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学问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an_NE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谁都想成功,当一个成功人士。可成功是怎么一回事呢?没有多少人知道。
  在国人的心目中,大多数人认为,凡是官比别人大的、钱比别人多的、学历比别人高的、这就是成功的标志了。于是,从古到今,想当官的人如若要排队,可以从海南岛的天涯海角10人一行排到北京的故宫;想拥有钱财的人,你随便在东北的马路边,在南海村庄,在建筑工地,在四川的麻将桌旁问1000个人:“您想当一个有钱人吗?”大约有95%以上的人说:“去!问这么傻的问题,谁不想当有钱人呢!”
  读书的事就不用说了,全国的孩子,从读小学开始,就被家长、老师灌输一个“成功”的梦:必须赢,必须不输在起跑线上(尽管他们也搞不清什么是起跑线),必须交1份满意的答卷,考上大学!而且,不少地方还出台了奖励标准,凡是考上清华、北大等全国著名大学的,奖励现金几十万元!决不食言。
  这些成功的标准,几乎家喻户晓,几乎是国人的梦。你要说“这梦是不对的”,人们都用奇怪的眼神看着你,觉得你才是疯子。你说这梦是“代表了我们的心,人就应该这样”。于是,有识之士冷漠地看着你,认为你太肤浅了,人应该有崇高的理想,有多种成功的标志,成功要有丰富的内涵。所以,很难表达什么是成功,不同的阶层人士有不同的看法。
  近日,笔者看到一个朋友转给我的一个视频,是一个美国女教师,对了,是黑人女教师的演讲,这个演讲十分成功,感动了许多人。当然,也包括了笔者。她这个演讲为时7分钟,十分简单,整个演讲内容就是说1个道理: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成功人士,关键是你怎么塑造他,关键是你怎么理解“成功”两个字。在她的眼里,一个调皮,一个不喜欢学习的孩子,只要有一点点的改变,一点点的进步,都属于成功的标志,不必用一个很高大、難以做到的标准去衡量和要求学生。
  听了这个演讲,笔者很感动。笔者的感动来自于这位教师对教育深刻的理解,但又通过十分自然的细节、小事释放出去,很感人。笔者认为,这才充分表现了一位教师的责任感,把真正爱的教育落实在每个不同的学生身上,是爱的感染、传递,是闪着人性之光的大爱的传承。
  我们的先贤孔子就是这样的人,有教无类,能来上学的人即便没有钱,交几斤腊肉干肉也可以上学。而且,他的教育、教学理念就是培养人认识自己,向别人学习,认识社会,知道规矩,懂得礼仪,做好人,做善事,为天下。孔子的成功就在这里,他讲授爱的教育,礼的教育,律己的教育,宽恕别人、理解别人的教育。因此,千百年来,许多人都敬重他。当然,也有人不同意孔子的学说、观点,这也是正常的。就像有人从小被父母亲打骂,长大后他说“打是亲,骂是爱”。也有人从小成长在讲理、讲人情的环境,长大后他说感谢父母给予我这么好的人文环境。
  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观点,为什么我们的教育非要把人往几个狭隘的标准上靠呢?如果都想着当官、当有钱人,学历高,那么,全世界大多数的学校都是不及格的,基本上所有的中专、中技、职业学校都是不大成功的,基本上大多数的工人、农民、体力劳动者都沾不上“成功”的边。这种传道,这样肤浅的评价人的氛围,正常吗?这是十分愚蠢的行为和偏见。
  我们有些地方教育的不成功,就是因为抛弃了孔子那一套教育规范,不是孔孟的教育的本意,是另搞什么“应试教育”、“文凭教育”、“英才教育”,大搞一些愚人之见的分数、排名、机械记忆以及批量生产尖子生。这其中有些学校,有些家长,有些培训机构,他们高喊:“提高一分干掉千人。”他们通过训导在暗示你、明示你:“你要成功,而且你要把别人打下去,不能让他成功。”这种声音天天灌输进学生的耳朵,使他们慢慢成为一个只关注自己、仇视他人的人。最终,每个人都难以成功。为什么呢?因为他们都想自己好、自己成功,去打压别人、控制别人。结果谁都是这样想的,谁都忙着窥探,忙着打别人、打对手,天下便不可能太平,心里便容易纠结,人生的目标全搞错了,大错特错!这是教育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谨记!
  先进的教育理念是提高自己,并助人为乐,你助人成事了,人家忘不了你,便会亲近你,推崇你,一旦进入良性互动,大家便都“成功”了。如若只想自己成功,想别人不成功,容易“互斗”,结果都忙于内耗,那是难以成功的。即便有个别被别人认为是打遍天下无敌手的人,也已伤痕累累,风光不再,只能捂着伤口往前行。
其他文献
英国画家威廉·丹尼尔1805年的油画作品,描绘的是当时从河岸远望广州十三行码头商船云集的景象。  既作为历史存在,又作为当前的经济战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海丝”)一头联系着中国历史文化,另一头联系着经济前景;一头联系着中国这个庞大的经济体,另一头则联系着广阔的亚非欧和南太平洋诸国。“海丝”的历史深度和全球广度,注定了它必将吸引众多关注,引发诸多讨论。随着一份份“顶层设计”文件的相继出
经济学家似乎对“赎买论”比较钟情,在讨论改革路径和手段的过程中,总有人不断地提出。在“改革共识破裂”,需要“重新凝聚”的当下,又再次有人提出要对特权腐败和国企改革进行赎买和赦免。  所谓赎买,是指为了获取既得利益者对进一步改革的支持,减少他们对新体制转变的阻碍,对他们既已形成的特权进行经济上的补偿,让他们放弃进一步行使其特权的“权力”,退出历史的舞台。  赎买政策上世纪50年代曾被用于资本主义工商
嘉宾  秦晖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黄纪苏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  陈明 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儒教研究中心主任  干春松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副院长  何光沪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多元化社会  《南风窗》:我们一直在谈共识,有一点需要特别明确一下,共识不是合流,而是在坚持底线之下的和而不同。在去年8月左中右都有参与形成的“牛津共识”中也特别提到,坚持多
刘小娥是一个来自湖南衡阳的菜贩,35岁。每天,她从早上5时开始,就出现在广州的一个菜场里,直到晚上9时左右收摊回出租屋。  有时候,我去她那儿买菜,时间如果不急,总会坐下来和她聊聊天。而这种聊天,似乎也成了她倾泄生存艰难的一种方式。很多话题,总被她转换到生意不好做,很辛苦上面,然后就是沉默。  职业的习惯,使我有时候会主动聊一些“国家大事”,并努力和她的生活联系起来。但结果是话题无法继续—事实上,
橘和枳是外貌相似但却不同的植物,橘可食,枳则酸涩不可食,但却可入药。古人将这两种植物混为一谈,但却误打误撞出“橘逾淮成枳”这个放诸四海皆准的道理。它指出,世界各地都有不同的风土条件,物种和制度是不能随便移植套用的。  各国有各国的制度条件,不能随便套用,套用不当,就会长出四不像的怪胎。最近这几个月,在台湾闹成一片的BOT案,就是最好的例证。  人们都知道,英美的右翼,对政府的职能,怀有一种病态的敌
2013年1月25日,习近平在接受日本公明党党首转交的安倍亲笔信时表示,在钓鱼岛问题上,日方应同中方共同努力,通过对话磋商找到妥善管控和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中日韩领导人换届后,东北亚局势面临新的盘整。朝核问题,日本与周边国家的领土争端,日美安保与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较量,中日俄远东开发和能源合作,这些地区热点问题相应地也出现新的变化。尽快探究和把握这些变化的本质,以便在东北亚局势的新开局中占
5月初的一个晚上,上海蒙蒙春雨后,我走出办公室,骑自行车回宿舍。夜色中,雾霾紧紧笼罩着大地,仿佛身处人间仙境。但空气的“厚重”和异味,让我清醒地知道,这分明是“人间地狱”。  我憋着气,艰难地骑行到住处,立即奔向洗澡间。但嗓子因受了刺激引起的咳嗽,使我只能草草洗漱完。仰面躺在床上,盯着天花板,干咳声在房间里静静回响,也逼得我眼泪直流。  想想这个春天,空气中的雾霾虽没散去,但它在身体中,似乎在随着
奶业江湖的“伤农”怪圈,暂时还没有彻底的解法。  一直以来,中国的奶业是个“矛盾体”,这里有最激烈的市场搏杀和最自由的企业竞争,但权力的力量也足以左右利益的分配和行业的浮沉。这里更是一个江湖,三聚氰胺的邪恶和资本游戏的贪婪,一度是江湖的现实写照。如今,三聚氰胺的阴影逐渐散去,但奶农却需要为资本当初的贪婪埋单,“倒奶”风波,是他们最悲情的抗议方式。  可以说,在资本、商人、地方官和有关部门的多方利益
湖南湘潭是出过许多名人的地方。近年来,这里涌现出一批道德模范,其数量之多、密度之大全国罕见。这些道德模范是怎么产生的?他们又对这个城市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湘潭好人多  2007年9月12日,当一辆失控的卡车撞向一群小学生时,农妇杨应君推开了她所护送的6名孩子,却不包括自己的女儿。这起车祸造成了一伤一亡,伤的是已怀有身孕的杨应君,亡的是她6岁的女儿。当地媒体很快就接到了关于这起车祸的报料。电视
俄在叙利亚军事行动中与伊朗、伊拉克形成的事实上的“什叶派联盟”,使自己成了穆斯林教派冲突的当事方。这对于有着2000万逊尼派人口的俄罗斯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  10月30日,有关叙利亚危机的多边国际会议在维也纳召开,参与方包括美、俄、土耳其、沙特、伊朗、伊拉克等。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国首肯下,俄罗斯在叙军事行动的“关键盟友”伊朗受邀与会,这不能不说是俄罗斯外交的一个胜利。  “手握烂牌,但打得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