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数字化:从网络版到网站群

来源 :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caijuan3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以来,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数字化给期刊社原有的编辑、出版、管理、经营模式带来了重大影响。数字化期刊已经进入到人们的阅读生活之中,并呈现出越来越强劲的发展势头,其表现为:一是大部分传统期刊已经分别加入不同的网络传播平台,以网络期刊的形式满足日益增强的网上阅读需求。二是新的网络原创版期刊以多媒体形式向众多读者传播信息。三是市场规模逐渐形成。根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的《2007—2008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2007年我国互联网期刊和多媒体网络互动期刊收入已达7.6亿元,占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的2.1%。另据统计,中国的数字期刊用户正在以每年60%左右的增长率迅速铺开,一个潜在的市场将逐渐显现。
  总体来看,我国期刊业数字化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数字化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如一些刊社对期刊数字化还缺乏足够的认识,期刊数字化商业模式尚未形成,期刊数字化标准尚未受到广泛重视,等等。
  那么,数字化对于期刊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或者说,什么才是期刊数字化应当追求的方向?近年来,一些期刊社开始进行积极的探索,尤其以《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的期刊网站群建设令人瞩目。简而言之,该社在期刊数字化问题上,已经不再局限于创办期刊网络版,而是着眼于创建期刊网站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创办的CRTER网站群是一个由统一规划建设的若干个能够相互共享信息,并按照一定的隶属关系组织在一起,既可以统一管理,又可以独立管理且自成体系的网站集合。在这一概念下,CRTER将8年时间构筑的12个中文域名、3个英文域名的15个网站整合为一个集合群体,取名为“CRTER网站群”。这一网站群的功能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多种数字化技术沟通手段缩短了期刊、作者、专家之间的距离。为了方便作者、专家与编辑的沟通,CRTERT工作平台将作者来稿、稿件采用、作者修稿、专家外审、已发稿件查询以及绿色快通道平台等明确地体现在网站首页,使作者能够以在线查询的方式更加方便快捷地了解稿件的流程,使审稿以在线的形式迅速的接收和处理。
  二是快捷的出版周期使CRTER具备了为优秀稿件抢国际首发权的条件。快捷的沟通方式使CRTER缩短了发稿时效,达到了国际医学期刊特殊优秀稿件及一般稿件90~180天出版的平均周期水平,为优秀稿件抢首发权开通了一条绿色特快通道。
  三是CRTER网站群开辟了期刊实现国际化进程的最佳途径。从2006年9月至今,利用网络化手段,CRTER杂志已聘来自47个国家的281名专业学者为国际编委,NRR(本社另一本英文期刊)杂志也聘任了来自39个国家的193名专业学者为国际编委,两本杂志有近500名来自80多个国家的国际编委和国外专家为期刊日常执行审稿人,有效地提高了期刊在学术认识方面的国际化交流水平。同时CRTER通过网络形式与多个国家的学科专家通联组织稿件,目前,已有来自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多个国家的作者向本刊投稿。
  四是为编辑的学术认知插上了翅膀。CRTER网站群有几十个栏目,其中CRTER论坛为专业概念版块,有专科概念千余条,方便了专业工作者和编辑日常工作中应用。CRTER学术导航为学科科技信息栏目,有20万条学科专业信息,不仅是专业研究人员查阅文献的免费平台,也是本刊编辑修稿的专业数据库。CRTER要求编辑每修一篇稿件,都要结合该篇稿件的特点,利用本库和相关数据库检索国内外相关原创文献10~20条,并加以比较分析后提出编辑对稿件学术水平的认识。
  五是构建了学术期刊多元化发展的平台。为了凝聚更多网络受众群体,CRTER杂志利用自身所具有的专业优势、专家优势建设了6个医疗服务型“桥网站”,将著名专家的学术文章转化为患者所需要的治疗信息和科普知识,实现专家与患者的信息沟通,完成了网站群服务社会的愿望。所设在线求治栏目为患者解决医疗过程中的疑点难点,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治疗疾病预期值的在线咨询;健康饮食e乐行网络杂志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向网络读者传播生活中科学实用的饮食及健康指导,发挥了凝聚网站人气,宣传期刊品牌,并逐步实现网站群商务化建设的作用。
  六是CRTER网站群的内部网是企业量化管理的具体手段。CRTER内置网工作平台体现了CRTER全体员工的量化工作,是企业管理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透明化的具体表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在期刊数字化方面所做的上述探索,对于破解期刊数字化难题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从目前期刊数字化发展的情况看,大多数期刊社所理解的期刊数字化,只是将纸质期刊简单地转化为网络版,供读者下载,或者是将纸质期刊的内容廉价提供给数字技术提供商。这种做法,从本质上看,仍然是一种基于传统纸质媒体的数字化,即这种数字化只是把期刊的纸质内容以电子版的形式放到了网络上,并未对传统的期刊编辑、运营和管理产生根本性的变革。在这里。纸质是“锦”,数字化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这种数字化的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难以从根本上改变期刊的编辑、运营和管理,另一方面由于来自网络版的收入太少,难以激发期刊社进行期刊数字化的热情。而期刊网站群的出现,则改变了这一状况。
  首先,期刊的编辑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编辑的组稿、改稿和审稿等各个方面,它已经不是把数字化简单地嫁接在传统编辑的“树”上,而是站在期刊网站群的高度,将基于数字化的编辑理念、编辑流程贯穿于编辑工作的各个环节,彻底改变了目前期刊数字化中网络版从属于纸质版的状况,把期刊数字化的编辑理念和运行方式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像建设国际化编委队伍、开展国际组稿、编辑利用本库和相关数据库检索国内外相关原创文献等,都是过去仅仅把数字化理解为网络版所难以做到的。
  其次,期刊的经营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杂志建设的医疗服务型“桥网站”,它不仅将著名专家的学术文章转化为患者所需要的治疗信息和科普知识,而且实现了专家与患者的信息沟通,从而完成了网站群服务社会的目的。一般来说,期刊有所谓“三次售卖”的商业模式。第一次售卖是指“卖内容”,通过精彩的内容吸引读者,扩大发行量,获得发行收入;第二次售卖是“卖读者群”,即将杂志拥有的相对固定的读者群卖给广告商;第三次售卖则是出售期刊的品牌资源,利用品牌资源发展衍生产品。而“桥网站”这种在医患之间构筑桥梁的做法,则实现了期刊产业链的充分延伸,将患者和读者合二为一,使科技期刊超越了传统刊发学术论文的单纯功能而成为一个多功能的服务平台,在为患者找专家,为专家找患者方面开辟了广阔的空间。这种做法不仅充分发挥了期刊的品牌价值,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三次售卖理论的内涵。
  再次,期刊管理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网络条件下,刊社能够非常方便地对全体员工实行量化,从而实现了企业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透明化。当前,期刊数字化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期刊社由于缺少自己的网络平台,为了扩大影响,只能将内容资源拱手相让给数字技术提供商,虽然收入菲薄,但也无可奈何。即便是2008年中华医学会所属系列期刊与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结成战略合作关系,也只不过是以集群化的多家期刊代替一家期刊同数字技术提供商进行谈判,它的积极意义在于改变了单个期刊在谈判中的弱小地位,增强了讨价还价的力量,并且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当前期刊数字化局限在在网络版层次的现状。而《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关于期刊网站群的探索,则为期刊数字化开辟出了一条新路。它表明,对科技期刊等学术类期刊而言,完全可以不依赖数字技术提供商的技术支持而建设属于自己的网络平台,同时,随着网络数字平台的建立,期刊数字化将带给期刊编辑、运营和管理以全新的体验,最终导致基于纸质的传统期刊运作模式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从而充分释放期刊数字化的巨大潜能,并展示出期刊数字化的美妙前景。
  
  作者单位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
其他文献
在报业发行网络不断拓展衍生业务的今天,做强主业,也就是做好主报的发行工作,仍然是其首要任务。在现代报业的营销链条中,作为生产环节的报纸产品本身,新闻内容和编辑手法的趋同已成普遍现实,作为推广环节的发行策划,愈发成为竞争制胜的重要一环。  大河发行网从1998年奠定《大河报》的市场领航者地位后,已连续10年稳定了其一报独大的市场格局。在10年的报业竞争洗礼中,《大河报》以不间断的营销策划,推陈出新,
期刊
牛年的到来是否会给世界经济带来真正的牛市?现在看来,几无可能。  传媒业的发展与社会经济息息相关,2008年下半年就已深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虽然一路上涨的纸价出现回落,原来率先涨价的南京四张报纸又一次抢了降价的风头,但整体广告市场却并未见太多的景气回升。2009年,中国传媒业必将继续接受市场的烘烤。  那么,谁能将传媒企业带出冬天?有没有人能使自己的媒体力挽狂澜?我们不得而知。  但可以肯定的是,传
期刊
分散作战的网站    专家预测,在未来20年中,大部分传媒将集中到互联网(或网络电视)上,人们将在网上花更多的时间,网络也将成为广告业的主要阵地,到2030年少数几家大型互联网集团将一统传媒天下。不管这种预测的时间正确性有多高,这种趋势已经随着技术进步、现代科学飞速发展和社会急剧变化日益明显。  报业集团网站是报业向数字报业发展的根据地。从十年前在网站上建立传统媒体的网络版开始,到近年来传统媒体与
期刊
1978年 企业化管理  1978年1月1日《新闻联播》开播。目前,《新闻联播》是中国收视率最高、影响力最大的电视新闻栏目,同时也是全世界拥有观众最多的电视栏目。    1978年财政部转批《人民日报》等首都8家报社要求试行企业化管理的报告。同年12月,国家出版局在全国报纸经理会议上正式宣布了报社企业化经营的决定。从此,“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开始成为具有中国特色新闻单位性质和特点的代名词。   
期刊
2008年12月10~11日,由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南京市委宣传部和南京大学政府研究所等单位共同主办的“政府新闻学与中国国际传播国际研讨会”在上海交大举行,来自海内外政界、学界、新闻界的100多位专家学者、总编(台长)和官员通过主题演讲、专题报告和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就政府新闻学这一理论创新探索展开讨论,就北京奥运中的国家传播建设实践和国际传媒报道等课题,进行回顾、反思与分析。    政府
期刊
报业集团的“全媒体”运营,是指一个媒体品牌新闻的供应能力在满足传统平面媒体的前提下,向流媒体、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多种媒体表现形态上的拓展,从而形成媒体品牌的全方位运营。“全媒体”运营是媒体竞争发展到高级形态时必将出现的一种态势。  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传媒集团,应该是各种传播介质都有的传媒集团。因为它可以规避单一种类媒体形式在某个时间段呈现的衰退状态,规避单纯依赖一种媒体可能存在的风险。  在应对
期刊
《参考消息》:  文摘类报纸的“金牌”    经历了从革命战争到改革开放各个历史阶段的洗礼,创刊77年来,《参考消息》从“内刊”到报纸、从“内部发行”到公开发行两次转型,以它的独特魅力和特殊作用影响了中国几代人。《参考消息》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窗口”,一直发挥着转达外部信息、提供决策参考、“种牛痘”增强免疫力、“经风雨见世面”等特殊作用。它作为中国人的“耳目”,通过独家转载外电、外报、外刊、外
期刊
对于中国出版业而言,2007年无疑具有深刻的意义。  继四川新华文轩连锁股份有限公司于5月30日在香港上市后,辽宁出版集团也于12月21日成功登录A股市场,成为中国首家编辑业务和经营业务整体上市的出版集团。在出版产业政策日益松动以及产业自身发展资金需求的双层推动下,我国出版业正在迎来资本市场的春天。出版传媒单位的上市更是打破了内容不能上市的政策“传统”,标志着出版业上市融资政策障碍已全线破冰。  
期刊
报社经历为影视开道    2001年,湖南报业市场的战火刚刚燃起,硝烟在晚报和几家都市报之间弥漫。就在大战一触即发之际,时任某日报总编辑的倪鹰却悄然离开了报社,谁也不知他行踪何去。  倪鹰领导的这份日报前身是一份周二版的报纸。在那个报业竞争尚不激烈的年代,倪鹰认识到深度报道很受读者的关注,于是先后采编了“月中版”和“月末版”。据统计,这两版当时在全国发行量达到160万份,每一期的利润可达3万元。经
期刊
当“大传媒时代”扑面而来的时候,除了投身其中,没有别的选择。而在潮头浪尖辨明方向,把稳手中的舵,对媒体今后的发展也许就意味着生死存亡。为此,我们特别邀请了来自政府管理部门、学界和业界的传媒人士,谈谈“大传媒时代”下应当如何作为。    新华社新闻研究所中外媒体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唐润华    大传媒时代需要大视野  大传媒时代意味着传播技术的大飞跃、传播媒介的大融合、媒体形态的大演变、传媒格局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