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中,融资难更加成为关乎中小企业生存的“瓶颈”。在经济刺激政策的引导下,这一问题反而更加突出。建行总行2008年6月初在镇江市试推“建行—淡马锡”中小企业融资镇江模式,是建行引进淡马锡/富登小企业业务先进的理念、方法,结合建行实际,自主创新而形成的具有镇江建行自身特色的小企业业务经营模式。但中小企业融资仍面临较大的困难。要不断提升和改进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尽快出台扶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举措,引导金融机构增加中小企业信贷供给,强化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保障,要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提高财务核算水平,增强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透明度,尽量减少融资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积极争取外源性融资。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既要符合市场的规则,同时政府应承担相应责任和义务,并从解决此问题入手,促进企业整体经营环境和经营水平的升级,使中小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建行—淡马锡”;镇江模式
中图分类号:F2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4-0157-03
社科院报告显示,目前中小企业在金融风暴冲击下40%已经倒闭,另外还有40%正在生死边缘挣扎,要想走出生死一线,中小企业必须得到巨大的支持 [1]。在一年多来的国际金融危机中,不少中小企业出口受阻,应收账款、存货占用资金随之上升,现金流不足,资金短缺问题非常严重,融资难更加成为关乎中小企业生存的“瓶颈”。今年以来,贯彻执行国家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经济刺激政策的引导下,近期中国贷款总量激增,经济呈回暖趋势,但中小企业融资难加剧 [2]。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说,中国430万户中小企业,创造了60%的GDP,50%的税收,但是在中国商业银行全部贷款余额中,中小企业贷款只占22.5%。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局长李连仲研究员于2009年8月在沈阳召开的东北金融高层论坛上说,在今年上半年7.37万亿元的贷款中,大型企业占贷款总额的47%多,中等规模企业占贷款总额的44%多,小企业贷款仅占贷款总额的8.5%,小企业贷款难问题依然突出。“融资难”是阻挡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拦路虎”。国务院最近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即国发[2009]36号文明确指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表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已经被提高到“重大战略任务”的高度上来。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国内4 600多万中小企业的发展深受影响。仅以镇江市为例,作为中小民营企业大市,企业生存发展环境持续趋紧,生产经营面临的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瓶颈制约持续加大,其中融资瓶颈表现得最为突出,形势十分严峻。按照正规的统计口径,只有同时满足从业人员数量2 000人以上、销售3亿元以上和资产总额4亿元以上三个条件才能纳入“大企业”范畴,如此,镇江市真正意义上的大企业不足30家,其余99.9%以上均为中小企业。镇江市经贸委中小企业处在2008年6月份曾有一项调查:在列举的五大类中小企业服务需求中,以融资问题最为突出,当前有融资需求的中小企业占到70.5%,其中需求迫切的占45.8%。镇江市银监局2008年7月也进行了一项以“小企业”为对象的金融服务情况调研,在被调查的50户小企业中,资金“基本不满足”或“存在严重缺口”的共28户,占56%。根据调查,当前镇江市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小企业资金缺口日益加大。一是企业资金需求增加。2007年以来,原材料、劳动力、煤电油运等要素价格持续上涨,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中小企业的销售压力不断加大,大量流动资金滞留在生产环节,应收账款增多,存货占用资金上升,企业资金需求量快速增加。二是民间借贷信心受影响。受金融危机影响,一些原本效益较好的中小企业经营面临困境甚至倒闭,无法偿还借贷资金,原本较为活跃的民间融资也明显收缩。在上述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当前镇江市中小企业资金缺口较为严重。
第二,金融机构传统贷款机制加大企业融资难度。一是客户准入要求较高。在金融危机背景下,镇江大部分中小企业的订单减少,效益不佳,甚至亏损停产,因此,企业资金实力达不到银行优质客户准入的要求,使客户拒之门外。二是贷款操作流程复杂。一笔贷款,须经过信用等级评定、尽职调查、审批、授信、贷款发放等环节,流程复杂,时效较低,客户在需要资金支持时拿不到贷款,等贷款审批完成时却错过了客户经营的最佳时机,很难满足客户的生产经营需要。
第三,中小企业贷款结构矛盾突出。中小企业在初创和快速成长的不同时期,需要商业银行不同期限的贷款支持。但目前商业银行贷款普遍存在着“保大收小”和“期限失衡”的结构性矛盾。据统计,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中,占全市税收总额50%以上的乡镇企业(农村中小企业)贷款比重从2000年的13.74%下降到2008年上半年的6.72%,下降了7.02个百分点。中长期贷款中技术改造贷款占比从2000年的16.09%下降到2008年上半年的0.97%,下降了15.12个百分点,这一状况严重制约了镇江市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扩张和后续发展能力。
第四,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急剧上升。镇江市中小企业正饱受着资金使用高成本的困扰。目前,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普遍上浮30%~40%,高的上浮达80%。同时不少银行还要求企业存单质押,使国有银行综合融资费率达到了11.65%,股份制银行综合融资费率达到了15.40%,一些地方民间融资月利率已高达4分~6分。过高的资金使用成本对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了较大影响。2008年1—6月镇江市中小企业财务费用同比增长38.83%,其中利息支出增长43.27%。
第五, 镇江金融主体数量偏少。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金融业发展相对滞后, 镇江金融主体数量偏少。这些年来,尽管该市经济总量不断大幅攀升,可除了“你有我有全都有”的几副“老面孔”外,竟然没有新添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姑且不论苏南经济板块上的其他强市,就是一桥之隔的扬州市,早在20世纪90年末就引进了中信实业银行,去年又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在扬州落户。
第六,镇江的“民间借贷”总体上不甚活跃。镇江市经贸委今年上半年针对中小企业的一项调查显示:选择民间借贷作为融资渠道的只占7.1%。有关人士指出,民间借贷虽然是一柄典型的“双刃剑”,它明显超过银行贷款利率的融资成本会增加企业负担,但因操作简便、灵活,在部分企业信贷之路一时行不通的情况下,至少可以缓冲他们的资金窘境,甚至能够为一些陷于极度困境的企业提供“救命钱”。
近年来,镇江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民营工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促进民营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有力地推进了民营工业的快速发展。2004年,镇江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为贯彻落实该《意见》,各部门连续出台近30个配套措施,加大了对全民创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对推动全民创业发挥了积极作用。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累计达116 658户,比上年底净增4 544户,其中:全市私营企业累计达26 990户,比上年底净增1 531户,增长6.01%,比去年同期高1个百分点;从镇江工商局了解到,今年1—9月份,全市新开业的私营企业达3 671家,从业人员49 800人,注册资本75.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5%、82.3%、64.7%。目前,该市已形成了一批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产业群。在船舶、路面机械、滚动轴承、眼镜、汽摩配件、钻头五金、工程电气、光电子、针织等产业,该市一大批中小企业在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业都具有领先地位。船舶制造等九大产业集群被省经贸委、中小企业局确定为江苏省重点培育产业集群。今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22.4亿元、销售收入881.6 亿元、利税总额67.1 亿元、利润总额36.7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6.1%、16.2%、11.9%和7.7%,分别高于全市平均增幅2.7、4.0、5.6、4.8个百分点。四大主要指标占全市的比重分别达到了58.5%、60.3%、56.1%、52.9%,占据了镇江工业的一半以上,对全市工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支撑作用。
面对当前镇江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我们要积极应对,不断提升和改进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尽快出台扶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举措,引导金融机构增加中小企业信贷供给,强化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保障,想尽一切办法,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中小企业渡过资金难关。具体对策如下:
第一,完善金融机构体制,改善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环境。发展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根本在于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一要加强政府的支持力度,发展中小企业投资基金。建议由政府牵头成立有一定规模的创业投资公司,提高创业贷款额度,改进服务和管理,给予企业经营方向和管理模式的咨询服务,不断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帮助企业成长。二要大力发展以股票融资为主体的多层次融资体系。自2005年中国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开通以来,一些符合条件的成长性中小企业获得了上市融资的机会,但这只占中小企业的很少一部分,因此,要充分利用国内主板市场融资,发挥中小企业利用市场机制配制资源的融资渠道作用。三是为中小企业开辟债券融资渠道。作为资本市场的组成部分,中国债券市场仍然未向中小企业开放,主要原因是中小企业普遍缺乏信用,财务状况不佳。但是,在镇江,确有一批成长性强市场潜力大,资产结构合理且具备较高的信用等级的中小企业,对这些优势企业,仍应向它们开放债券市场,增加它们的融资渠道,允许这些企业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发行短期债券。四是推动企业做大做强、走向资本市场。目前,仅镇江所辖的丹阳市已经与券商签约的企业就达12家,有上市愿望的企业有60家,丹阳市计划三年内使上市企业数逐年翻番,争取三年后达到15~20家。镇江市未来三年的上市规划也正加紧制订之中,有关鼓励和促进企业上市的若干政策意见正在修订完善之中。另外,风险投资基金的运作模式也已在镇江市得到实质性拓展,目前仅备案的“风投”企业就有3家,“风投”企业总数已突破10家。
第二,发挥民间金融优势,引导、规范发展民间资本。如何运用好民间资本这一金融方式,将对镇江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一方面,民间金融是发展健全的金融市场所不可或缺的,它的形成和发展特别有利于金融市场上的竞争、监控体系、法治结构以及“信用文化”等几种基础性体制的建立。另一方面,在于民间金融具有正规金融所不具备的制度优势、信息优势、成本优势和速度优势。正是民间金融的这些独特优势,成为其能够和正规金融长期共存、形成互补效应的重要原因。
第三,提高产业集群度,提升群内企业的融资能力。镇江行业特色经济明显,有汽车零部件、眼镜、工程电器、滚动轴承、船舶等16家产业集群(集聚区),产业集群分布广泛,这些产业集群的形成提高了群内中小企业商业信用融资方式的使用频率和效率,并使得短期资金的筹集可以更多地通过同业拆借来进行。由于产业集群内的经营者都是在同一地区从事相同或相近产业,业务稳定,业务往来较为频繁,相互了解程度较深。在他们发生业务往来时,一旦一方发生资金暂时周转困难,对方会给予比集群体系外客户较为宽松的赊销政策。而这种赊销所形成的商业信用使得企业可以在短期内无偿占用对方资金,是一种成本最低的融资方式。另外,产业集群也降低了银行的交易成本,提高了企业获取银行借款的能力,相对于单个游离企业,银行更倾向于支持产业集群内企业的信贷活动。
第四,加快企业自身发展,努力增加自我积累。当前,中小企业应加快自身的改革。一是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扩大市场占有率。二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制定科学管理的制度和措施,使经营管理科学化,同时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完善财务制度,提高企业信息的透明度;同时注重企业自身信用的提高。三是中小企业融资决策要有超前预见性,应及时掌握国内和国外利率、汇率等金融市场的各种信息,了解宏观经济形势、货币及财政政策以及国内外政治环境等各种外部环境因素,合理分析和预测能够影响企业融资的各种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及可能的各种变化趋势,以便寻求最佳融资时机,进行果断决策,提高融资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第五,加快扶持创新,建立扶持资金和“建行—淡马锡模式”。自2005年起,镇江市开始设立中小企业专项扶持资金,预计今年投入不会低于1 200万元。此外,各辖市区财政也分别设立了配套的中小企业专项扶持资金。2008年7月20日,抓住国家宏观金融政策对“民间借贷”的开放机遇,镇江市在第一时间成立了全省首家“小额贷款公司”——丹阳天工惠农小额贷款公司,对缓解当地涉农中小企业资金难状况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按照规划,今后两至三年时间内,镇江市各辖市区均要成立小额贷款公司。加快推进“建行—淡马锡”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积极服务本地的中小企业发展。建行总行2008年6月初在镇江市试推“建行—淡马锡”中小企业融资镇江模式,是镇江建行引进淡马锡/富登小企业业务先进的理念、方法,结合建行实际,自主创新而形成的具有镇江建行自身特色的小企业业务经营模式。“镇江模式”是在二级分行设立小企业中心作为经营主体,配备专门从事小企业业务的人员,内设信贷工厂,采用专业化、标准化、流水线式的小企业业务流程,将客户营销与中后台管理相分离,提高交叉销售能力,有效控制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该模式以“专业、科学、高效、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理念为基奠,彰显“风险可控、效能提高、成本降低”的特点。专业,是指设立专营的信贷机构、配备专业的管理销售人员、引进专门的操控技术、建立专项的绩效考核机制、通过提供专业、科学、高效的小企业金融服务,“镇江模式”实现银行开展小企业授信业务的三个“有效”:一是小企业业务风险得到有效识别、化解和防范;二是实现了标准化作业,运作效率和服务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三是集约化经营,规模效应明显,运作成本有效降低。“淡马锡模式”通俗地讲,就是银行把零售业务批发做。主要针对中小企业金融需求“短、频、快”的需求特点,简化了受理、评价等各环节的信贷流程,从业务受理到审批放款,只需3~5天。同时增加了存货、应收账款质押等,抵质押物的范围更广。此外,对优质小企业客户将提供20%的信用放款。而且流动资金贷款期限最长可达三年,固定资产贷款最长可达五年。截至2008年底,镇江建行有信贷余额的小企业客户为494户,比年初增加190户;小企业贷款余额25.73亿元,比年初新增13.72亿元,新增额在系统内和同业排名第一。目前该模式正在运作之中,预计镇江市建行全年新增中小企业贷款将超过15亿元,大致相当于今年该市新增中小企业贷款的一半。
第六,创新设计激励考核机制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到今年9月底,镇江市金融机构对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的贷款余额比年初分别增长36.56%和41.33%,增幅之大,前所未有。这是由于镇江市的金融机构分别推出信贷新政:有的把扩户数量作为信贷人员的主要考核指标,鼓励信贷人员寻找新的客户,而新的客户主要就是小企业;还有的推行小企业联保,联保的小企业一般都是上下游企业,互相配套,知根知底,结成联保关系后,互相之间既能有效监督,由于结成利益共同体了,还能更加积极地沟通市场和技术信息。这对企业发展有利,对金融机构来说也大大降低了放贷风险;有的推出了“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即只要企业提供有效订单,我们给予贷款。不需要担保,也不需要抵押。通过设计一整套可操作性很强的制度,缓解了数以万计的中小企业贷款难。
参考文献:
[1]四成中小企业在金融危机中倒闭[N].新华日报,2009-12-03(A8).
[2]姚玉洁,王涛.一季度信贷创天量 中小企业短期贷款仅占25%[N].深圳商报,2009-04-20.[责任编辑 安世友]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建行—淡马锡”;镇江模式
中图分类号:F2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4-0157-03
社科院报告显示,目前中小企业在金融风暴冲击下40%已经倒闭,另外还有40%正在生死边缘挣扎,要想走出生死一线,中小企业必须得到巨大的支持 [1]。在一年多来的国际金融危机中,不少中小企业出口受阻,应收账款、存货占用资金随之上升,现金流不足,资金短缺问题非常严重,融资难更加成为关乎中小企业生存的“瓶颈”。今年以来,贯彻执行国家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经济刺激政策的引导下,近期中国贷款总量激增,经济呈回暖趋势,但中小企业融资难加剧 [2]。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说,中国430万户中小企业,创造了60%的GDP,50%的税收,但是在中国商业银行全部贷款余额中,中小企业贷款只占22.5%。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局长李连仲研究员于2009年8月在沈阳召开的东北金融高层论坛上说,在今年上半年7.37万亿元的贷款中,大型企业占贷款总额的47%多,中等规模企业占贷款总额的44%多,小企业贷款仅占贷款总额的8.5%,小企业贷款难问题依然突出。“融资难”是阻挡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拦路虎”。国务院最近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即国发[2009]36号文明确指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表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已经被提高到“重大战略任务”的高度上来。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国内4 600多万中小企业的发展深受影响。仅以镇江市为例,作为中小民营企业大市,企业生存发展环境持续趋紧,生产经营面临的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瓶颈制约持续加大,其中融资瓶颈表现得最为突出,形势十分严峻。按照正规的统计口径,只有同时满足从业人员数量2 000人以上、销售3亿元以上和资产总额4亿元以上三个条件才能纳入“大企业”范畴,如此,镇江市真正意义上的大企业不足30家,其余99.9%以上均为中小企业。镇江市经贸委中小企业处在2008年6月份曾有一项调查:在列举的五大类中小企业服务需求中,以融资问题最为突出,当前有融资需求的中小企业占到70.5%,其中需求迫切的占45.8%。镇江市银监局2008年7月也进行了一项以“小企业”为对象的金融服务情况调研,在被调查的50户小企业中,资金“基本不满足”或“存在严重缺口”的共28户,占56%。根据调查,当前镇江市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小企业资金缺口日益加大。一是企业资金需求增加。2007年以来,原材料、劳动力、煤电油运等要素价格持续上涨,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中小企业的销售压力不断加大,大量流动资金滞留在生产环节,应收账款增多,存货占用资金上升,企业资金需求量快速增加。二是民间借贷信心受影响。受金融危机影响,一些原本效益较好的中小企业经营面临困境甚至倒闭,无法偿还借贷资金,原本较为活跃的民间融资也明显收缩。在上述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当前镇江市中小企业资金缺口较为严重。
第二,金融机构传统贷款机制加大企业融资难度。一是客户准入要求较高。在金融危机背景下,镇江大部分中小企业的订单减少,效益不佳,甚至亏损停产,因此,企业资金实力达不到银行优质客户准入的要求,使客户拒之门外。二是贷款操作流程复杂。一笔贷款,须经过信用等级评定、尽职调查、审批、授信、贷款发放等环节,流程复杂,时效较低,客户在需要资金支持时拿不到贷款,等贷款审批完成时却错过了客户经营的最佳时机,很难满足客户的生产经营需要。
第三,中小企业贷款结构矛盾突出。中小企业在初创和快速成长的不同时期,需要商业银行不同期限的贷款支持。但目前商业银行贷款普遍存在着“保大收小”和“期限失衡”的结构性矛盾。据统计,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中,占全市税收总额50%以上的乡镇企业(农村中小企业)贷款比重从2000年的13.74%下降到2008年上半年的6.72%,下降了7.02个百分点。中长期贷款中技术改造贷款占比从2000年的16.09%下降到2008年上半年的0.97%,下降了15.12个百分点,这一状况严重制约了镇江市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扩张和后续发展能力。
第四,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急剧上升。镇江市中小企业正饱受着资金使用高成本的困扰。目前,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普遍上浮30%~40%,高的上浮达80%。同时不少银行还要求企业存单质押,使国有银行综合融资费率达到了11.65%,股份制银行综合融资费率达到了15.40%,一些地方民间融资月利率已高达4分~6分。过高的资金使用成本对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了较大影响。2008年1—6月镇江市中小企业财务费用同比增长38.83%,其中利息支出增长43.27%。
第五, 镇江金融主体数量偏少。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金融业发展相对滞后, 镇江金融主体数量偏少。这些年来,尽管该市经济总量不断大幅攀升,可除了“你有我有全都有”的几副“老面孔”外,竟然没有新添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姑且不论苏南经济板块上的其他强市,就是一桥之隔的扬州市,早在20世纪90年末就引进了中信实业银行,去年又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在扬州落户。
第六,镇江的“民间借贷”总体上不甚活跃。镇江市经贸委今年上半年针对中小企业的一项调查显示:选择民间借贷作为融资渠道的只占7.1%。有关人士指出,民间借贷虽然是一柄典型的“双刃剑”,它明显超过银行贷款利率的融资成本会增加企业负担,但因操作简便、灵活,在部分企业信贷之路一时行不通的情况下,至少可以缓冲他们的资金窘境,甚至能够为一些陷于极度困境的企业提供“救命钱”。
近年来,镇江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民营工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促进民营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有力地推进了民营工业的快速发展。2004年,镇江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为贯彻落实该《意见》,各部门连续出台近30个配套措施,加大了对全民创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对推动全民创业发挥了积极作用。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累计达116 658户,比上年底净增4 544户,其中:全市私营企业累计达26 990户,比上年底净增1 531户,增长6.01%,比去年同期高1个百分点;从镇江工商局了解到,今年1—9月份,全市新开业的私营企业达3 671家,从业人员49 800人,注册资本75.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5%、82.3%、64.7%。目前,该市已形成了一批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产业群。在船舶、路面机械、滚动轴承、眼镜、汽摩配件、钻头五金、工程电气、光电子、针织等产业,该市一大批中小企业在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业都具有领先地位。船舶制造等九大产业集群被省经贸委、中小企业局确定为江苏省重点培育产业集群。今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22.4亿元、销售收入881.6 亿元、利税总额67.1 亿元、利润总额36.7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6.1%、16.2%、11.9%和7.7%,分别高于全市平均增幅2.7、4.0、5.6、4.8个百分点。四大主要指标占全市的比重分别达到了58.5%、60.3%、56.1%、52.9%,占据了镇江工业的一半以上,对全市工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支撑作用。
面对当前镇江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我们要积极应对,不断提升和改进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尽快出台扶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举措,引导金融机构增加中小企业信贷供给,强化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保障,想尽一切办法,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中小企业渡过资金难关。具体对策如下:
第一,完善金融机构体制,改善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环境。发展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根本在于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一要加强政府的支持力度,发展中小企业投资基金。建议由政府牵头成立有一定规模的创业投资公司,提高创业贷款额度,改进服务和管理,给予企业经营方向和管理模式的咨询服务,不断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帮助企业成长。二要大力发展以股票融资为主体的多层次融资体系。自2005年中国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开通以来,一些符合条件的成长性中小企业获得了上市融资的机会,但这只占中小企业的很少一部分,因此,要充分利用国内主板市场融资,发挥中小企业利用市场机制配制资源的融资渠道作用。三是为中小企业开辟债券融资渠道。作为资本市场的组成部分,中国债券市场仍然未向中小企业开放,主要原因是中小企业普遍缺乏信用,财务状况不佳。但是,在镇江,确有一批成长性强市场潜力大,资产结构合理且具备较高的信用等级的中小企业,对这些优势企业,仍应向它们开放债券市场,增加它们的融资渠道,允许这些企业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发行短期债券。四是推动企业做大做强、走向资本市场。目前,仅镇江所辖的丹阳市已经与券商签约的企业就达12家,有上市愿望的企业有60家,丹阳市计划三年内使上市企业数逐年翻番,争取三年后达到15~20家。镇江市未来三年的上市规划也正加紧制订之中,有关鼓励和促进企业上市的若干政策意见正在修订完善之中。另外,风险投资基金的运作模式也已在镇江市得到实质性拓展,目前仅备案的“风投”企业就有3家,“风投”企业总数已突破10家。
第二,发挥民间金融优势,引导、规范发展民间资本。如何运用好民间资本这一金融方式,将对镇江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一方面,民间金融是发展健全的金融市场所不可或缺的,它的形成和发展特别有利于金融市场上的竞争、监控体系、法治结构以及“信用文化”等几种基础性体制的建立。另一方面,在于民间金融具有正规金融所不具备的制度优势、信息优势、成本优势和速度优势。正是民间金融的这些独特优势,成为其能够和正规金融长期共存、形成互补效应的重要原因。
第三,提高产业集群度,提升群内企业的融资能力。镇江行业特色经济明显,有汽车零部件、眼镜、工程电器、滚动轴承、船舶等16家产业集群(集聚区),产业集群分布广泛,这些产业集群的形成提高了群内中小企业商业信用融资方式的使用频率和效率,并使得短期资金的筹集可以更多地通过同业拆借来进行。由于产业集群内的经营者都是在同一地区从事相同或相近产业,业务稳定,业务往来较为频繁,相互了解程度较深。在他们发生业务往来时,一旦一方发生资金暂时周转困难,对方会给予比集群体系外客户较为宽松的赊销政策。而这种赊销所形成的商业信用使得企业可以在短期内无偿占用对方资金,是一种成本最低的融资方式。另外,产业集群也降低了银行的交易成本,提高了企业获取银行借款的能力,相对于单个游离企业,银行更倾向于支持产业集群内企业的信贷活动。
第四,加快企业自身发展,努力增加自我积累。当前,中小企业应加快自身的改革。一是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扩大市场占有率。二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制定科学管理的制度和措施,使经营管理科学化,同时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完善财务制度,提高企业信息的透明度;同时注重企业自身信用的提高。三是中小企业融资决策要有超前预见性,应及时掌握国内和国外利率、汇率等金融市场的各种信息,了解宏观经济形势、货币及财政政策以及国内外政治环境等各种外部环境因素,合理分析和预测能够影响企业融资的各种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及可能的各种变化趋势,以便寻求最佳融资时机,进行果断决策,提高融资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第五,加快扶持创新,建立扶持资金和“建行—淡马锡模式”。自2005年起,镇江市开始设立中小企业专项扶持资金,预计今年投入不会低于1 200万元。此外,各辖市区财政也分别设立了配套的中小企业专项扶持资金。2008年7月20日,抓住国家宏观金融政策对“民间借贷”的开放机遇,镇江市在第一时间成立了全省首家“小额贷款公司”——丹阳天工惠农小额贷款公司,对缓解当地涉农中小企业资金难状况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按照规划,今后两至三年时间内,镇江市各辖市区均要成立小额贷款公司。加快推进“建行—淡马锡”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积极服务本地的中小企业发展。建行总行2008年6月初在镇江市试推“建行—淡马锡”中小企业融资镇江模式,是镇江建行引进淡马锡/富登小企业业务先进的理念、方法,结合建行实际,自主创新而形成的具有镇江建行自身特色的小企业业务经营模式。“镇江模式”是在二级分行设立小企业中心作为经营主体,配备专门从事小企业业务的人员,内设信贷工厂,采用专业化、标准化、流水线式的小企业业务流程,将客户营销与中后台管理相分离,提高交叉销售能力,有效控制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该模式以“专业、科学、高效、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理念为基奠,彰显“风险可控、效能提高、成本降低”的特点。专业,是指设立专营的信贷机构、配备专业的管理销售人员、引进专门的操控技术、建立专项的绩效考核机制、通过提供专业、科学、高效的小企业金融服务,“镇江模式”实现银行开展小企业授信业务的三个“有效”:一是小企业业务风险得到有效识别、化解和防范;二是实现了标准化作业,运作效率和服务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三是集约化经营,规模效应明显,运作成本有效降低。“淡马锡模式”通俗地讲,就是银行把零售业务批发做。主要针对中小企业金融需求“短、频、快”的需求特点,简化了受理、评价等各环节的信贷流程,从业务受理到审批放款,只需3~5天。同时增加了存货、应收账款质押等,抵质押物的范围更广。此外,对优质小企业客户将提供20%的信用放款。而且流动资金贷款期限最长可达三年,固定资产贷款最长可达五年。截至2008年底,镇江建行有信贷余额的小企业客户为494户,比年初增加190户;小企业贷款余额25.73亿元,比年初新增13.72亿元,新增额在系统内和同业排名第一。目前该模式正在运作之中,预计镇江市建行全年新增中小企业贷款将超过15亿元,大致相当于今年该市新增中小企业贷款的一半。
第六,创新设计激励考核机制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到今年9月底,镇江市金融机构对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的贷款余额比年初分别增长36.56%和41.33%,增幅之大,前所未有。这是由于镇江市的金融机构分别推出信贷新政:有的把扩户数量作为信贷人员的主要考核指标,鼓励信贷人员寻找新的客户,而新的客户主要就是小企业;还有的推行小企业联保,联保的小企业一般都是上下游企业,互相配套,知根知底,结成联保关系后,互相之间既能有效监督,由于结成利益共同体了,还能更加积极地沟通市场和技术信息。这对企业发展有利,对金融机构来说也大大降低了放贷风险;有的推出了“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即只要企业提供有效订单,我们给予贷款。不需要担保,也不需要抵押。通过设计一整套可操作性很强的制度,缓解了数以万计的中小企业贷款难。
参考文献:
[1]四成中小企业在金融危机中倒闭[N].新华日报,2009-12-03(A8).
[2]姚玉洁,王涛.一季度信贷创天量 中小企业短期贷款仅占25%[N].深圳商报,2009-04-20.[责任编辑 安世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