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欣赏课是初中美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新课改要求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初中美术欣赏课要这样的背景下进行,先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然后让学生了解艺术家的背景和艺术作品的特点,这样才能让学生对艺术家及其作品有个较全面和立体的认识,才能形成学生的基本美术素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对今后的美术教学甚至是审美意识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初中 美术 欣赏课 欣赏
The new class changes under the situation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fine arts appreciation lesson to search analyzes
Jiang Jishu
【Abstract】The appreciation lesson is in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fine arts teaching an essential link, the new class changes requests to strengthen the learning activity the comprehensive nature and the exploratory, makes the student to enhance the imagination and the creativity in the positive emotion experience, raises the esthetic consciousness and the esthetic ability, the development creation happy life desire and ability.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fine arts appreciation lesson wants under such background to carry on, stimulates the student first to the fine arts lessons interest, then lets the student understand that artist’s background and the artistic work’s characteristic, can let the student like this has to the artist and the work comprehensive and the three-dimensional understanding, can form student’s basic fine arts accomplishment, displays student’s subjective initiative, to participate in positively the classroom, will even be the esthetic consciousness plays the big promoter action to present’s fine arts teaching.
【Keywords】Junior middle school Fine arts Appreciation lesson Appreciation
初中美术欣赏课在完善初中学生的全面素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确把握美术欣赏教学的特点,全面优化美术欣赏教学,使其在教学中发挥应有的教育作用,是提高美术欣赏教学效益,也是我们美术教师的重要任务。
传统教学中的美术欣赏,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讲述式课堂。新课标要求教师必须采用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作性,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目前,多媒体设备已经广泛运用于我们的教学中,使我们在欣赏教学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离新课标要求的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还有一段距离。如何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是我一直以来的努力,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大胆改革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具体做法是: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掀开美术神秘面纱
很多学生都认为,美术是很深奥很神秘的学科。其实则不然,“美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理论知识。任何创作都离不开生活,作品是生活的概括、提炼、总结和再现。如人美版第十四册第一课所欣赏齐白石画的《虾》和生活中真实的虾,就是通过画家长期的观察,按照美的要求,把生活中的虾变成了艺术的形象,它离不开对象的特征,但由于画家的夸张和取舍,使观者对虾的生动活泼的印象更强烈了,揭开了美术种类的神秘面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了学习的激情。
再如,欣赏绘画大师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时,画中残破的形象和黑白灰的色调无声的谴责和控诉了法西斯的罪行,但这些对刚出在12-13岁、到处都是色彩斑斓的学生来说,他们不能理解到画家的创作意图和情感。我便通过汶川“5.12”地震中的图片来询问他们的感受,告诉他们画家听到故乡这样的噩耗时的心情和我们听到看到汶川地震时的心情是一样的,只是不同的是,画家心中充满了愤怒,而我们则是满心的悲伤。通过现实与艺术作品相似和不同的比较,引起学生的共鸣,实现教学目的,使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艺术作品的独特魅力。
2.学会欣赏,学会感悟,提高学生美的素养
自古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任教师在课堂上条理分明地讲解介绍一幅名画,让学生在课前课后做足准备,还不如教会学生怎么欣赏。如在学习《格尔尼卡》时,学生们在刚接触毕加索的绘画时,都不明白为什么这样杂乱的画面,灰暗的色彩,近似于幼儿园小朋友涂鸦画出的形象能成为闻名于世的大作。这时,就需要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从画家、画风、时代背景等方面进行课前预习。通过课前的预习,学生对画的内容、画家的创作意图等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此时再由教师从画家入手对画的重点部分进行详细的讲解分析,并从中穿插画家轶事、创作趣事等,以便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并由此引申到画家的画风及相关作品的欣赏,如在本课中,可请学生欣赏毕加索的《亚维农的少女》,加深学生的理解。最后以“5.12”地震图片插入其中,不仅能加深他们的记忆,更容易让他们对本课产生共鸣,甚至对今后的欣赏课起到一个标榜、示范作用:使学生主观意识到欣赏课就应该从这些方面入手去欣赏--了解艺术家、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体会艺术家的情感,并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艺术作品之中。
3.采用多元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欣赏教学活动中,首先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原苏联心理学家普托诺夫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要想使自己成为一个注意力很强的人,最好的方法是,无论干什么事,都不能漫不经心。”一句简简单单的话蕴含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只有在集中注意力的情况下,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才能更快、更容易;只有注意力高度集中,才有可能提高在一定学习时间内的有效性,才能更大的把握住成功的机会。如在学习《捣练图》时,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首先播放盛唐时期宫女起床工作时的影像资料。这一“看电影”的方式很快就吸引了学生们的所有注意力,为学生了解唐朝人物特征起到了启示的作用。
我还采取另一种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方式:一种类似守擂和打擂。首先给学生分组,选定擂主组,制定了任务后,让他们积极的思考、讨论。并提前把问题留给所有学生,让他们通过网络,到图书馆查阅资料等方式提前对要学习的内容熟悉,然后请出擂主组的同学在课堂上为其他组的同学解惑,挑战的同学挑刺。通过整节课气氛的活跃积极,学生们都严以待之,把新课标要求的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落实到了教学中。
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故事、提问、讨论、观察、悬念等多种形式,再充分发挥幻灯、挂图、实物、网络查询等现代教学手法,增强欣赏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会使学生乐学、想听、爱看,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
其次,激发学生兴趣只有一条途径,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学生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使学生体验到追求真理的过程,让他们体验进行脑力劳动后得到的成功感和自豪感。苏联教育学家霍姆林斯基也说过:“上课要有趣,课上的有趣,学生就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又如在学习《格尔尼卡》时,开始以沉重气氛欣赏完毕,接着让学生观看“5.12”地震图片,当学生的情感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我让学生准备好纸和笔,以“5.12”地震为题材,采用摹仿抽象派的艺术风格进行创作。这样一来,学生的情感由画中的内容到身边经历的事件的转变,由动眼看动耳听动脑想到动手创作,充分体验到了学习的成功感,才能达到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的最高要求。
最后,我觉得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有利于整个课堂的积极开展。自主学习的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在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身的创造潜能。美术欣赏中,观赏者在观赏美术作品时,最初的感受往往是获得美感的重要基础。学生更是凭第一印象(直觉)来欣赏美术作品,学生直觉会受到个体知识和经验的局限,感受到美的成分和质量都很有限,但确实是亲眼所见,亲身体验。根据这些,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收集与欣赏内容有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从而缩短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兴趣。上课时,教师出示欣赏作品后,教师不要立即讲解,可以让学生读画几分钟,也可以以讨论的形式,再请他们说说自己对作品的第一印象。然后出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如画面是以什么颜色为主?画了些什么?颜色是暖色调,还是冷色调?整幅画感觉是欢快的,还是伤感的?这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感觉,胜于教师的讲解。这样也改变了那种以教师唱独角戏为师生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4.教学内容求简,教学手段多样
欣赏课的内容不可过深,超出了学生理解范围的知识,教师要少讲,甚至不讲,要欣赏那些看得见、摸得着学生易于接受的直观内容。初中学生的理解能力、领悟能力还不是很强,特别是刚踏入初中的学生,他们的认识范围很局限,很难建立起我们期望的审美经验。在教学过程中,稍微专业的知识对他们来说很难立即接受,比如在学习《捣练图》时,学生就对中国画分类这方面的知识表现出接受力低下,所以教师在上课时应删繁就简,让学生知道这是中国画中的仕女画即可。
教学手段是针对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能力作出的相应调整,可以称得上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因为,在教学过程中除采用一种主要教学方式外,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如:故事、提问、讨论、观察、悬念等多种形式,再充分发挥幻灯、挂图、实物、网络查询等现代教学手法,增强欣赏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会使学生乐学、想听、爱看,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
著名的艺术社会学家毫泽尔说“人可以生来就是艺术家,但要成为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育。”诚然,在这个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欣赏课的价值越来越凸显,在艺术课甚至素质教育中占的比例更重,更应该发挥出它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为基础美术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艺术教育方向》
[2] 魏书生.《如何做最好的老师》,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版
[3] 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奈斯比特,1982年版
[4] 豪泽尔著.《艺术社会学》,学林出版社,第138页
[5] 教学过程.(美)布鲁纳著.上海师范大学外国教育研究室译.上海人民出版,1973年版
【关键词】初中 美术 欣赏课 欣赏
The new class changes under the situation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fine arts appreciation lesson to search analyzes
Jiang Jishu
【Abstract】The appreciation lesson is in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fine arts teaching an essential link, the new class changes requests to strengthen the learning activity the comprehensive nature and the exploratory, makes the student to enhance the imagination and the creativity in the positive emotion experience, raises the esthetic consciousness and the esthetic ability, the development creation happy life desire and ability.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fine arts appreciation lesson wants under such background to carry on, stimulates the student first to the fine arts lessons interest, then lets the student understand that artist’s background and the artistic work’s characteristic, can let the student like this has to the artist and the work comprehensive and the three-dimensional understanding, can form student’s basic fine arts accomplishment, displays student’s subjective initiative, to participate in positively the classroom, will even be the esthetic consciousness plays the big promoter action to present’s fine arts teaching.
【Keywords】Junior middle school Fine arts Appreciation lesson Appreciation
初中美术欣赏课在完善初中学生的全面素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确把握美术欣赏教学的特点,全面优化美术欣赏教学,使其在教学中发挥应有的教育作用,是提高美术欣赏教学效益,也是我们美术教师的重要任务。
传统教学中的美术欣赏,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讲述式课堂。新课标要求教师必须采用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作性,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目前,多媒体设备已经广泛运用于我们的教学中,使我们在欣赏教学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离新课标要求的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还有一段距离。如何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是我一直以来的努力,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大胆改革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具体做法是: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掀开美术神秘面纱
很多学生都认为,美术是很深奥很神秘的学科。其实则不然,“美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理论知识。任何创作都离不开生活,作品是生活的概括、提炼、总结和再现。如人美版第十四册第一课所欣赏齐白石画的《虾》和生活中真实的虾,就是通过画家长期的观察,按照美的要求,把生活中的虾变成了艺术的形象,它离不开对象的特征,但由于画家的夸张和取舍,使观者对虾的生动活泼的印象更强烈了,揭开了美术种类的神秘面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了学习的激情。
再如,欣赏绘画大师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时,画中残破的形象和黑白灰的色调无声的谴责和控诉了法西斯的罪行,但这些对刚出在12-13岁、到处都是色彩斑斓的学生来说,他们不能理解到画家的创作意图和情感。我便通过汶川“5.12”地震中的图片来询问他们的感受,告诉他们画家听到故乡这样的噩耗时的心情和我们听到看到汶川地震时的心情是一样的,只是不同的是,画家心中充满了愤怒,而我们则是满心的悲伤。通过现实与艺术作品相似和不同的比较,引起学生的共鸣,实现教学目的,使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艺术作品的独特魅力。
2.学会欣赏,学会感悟,提高学生美的素养
自古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任教师在课堂上条理分明地讲解介绍一幅名画,让学生在课前课后做足准备,还不如教会学生怎么欣赏。如在学习《格尔尼卡》时,学生们在刚接触毕加索的绘画时,都不明白为什么这样杂乱的画面,灰暗的色彩,近似于幼儿园小朋友涂鸦画出的形象能成为闻名于世的大作。这时,就需要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从画家、画风、时代背景等方面进行课前预习。通过课前的预习,学生对画的内容、画家的创作意图等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此时再由教师从画家入手对画的重点部分进行详细的讲解分析,并从中穿插画家轶事、创作趣事等,以便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并由此引申到画家的画风及相关作品的欣赏,如在本课中,可请学生欣赏毕加索的《亚维农的少女》,加深学生的理解。最后以“5.12”地震图片插入其中,不仅能加深他们的记忆,更容易让他们对本课产生共鸣,甚至对今后的欣赏课起到一个标榜、示范作用:使学生主观意识到欣赏课就应该从这些方面入手去欣赏--了解艺术家、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体会艺术家的情感,并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艺术作品之中。
3.采用多元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欣赏教学活动中,首先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原苏联心理学家普托诺夫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要想使自己成为一个注意力很强的人,最好的方法是,无论干什么事,都不能漫不经心。”一句简简单单的话蕴含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只有在集中注意力的情况下,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才能更快、更容易;只有注意力高度集中,才有可能提高在一定学习时间内的有效性,才能更大的把握住成功的机会。如在学习《捣练图》时,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首先播放盛唐时期宫女起床工作时的影像资料。这一“看电影”的方式很快就吸引了学生们的所有注意力,为学生了解唐朝人物特征起到了启示的作用。
我还采取另一种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方式:一种类似守擂和打擂。首先给学生分组,选定擂主组,制定了任务后,让他们积极的思考、讨论。并提前把问题留给所有学生,让他们通过网络,到图书馆查阅资料等方式提前对要学习的内容熟悉,然后请出擂主组的同学在课堂上为其他组的同学解惑,挑战的同学挑刺。通过整节课气氛的活跃积极,学生们都严以待之,把新课标要求的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落实到了教学中。
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故事、提问、讨论、观察、悬念等多种形式,再充分发挥幻灯、挂图、实物、网络查询等现代教学手法,增强欣赏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会使学生乐学、想听、爱看,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
其次,激发学生兴趣只有一条途径,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学生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使学生体验到追求真理的过程,让他们体验进行脑力劳动后得到的成功感和自豪感。苏联教育学家霍姆林斯基也说过:“上课要有趣,课上的有趣,学生就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又如在学习《格尔尼卡》时,开始以沉重气氛欣赏完毕,接着让学生观看“5.12”地震图片,当学生的情感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我让学生准备好纸和笔,以“5.12”地震为题材,采用摹仿抽象派的艺术风格进行创作。这样一来,学生的情感由画中的内容到身边经历的事件的转变,由动眼看动耳听动脑想到动手创作,充分体验到了学习的成功感,才能达到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的最高要求。
最后,我觉得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有利于整个课堂的积极开展。自主学习的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在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身的创造潜能。美术欣赏中,观赏者在观赏美术作品时,最初的感受往往是获得美感的重要基础。学生更是凭第一印象(直觉)来欣赏美术作品,学生直觉会受到个体知识和经验的局限,感受到美的成分和质量都很有限,但确实是亲眼所见,亲身体验。根据这些,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收集与欣赏内容有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从而缩短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兴趣。上课时,教师出示欣赏作品后,教师不要立即讲解,可以让学生读画几分钟,也可以以讨论的形式,再请他们说说自己对作品的第一印象。然后出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如画面是以什么颜色为主?画了些什么?颜色是暖色调,还是冷色调?整幅画感觉是欢快的,还是伤感的?这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感觉,胜于教师的讲解。这样也改变了那种以教师唱独角戏为师生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4.教学内容求简,教学手段多样
欣赏课的内容不可过深,超出了学生理解范围的知识,教师要少讲,甚至不讲,要欣赏那些看得见、摸得着学生易于接受的直观内容。初中学生的理解能力、领悟能力还不是很强,特别是刚踏入初中的学生,他们的认识范围很局限,很难建立起我们期望的审美经验。在教学过程中,稍微专业的知识对他们来说很难立即接受,比如在学习《捣练图》时,学生就对中国画分类这方面的知识表现出接受力低下,所以教师在上课时应删繁就简,让学生知道这是中国画中的仕女画即可。
教学手段是针对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能力作出的相应调整,可以称得上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因为,在教学过程中除采用一种主要教学方式外,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如:故事、提问、讨论、观察、悬念等多种形式,再充分发挥幻灯、挂图、实物、网络查询等现代教学手法,增强欣赏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会使学生乐学、想听、爱看,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
著名的艺术社会学家毫泽尔说“人可以生来就是艺术家,但要成为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育。”诚然,在这个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欣赏课的价值越来越凸显,在艺术课甚至素质教育中占的比例更重,更应该发挥出它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为基础美术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艺术教育方向》
[2] 魏书生.《如何做最好的老师》,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版
[3] 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奈斯比特,1982年版
[4] 豪泽尔著.《艺术社会学》,学林出版社,第138页
[5] 教学过程.(美)布鲁纳著.上海师范大学外国教育研究室译.上海人民出版,197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