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发展,初中数学教育已由应试教育逐步转为素质教育,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相当一部分“学困生”,特别是农村中学,因为其生源普遍较差,再加上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所以数学学习成绩不良学生的比例较大.如2009-2010学年度下学期期考,我校初一学生数学及格人数只有10.5%,严重影响了数学教育质量的提高.如何转化数学学困生,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已成为教师普遍关注的课题.
本人长期工作在农村初中一线,经研究发现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社会上的某些不良因素的影响
当前,由于社会经济处于转型期,一切发展都是以经济为中心,造成很多人都是一切向“钱”看.一部分人虽然当年在学校内没有学好文化知识,但是在改革的浪潮中他们抓住了机遇,创造了财富;另一部分人尽管“目不识丁”,却也能靠打工挣钱养家,而许多大学生还存在找工作“难”的问题.客观上给在校学生及其家长产生了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那就是:“没有知识也可以创造出财富,没文化照样能挣钱”,所以他们认为:“读书无用,知识无用”.一位叫谢庆良的学生曾说:“我去打工只需会签名领工资就可以了,不需要学那么多数学知识,现在我已会写自己的名字了”.
大量事实表明社会宏观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和大众传播媒介的日益现代化,学生所接受的社会信息量越来越大,其中负面影响也大幅度增加.这些负面影响抵消了学校和家庭的正面教育.例如,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对涉世不深的学生心理体验产生冲击;不健康文化信息对道德判断力不强的学生产生腐蚀;商业文化市场对充满好奇的学生产生诱惑等等.尤其是大众传播中的宣传暴力、迷信、色情等书刊音像制品,由于其表现手法形象逼真,学生非常容易接受,其危害性最大.更有一些良莠不齐的“书屋”、录像厅、电子游戏室等,常常有意识地选址学校附近,瞄准中小学生,以他们为赚钱对象,对中小学生的成长产生极坏的影响,常使学校、家长束手无策.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是课程改革以来造成数学学习困难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下,国家免去了学杂费,同时还有各种补贴,农村学生普遍认为“读书不用钱了,读不读书是我的事情,家长不管,教师也不会骂我,还要求我读书呢……没有了压力也没有动力,大家都不用功,都在玩,我也无心学习了……反正以后都是出来打工……”.在一个学校或一个班级里,尽管一部分人原本想努力读书,但见身边的同学都不愿学,自己也不想学了.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因此,校风、班风、学风的好坏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二、家庭中的某些不良言行或现象的影响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协调.家庭是学生成长的主要环境,父母亲是子女成长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与子女朝夕相处,其言行教诲、品性、榜样都对子女产生直接持久的影响.不良的家庭教育“放大”了社会负面影响,抵消了学校的正面教育,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溺爱骄纵的家庭使子女任性自私,傲慢无礼,贪图享乐;粗暴的家庭教育使子女暴躁冷酷,粗野蛮横,缺发同情心;修养低下的家庭教育使子女语言粗俗,精神空虚,追求低级趣味;而结构缺陷的家庭也使子女缺乏温暖,形成孤僻冷漠、懦弱乖戾的性格.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现在农村学校的留守儿童所占的比例非常大(据有关调查统计,我市留守儿童约占在学生的六分之一),而这些留守儿童基本失去了家庭教育. 所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中学生个性心理的健康成长.另外,家庭与学校教育不协调,难以产生正面教育的合力.例如正在读初一的甘行李同学是个留守儿童,上课不听讲,数学作业照抄.课后多次与他谈话,可该生仍然我行我素.无奈之下只好找家长了解情况,家长的回答是:“我对他的要求不高,只要他能读到初三混一张毕业证就行了.”
三、学校里的某些不良现象,个别教师的不良言行的影响
学校教育活动偏离教育目标.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学生的德智体得到全面发展.但是由于多种原因,特别是片面追求升学率而派生的问题,使学校教育偏离了教育目标.主要表现为:重智育轻德育、重应试轻素质、重尖子轻差生.这种学校教育目标同时也造成了部分教师对教学个体和教学方法的偏离.有时对待较差的学生会比较偏激,从而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一位叫江思仁的初一同学曾说:“我小学五年级的数学教师总爱骂人,所以我就不愿学数学了!”
数学科每天都有新的作业,并且还要对前一天做错的作业加以纠正.这些无形中就剥夺了学生休息、娱乐的时间,造成很多同学对数学学科厌学的情绪.试想,在这种情绪的影响下,他们还能学得好数学吗?
四、学生自身不利因素的影响
学生认知水平过低,基础较差,缺乏上进心,学习目的不明确,人生目标过低,学习方法不恰当,缺乏信心和毅力以及学习兴趣不浓都是形成学困生的重要因素.其中信心兴趣最为重要.中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是以兴趣为基础的.当他们对某种事物发生了兴趣,就会对该事物表现出极大的关注,积极地探索,并去从事有关的活动.他们的任何一种兴趣都是基于获得某方面的知识或参与某种活动使其得到情绪体验上的满足.一个人在从事感兴趣的活动时,总是有积极的情绪体验.相反,在从事自己不感兴趣的活动时,则总有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也正是这种消极的情绪体验消弱了中学生对某些知识的学习.
五、教材的影响
现用的教材都是新课程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更新颖、更灵活,知识面更广,发展空间更大,但多数农村中学的学生都有不适应的现象.原因是:教材难度偏大,而农村学生基础差,思维发展跟不上.如人教版的数学教材设置了许多“思考”“探究”等栏目,但学生的能力有限;教材中许多例题没有规范的解题过程,学生的解题过程就更不规范了;八年级设置了《函数》,而农村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还没有发展到轻易接受的程度.
总之,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学生在数学学科上存在着困难.而造成他们学习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自身的,如心理、生理、学习方法、语言障碍等因素,也有外在的,如学校、教师、家庭、社会的不良现象的影响.要改变普遍存在的数学学习困难的现象,这不仅是学校教师的事,更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社会问题.望全社会都来关注学困生,一线教师都能根据具体的原因找到转化学困生的办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2]钟启泉.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6
[3]孙洲元、胡象岭.归因训练的个案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3(6)
(责任编辑易志毅)
本人长期工作在农村初中一线,经研究发现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社会上的某些不良因素的影响
当前,由于社会经济处于转型期,一切发展都是以经济为中心,造成很多人都是一切向“钱”看.一部分人虽然当年在学校内没有学好文化知识,但是在改革的浪潮中他们抓住了机遇,创造了财富;另一部分人尽管“目不识丁”,却也能靠打工挣钱养家,而许多大学生还存在找工作“难”的问题.客观上给在校学生及其家长产生了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那就是:“没有知识也可以创造出财富,没文化照样能挣钱”,所以他们认为:“读书无用,知识无用”.一位叫谢庆良的学生曾说:“我去打工只需会签名领工资就可以了,不需要学那么多数学知识,现在我已会写自己的名字了”.
大量事实表明社会宏观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和大众传播媒介的日益现代化,学生所接受的社会信息量越来越大,其中负面影响也大幅度增加.这些负面影响抵消了学校和家庭的正面教育.例如,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对涉世不深的学生心理体验产生冲击;不健康文化信息对道德判断力不强的学生产生腐蚀;商业文化市场对充满好奇的学生产生诱惑等等.尤其是大众传播中的宣传暴力、迷信、色情等书刊音像制品,由于其表现手法形象逼真,学生非常容易接受,其危害性最大.更有一些良莠不齐的“书屋”、录像厅、电子游戏室等,常常有意识地选址学校附近,瞄准中小学生,以他们为赚钱对象,对中小学生的成长产生极坏的影响,常使学校、家长束手无策.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是课程改革以来造成数学学习困难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下,国家免去了学杂费,同时还有各种补贴,农村学生普遍认为“读书不用钱了,读不读书是我的事情,家长不管,教师也不会骂我,还要求我读书呢……没有了压力也没有动力,大家都不用功,都在玩,我也无心学习了……反正以后都是出来打工……”.在一个学校或一个班级里,尽管一部分人原本想努力读书,但见身边的同学都不愿学,自己也不想学了.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因此,校风、班风、学风的好坏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二、家庭中的某些不良言行或现象的影响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协调.家庭是学生成长的主要环境,父母亲是子女成长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与子女朝夕相处,其言行教诲、品性、榜样都对子女产生直接持久的影响.不良的家庭教育“放大”了社会负面影响,抵消了学校的正面教育,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溺爱骄纵的家庭使子女任性自私,傲慢无礼,贪图享乐;粗暴的家庭教育使子女暴躁冷酷,粗野蛮横,缺发同情心;修养低下的家庭教育使子女语言粗俗,精神空虚,追求低级趣味;而结构缺陷的家庭也使子女缺乏温暖,形成孤僻冷漠、懦弱乖戾的性格.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现在农村学校的留守儿童所占的比例非常大(据有关调查统计,我市留守儿童约占在学生的六分之一),而这些留守儿童基本失去了家庭教育. 所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中学生个性心理的健康成长.另外,家庭与学校教育不协调,难以产生正面教育的合力.例如正在读初一的甘行李同学是个留守儿童,上课不听讲,数学作业照抄.课后多次与他谈话,可该生仍然我行我素.无奈之下只好找家长了解情况,家长的回答是:“我对他的要求不高,只要他能读到初三混一张毕业证就行了.”
三、学校里的某些不良现象,个别教师的不良言行的影响
学校教育活动偏离教育目标.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学生的德智体得到全面发展.但是由于多种原因,特别是片面追求升学率而派生的问题,使学校教育偏离了教育目标.主要表现为:重智育轻德育、重应试轻素质、重尖子轻差生.这种学校教育目标同时也造成了部分教师对教学个体和教学方法的偏离.有时对待较差的学生会比较偏激,从而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一位叫江思仁的初一同学曾说:“我小学五年级的数学教师总爱骂人,所以我就不愿学数学了!”
数学科每天都有新的作业,并且还要对前一天做错的作业加以纠正.这些无形中就剥夺了学生休息、娱乐的时间,造成很多同学对数学学科厌学的情绪.试想,在这种情绪的影响下,他们还能学得好数学吗?
四、学生自身不利因素的影响
学生认知水平过低,基础较差,缺乏上进心,学习目的不明确,人生目标过低,学习方法不恰当,缺乏信心和毅力以及学习兴趣不浓都是形成学困生的重要因素.其中信心兴趣最为重要.中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是以兴趣为基础的.当他们对某种事物发生了兴趣,就会对该事物表现出极大的关注,积极地探索,并去从事有关的活动.他们的任何一种兴趣都是基于获得某方面的知识或参与某种活动使其得到情绪体验上的满足.一个人在从事感兴趣的活动时,总是有积极的情绪体验.相反,在从事自己不感兴趣的活动时,则总有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也正是这种消极的情绪体验消弱了中学生对某些知识的学习.
五、教材的影响
现用的教材都是新课程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更新颖、更灵活,知识面更广,发展空间更大,但多数农村中学的学生都有不适应的现象.原因是:教材难度偏大,而农村学生基础差,思维发展跟不上.如人教版的数学教材设置了许多“思考”“探究”等栏目,但学生的能力有限;教材中许多例题没有规范的解题过程,学生的解题过程就更不规范了;八年级设置了《函数》,而农村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还没有发展到轻易接受的程度.
总之,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学生在数学学科上存在着困难.而造成他们学习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自身的,如心理、生理、学习方法、语言障碍等因素,也有外在的,如学校、教师、家庭、社会的不良现象的影响.要改变普遍存在的数学学习困难的现象,这不仅是学校教师的事,更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社会问题.望全社会都来关注学困生,一线教师都能根据具体的原因找到转化学困生的办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2]钟启泉.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6
[3]孙洲元、胡象岭.归因训练的个案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3(6)
(责任编辑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