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化学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生活的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只有突出实验操作,才能使化学理论知识逐步的完善。本文探讨了拓展教学思路,培养高中化学课程学生实验能力的主要途径,包括:充分利用趣味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兴趣;加强课堂典型实验演示,深化学生的探究意识;加强与生产生活联系,构建学生实验学习平台。
关键词:教学思路 高中化学 实验能力 培养
化学,可以培养学生进一步的认识自然和了解自然,而且对于学生形成一定的科学素养,进一步紧密联系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实验,是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具体途径,是培养学生由知识型人才向应用型人才过度的主要环节,因此,强化学生实验操作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与人类实践操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化学本身就是一堂生动的实验课,离开实验的化学是无法持续发展的。所以,在高中的各个年级,强化化学科目中的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都得到了非常的重视。而且新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通过实验探究,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方法,进一步体验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认识实验在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化学实验能力。[1]”因此,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进一步拓展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化学实验的创新和化学实验手段改进的研究,对提高化学实验的教学质量十分重要。
一、充分利用趣味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兴趣
人们要对一件事情愿意去学习,那么首先要对这件事情感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对事物有兴趣时,他的大脑就会兴奋起来,对事物的记忆的时间将大大延长。反之,当人对事物毫无兴致时,他的大脑细胞就会越来越疲劳,即使当时记住了,印象也很模糊。因此,通过激发学生的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来培养学生进一步动手参与和主动思考实验具体细节对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有重要作用。学习金属镁时,教师可以先设计一个“星光飞舞”的实验,原理为:当胆矾粉末、镁粉和还原铁粉落在火焰上时,胆矾的铜离子使火焰呈现绿色,镁粉和铁粉因体积很小,与空气的接触面很大,容易被火焰灼热,所以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化合生成氧化镁和四氧化三铁[2];学习氯化铁知识时,可以先设计一个“喷雾作画”的实验,原理为:利用氯化铁溶液遇到硫氰化钾溶液显血红色,遇到亚铁氰化钾溶液显蓝色,遇到铁氰化钾溶液显绿色,遇苯酚显紫色,氯化铁溶液喷在白纸上显黄色。通过类似的趣味实验,充分吊起了学生学习的“胃口”,再加上高中学生特殊的年龄特点,大部分学生学完相应知识后,都会主动的去自己动手做相关的家庭实验,这种自发的意识对于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大有裨益。
二、加强课堂典型实验演示,深化学生的探究意识
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经常运用的教学形式,它生动、简捷、有效,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最好的教学手段之一,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有助于认识变化的实质,借以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达到教学目的。对典型化学实验的演示,比如氧气、氨气、甲烷的制取,要突出实验原理、操作环节、仪器使用、现象观察、实验总结等几个环节,都要起到演示和示范的作用,力求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首先说传统的演示实验,一般是都“验证性”的,通过此类实验的演示,重点让学生掌握相关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过程,培养基本的化学实验素养,尤其注意在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和實验操作三条“线”的基础上,向“原理 仪器”、“仪器 技能”、“原理 技能”三个交叉。第二,通过改进,使原有化学实验的“验证性”为“探究性”一般程序是:实验→观察→提出问题→讨论→分析比较→得出结论[3]。比如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教师可以同时让学生看双氧水与二氧化锰制氧气的过程,再看高锰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加热制取氧气的过程,然后类比三套装置的异同,看二氧化碳制取的时候可以和哪个实验用同一套装置,为什么。通过分析,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和探究各套实验装置之间的区别,培养对化学实验更深层次的认识。
三、加强与生产生活联系,构建学生实验学习平台
新课改的实施,使得高中化学实验内容的开始逐步的摆脱理论化、模式化的特点,开始逐步的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只有这些紧密结合生活,联系生产实际的案例才能更加深刻的在学生心目中构建一个真实的平台,这样学生就会感觉知识很贴近自己,学习也就有了着力点,尤其一些贴近生活的实验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那更会非常有效的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实验的能力。比如人教版高中化学中的“污水处理——电浮选凝聚法”、“比色法测定抗贫血药物中铁的含量”、“饮料的研究”等实验案例的选用,都可以非常有效的做为连接课堂知识与生产实际的纽带,去激发学生动手实验的情绪[4]。尤其是在一些水资源污染严重的地区,学生必然十分重视电浮选凝聚法处理污水,而且学完后还会亲自在动手利用其它的一些化学原理来处理污水。所以,教师结合各地的生产实际,因地制宜的采用一些联系当地情况的案例做为化学课堂的素材,这对于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新课标》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着眼于提高21 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积极倡导“以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所以说,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使得化学实验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重要性进一步常突出,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拓宽思路,强调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提高,这就要求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必须要进一步创新教学方式[5]。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为化学知识的广泛应用和发展提供更为宽阔的平台。
参考文献:
[1]新课标理念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EB]
[2]高中化学趣味实验[EB]
[3]杨光辉.《新课标》理念下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开
展[J].化学教学,2004(9)
[4]从高中化学新课标教材看实验教学理念的变化[EB]
[5]罗冬阳.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方式改进的研究[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1(3)
关键词:教学思路 高中化学 实验能力 培养
化学,可以培养学生进一步的认识自然和了解自然,而且对于学生形成一定的科学素养,进一步紧密联系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实验,是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具体途径,是培养学生由知识型人才向应用型人才过度的主要环节,因此,强化学生实验操作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与人类实践操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化学本身就是一堂生动的实验课,离开实验的化学是无法持续发展的。所以,在高中的各个年级,强化化学科目中的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都得到了非常的重视。而且新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通过实验探究,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方法,进一步体验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认识实验在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化学实验能力。[1]”因此,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进一步拓展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化学实验的创新和化学实验手段改进的研究,对提高化学实验的教学质量十分重要。
一、充分利用趣味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兴趣
人们要对一件事情愿意去学习,那么首先要对这件事情感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对事物有兴趣时,他的大脑就会兴奋起来,对事物的记忆的时间将大大延长。反之,当人对事物毫无兴致时,他的大脑细胞就会越来越疲劳,即使当时记住了,印象也很模糊。因此,通过激发学生的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来培养学生进一步动手参与和主动思考实验具体细节对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有重要作用。学习金属镁时,教师可以先设计一个“星光飞舞”的实验,原理为:当胆矾粉末、镁粉和还原铁粉落在火焰上时,胆矾的铜离子使火焰呈现绿色,镁粉和铁粉因体积很小,与空气的接触面很大,容易被火焰灼热,所以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化合生成氧化镁和四氧化三铁[2];学习氯化铁知识时,可以先设计一个“喷雾作画”的实验,原理为:利用氯化铁溶液遇到硫氰化钾溶液显血红色,遇到亚铁氰化钾溶液显蓝色,遇到铁氰化钾溶液显绿色,遇苯酚显紫色,氯化铁溶液喷在白纸上显黄色。通过类似的趣味实验,充分吊起了学生学习的“胃口”,再加上高中学生特殊的年龄特点,大部分学生学完相应知识后,都会主动的去自己动手做相关的家庭实验,这种自发的意识对于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大有裨益。
二、加强课堂典型实验演示,深化学生的探究意识
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经常运用的教学形式,它生动、简捷、有效,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最好的教学手段之一,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有助于认识变化的实质,借以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达到教学目的。对典型化学实验的演示,比如氧气、氨气、甲烷的制取,要突出实验原理、操作环节、仪器使用、现象观察、实验总结等几个环节,都要起到演示和示范的作用,力求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首先说传统的演示实验,一般是都“验证性”的,通过此类实验的演示,重点让学生掌握相关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过程,培养基本的化学实验素养,尤其注意在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和實验操作三条“线”的基础上,向“原理 仪器”、“仪器 技能”、“原理 技能”三个交叉。第二,通过改进,使原有化学实验的“验证性”为“探究性”一般程序是:实验→观察→提出问题→讨论→分析比较→得出结论[3]。比如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教师可以同时让学生看双氧水与二氧化锰制氧气的过程,再看高锰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加热制取氧气的过程,然后类比三套装置的异同,看二氧化碳制取的时候可以和哪个实验用同一套装置,为什么。通过分析,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和探究各套实验装置之间的区别,培养对化学实验更深层次的认识。
三、加强与生产生活联系,构建学生实验学习平台
新课改的实施,使得高中化学实验内容的开始逐步的摆脱理论化、模式化的特点,开始逐步的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只有这些紧密结合生活,联系生产实际的案例才能更加深刻的在学生心目中构建一个真实的平台,这样学生就会感觉知识很贴近自己,学习也就有了着力点,尤其一些贴近生活的实验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那更会非常有效的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实验的能力。比如人教版高中化学中的“污水处理——电浮选凝聚法”、“比色法测定抗贫血药物中铁的含量”、“饮料的研究”等实验案例的选用,都可以非常有效的做为连接课堂知识与生产实际的纽带,去激发学生动手实验的情绪[4]。尤其是在一些水资源污染严重的地区,学生必然十分重视电浮选凝聚法处理污水,而且学完后还会亲自在动手利用其它的一些化学原理来处理污水。所以,教师结合各地的生产实际,因地制宜的采用一些联系当地情况的案例做为化学课堂的素材,这对于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新课标》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着眼于提高21 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积极倡导“以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所以说,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使得化学实验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重要性进一步常突出,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拓宽思路,强调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提高,这就要求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必须要进一步创新教学方式[5]。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为化学知识的广泛应用和发展提供更为宽阔的平台。
参考文献:
[1]新课标理念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EB]
[2]高中化学趣味实验[EB]
[3]杨光辉.《新课标》理念下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开
展[J].化学教学,2004(9)
[4]从高中化学新课标教材看实验教学理念的变化[EB]
[5]罗冬阳.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方式改进的研究[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