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教育法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中的重要的具体方法之一,以唯物辩证法为哲学方法指导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解决教育矛盾。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教育法贯穿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过程、实施过程和反馈调节过程,在方法论体系中居于不可缺少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比较教育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具体运用
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教育法是思想政治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矛盾的具体方法之一。比较教育法贯穿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会显现比较教育法的身影,并且在运用过程中越来越来受到教育主体的重视。因此,要加大比较教育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具体运用和研究力度,从而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更好地推动受教育者进行内化与外化,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任务服务。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教育方法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
毛泽东曾指出:“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1],如果没有用联系、发展、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的观点看待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就会出现教育要素关系混乱、脱离实际,阻碍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向前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教育方法是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的方法体系。“正确的东西总是在同错误的东西作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在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2]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教育法是对相互联系的不同事物之间以及同一事物的不同因素之间进行性质、特征之间的对比、斗争、鉴别,从而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本质和规律,对事物有全面深刻认识的一种方式。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教育方法是综合性的方法,在实施比较教育方法过程中会带动其他方法的共同使用。比较教育法主要分为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横向比较是通过在相同的时间或者相同的地点把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理论等放在一起对比、找出异同点并分析原因,从而推出正确结论,指导实践。纵向比较是在将过去、现在和将来进行比较,通过不同时间下事物性质、特征等不同进行对比,归纳出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和趋势,从而得到科学的结论,提高思想认识和指导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教育法中的“教育”特指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不是广义上的传播知识、技能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教育方法重在通过找出事物联系中的差别或相同点或意识层面上的差距,为实践提供最佳突破口,提高思想认识,而不在于仅仅为了论证事物之间的高低优劣,善恶美丑。
当前我国处在新的历史方位,社会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为了在新时代更好的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必须要加强上层建筑建设尤其是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时俱进的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光靠传统的教育方法是行不通的,教育者应该根据时代环境、时代条件的变化进行改革创新,充分创新运用比较教育方法,让处于经济全球化、信息社会化、文化多样化大环境下的受教育者主动地透过现象看本质、辨别是非善恶、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从而推动诸多方法的发展,满足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要。
二、比较教育法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具体运用
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教育法主要是运用于微观实践领域,即思想政治教育实施阶段。静态、孤立地把比较教育方法运用到某一教育环节来解决思想矛盾问题还不能充分发挥比较教育法的优势和作用,还必须从宏观层面动态的、全过程的、全员参与的角度运用比较教育法,也就是说,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动态过程之中每个环节都要运用比较教育法,只有这样才能贯彻“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内部各要素的最优化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包括三个阶段:认识阶段、实施阶段、反馈调节阶段,三个阶段相互贯通,相互制约,不可缺少,处于不断循环往复运动发展又相对静止的状态。
1.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教育法在思想政治教育认识阶段的运用
在认识环节,教育者起着中间纽带作用,将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教育方法连接起来,也在为后面的进入实施阶段做铺垫。在这个阶段,教育者要处理好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关系,同时还要能为受教育者所接受和坚持以“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这需要使用比较教育法。
首先,教育者要收集信息。教育者要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信息,其中包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信息,国家,受教育者各方面基本状况等信息,所处的时代环境的信息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掌握受教育者的各方面信息。其次,教育者要结合教育目标的要求,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筛选,并进行分类归纳,为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做准备。然后,教育者要将比较教育法融入到分析信息的阶段。教育者要将抽象的一定社会要求转化为具体的教育目标,然后将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进行比较,从比较中得出两者的相关性和合理性,除去不适应时代要求和社会要求的教育内容,增加新时代新的教育内容,坚持教育内容牢牢为教育目标服务。另外,教育者还要纵向比较分析受教育者在不同的成长发展时期思想道德状况的异同点,横向比较受教育者同一时空不同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状况异同点,还要横向对比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个性特征、经历经验等。通过横向纵向比较有目的,有计划地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恰当的教育方法。比较分析各教育因素之间的联系后,为正确的决策和制定方案提供科学前提。在认识阶段,比较教育法主要是在教育者的心里内部环境实施的,是教育者的头脑意识之中的比较对比和辨别。
2.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教育法在思想政治教育实施阶段的运用
在思想政治教育实施阶段,主要矛盾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向互动矛盾。教育者要把符合社会主流意识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内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认知、情感、意志,并外化为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习惯。教育者要主动将受教育者认识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进行对比分析,即内化过程与外化过程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比较得出各环节的特点和区别,采取综合方法进行教育活动,提高教育效果,另一方面,教育者不仅要主动引导受教育者主动参与教育活动,还要教给受教育者各种方法,尤其是比较教育方法,以便受教育者在认识过程中不是盲目的接受或排斥,而是借助方法这个中介认识接收到的信息。除了教育者在此阶段要采用比较教育法外,受教育者也不是处于被动状态,而是积极对教育者的活动作出反应和主动使用比较教育法。在参与教育者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受教育者会主动地把教育者传递的信息与自己内在认同的价值取向、思想认知进行一个对比衡量,这是关键和困难的一步,当外部传递的信息价值超越受教育者内部的信息价值,更能满足受教育者发展需要,就会为受教育者吸收接纳化为自己的思想意识动力,外显于日常实践。
3.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教育法在思想政治教育反馈调节阶段的运用
人的认识过程经历了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循环往复不断前进的过程。当受教育者完成了内化这个过程后,教育活动并没有结束,教育者还需要观察、检验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然后将受教育者参与教育活动之前与参与教育活动之后的表现进行对比,分析发生变化的程度、范围、表现和关键因素来得到一个教育反馈。如果对比的结果与设定的教育目标成正相关,那么在新一轮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优化教育要素结构,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如果对比的结果与设定的教育目标成负相关,那么教育者在新一轮的思想政治教育认识过程中要分析把握能引起受教育者发生观念转变的关键因素,在实施比较教育法时,通过鲜明的对比、辨别积极促进受教育者内部发生矛盾斗争运动,引导受教育者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发生正面的变化。受教育者在此阶段也要进行自我内部的反思,将参与教育活动之前与参与教育活动之后的思想认识和行为习惯进行对比,对教育者的教育活动的认同度、满意度和效度做出反馈,正面地反馈会激励受教育积极与教育者互动,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负面的反馈会抑制受教育者参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兴趣、信心和强化原有需要纠偏的思想和行为。“指挥员的正确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決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到的和必要的侦查,和对于各种侦查材料的联贯起来的思索。”[3]总之,反馈阶段没有比较,就不会有正确的调控和追踪决策。
三、结束语
没有矛盾,没有比较就不会有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比较教育法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具体运用,目的是让受教育者鲜明、全面、动态地正确认识事物、看清事物本质,自觉形成符合社会一定要求的主流意识形态,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和发展成为自由全面的人。比较教育法不是唯一的方法,还需加强与其他方法的优势互补、协同配合,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3]毛泽东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1-6.
[2]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人民出版社.1986.
关键词:比较教育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具体运用
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教育法是思想政治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矛盾的具体方法之一。比较教育法贯穿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会显现比较教育法的身影,并且在运用过程中越来越来受到教育主体的重视。因此,要加大比较教育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具体运用和研究力度,从而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更好地推动受教育者进行内化与外化,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任务服务。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教育方法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
毛泽东曾指出:“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1],如果没有用联系、发展、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的观点看待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就会出现教育要素关系混乱、脱离实际,阻碍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向前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教育方法是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的方法体系。“正确的东西总是在同错误的东西作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在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2]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教育法是对相互联系的不同事物之间以及同一事物的不同因素之间进行性质、特征之间的对比、斗争、鉴别,从而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本质和规律,对事物有全面深刻认识的一种方式。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教育方法是综合性的方法,在实施比较教育方法过程中会带动其他方法的共同使用。比较教育法主要分为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横向比较是通过在相同的时间或者相同的地点把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理论等放在一起对比、找出异同点并分析原因,从而推出正确结论,指导实践。纵向比较是在将过去、现在和将来进行比较,通过不同时间下事物性质、特征等不同进行对比,归纳出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和趋势,从而得到科学的结论,提高思想认识和指导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教育法中的“教育”特指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不是广义上的传播知识、技能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教育方法重在通过找出事物联系中的差别或相同点或意识层面上的差距,为实践提供最佳突破口,提高思想认识,而不在于仅仅为了论证事物之间的高低优劣,善恶美丑。
当前我国处在新的历史方位,社会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为了在新时代更好的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必须要加强上层建筑建设尤其是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时俱进的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光靠传统的教育方法是行不通的,教育者应该根据时代环境、时代条件的变化进行改革创新,充分创新运用比较教育方法,让处于经济全球化、信息社会化、文化多样化大环境下的受教育者主动地透过现象看本质、辨别是非善恶、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从而推动诸多方法的发展,满足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要。
二、比较教育法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具体运用
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教育法主要是运用于微观实践领域,即思想政治教育实施阶段。静态、孤立地把比较教育方法运用到某一教育环节来解决思想矛盾问题还不能充分发挥比较教育法的优势和作用,还必须从宏观层面动态的、全过程的、全员参与的角度运用比较教育法,也就是说,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动态过程之中每个环节都要运用比较教育法,只有这样才能贯彻“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内部各要素的最优化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包括三个阶段:认识阶段、实施阶段、反馈调节阶段,三个阶段相互贯通,相互制约,不可缺少,处于不断循环往复运动发展又相对静止的状态。
1.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教育法在思想政治教育认识阶段的运用
在认识环节,教育者起着中间纽带作用,将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教育方法连接起来,也在为后面的进入实施阶段做铺垫。在这个阶段,教育者要处理好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关系,同时还要能为受教育者所接受和坚持以“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这需要使用比较教育法。
首先,教育者要收集信息。教育者要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信息,其中包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信息,国家,受教育者各方面基本状况等信息,所处的时代环境的信息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掌握受教育者的各方面信息。其次,教育者要结合教育目标的要求,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筛选,并进行分类归纳,为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做准备。然后,教育者要将比较教育法融入到分析信息的阶段。教育者要将抽象的一定社会要求转化为具体的教育目标,然后将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进行比较,从比较中得出两者的相关性和合理性,除去不适应时代要求和社会要求的教育内容,增加新时代新的教育内容,坚持教育内容牢牢为教育目标服务。另外,教育者还要纵向比较分析受教育者在不同的成长发展时期思想道德状况的异同点,横向比较受教育者同一时空不同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状况异同点,还要横向对比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个性特征、经历经验等。通过横向纵向比较有目的,有计划地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恰当的教育方法。比较分析各教育因素之间的联系后,为正确的决策和制定方案提供科学前提。在认识阶段,比较教育法主要是在教育者的心里内部环境实施的,是教育者的头脑意识之中的比较对比和辨别。
2.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教育法在思想政治教育实施阶段的运用
在思想政治教育实施阶段,主要矛盾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向互动矛盾。教育者要把符合社会主流意识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内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认知、情感、意志,并外化为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习惯。教育者要主动将受教育者认识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进行对比分析,即内化过程与外化过程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比较得出各环节的特点和区别,采取综合方法进行教育活动,提高教育效果,另一方面,教育者不仅要主动引导受教育者主动参与教育活动,还要教给受教育者各种方法,尤其是比较教育方法,以便受教育者在认识过程中不是盲目的接受或排斥,而是借助方法这个中介认识接收到的信息。除了教育者在此阶段要采用比较教育法外,受教育者也不是处于被动状态,而是积极对教育者的活动作出反应和主动使用比较教育法。在参与教育者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受教育者会主动地把教育者传递的信息与自己内在认同的价值取向、思想认知进行一个对比衡量,这是关键和困难的一步,当外部传递的信息价值超越受教育者内部的信息价值,更能满足受教育者发展需要,就会为受教育者吸收接纳化为自己的思想意识动力,外显于日常实践。
3.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教育法在思想政治教育反馈调节阶段的运用
人的认识过程经历了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循环往复不断前进的过程。当受教育者完成了内化这个过程后,教育活动并没有结束,教育者还需要观察、检验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然后将受教育者参与教育活动之前与参与教育活动之后的表现进行对比,分析发生变化的程度、范围、表现和关键因素来得到一个教育反馈。如果对比的结果与设定的教育目标成正相关,那么在新一轮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优化教育要素结构,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如果对比的结果与设定的教育目标成负相关,那么教育者在新一轮的思想政治教育认识过程中要分析把握能引起受教育者发生观念转变的关键因素,在实施比较教育法时,通过鲜明的对比、辨别积极促进受教育者内部发生矛盾斗争运动,引导受教育者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发生正面的变化。受教育者在此阶段也要进行自我内部的反思,将参与教育活动之前与参与教育活动之后的思想认识和行为习惯进行对比,对教育者的教育活动的认同度、满意度和效度做出反馈,正面地反馈会激励受教育积极与教育者互动,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负面的反馈会抑制受教育者参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兴趣、信心和强化原有需要纠偏的思想和行为。“指挥员的正确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決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到的和必要的侦查,和对于各种侦查材料的联贯起来的思索。”[3]总之,反馈阶段没有比较,就不会有正确的调控和追踪决策。
三、结束语
没有矛盾,没有比较就不会有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比较教育法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具体运用,目的是让受教育者鲜明、全面、动态地正确认识事物、看清事物本质,自觉形成符合社会一定要求的主流意识形态,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和发展成为自由全面的人。比较教育法不是唯一的方法,还需加强与其他方法的优势互补、协同配合,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3]毛泽东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1-6.
[2]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人民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