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文化象征着上下五千年人民的智慧,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生活和学习中,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推广弘扬,是现阶段的重要任务。高中生可以通过语文科目的教学得到最基础的熏陶和启迪。因此学校和教師更应重视高中语文教育,将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播给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文化的魅力。本文主要对高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进行探索与分析,意见仅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中语文;文化魅力;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2-318
引言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的体现,发扬和传承传统文化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的使命和责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同时还能够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但是当前,部分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工作效果不佳。因此教师必须要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一、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和内容都是由教育工作者精心挑选的,具有丰厚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的文学作品,每一篇文章都可以称得上是经典作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药渗透传统文化就需要大力的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仔细的分析每一篇作品中的传统文化和内容,并将其整理后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教学中学习到传统文化相关知识。
例如,在《劝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经过十年寒窗苦读之后,在马上就要面临着高考之际,多年学习的意义在哪里,以及通过不断的学习掌握了哪些较好的学习方法? 引导学生在对文章的题目进行了思考后,再让学生去学习文章内容,让学生带着思考和问题去阅读,在阅读中感受战国时期的苟况对于学习的看法和思想,了解思想家教育家对于学习的看法以及面对学习应该持有的方法和态度,并培养学生谦虚好学的品质和习惯,勉励学生不断的坚持学习增长知识,将学习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和本能,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掌握传统文化知识。
二、教师要创新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合,教师在授课过程当中需要注重授课方式的创新, 营造浓厚的课堂学习氛围, 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 由于传统文化中有一部分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具有一定的差异, 这就需要教师通过丰富授课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 并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比如可以组织诗词朗诵会、传统文化知识比赛、组织学生参观名人故居等等活动, 让学生通过这种喜闻乐见的方式参与到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来, 既能够提升其学习的效率和兴趣,还能够扩展学生的视野, 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探索。
三、教师要结合课堂内外,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传统文化并非只能通过课堂进行学习, 也并非只有教师可以进行传授。 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是需要课堂内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的,家庭对于学生学习传统文化也有着重要的帮助。如果教师没有联合家庭对孩子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 则可能会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所以教师一方面需要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教学水平,另一方面需要主动寻求家庭的积极配合,将传统文化的教育渗透入学生学习与生活当中, 这样对于学生的成长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此外,学生在经历多重场合的传统文化熏陶的过程中,也会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愿意主动进行思考,探寻传统文化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对于学生开阔眼界、发散思维有着积极作用。
三、营造文化氛围
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文化氛围, 加强对学生的影响和熏陶,还可以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让学生能够与作者和文章产生情感共鸣。如在《归园田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搜集有关田园风光的图片和名家朗诵的视频,将其结合在一起制作成课件,让学生在聆听观看的过程中,体会如何更好的朗读古诗词,能够感受到陶渊明归隐生活的清闲美好,体会作者归隐的闲适和愉悦的心境。
四、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只利用教材让学生去学习语文知识显然是不现实的,而且也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因此教师不仅要带领学生阅读和学习文章中的内容同时,还需要立足教材对文章进行适当的延伸拓展,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名著的阅读,从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的提高。此外通过课外阅读,还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进一步的学习和理解传统文化。
例如,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的过冲灾难过后,可以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站在历史的角度上看待林冲被逼上梁山的心理变化和性格转变,认识到林冲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但是如果学生对于《水浒传》的阅读仅局限在《智取生辰纲》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等语文教材的文章中,就会导致学生对于《水浒传》的理解不完整,不深刻。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水浒传》进行阅读,让学生在完整的阅读后,能够根据深刻的理解文章的内涵,还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于此同时,《水浒传》中的忠、义、孝、反抗精神等也能够给予学生一定的影响,给学生的内心留下深刻的烙印,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积极的作用。
五、丰富课外实践活动
在高中语文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同时还可以通过课外实践活动渗透传统文化,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活动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上或者学校内组织古诗词朗读比赛、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等活动,并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活动。让学生通过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加强文学素养,提高学知识储备粮, 让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思考成长。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游览当地的名胜古迹,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传统文化气息和人文意蕴,使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渗透传统文化, 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增强学生的使命感, 提高整个民族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 传统文化的传承不仅需要学校的努力,社会以及家庭也都有责任和义务,只有结合多方面的力量为一体,齐心协力,共同为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贡献力量,才可以让优秀的传统文化继续流传,绽放中华民族的精神之花。
参考文献
[1]李元香.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分析[J].科技风, 2020(8).
[2]张怀宇.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与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5.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中语文;文化魅力;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2-318
引言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的体现,发扬和传承传统文化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的使命和责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同时还能够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但是当前,部分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工作效果不佳。因此教师必须要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一、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和内容都是由教育工作者精心挑选的,具有丰厚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的文学作品,每一篇文章都可以称得上是经典作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药渗透传统文化就需要大力的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仔细的分析每一篇作品中的传统文化和内容,并将其整理后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教学中学习到传统文化相关知识。
例如,在《劝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经过十年寒窗苦读之后,在马上就要面临着高考之际,多年学习的意义在哪里,以及通过不断的学习掌握了哪些较好的学习方法? 引导学生在对文章的题目进行了思考后,再让学生去学习文章内容,让学生带着思考和问题去阅读,在阅读中感受战国时期的苟况对于学习的看法和思想,了解思想家教育家对于学习的看法以及面对学习应该持有的方法和态度,并培养学生谦虚好学的品质和习惯,勉励学生不断的坚持学习增长知识,将学习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和本能,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掌握传统文化知识。
二、教师要创新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合,教师在授课过程当中需要注重授课方式的创新, 营造浓厚的课堂学习氛围, 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 由于传统文化中有一部分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具有一定的差异, 这就需要教师通过丰富授课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 并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比如可以组织诗词朗诵会、传统文化知识比赛、组织学生参观名人故居等等活动, 让学生通过这种喜闻乐见的方式参与到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来, 既能够提升其学习的效率和兴趣,还能够扩展学生的视野, 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探索。
三、教师要结合课堂内外,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传统文化并非只能通过课堂进行学习, 也并非只有教师可以进行传授。 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是需要课堂内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的,家庭对于学生学习传统文化也有着重要的帮助。如果教师没有联合家庭对孩子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 则可能会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所以教师一方面需要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教学水平,另一方面需要主动寻求家庭的积极配合,将传统文化的教育渗透入学生学习与生活当中, 这样对于学生的成长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此外,学生在经历多重场合的传统文化熏陶的过程中,也会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愿意主动进行思考,探寻传统文化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对于学生开阔眼界、发散思维有着积极作用。
三、营造文化氛围
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文化氛围, 加强对学生的影响和熏陶,还可以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让学生能够与作者和文章产生情感共鸣。如在《归园田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搜集有关田园风光的图片和名家朗诵的视频,将其结合在一起制作成课件,让学生在聆听观看的过程中,体会如何更好的朗读古诗词,能够感受到陶渊明归隐生活的清闲美好,体会作者归隐的闲适和愉悦的心境。
四、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只利用教材让学生去学习语文知识显然是不现实的,而且也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因此教师不仅要带领学生阅读和学习文章中的内容同时,还需要立足教材对文章进行适当的延伸拓展,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名著的阅读,从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的提高。此外通过课外阅读,还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进一步的学习和理解传统文化。
例如,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的过冲灾难过后,可以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站在历史的角度上看待林冲被逼上梁山的心理变化和性格转变,认识到林冲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但是如果学生对于《水浒传》的阅读仅局限在《智取生辰纲》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等语文教材的文章中,就会导致学生对于《水浒传》的理解不完整,不深刻。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水浒传》进行阅读,让学生在完整的阅读后,能够根据深刻的理解文章的内涵,还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于此同时,《水浒传》中的忠、义、孝、反抗精神等也能够给予学生一定的影响,给学生的内心留下深刻的烙印,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积极的作用。
五、丰富课外实践活动
在高中语文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同时还可以通过课外实践活动渗透传统文化,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活动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上或者学校内组织古诗词朗读比赛、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等活动,并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活动。让学生通过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加强文学素养,提高学知识储备粮, 让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思考成长。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游览当地的名胜古迹,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传统文化气息和人文意蕴,使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渗透传统文化, 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增强学生的使命感, 提高整个民族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 传统文化的传承不仅需要学校的努力,社会以及家庭也都有责任和义务,只有结合多方面的力量为一体,齐心协力,共同为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贡献力量,才可以让优秀的传统文化继续流传,绽放中华民族的精神之花。
参考文献
[1]李元香.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分析[J].科技风, 2020(8).
[2]张怀宇.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与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