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城镇化建设速度越来越快,从而在城市规划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也就越来越多,城市设计规划是一个城市建设的指向标,一个城市规划设计的优劣决定着这个城市的发展空间,因此我们要科学合理的进行城市规划设计。城市规划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文章首先分析了城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
关键词:城市 规划设计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城市建设和千家万户关系密切,它涉及到每个居民的切身利益。城市规划又与国家、与社会息息相关,它影响着国家发展与社会安定。城市规划的最高目标和终极目的,是为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帮助人们能更好地实现各种社会活动,所以,适应和满足居民的需求是城市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加强对城市规划设计现状和问题的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城市规划中的不容忽略的住宅区设计
1.1 好的住宅区设计对人心情影响的重要性
一个城市最不可或缺的组成要素就是人,而居住区,可以说是人们休闲、娱乐、生活最主要和集中的地方,它包含了无数大大小小个“家”和“家庭”,包含了人们众多的感情和寄托!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的需求从基本生理需求的满足逐步向心理与文化领域的更高层次推进,住区不单是居住的功能,同时也是人们思想与情感交流的地方。人们不但关注内部的居住空间,对居住的外部空间环境也越来越重视。充分营造一个好的、人性化的住宅区空间环境,对人的心情以及人们生活将有着积极的影响。
1.2 好的住宅区设计对整个城市形象的重要性
一般而言,城市建设用地平衡中居住用地比例在25%-30%左右,人均居住用地面积为20m2/人-24m2/人,居住用地在城市建设用地中占着如此大的比例,足可见其对整个城市环境及形象影响很大。在每一个住宅区内,须根据影响每个地区生活情况的因素,制订各种不同的人口密度。在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我们应利用现代建筑技术建造距离较远的高层集体住宅,这样才能留出必需的空地。作为公共设施娱乐运动及停车场所之用。而且使得住宅可以得到阳光、空气和景色。
二、城市规划的重要意义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城市作为一定区域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应当格局合理,富有特色,对本区域内的城市化发展起到示范和榜样作用,充分协调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自然就成为城市建设和管理以及综合发挥其各种效益应遵循的依据;再次,城市规划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城市的合理发展,必须通过科学的预测和规划,以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格局,
三、城市规划设计原则
1、整体协调,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城市总体布局中,坚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力求以人为中心的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系统的持续发展,使城市发展的各个阶段建设有序,朝着既定的发展方向和建设目标,整体协调发展。
2、城乡融合、力求系统综合、时空发展有序。城乡融合、协调发展,要求在规划编制中明确:城市和乡村布局上合理,功能上既有分工、又有合作,避免盲目发展和重复建设。
3、增强区域城市观念、重在区域整体发展。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中,种种现实矛盾表明:土地资源紧张,农业发展面临挑战,环境污染全面扩散,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等现象。许多研究成果揭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城乡协调发展、区域整体发展和城市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综合发展,作为城镇空间形态组织和城市总体规划布局的重要原则。
四、相关措施
提高城市规划设计的公众参与度。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必须通过对市场强有力的调控,来保证城市在发展中“坚持以人为本,追求和实现城市、人、自然的和谐统一”,让广大市民参与到城市规划中,才能避免公共利益被资本侵蚀,才能保证城市发展能够为民众而不是只为资本“谋求更多的福祉”。
突出强调弹性,适应多变性。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提下,城市的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众多的变化,如国际环境和区域环境的变化。强调弹性设计,是针对传统规划只集中预测一种的倾向,缺乏弹性和灵活性的问题而提出的,在用地布局上考虑“相容性”以综合区替代功能区,以保证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项目难以确定,需要滚动发展,从而既能满足现实建设需要,又有为远期、远景的发展奠定规划软环境,而且能增强边境城市在国防等方面的应变能力。
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可持续的城市规划要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同时使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具体做法是在发挥示范产业的同时,强调和促进三大产业的协调发展。
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城市规划就是运用专业的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及其它相关的科学方法与知识,注重城市生态功能的完整化,调节和控制城市的社会、经济与自然系统的生态关系。
加强城市设计,创造城市特色与风貌。城市规划是一个二维空间的综合安排, 而城市设计是一个三维空间的环境设计。城市设计所关注的是人与城市形体环境的关系和城市生活空间的营造, 内容比较具体而细致,具有较多的文化和审美的含义,综合体现规划的意图,是城市设计追求的主要目标。城市设计起到深化城市规划和指导具体实施的作用。所以在现阶段在城市规划中要增补城市设计,加强城市景观设计,使其成为城市规划的组成部分,建筑空间与城市空间才能互相交融, 隔而不断。
完善城市的社会公益设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部分开发商投资行为会受利益驱动,造成规划中难以提供完善的社会公益设施,包括城市公园、停车场地、文化体育场所等。这对整个城市的发展造成的不利的影响,需采取有效手段,有力地保障城市社会公益设施依照规划来建设。
五、 城市规划所遇到的问题的解决措施
对于城市规划在实际中所遇到的问题,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找出它的缺点的根本,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正从而实现城市的适居功能。
5.1 城市规划设计上,建立一套完善灵活的监管机制。城市规划是一项公共政策管理体制系统,它要有效发挥作用需要借助有效的政治运作体制。因此,要建立适合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市规划的政治运作体制,建立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社会基础,实现城市规划多元利益的协调与统一。同时要探索建立完善的规划制度,废除“关门规划”,推行规划公开,落实“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对城市规划及调整实行公示、听证等制度,让作为城市主人的广大群众对规划拥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防范城市规划领域的“官商勾结”。
5.2 城市规划要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特有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和建设条件,要尊重、研究、发扬自身的特点,根据自己的特点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从一个或几个侧面,抓住优势,体现个性。制定实际的、具有自己特色的生态城市建设方案。融“山水城市”、“园林城市”、“花园城市”、“田园城市”、“森林城市”、“卫生城市”、“健康城市”、“绿色城市”等于一体。既体现生态城市建设的优势,又给人们一个醒目的形象。
综上所述,作为现代化的城市,应具有以下三大功能:展示城市形象、满足人们活动需求、改造城市的空间环境和生态环境。设计人员应根据“舒适、实用”这一理念之上开展设计工作,使城市成为一个生态型、文化型和生活型的居民满意城市。
参考文献:
[1]朱炳寅.建筑结构设计新规范综合应用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吴丽萍.关于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探讨[J].管理观察,2009.
[3]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Z].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2003.
[4]水利部勘测设计体制改革赴美、加考察报告 2005.10.
[5]张番禺关于规划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新观察2007.05.
[6]王启成五大措施推进规划设计业体制改革中国建筑报2008.3.18.
关键词:城市 规划设计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城市建设和千家万户关系密切,它涉及到每个居民的切身利益。城市规划又与国家、与社会息息相关,它影响着国家发展与社会安定。城市规划的最高目标和终极目的,是为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帮助人们能更好地实现各种社会活动,所以,适应和满足居民的需求是城市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加强对城市规划设计现状和问题的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城市规划中的不容忽略的住宅区设计
1.1 好的住宅区设计对人心情影响的重要性
一个城市最不可或缺的组成要素就是人,而居住区,可以说是人们休闲、娱乐、生活最主要和集中的地方,它包含了无数大大小小个“家”和“家庭”,包含了人们众多的感情和寄托!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的需求从基本生理需求的满足逐步向心理与文化领域的更高层次推进,住区不单是居住的功能,同时也是人们思想与情感交流的地方。人们不但关注内部的居住空间,对居住的外部空间环境也越来越重视。充分营造一个好的、人性化的住宅区空间环境,对人的心情以及人们生活将有着积极的影响。
1.2 好的住宅区设计对整个城市形象的重要性
一般而言,城市建设用地平衡中居住用地比例在25%-30%左右,人均居住用地面积为20m2/人-24m2/人,居住用地在城市建设用地中占着如此大的比例,足可见其对整个城市环境及形象影响很大。在每一个住宅区内,须根据影响每个地区生活情况的因素,制订各种不同的人口密度。在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我们应利用现代建筑技术建造距离较远的高层集体住宅,这样才能留出必需的空地。作为公共设施娱乐运动及停车场所之用。而且使得住宅可以得到阳光、空气和景色。
二、城市规划的重要意义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城市作为一定区域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应当格局合理,富有特色,对本区域内的城市化发展起到示范和榜样作用,充分协调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自然就成为城市建设和管理以及综合发挥其各种效益应遵循的依据;再次,城市规划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城市的合理发展,必须通过科学的预测和规划,以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格局,
三、城市规划设计原则
1、整体协调,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城市总体布局中,坚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力求以人为中心的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系统的持续发展,使城市发展的各个阶段建设有序,朝着既定的发展方向和建设目标,整体协调发展。
2、城乡融合、力求系统综合、时空发展有序。城乡融合、协调发展,要求在规划编制中明确:城市和乡村布局上合理,功能上既有分工、又有合作,避免盲目发展和重复建设。
3、增强区域城市观念、重在区域整体发展。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中,种种现实矛盾表明:土地资源紧张,农业发展面临挑战,环境污染全面扩散,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等现象。许多研究成果揭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城乡协调发展、区域整体发展和城市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综合发展,作为城镇空间形态组织和城市总体规划布局的重要原则。
四、相关措施
提高城市规划设计的公众参与度。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必须通过对市场强有力的调控,来保证城市在发展中“坚持以人为本,追求和实现城市、人、自然的和谐统一”,让广大市民参与到城市规划中,才能避免公共利益被资本侵蚀,才能保证城市发展能够为民众而不是只为资本“谋求更多的福祉”。
突出强调弹性,适应多变性。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提下,城市的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众多的变化,如国际环境和区域环境的变化。强调弹性设计,是针对传统规划只集中预测一种的倾向,缺乏弹性和灵活性的问题而提出的,在用地布局上考虑“相容性”以综合区替代功能区,以保证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项目难以确定,需要滚动发展,从而既能满足现实建设需要,又有为远期、远景的发展奠定规划软环境,而且能增强边境城市在国防等方面的应变能力。
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可持续的城市规划要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同时使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具体做法是在发挥示范产业的同时,强调和促进三大产业的协调发展。
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城市规划就是运用专业的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及其它相关的科学方法与知识,注重城市生态功能的完整化,调节和控制城市的社会、经济与自然系统的生态关系。
加强城市设计,创造城市特色与风貌。城市规划是一个二维空间的综合安排, 而城市设计是一个三维空间的环境设计。城市设计所关注的是人与城市形体环境的关系和城市生活空间的营造, 内容比较具体而细致,具有较多的文化和审美的含义,综合体现规划的意图,是城市设计追求的主要目标。城市设计起到深化城市规划和指导具体实施的作用。所以在现阶段在城市规划中要增补城市设计,加强城市景观设计,使其成为城市规划的组成部分,建筑空间与城市空间才能互相交融, 隔而不断。
完善城市的社会公益设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部分开发商投资行为会受利益驱动,造成规划中难以提供完善的社会公益设施,包括城市公园、停车场地、文化体育场所等。这对整个城市的发展造成的不利的影响,需采取有效手段,有力地保障城市社会公益设施依照规划来建设。
五、 城市规划所遇到的问题的解决措施
对于城市规划在实际中所遇到的问题,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找出它的缺点的根本,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正从而实现城市的适居功能。
5.1 城市规划设计上,建立一套完善灵活的监管机制。城市规划是一项公共政策管理体制系统,它要有效发挥作用需要借助有效的政治运作体制。因此,要建立适合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市规划的政治运作体制,建立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社会基础,实现城市规划多元利益的协调与统一。同时要探索建立完善的规划制度,废除“关门规划”,推行规划公开,落实“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对城市规划及调整实行公示、听证等制度,让作为城市主人的广大群众对规划拥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防范城市规划领域的“官商勾结”。
5.2 城市规划要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特有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和建设条件,要尊重、研究、发扬自身的特点,根据自己的特点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从一个或几个侧面,抓住优势,体现个性。制定实际的、具有自己特色的生态城市建设方案。融“山水城市”、“园林城市”、“花园城市”、“田园城市”、“森林城市”、“卫生城市”、“健康城市”、“绿色城市”等于一体。既体现生态城市建设的优势,又给人们一个醒目的形象。
综上所述,作为现代化的城市,应具有以下三大功能:展示城市形象、满足人们活动需求、改造城市的空间环境和生态环境。设计人员应根据“舒适、实用”这一理念之上开展设计工作,使城市成为一个生态型、文化型和生活型的居民满意城市。
参考文献:
[1]朱炳寅.建筑结构设计新规范综合应用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吴丽萍.关于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探讨[J].管理观察,2009.
[3]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Z].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2003.
[4]水利部勘测设计体制改革赴美、加考察报告 2005.10.
[5]张番禺关于规划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新观察2007.05.
[6]王启成五大措施推进规划设计业体制改革中国建筑报2008.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