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不够拿古钱凑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1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提道:“予幼时见市钱多南宋年号,后至北方,见多汴宋年号,真行草字体皆备,间有一二唐钱。”即说他小时候,市面上流通的铜钱多为南宋年号,后来到了北方,铜钱则多是汴宋(北宋)年号,甚至有时还能见到一二枚唐代铜钱。
  对于明万历四十一年五月二十八日(1613年7月15日)出生的顾炎武来说,其幼时已是明末。而市面上居然还在使用六七百年前的古钱,这不管是于他还是于今,都会颇觉匪夷所思。然而,唐宋古钱之所以在明末仍作法定货币而流通使用,实是无奈之举。
  铜料铜钱都匮乏
  明朝末年的中国,虽因商品生产的发展,已有新的生产关系萌芽——按史学家说法即资本主义的产生,这势必需要大量货币以满足流通所需。然而,明末政府力推的纸币“大明宝钞”已失去信用,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以物易物的现象。
  尤其是到了隆庆元年,各地私铸铜钱横行,所以政府的收税干脆只收白银而不收铜钱。于是,铜钱或将废止的小道消息传遍街头巷尾,百姓手中的许多铜钱花不出去,致使生活苦不堪言。
  当时的隆庆皇帝曾命令户部、都察院拿出对策。为此,户部上了一道奏折,提出一条允许古钱流通的权宜之计。
  呈送此道奏折的正是刚刚升任员外郎三个月的宋诺。宋诺(约1550年前后在世),字子重,故城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宋诺中二甲第四名进士(见《嘉靖四十四年乙丑科进士履历便览》),之后便一直在户部任职。他在奏折中提出的办法是,本朝铸造的洪武、永乐、宣德、弘治、嘉靖等制钱,以及前朝铸造的铜钱并行流通,同时严厉打击伪造铜钱和操纵铜钱币值的行为。
  其实,隆庆元年出现的钱法败坏、宝钞不通,归根结底是货币供应量不足所致;而这一祸根可以说早在明朝立国之初就已埋下。
  据《明史·食货志》记载,洪武八年(1375年),朱元璋命中书省造纸币“大明宝钞”,以此为法定货币,并禁止民间用金银交易,“违者罪之”。到了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为了推行纸币,更是禁用铜钱,限半月内将所有铜钱交公。“敢有私自行使及埋藏弃毁者,罪之。”然而,“大明宝钞”是政府在没有准备金的支撑下单靠政权强力推行的纸币,此钞又施行“但有字贯可辨真伪者,不问破烂、油污、水迹、纸补,即与收受”的制度(见《大明会典》卷之三十一),而其发行又没有限度,再加上防伪措施不强,回收困难,宝钞没发行多久便出现贬值。
  如在发行之初,面额为一贯的“大明宝钞”可兑换制钱一千文、折银一两。而至仅过了110多年的弘治元年(1488年),一贯面额的“大明宝钞”只能兑换一文制钱。至隆庆元年(1567年),一贯面额的“大明宝钞”连一文制钱也换不了了。
  正因如此,明朝政府不得不重新使用金银和铜钱。但此时,明廷又面临着严峻的现实问题:铸钱不足。隆庆皇帝作为明朝的第十二位皇帝,即位之初,虽距开国已有200多年,但在他之前却只有5位皇帝铸过铜钱,并且所铸钱数不多,更远远少于宋朝。据估计,有明一朝,历代所铸钱量不超过千万贯,仅相当于北宋两年的铜钱铸造量。这也是今天为何明钱存世量远不及宋钱的根本原因。
  所铸铜钱少,是推行纸币的原因之一,而更主要的是明朝一直处于铜料匮乏的处境。洪武之初,因铜料短缺,官府曾要求百姓不许藏铜,军民之家除镜子、军器及寺观庵院里的钟、磐、铙、钹等外,其他铜器都要以废铜折价卖给官府。
  劣币驱逐良币
  官方所铸制钱太少,不够用怎么办?早在宋诺之前,朝廷便允许历朝古钱与本朝制钱并行流通使用。如嘉靖三十三年,政府规定了铜钱对白银的“汇率”:嘉靖钱七文、洪武诸钱十文、前代钱三十文均当银一分。
  可规定一出,因古钱数量也有限。于是有人便铤而走险,私铸铜钱,也就是制造假币,尤以竞相私铸性价比更高的嘉靖钱为盛,结果引发了一场“劣币驱逐良币”的戏码,并直接导致了隆庆元年钱法大坏的不堪局面。
  其实,嘉靖年间官方所铸铜钱要比明朝其他各代所铸铜钱质量要高。如在明世宗嘉靖六年(1527年)开铸“嘉靖通宝”,光背小平钱,真书直读,含有隶意,此钱存世相对较多。
  在铸行方面,朝廷先下诏命令北京和南京宝源局开铸此钱,并令工部按照永乐、宣德时铸额在直隶、河南、福建、广东开铸,铸量比永乐、宣德时略有增加。实际年平均铸额在10万贯上下。
  嘉靖通宝初定每文钱重一钱二分,千钱重七斤八两。到嘉靖四十三年时,改为每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千钱重八斤。此外,嘉靖通宝钱开始采用黄铜铸钱,同时为防止私铸,还提高了铸钱工艺,据《明史·食货志》记载曾铸造出火漆、旋边、金背等钱。
  火漆就是使用二次熔炼之黄铜铸钱,再涂上一种液料,干后极为坚固,使钱币耐磨耐腐,这种钱不见铜质,通体乌黑,旋边也是使用二次熔炼之黄铜铸钱,加重五厘,钱体显的厚重,再用旋车锉磨边缘,金背是指使用四火熔炼之黄铜铸钱,铜质金黄精润,触目可辨,最为精良美观。
  嘉靖通宝钱大都为小平钱,仅在二十三年正月,世宗命工部造嘉靖通宝钱,依洪武纪重钱制式折二、当三、当五、当十于钱背穿右侧铸:“二钱、三钱、五钱及一两”,一两钱穿上再加铸“十”字,各三万文,但并未流通,只为充实内库,传世甚少。
  嘉靖通宝当十钱有平立、斜立靖之大版别区分,传世有嘉靖通宝背十一两当十大钱雕母一枚,其字画细直,斜立靖,现藏南京博物馆,存世实铸品中未见此种版式,孙仲汇先生曾作考论,认此雕母为当时落选之呈样品。
  但由于铜价太高,制造工艺复杂,铸钱成本高昂,甚至“得不偿费”,便革除了一些复杂工艺,以节省制钱成本。结果,铸钱的工匠开始偷工减料,造出的许多钱也是“轮郭粗粝,色泽黯黪。”而民间私铸的嘉靖钱质量更为恶劣,久而久之,恶钱大行其道,反而将“金背钱”等制造精良的嘉靖钱逼迫退出了市场。
  为扭转上述局面,嘉靖皇帝干脆下令停止铸钱,铜钱只许使用本朝的制钱,可收税又拒收铜钱只收白银。如此做法,不仅相当于否定了铜钱的合法货币地位,而且马上导致了铜钱的贬值。于是,京城各家商铺开始对铜钱采取抵制态度,动辄闭门罢市;而有些人则当起了“倒爷”,任意压低铜钱币值—九十文甚至一百文铜钱才能换一钱银子;更难控制的是,坊间流传着各种铜钱将要被取缔废止的小道消息,致使百姓人心惶惶,多不以铜钱商贸交易。   紧急救市的良策
  隆庆皇帝急发“救市谕”后,宋诺便提出了稳定市场的策略—既要打击假币又要保证白银和铜钱的自由流通。他在所呈奏折中说:“私钱不禁,则制钱不行。”而打击假币的手段就是用重刑—盗铸铜钱的正犯,判死刑;从犯以及使用假币者,罚戴一百斤的枷号一个月。(见宋诺《金斋集》卷二、卷四)
  虽然祭出严刑峻法,但明朝政府从根本上无法扭转中国成为银本位国家的趋势。可要稳定铜钱币值,就必须使铜钱与白银挂钩。对此,宋诺的方案是,赋予古钱和当朝制钱一样的法定地位,每八文铜钱折合一分银子,“不许任意低昂抑勒。”
  在保证铜钱的流通上,宋诺的办法是不允许商人故意索银和闭门罢市。“买卖货物值银一钱以上者,银钱皆使;一钱以下者,止许用钱。”(见宋诺《金斋集》卷二、卷四)为方便老百姓买菜,他还提出菜贩不许用银。在税收方面,税额在三两以上的收银子、三两以下的收铜钱。
  宋诺提出的措施不仅得到了隆庆皇帝的急速批准,而且也很快发挥了稳定市场的效果。直至明末,唐宋古钱仍在市场上流通,可见此次救市的影响深远。
  但宋诺将铜钱币值和白银挂钩,谈不上挽救了铜钱,而是说明当时的中国已经成为银本位国家。
  到了崇祯年间,钱法再次崩坏,假币劣币横行,致使陕西农民在大丰收的年间仍无法凑够缴税用的银子,只好卖儿卖女。当的朝廷也打算采用隆庆年间的办法来救市,但经济已然崩溃,明朝也就走到了终点。
  坎坷人生
  参与了隆庆元年的“救市”后,宋诺于次年升任户部郎中(正五品)。正当仕途顺风顺水之时,隆庆二年九月的一起库银失窃案,成为他人生的分水岭。此后,宋诺被降职外放,直到去世都也没回到北京任职。
  因宋诺升任郎中后负责掌管太仓银库。太仓银库相当于今天的国库,税收的结余、罚没的财产都存于此库。当年春天,太仓银库爆出库银被盗的丑闻,外库银失窃六百两,老库银失窃七百余两,震惊朝野。明朝银库的监督官更换没有定制,长则半年一换,短则三个月一个月。交接的时候也只是交接一下账本,并不会一一开库查验。这就给银库内部人监守自盗提供了便利。
  事发后,隆庆皇帝震怒,把宋诺和前后接管的官员一并送到法司会审。为防止舞弊,又命令户部之外的官员查点库银。经过清点,外库银实际少了八百余两,铜钱少了五万七千余文,而老库银的数目反而多了。(此事记载见《大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四,卷之二十四)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封条上的标记磨灭,数目对不上导致,可见库房管理混乱、偷盗库银的情形由来已久。
  主犯落网后,宋诺被降一级,调到外地。关于此事,大学士于慎行在宋诺的墓志铭中提道,此事是“同舍郎主藏有所亡失,诖误及公”(见于慎行《谷城山馆文集》卷之十九),意思是宋诺是被他人连累的。
  宋诺被外放的地方是四川重庆府的忠州。北京和忠州隔着千山万水,宋诺走了大半年,到了隆庆三年五月十二日才到任。刚到忠州一个月(墓志铭记载为五天),宋诺便接到赴南京户部任职的通知,还没走到南京,他又再次被擢升为南京户部郎中。可见,当时的经济人才非常短缺。
  此后,宋诺先后在山东、湖南、河南担任知府。因此间父母先后去世,他两度辞官守孝,每次任职时间都不长。最后,宋诺在兖州待了三年,其主政一方的才能才得以施展,引起了朝廷的注意。万历十四年(1586年)冬,宋诺到北京参加地方官员的朝会,待命之时他突发颈疡,于新年前两天去世,终年五十六岁。宋诺死后,据万历年间成书的《故城县志》记载,他于万历二十年被故城人列入乡贤祠。
其他文献
11月9日晚,在纽约佳士得“画家与缪斯:20世纪艺术家晚间特拍”专场中,意大利画家莫迪利安尼创作于1917年至1918年的《侧卧的裸女》以1.704亿美元的天价售出,约合人民币10.84亿元。这位年近百岁的“裸女”,由5位藏家经过长达9分钟的争夺,最终被来自中国上海的著名藏家刘益谦收入囊中。  随着此画的拍出,莫迪利安尼也因此成为继毕加索、安迪·沃霍尔、弗朗西斯·培根、贾科梅蒂和爱德华·蒙克之后第
期刊
12月4日至5日,苏富比北京2015年秋季拍卖会将在北京国贸大酒店上演。其中,“现当代中国艺术拍卖”将于12月5日举槌,呈现近60件现当代中国艺术及当代水墨艺术精品,预展日期为12月4日至5日。苏富比同时将在12月5日举办艺术论坛,特邀苏富比资深专家、艺评家和市场人士主讲。  美术学院体系给予中国艺术家扎实的写实基础。艺术家立足于此,继而发展出强调绘画笔触、承袭传统写实并同时受西方20世纪绘画流派
期刊
即将于12月2日在香港会展中心上演的香港佳士得本年度秋拍瓷器杂项拍卖中,一件估价待询的清雍正珐琅彩赭墨梅竹图碗堪称本年度瓷杂拍卖的重头戏。  水墨珐琅碗可遇不可求  据佳士得瓷器工艺品部专家陈良琳介绍,雍正珐琅彩器向为收藏家可遇而不可求的珍宝,而其中又以画赭墨的水墨珐琅碗最为隽秀雅致,是珐琅彩中品位最高的品种,也是雍正皇帝最为喜爱的逸品。清代珐琅彩器长期深藏宫中,向为清帝秘藏,只受皇帝珍赏,每件均
期刊
由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巡回展主办的“冬日花园:探索日本当代艺术的微波普想像”近日在天津考拉空间拉开帷幕。本次展览试图探索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出生,并于上世纪90年代至新千年初期崭露头角的一代青年艺术家所共同表现出的一些重要特质。尽管他们的艺术实践看似各不相同,这一代艺术家所持有的某种态度和艺术原则是共通的:面对经济崩溃所暴露出的全球化的负面影响、单一化的生活方式以及世界范围内地域性社区的瓦解,这
期刊
上海敬华2015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将于12月10日至11日在上海静安香格里拉大酒店如期举槌,预展时间为12月8日至9日。本次将有1500余件品质精妙的佳品呈现,分为中国书画、油画雕塑、珍瓷雅玩、古籍善本、珠宝翡翠5大门类、10个专场。  书画囊括六大专场  中国书画部分,以学术、专业的根本,切合市场的理念脉络,精选出近700件拍品,组成6个专场。其中,中国古代书画专场将有董其昌、钱榖、蔡嘉、侯方域
期刊
书法是一种文化,因为书法的根连着中国的汉字,连通着属于中国的情感与审美。它在中国文化史中同不少学科建立和保持了较为亲密的联系,甚至是连着中国的哲学与思想。  书法是一种艺术,在日常实用的书写之外,有独立自足的审美意趣,用以抄写与实用无关的诗词联语,以供优雅的赏玩,起到愉悦身心的积极作用,深谙书法语言的书家还可以在书写中表达情感。  书法是个手工活儿,因为书法被千篇一律地书写,过度追求技术。同时,书
期刊
香港立木画廊日前推出了艺术家Shirazeh Houshiary的香港首个个展“雾”。Houshiary通过绘画、雕塑以及动画等形式,探讨对立的观点以及存在的状态,包括透明与半透明、存在与不在、物质与无形,以及光明与黑暗等,探索存在的真实本质以及形而上学的思想。此次个展呈现了7件全新作品,探讨跨感官的认知。Houshiary出生于伊朗,上世纪70年代早期前往伦敦,并在1979年于切尔西艺术学院毕业
期刊
12月5日,香格纳画廊北京空间将推出欧阳春个展“一粒尘埃”,展览将持续至2016年1月24日。这是艺术家欧阳春继今年初“我的故事”之后,在香格纳画廊的第二个个展。不同于以往,此次个展将展出艺术家单独一件贯穿几乎整个创作生涯至今的空间绘画装置作品。这组作品将由1300余件开始于1997年的,在不同材质上的绘画,以及一张最新的布上油画组成一个纷繁璀璨的空间。在这个需要抬头仰望的,似乎无限延伸的空间中,
期刊
日前,“近林观象—邵晓峰教授书画展”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行。此次展览展出了80幅书画精品,不仅包括邵晓峰在美国耶鲁大学展出的内容,还新增了其描绘美国、德国、日本等异国风光的作品,以及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相关的书画作品。这些作品集中反映出邵晓峰教授近年来在艺术探索与学术研究的整合中所达到的与众不同、别具特色的风貌与高度。据介绍,书法与绘画结合是邵晓峰的艺术特色,其泼墨与水墨山水多绘林
期刊
11月14日,北京偏锋新艺术空间呈现与艺术家廖斐首次合作的个展“这句话是错的”。自2011年以来,廖斐以“物质”为线索进行创作,从对物质属性的模拟推及到尺度、场域、运动,以及系统本身。此次展览是廖斐近期工作的呈现,比如《这句话是错的》是一件3D打印雕塑,艺术家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完全对称的人的模型。据悉,展览将持续至12月27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