真实自然的语言。但是,交际法忽视语言知识教学,学生容易出现语言石化现象,教学费时、费力,对教师及教学设施要求也较高。该法功利性强,教学显得乱而无序。它缺乏语言功能项目的标准、范围以及教学顺序的科学依据,语言形态和结构也难以和功能项目协调一致。由于学生接触目的语机会不够,教学效果受到一定限制。
二、两种外语教学范式结合的原则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以语法翻译法为代表的传统教学范式与以交际法为代表的现代教学范式究竟孰优孰劣,难以论断。应当说两种教学范式各有千秋,皆有不足。不应以极端方式对它们进行扬弃,应取两家之长:既要流畅,又要准确,既要交际能力,又要语言能力。折衷主义是解决两种教学范式取舍问题的较理想的办法,这和钟摆理论相似。合理的钟摆应根据需要有时偏左,有时偏右,有时在中间。进行折衷教学时,应遵循以下原则:控制并利用母语的折衷原则;学习、运用上的折衷原则;口语、书面语上的折衷原则;内容和形式上的折衷原则;教学方法上的折衷原则;师生重心的折衷原则;语法翻译上的折衷原则;教学内容局部与整体上的折衷原则。
三、平衡两种教学范式的支点是学生需求
“需求”是“想得到的和现实的差距”,这种差距形成需求,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消除这种差距。外语学习需求有六大特性:(1)核心性,指分析、了解外语教学理论研究、外语教学过程以及外语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制定政策的情况;(2)层次性,指多种层次需求;(3)可分性,对需求可以进行分类;(4)可测性,对需求可以进行测量;(5)变化性,指需求是变化的;(6)多维性,指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具体说来,外语学习需求体现在学习的目标、内容及过程上,学生需求是不同的、变化的。
需求分析是指确定学生的语言需要并将需要按先后的顺序排列。进行需求分析的目的是根据学习者的学习目的,对课堂设计进行调整,而不是无视不同的教学目标,照本宣科地依据大纲进行教学。因此,教学实践过程中,应根据需求分析结果,因材施教。常用的需求分析方法有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定性方法强调自然观察,包括直接观察、参与性观察和个案研究。定量方法强调对研究环境的操纵和控制,即通过实验方法去观察。例如,定期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具体学习方法,有什么样的学习爱好等,属定性方法。而定期通过测试了解学生在听、说、读、写、译等应用技能方面的实际需要,则属定量方法。很多情况下,可以综合使用两种方法了解学生需求,需求分析是连续、重复的,需进行长期的、定时的分析。
根据需求分析确定教学方式,不是指简单地把两种外语教学范式进行绝对平衡,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对两种教学范式进行灵活取舍。否则,学生需求分析就失去了意义。例如,成人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是为了工作需要,取得文凭,提高素质,适应社会发展和自尊需要等方面。因此,对成人初学者,由于其学习需求的“功利性”比较明显,而且语言基础往往较薄弱,教师采用偏向传统的教学法,先让他们获得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和信心之后,再逐步采用“交互式”的现代教学法,提高其语言运用能力,这样教学的效果会更好。
由此看来,一种新的教学法往往是在对前一种教学法的批判和继承的基础上产生的,断言某种教学法优于其他教学法是片面的。虽然有些教学法在某些观点上相互对立,但更多的教学法或相互兼容,或结合互补,或承上启下。
对要传统教学范式还是要现代教学范式的问题,答案是根据学生需求进行调整和取舍。在学生需求和社会需求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很难说哪种教学方法能够长期发挥作用。根据学生需求对两种外语教学范式进行合理折衷,使两种教学范式从对立走向互动,是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法的必由之路。无视学生需求的教学范式是毫无意义的,学生需求是两大外语教学范式平衡的支点。
参考文献
[1] 叶平.中国基础教育的范式革命——创新教育再解析.http:www.cst21.com.cn2yp-fs.htm,2000.
[2] 左焕琪.外语教育展望.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 管新平.行为主义与认知理论语言观及其教学法.外语研究,2005(4).
[4] 刘振聪.认知语言学的基础学科:认知心理学观察.山东外语教学,2006(1).
[5] 佚名.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评价.http:lunwen.24en.comyingyu2006-03-178377.html,2006.
[6] 李明远.认知论的发展和实践意义.http:www.psychcn.compsyhistory200310145034351.shtml,2005.
[7] 杨昌华,高有华.http:www.wwenglish.comenschooldoc4724.htm,2005.
[8] Kemp,J.et al.Designing Effective Instruction.Prentice Hall,1998.
[9] 倪传斌,刘治.外语需求的特征分析.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2).
[10] Jack C.Richards.et al.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
一、两种外语教学范式代表的对比分析
1.传统外语教学法
传统教学法通常指以语法为纲的语法翻译法,16~19世纪盛行于欧洲,语言学基础是历史比较语言学,认为各种语言基本相同,语言和思维相统一,本族语可被逐词译成外语,或外语可被逐词译成本族语。该教学法后来发展为用母语语法讲解、背诵、翻译练习等方式来教外语,产生了以结构为纲的视听法。视听法主张听说领先,反复实践,形成习惯,限制使用母语,这是对翻译法的重大变革,有交际法的影子,但本质上仍属于传统法。
语法翻译法、视听法都与语法结构有关,两者的深层哲学思想基础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心智主义,所以都被看做传统法。语法翻译法更能代表传统教学法。语法翻译法强调运用母语进行教学,先学语法,进行语言对照。翻译既是教学手段又是教学目的。教师拥有绝对权威,课堂上进行语法分析,采用复习、讲解、默写、听写、背诵、练习巩固等形式进行教学。学生在大部分时间学习规则,讲究语法准确度,很少使用语言。语法、词法、语音等专项知识教学相结合,着重培养阅读与翻译能力。语法翻译法对教师能力要求不高,利用母语教学有助于理解抽象的知识,并具有一定的正迁移作用。强调心智发展,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能力。以语法为语言的核心,重书面语,学生能理解复杂的句子。该方法操作简单,易教易学,属认知法的前身。但是,该法过于依赖翻译和语法,教法简单,教学脱离实际,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易疲劳。由于忽视语言技能培养,忽视口语能力,学生外语交际能力弱,缺乏主动学习精神,学习积极性不高。
2.外语交际教学法
交际法又称“功能法”、“意念法”,以语言功能项目为纲,是培养交际能力的一种教学法体系。该方法不是以练习和教师为中心,而是以课堂教学任务和学生为中心,鼓励最大限度练习使用语言,内容真实,情景真实。交际法和直接法的教学理念相似。交际法的语言理论基础为习得理论,习得理论来自认知理论和建构理论。从相关的教学法角度来看,交际法是建立在对视听法、直接法和认知法的批判吸收的基础上,强调借助行为在无意识的状态中习得,但行为目的被淡化。交际法通过大量课堂交际活动实现,如游戏、表演、演讲、互动等。该法允许学生犯语言错误,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交际法从行为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文化学、人际关系学等理论中吸取合理元素,是多种学派和理论的产物。主张通过接触、模拟练习、交际表达、大量的语言活动,达到掌握、归纳语法结构和获得交际能力的目的。交际法迎合了人们的表现欲,学生语言流畅,学习积极性较高。该法注意培养语言运用能力,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需要什么学什么,省时省力,所学内容实用。交际法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交际,重视口语训练,使用真实自然的语言。但是,交际法忽视语言知识教学,学生容易出现语言石化现象,教学费时、费力,对教师及教学设施要求也较高。该法功利性强,教学显得乱而无序。它缺乏语言功能项目的标准、范围以及教学顺序的科学依据,语言形态和结构也难以和功能项目协调一致。由于学生接触目的语机会不够,教学效果受到一定限制。
二、两种外语教学范式结合的原则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以语法翻译法为代表的传统教学范式与以交际法为代表的现代教学范式究竟孰优孰劣,难以论断。应当说两种教学范式各有千秋,皆有不足。不应以极端方式对它们进行扬弃,应取两家之长:既要流畅,又要准确,既要交际能力,又要语言能力。折衷主义是解决两种教学范式取舍问题的较理想的办法,这和钟摆理论相似。合理的钟摆应根据需要有时偏左,有时偏右,有时在中间。进行折衷教学时,应遵循以下原则:控制并利用母语的折衷原则;学习、运用上的折衷原则;口语、书面语上的折衷原则;内容和形式上的折衷原则;教学方法上的折衷原则;师生重心的折衷原则;语法翻译上的折衷原则;教学内容局部与整体上的折衷原则。
三、平衡两种教学范式的支点是学生需求
“需求”是“想得到的和现实的差距”,这种差距形成需求,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消除这种差距。外语学习需求有六大特性:(1)核心性,指分析、了解外语教学理论研究、外语教学过程以及外语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制定政策的情况;(2)层次性,指多种层次需求;(3)可分性,对需求可以进行分类;(4)可测性,对需求可以进行测量;(5)变化性,指需求是变化的;(6)多维性,指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具体说来,外语学习需求体现在学习的目标、内容及过程上,学生需求是不同的、变化的。
需求分析是指确定学生的语言需要并将需要按先后的顺序排列。进行需求分析的目的是根据学习者的学习目的,对课堂设计进行调整,而不是无视不同的教学目标,照本宣科地依据大纲进行教学。因此,教学实践过程中,应根据需求分析结果,因材施教。常用的需求分析方法有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定性方法强调自然观察,包括直接观察、参与性观察和个案研究。定量方法强调对研究环境的操纵和控制,即通过实验方法去观察。例如,定期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具体学习方法,有什么样的学习爱好等,属定性方法。而定期通过测试了解学生在听、说、读、写、译等应用技能方面的实际需要,则属定量方法。很多情况下,可以综合使用两种方法了解学生需求,需求分析是连续、重复的,需进行长期的、定时的分析。
根据需求分析确定教学方式,不是指简单地把两种外语教学范式进行绝对平衡,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对两种教学范式进行灵活取舍。否则,学生需求分析就失去了意义。例如,成人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是为了工作需要,取得文凭,提高素质,适应社会发展和自尊需要等方面。因此,对成人初学者,由于其学习需求的“功利性”比较明显,而且语言基础往往较薄弱,教师采用偏向传统的教学法,先让他们获得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和信心之后,再逐步采用“交互式”的现代教学法,提高其语言运用能力,这样教学的效果会更好。
由此看来,一种新的教学法往往是在对前一种教学法的批判和继承的基础上产生的,断言某种教学法优于其他教学法是片面的。虽然有些教学法在某些观点上相互对立,但更多的教学法或相互兼容,或结合互补,或承上启下。
对要传统教学范式还是要现代教学范式的问题,答案是根据学生需求进行调整和取舍。在学生需求和社会需求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很难说哪种教学方法能够长期发挥作用。根据学生需求对两种外语教学范式进行合理折衷,使两种教学范式从对立走向互动,是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法的必由之路。无视学生需求的教学范式是毫无意义的,学生需求是两大外语教学范式平衡的支点。
参考文献
[1] 叶平.中国基础教育的范式革命——创新教育再解析.http:www.cst21.com.cn2yp-fs.htm,2000.
[2] 左焕琪.外语教育展望.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 管新平.行为主义与认知理论语言观及其教学法.外语研究,2005(4).
[4] 刘振聪.认知语言学的基础学科:认知心理学观察.山东外语教学,2006(1).
[5] 佚名.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评价.http:lunwen.24en.comyingyu2006-03-178377.html,2006.
[6] 李明远.认知论的发展和实践意义.http:www.psychcn.compsyhistory200310145034351.shtml,2005.
[7] 杨昌华,高有华.http:www.wwenglish.comenschooldoc4724.htm,2005.
[8] Kemp,J.et al.Designing Effective Instruction.Prentice Hall,1998.
[9] 倪传斌,刘治.外语需求的特征分析.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2).
[10] Jack C.Richards.et al.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