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一个从事多年的美术教育工作者来说,画好一幅作品并不难,难就难在如何在画面中传达自己的心灵和情感,如何体现作品的时代性和创造性。从现在的绘画教学来看,过多的是一种工厂式、批量化的教学,学生为升学而机械地学,教师为升学率而机械地教,没有创造性,也没有遵循人的情感和心灵。绘画作品也很少有灵动的感觉,多半是从模仿中来,真正能够用情感传达的绘画作品屈指可数,更有一些作品不但形象带有洋味,就连画中情境也成远古的情境。画中完全没有了自己,没有了本民族,没有了时代感。这样的作品,画面效果虽好,但没有价值。那如何实现绘画的意义?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画出自己的感受、感情
每一幅作品都应画出自己的亲身感受、感情,而不是生搬硬套或刻意模仿画面的手笔。每一个人都应把自己的感受、感情表现在画面中,这样才有力,才能打动别人。如果一个民族的艺术不表现自己的感受还有什么生命?艺术最忌模仿,最忌无感受,无感情。
就近年的油画、国画、版画、卡通画、连环画……画得好的确实不少,但看后使人难忘的却很少。十几届的全国美展画面效果确实不错,但灵动的东西不多。而人与人的接触是以情相投,以情相处,没有感情的朋友是不会长久的。一部电影,一幅好画,一首歌曲,它的手法、技巧也许是平淡无奇的,但由于它传达给了观者深切的情,真诚的爱,这样往往将它的主题,将它的一切得以升华、拔高,而成为佳作,并使观者难忘。这是因为它触动了人们心灵中最重要的东西——感情。
二、实现作品的情与人情的交融
没有感情的作品,无论它的色彩、形式多么漂亮,它只能在人们心中一晃而过,就像一个身着漂亮的少女,从你身边走过一样。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艺术品的高低与长久,除了自身的东西决定以外,还在于“多情”。多情的作品能够动人,能够动情,能够长久。
梵高的《向日葵》为什么有那么高的价值,因为它使人观后浑身颤抖,难忘,甚至流泪,我想这主要并不在于他的特别的、狂放的笔触和强烈的色彩,而在于他用这些媒介物所表達出来的热烈的爱。他把一切——心灵、感情,肉体统统给了太阳、自然和人类。这是何等的无私与大度啊!虽然有时人们接受不了那么多,但跟那些感情的吝啬鬼相比,人们永远是喜欢他的。你看他的老人、乡村田野、木椅,他的一切,多么亲切,多么动人肺腑,看后使人回到了童年,回到了故乡,回到了最初所看到的世界。
三、渗透朴实的情与爱的艺术
多少个世纪以来,有多少技法高超的大师,唯有伦勃朗伟大;有多少的佳作,唯有他的作品永恒、长久;有多少的悲剧故事、悲剧题材的绘画作品,唯有他的一张平静的老脸使人落泪。这是地地道道的情的艺术、爱的艺术。
孙为民在绘画中常常强调应画出品格,画出味道,画出境界,根据个人感受,随心所欲。正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始终将观察、认识、感受、表达融为一体,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了作者的艺术品格。他用一种平常的疏散的眼光去感受大自然,才形成《绿荫》系列的画作。陈丹青的西藏组画,尽管人们指责他老、旧,可有谁像他那样动情地去画,去爱呢?绘画是时代的产物,它不是个人的意识能代替的。
简而言之,艺术只需去感受、感觉、感知,融入作品的情与人的情,传达着爱就是了,此外没有过多的东西可谈。我们作为新世纪的一代,应有颇具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去描绘祖国的山川河流,去表现祖国的飞速发展。作为一名中国人,一名绘画爱好者,一名美术教师,应该努力去发现,去追寻,从而使中国的绘画艺术成为世界的领航者,为全世界做出巨大的贡献。
一、画出自己的感受、感情
每一幅作品都应画出自己的亲身感受、感情,而不是生搬硬套或刻意模仿画面的手笔。每一个人都应把自己的感受、感情表现在画面中,这样才有力,才能打动别人。如果一个民族的艺术不表现自己的感受还有什么生命?艺术最忌模仿,最忌无感受,无感情。
就近年的油画、国画、版画、卡通画、连环画……画得好的确实不少,但看后使人难忘的却很少。十几届的全国美展画面效果确实不错,但灵动的东西不多。而人与人的接触是以情相投,以情相处,没有感情的朋友是不会长久的。一部电影,一幅好画,一首歌曲,它的手法、技巧也许是平淡无奇的,但由于它传达给了观者深切的情,真诚的爱,这样往往将它的主题,将它的一切得以升华、拔高,而成为佳作,并使观者难忘。这是因为它触动了人们心灵中最重要的东西——感情。
二、实现作品的情与人情的交融
没有感情的作品,无论它的色彩、形式多么漂亮,它只能在人们心中一晃而过,就像一个身着漂亮的少女,从你身边走过一样。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艺术品的高低与长久,除了自身的东西决定以外,还在于“多情”。多情的作品能够动人,能够动情,能够长久。
梵高的《向日葵》为什么有那么高的价值,因为它使人观后浑身颤抖,难忘,甚至流泪,我想这主要并不在于他的特别的、狂放的笔触和强烈的色彩,而在于他用这些媒介物所表達出来的热烈的爱。他把一切——心灵、感情,肉体统统给了太阳、自然和人类。这是何等的无私与大度啊!虽然有时人们接受不了那么多,但跟那些感情的吝啬鬼相比,人们永远是喜欢他的。你看他的老人、乡村田野、木椅,他的一切,多么亲切,多么动人肺腑,看后使人回到了童年,回到了故乡,回到了最初所看到的世界。
三、渗透朴实的情与爱的艺术
多少个世纪以来,有多少技法高超的大师,唯有伦勃朗伟大;有多少的佳作,唯有他的作品永恒、长久;有多少的悲剧故事、悲剧题材的绘画作品,唯有他的一张平静的老脸使人落泪。这是地地道道的情的艺术、爱的艺术。
孙为民在绘画中常常强调应画出品格,画出味道,画出境界,根据个人感受,随心所欲。正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始终将观察、认识、感受、表达融为一体,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了作者的艺术品格。他用一种平常的疏散的眼光去感受大自然,才形成《绿荫》系列的画作。陈丹青的西藏组画,尽管人们指责他老、旧,可有谁像他那样动情地去画,去爱呢?绘画是时代的产物,它不是个人的意识能代替的。
简而言之,艺术只需去感受、感觉、感知,融入作品的情与人的情,传达着爱就是了,此外没有过多的东西可谈。我们作为新世纪的一代,应有颇具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去描绘祖国的山川河流,去表现祖国的飞速发展。作为一名中国人,一名绘画爱好者,一名美术教师,应该努力去发现,去追寻,从而使中国的绘画艺术成为世界的领航者,为全世界做出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