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前教育工作者需怀有一颗聆听之心,走近幼儿,深入教师,贴近家长,持续、坚定地了解幼儿,服务社会。幼儿园要始终坚持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追随幼儿,发展教师,引导家长,顺应社会对园所的发展需求,全面提升每一位教师的业务能力,力求让每一位幼儿幸福成长,共同实现幼儿园可持續发展。
一、聆听幼儿之声,让每一位幼儿都能获得成长
幼儿园要坚定贯彻“自主、自由、愉悦、创造”的游戏精神。在此过程中,教师应以俯下身的姿态与幼儿进行沟通,体现尊重、平等的师幼关系,强化在活动中对幼儿的观察,重视在倾听中获取的有用信息,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
(一)以游戏为支架,唤醒幼儿自主之声
教师应遵循幼儿的游戏想法,从他们的日常经验入手,寻找其感兴趣的切入点,以幼儿生活为出发点进行探寻,与他们共同讨论游戏玩法,总结相关经验,设置游戏的主题和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幼儿的认知方式,据此调整游戏,鼓励孩子按照自己的经验探索和实践,获得多方面的能力。教师要积极引导、支持并鼓励幼儿自主学习,让幼儿在玩乐中学习表达,尝试交往,解决矛盾和冲突,或用自己的方式学习和感知,满足其表现自我的意愿。幼儿园可以通过创设更为宽松的环境、更为多元化的空间,提供更为丰富的材料,让幼儿去制作、发现和创造。在游戏中,孩子们可以充分交流,体验发明创造的乐趣。教师应不断地引导幼儿向纵深层次发展,将自主、自由精神真正落实。
(二)以环创为媒介,记录幼儿发展之声
环境创设不仅要适宜幼儿的年龄特点,还应符合幼儿的兴趣及其个性发展需要。在以往的环境创设中,教师是主导者,导致幼儿缺乏动手、动脑的机会。如今,我们要以幼儿的兴趣为关注点,通过组织相关活动引发幼儿自主开展讨论;要及时记录和捕捉孩子们在讨论中的关键语言,挖掘各种鲜活素材,留下幼儿活动的轨迹,并将此内容整合、生成为环境创设的题材;要积极引导幼儿参与环境布置,让幼儿在活动中自由表达和表现,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等等。
(三)以活动为平台,催生幼儿愉悦之声
在一日活动中,我们应以幼儿为主体,紧紧追随他们发展的脚步,密切关注其经验、兴趣及活动实况,并给予多种形式的支持。在此过程中,教师还要积极回应幼儿的诉求和疑问,真正发挥支持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作用,及时、有效地跟进,做好视察后的引导工作,同时不能忽视对个别特殊幼儿的关注与关心。总之,要不遗余力地促进儿童自主、愉悦发展。
例如,我们开展了“鼓文化节”活动,践行“儿童观”。我们精心设计了各类活动,巧妙地为幼儿搭建展现自我的平台,让孩子们当上“主角”。“非洲鼓的小书制作”游戏就是教师在观察幼儿阅读活动时萌生的想法,我们因势利导,引导幼儿从书的特征入手,就“如何制作一本书”进行分组讨论。在制作过程中,幼儿之间难免会产生分歧和矛盾,或是遇到制作上的小困难,此时,教师要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式去解决。种种活动让孩子们的思维更加开阔和活跃,他们基本上都能靠自己的能力和方式与同伴沟通解决问题。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踊跃展现自我的品质和才能,身心都获得了愉悦感。与此同时,教师在实践、优化教育方法的过程中,自身的教育智慧也在与幼儿的日常互动中不断生长着,与幼儿同乐,最终促成幼儿健康、灵动发展。
二、聆听教师之声,促进其专业与实践能力全面提升
(一)善用评比找差距
我们不仅要重视聆听幼儿,也不能忽视对教师成长的持续关注。园部会根据常规项目对教师个体进行考查,借助形式多样的评比和观摩活动,让教师从中发现差距、寻找不足,令其主动发现并觉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促使其在日常工作实践以及相互学习中获得提升。此外,我们在总结和吸收优秀班级管理经验的同时,还要对教师在班级管理和活动组织中的共性问题进行剖析,从症结入手,分析原因并及时加以调整,充分运用群体的智慧和力量,促进全园教师共同反思,推动教师团体不断发展。
(二)技能竞赛现短板
幼儿园可通过微课制作、经验交流、论文评比、课题展示等活动,为教师搭建相互学习的平台,创设良好的交流环境,帮助教师借助自我优势顺势成长。我们还组织教师开展简笔画、舞蹈、钢琴等综合业务素质的大比拼活动,让教师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发现自己的短板。再以集体培训和自培等方式进行训练,逐渐让教师养成自我优化的好习惯,弥补短板,有效提高自身综合能力。我们还应注重教师隐性的、软能力的培养,如语言交往、教育教研、随机教育、师幼互动策略等,使其成为具有反思与实践能力的全方位发展的人才。此外,树立教师学习和赶超的对象也是有积极意义的,能够促使优秀教师在队伍中发挥榜样和示范作用,带动队伍整体发展。通过一次次的骨干教师技能展示活动,以点带面地将模范教师的影响力辐射至全园,促使其他教师在幼教岗位上不断取得成功。
(三)学习文件找盲点
幼儿园应定期组织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并在教师日常的观察记录中设置对应《指南》目标的记录重点,鼓励教师边学边用。到了学期末,还可围绕《指南》进行检测,对教师不够清楚和不熟悉的内容予以针对性的专题解答,让教师在不断地接触、反思与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指南》,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发展。
(四)“聊吧”“恳谈”听需求
我们组织开展了“知心聊吧“教师恳谈会”“心声面对面”等活动,以命题、主题的方式对教师的需求、发展目标进行全面了解和摸底,从中获取教师对园本培训和自我发展的迫切需要,从而制订园所下一阶段或学期的研训计划、教科研发展规划等。让教师在每一次学习与培训、科研活动中都能有所收获,在自我发展的道路上获得更好的成长。
三、聆听社会家长之声,促进幼儿园可持续发展
我们在积极聆听幼儿和教师心声的基础上,拓宽办园思路,广泛征集来自社会和家长的声音,不断优化和改进我们的服务,追求更高的保教质量,有效促进幼儿园可持续发展。 (一)广征意见,获取信息
为提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科学认识,达成教育共识,形成教育合力,园内组织了形式多樣的活动。我们通过召开新生家长会、专题家长会、家长委员会、家园联盟会等活动,向家长传递有实际意义的教育信息,共同探讨幼儿园课程理念及未来发展方向。
1.引导家长学习《指南》
新生家长会上,我们向家长们介绍包括生活、游戏、主题和幼儿园特色课程在内的课程体系,明确一日活动中课程实施的渠道和班级课程安排,让家长对幼儿园课程实施的主要内容和活动形式有初步的了解和整体认识。我们重点就《指南》的指导思想、领域目标等向家长进行介绍和宣传,帮助其形成对幼儿园发展目标的基本认识,消除对幼儿在园活动的陌生感,最终支持和参与园内开展的各项活动。
2.“家长学校”传递科学理念
家长学校的“讲师”通常是外聘专家、优秀幼儿家长代表、幼儿园管理层及部分骨干教师。我们运用发放家长问卷及召开家委会等方式,积极听取家长对园所现有工作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据此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强化精细化管理,促进园所工作日益完善。我们事先从多种渠道获取家长的困惑,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培训和交流活动,引导家长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从防病防疫知识、安全技能培训、亲子阅读沙龙、科学育儿指导、《指南》深入解读、入园焦虑缓解、幼小衔接指导等多个层面进行答疑解惑,增进家长对幼儿园活动及日常工作的理解,并有针对性地予以引导,保障每一位幼儿的个性化发展。事实上,只有让家长真正走进幼儿园,才能切实做好家园共育工作。
(二)融合资源,强化互补
幼儿园应有效融合各类资源,把社区和社会中可用的资源汇集起来,通过开展活动,发展影响力,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提升,满足幼儿的社会性发展需求。例如,让幼儿领略现代科技的魅力,与科技文化零距离接触,开拓其视野,促进其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在我们的社区文化活动中,教师带领幼儿参与“娃娃道德讲堂”,通过绘画与讲述来展现“娃娃的中国梦”,体现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在“中秋爱心义卖活动”中,我们采纳了家长的建议,以幼儿为主体,放手让幼儿独立尝试,孩子们在真实情境下沟通和交易,其社会交往能力显著增强。这一过程也让家长深刻地体会到幼儿自我成长的重要性,促使其形成正确的育儿观。
我们在仔细聆听、追随幼儿成长的过程中,用心陪伴,悉心指导。我们坚信,只要以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和发展观为导向,坚定“以人为本”的原则,全方位促进幼儿、教师、园所及家长之间的有效互动交流和学习,就能最终实现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
一、聆听幼儿之声,让每一位幼儿都能获得成长
幼儿园要坚定贯彻“自主、自由、愉悦、创造”的游戏精神。在此过程中,教师应以俯下身的姿态与幼儿进行沟通,体现尊重、平等的师幼关系,强化在活动中对幼儿的观察,重视在倾听中获取的有用信息,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
(一)以游戏为支架,唤醒幼儿自主之声
教师应遵循幼儿的游戏想法,从他们的日常经验入手,寻找其感兴趣的切入点,以幼儿生活为出发点进行探寻,与他们共同讨论游戏玩法,总结相关经验,设置游戏的主题和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幼儿的认知方式,据此调整游戏,鼓励孩子按照自己的经验探索和实践,获得多方面的能力。教师要积极引导、支持并鼓励幼儿自主学习,让幼儿在玩乐中学习表达,尝试交往,解决矛盾和冲突,或用自己的方式学习和感知,满足其表现自我的意愿。幼儿园可以通过创设更为宽松的环境、更为多元化的空间,提供更为丰富的材料,让幼儿去制作、发现和创造。在游戏中,孩子们可以充分交流,体验发明创造的乐趣。教师应不断地引导幼儿向纵深层次发展,将自主、自由精神真正落实。
(二)以环创为媒介,记录幼儿发展之声
环境创设不仅要适宜幼儿的年龄特点,还应符合幼儿的兴趣及其个性发展需要。在以往的环境创设中,教师是主导者,导致幼儿缺乏动手、动脑的机会。如今,我们要以幼儿的兴趣为关注点,通过组织相关活动引发幼儿自主开展讨论;要及时记录和捕捉孩子们在讨论中的关键语言,挖掘各种鲜活素材,留下幼儿活动的轨迹,并将此内容整合、生成为环境创设的题材;要积极引导幼儿参与环境布置,让幼儿在活动中自由表达和表现,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等等。
(三)以活动为平台,催生幼儿愉悦之声
在一日活动中,我们应以幼儿为主体,紧紧追随他们发展的脚步,密切关注其经验、兴趣及活动实况,并给予多种形式的支持。在此过程中,教师还要积极回应幼儿的诉求和疑问,真正发挥支持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作用,及时、有效地跟进,做好视察后的引导工作,同时不能忽视对个别特殊幼儿的关注与关心。总之,要不遗余力地促进儿童自主、愉悦发展。
例如,我们开展了“鼓文化节”活动,践行“儿童观”。我们精心设计了各类活动,巧妙地为幼儿搭建展现自我的平台,让孩子们当上“主角”。“非洲鼓的小书制作”游戏就是教师在观察幼儿阅读活动时萌生的想法,我们因势利导,引导幼儿从书的特征入手,就“如何制作一本书”进行分组讨论。在制作过程中,幼儿之间难免会产生分歧和矛盾,或是遇到制作上的小困难,此时,教师要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式去解决。种种活动让孩子们的思维更加开阔和活跃,他们基本上都能靠自己的能力和方式与同伴沟通解决问题。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踊跃展现自我的品质和才能,身心都获得了愉悦感。与此同时,教师在实践、优化教育方法的过程中,自身的教育智慧也在与幼儿的日常互动中不断生长着,与幼儿同乐,最终促成幼儿健康、灵动发展。
二、聆听教师之声,促进其专业与实践能力全面提升
(一)善用评比找差距
我们不仅要重视聆听幼儿,也不能忽视对教师成长的持续关注。园部会根据常规项目对教师个体进行考查,借助形式多样的评比和观摩活动,让教师从中发现差距、寻找不足,令其主动发现并觉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促使其在日常工作实践以及相互学习中获得提升。此外,我们在总结和吸收优秀班级管理经验的同时,还要对教师在班级管理和活动组织中的共性问题进行剖析,从症结入手,分析原因并及时加以调整,充分运用群体的智慧和力量,促进全园教师共同反思,推动教师团体不断发展。
(二)技能竞赛现短板
幼儿园可通过微课制作、经验交流、论文评比、课题展示等活动,为教师搭建相互学习的平台,创设良好的交流环境,帮助教师借助自我优势顺势成长。我们还组织教师开展简笔画、舞蹈、钢琴等综合业务素质的大比拼活动,让教师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发现自己的短板。再以集体培训和自培等方式进行训练,逐渐让教师养成自我优化的好习惯,弥补短板,有效提高自身综合能力。我们还应注重教师隐性的、软能力的培养,如语言交往、教育教研、随机教育、师幼互动策略等,使其成为具有反思与实践能力的全方位发展的人才。此外,树立教师学习和赶超的对象也是有积极意义的,能够促使优秀教师在队伍中发挥榜样和示范作用,带动队伍整体发展。通过一次次的骨干教师技能展示活动,以点带面地将模范教师的影响力辐射至全园,促使其他教师在幼教岗位上不断取得成功。
(三)学习文件找盲点
幼儿园应定期组织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并在教师日常的观察记录中设置对应《指南》目标的记录重点,鼓励教师边学边用。到了学期末,还可围绕《指南》进行检测,对教师不够清楚和不熟悉的内容予以针对性的专题解答,让教师在不断地接触、反思与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指南》,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发展。
(四)“聊吧”“恳谈”听需求
我们组织开展了“知心聊吧“教师恳谈会”“心声面对面”等活动,以命题、主题的方式对教师的需求、发展目标进行全面了解和摸底,从中获取教师对园本培训和自我发展的迫切需要,从而制订园所下一阶段或学期的研训计划、教科研发展规划等。让教师在每一次学习与培训、科研活动中都能有所收获,在自我发展的道路上获得更好的成长。
三、聆听社会家长之声,促进幼儿园可持续发展
我们在积极聆听幼儿和教师心声的基础上,拓宽办园思路,广泛征集来自社会和家长的声音,不断优化和改进我们的服务,追求更高的保教质量,有效促进幼儿园可持续发展。 (一)广征意见,获取信息
为提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科学认识,达成教育共识,形成教育合力,园内组织了形式多樣的活动。我们通过召开新生家长会、专题家长会、家长委员会、家园联盟会等活动,向家长传递有实际意义的教育信息,共同探讨幼儿园课程理念及未来发展方向。
1.引导家长学习《指南》
新生家长会上,我们向家长们介绍包括生活、游戏、主题和幼儿园特色课程在内的课程体系,明确一日活动中课程实施的渠道和班级课程安排,让家长对幼儿园课程实施的主要内容和活动形式有初步的了解和整体认识。我们重点就《指南》的指导思想、领域目标等向家长进行介绍和宣传,帮助其形成对幼儿园发展目标的基本认识,消除对幼儿在园活动的陌生感,最终支持和参与园内开展的各项活动。
2.“家长学校”传递科学理念
家长学校的“讲师”通常是外聘专家、优秀幼儿家长代表、幼儿园管理层及部分骨干教师。我们运用发放家长问卷及召开家委会等方式,积极听取家长对园所现有工作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据此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强化精细化管理,促进园所工作日益完善。我们事先从多种渠道获取家长的困惑,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培训和交流活动,引导家长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从防病防疫知识、安全技能培训、亲子阅读沙龙、科学育儿指导、《指南》深入解读、入园焦虑缓解、幼小衔接指导等多个层面进行答疑解惑,增进家长对幼儿园活动及日常工作的理解,并有针对性地予以引导,保障每一位幼儿的个性化发展。事实上,只有让家长真正走进幼儿园,才能切实做好家园共育工作。
(二)融合资源,强化互补
幼儿园应有效融合各类资源,把社区和社会中可用的资源汇集起来,通过开展活动,发展影响力,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提升,满足幼儿的社会性发展需求。例如,让幼儿领略现代科技的魅力,与科技文化零距离接触,开拓其视野,促进其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在我们的社区文化活动中,教师带领幼儿参与“娃娃道德讲堂”,通过绘画与讲述来展现“娃娃的中国梦”,体现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在“中秋爱心义卖活动”中,我们采纳了家长的建议,以幼儿为主体,放手让幼儿独立尝试,孩子们在真实情境下沟通和交易,其社会交往能力显著增强。这一过程也让家长深刻地体会到幼儿自我成长的重要性,促使其形成正确的育儿观。
我们在仔细聆听、追随幼儿成长的过程中,用心陪伴,悉心指导。我们坚信,只要以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和发展观为导向,坚定“以人为本”的原则,全方位促进幼儿、教师、园所及家长之间的有效互动交流和学习,就能最终实现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