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艺术特征及演奏技巧分析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guo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草原小姐妹》是中国当代音乐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作品。作为第一部琵琶协奏曲,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术语言,构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此作品自创作以来,已有一些同行及学者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但对乐曲的演奏技法的论述相对较少。本文将会结合自己对此曲的理解及演奏技法的体会,希望能给演奏此曲的同行们带来一些借鉴与启迪。另外,本文对该作品的艺术特征也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草原小姐妹》的演奏技法所呈现的艺术表現力进行研究。
  【关键词】:琵琶;草原小姐妹;演奏技巧
  《草原小姐妹》以琵琶作为主奏乐器可以说是开启了民族器乐协奏曲的先河,意义非同一般,著名琵琶演奏家刘德海先生与日裔指挥家小泽征尔执棒下的波士顿交响乐团共同演绎,将其推向西方乐坛,使西方音乐人被琵琶的迷人特性所折服,从而激发了解东方音乐与文化的兴趣。本文将作品的艺术特点和演奏技巧作为主要的研究目标,研究《草原小姐妹》在琵琶演奏艺术发展史中的作用,并对琵琶与钢琴伴奏的配合进行探讨。完成对这部作品艺术特点的探究,在此基础上对作品演奏的技巧加以分析。
  一、作品的结构特点
  1、引子
  全曲开始于一段明朗的旋律,运用了琵琶与钢琴交替出现的形式,主奏旋律通过轮指长音的呈现,描写了蓝天白云下的草原广阔辽远、羊群遍地的美丽景象。
  2、呈示部
  此段作为全曲的呈示部,分别展现了两种不同的演奏风格,首先是乐曲主题旋律特点,其采用了内蒙民间短调的风格,节奏轻快活泼。在这部分,音乐的拍子由2/4拍转换成6/8拍,使音乐更富有舞蹈性,其特点是几处旋律重音规律的出现,突出了蒙古舞蹈特有的节奏感也展现了姐妹俩在草原放牧时活泼、快乐的场景。
  3、展开部
  展现的是与暴风雪搏斗的场景,钢琴震音效果及连续快速的音阶下行,呈现出天色昏暗、乌云密布的场面,音乐中也随之弥漫着紧张的气氛,与上一段风和日丽、欢快愉悦的场景产生了鲜明对比。
  4、插部
  这段音乐属于第一插部,也是对乐曲的进一步深化,如果说上一段搏斗是以写景为主的话,此段则是以描述人物思想为主。旋律通过两句摇指技法的演奏,描绘出在寒冷的夜晚及凛冽的暴风雪中,小組妹用生命保护着羊群,艰难地在深雪中前行的场景。钢琴在这部分的后面奏出了歌曲《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的主题,让听众感受到这仿佛来自小姐妹内心深处的歌,在风雪交加的夜晚指引着、鼓励着她们前行。
  5、再现部
  乐段开始处的素材模仿了内蒙古民间乐器——四胡的一种演奏风格。主旋律在三、四弦的低音区,用“摭分”演奏更能体现出音乐的内在力度感。在之后的旋律上主要釆用了《草原放牧》中的第一段音乐元素,其在尾声部分的出现起到主题再现作用,更能显示内蒙古欢快明亮的音乐特点。通过快速度的和弦分解与旋律模进,把全曲推向了更加辉煌的高潮。
  二、演奏技巧分析
  该首乐曲是琵琶的第一首协奏曲,在演奏及练习此曲时,除完成琵琶谱上所要求的节奏、速度、音高等要素外,更应当注意与伴奏之间的相互协作、声部之间的相互配合,集中表现在声部间的节奏对位、协奏时力度的控制、主次关系之间的转换及乐句段落之间的连接等方面。演奏者必须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可对乐曲进行个性化的表达,如某些节奏的韵律、节拍速度、音色变化、音量控制等方面适当加入自己的理解,形成各自的演奏风格。
  (一)乐曲各部分的演奏技术要点
  此段开篇运用快速的“后十六”节奏,并结合泛音演奏模仿马蹄声,由弱到强,表现了马蹄声的由远及近。要注意对十六分音符认真推敲,仔细练习,达到清晰完整和左右手很好的配合。另外,该作品的主题音乐节奏轻快活泼,舞蹈性强,典型节奏型由“前八”与“后十六”以及“前十六”与“后八”构成。这里弹挑是演奏的重点,要根据乐曲的强弱要求把握好弹挑的力度,尤其是要将几个关键的重音突显出来,对“前八”与“后十六”以及“前十六”与“后八”这两种节奏要准确把握,否则会造成节奏紊乱而没有条理。这一段旋律性较强,要始终注意内心的歌唱和音乐的流畅性。
  第二段“与暴风雪博斗”是展开性段落。用琵琶模拟风雪声,主旋律若隐若现,表现了两姐妹为保护羊群,不畏严寒,与风雪博斗的情景。开始处几个琶音的出现,改变了整个乐曲的气氛,体现出草原气候的变化无常。左手双弦滑音技巧模仿了风雪袭来的严酷,演奏时左手要连贯,要赋予想象力,身临其境才能刻画出寒风凛冽、大雪纷飞的场景。接下来的乐句是用长滚的演奏技巧完成的,烘托出逆境走出来的两位小姑娘高大挺立的形象,这部分的滚奏需要有足够的力度与密度,检验着演奏者的功底。接下去是对主题音乐的扩展,乐句紧凑,扫拂力度均匀,速度渐快,气势恢弘,乐句的演奏力度层层递进,情绪逐渐高亢,强音突出,乐曲不断用滑音来表现风雪交加的恶劣天气。演奏这一部分不可含糊不清, 要干净、干练,音乐形象坚定挺拔,以表现出小姐妹不畏艰难险阻的顽强精神。
  第三段“党的关怀记心间”的主题音乐取材于革命歌曲《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使乐曲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主题旋律优美,明朗开阔,具有歌唱性, 节奏舒缓自然而富于深情,开始由一段优美的长轮引出来,同时以大指挑弦奏出简洁的音调作衬托,描绘了暴风雨过后阳光洒满草原的美丽景色,同时也揭示了小姐妹对党的真挚感情,并暗喻党对少年儿童的亲切关怀。
  此处的“长轮”力度不要太大,应采用弱起渐强的处理,以表现小姐妹劫后重生逐渐看到的点点柔和的阳光,如用强奏,则音乐表达显得过于直白,做不到内心的细致刻画。同时要注意音乐的流动性和左手换把的连贯性。此处的揉弦极具艺术性,揉弦的强度要恰到好处,若没有揉弦,旋律则显生硬,但若揉弦强度过大,则违背曲意,破坏意境。右手轮指弱而不虚,大指挑音要严格按照节奏,并要控制好速度和力度。
  第四段“千万朵红花遍地开”是乐曲的尾声,具有“结论”性质,再现了乐曲的第一主题,这时的音乐变得更加欢快、活泼、明朗,它标志着草原红花处处盛开,草原英雄小姐妹必将成为所有少年儿童的榜样。乐曲模仿了内蒙流行的四胡演奏风格,使音乐的地域风格更加突出,音乐由小调转换到大调,给人以登高远望、豁然开朗之感, 使音乐的性质更加辉煌壮丽。
  这里琵琶演奏的分解和弦及音阶级进式的快速经过句,是对传统技法的突破,给乐曲增添了明朗的时代气息。乐曲构思严谨,织体丰富,在发挥琵琶传统技巧特长的基础上,创造出很多新的表现技法。例如,用扫、拂、划、撇构成和声;用摭分加强旋律的内在力度感;用双音滑品等来模拟暴风雪;用长轮来表现歌唱性的旋律等等, 使音乐形象更加生动、活泼、丰满,情景交融,从而把琵琶曲的创作和演奏提高到崭新的一面。
  三、结论
  通过这首乐曲的音乐内涵和技术演奏的分析,以及对作曲家选用的素材和配用的琵琶高难度技法,均需要演奏者具备较扎实的基本功、较高的理解力及音乐表现力,因而演奏者还需要在准确地把握音乐表演、演奏技巧的基础上,对该曲赋予新的生命力。这首乐曲将成为一首经久不衰的经典琵琶演奏曲目,被更多的人喜欢、流传。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开创了琵琶这一传统乐器全新的一种演奏形式,也为后人琵琶协奏曲的创作起到了引领作用,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参考文献
  [1] 胡净波.关于琵琶协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的结构特征及表现手段[J].
  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0(22)
  [2] 王丽娟.琵琶独奏曲《草原小姐妹》的技术分析与演奏[J].黄河之声,2010(19)
其他文献
【摘要】:小说《环形废墟》包含了博尔赫斯的重要生命困惑,即时间困惑和自我困惑。博尔赫斯通过圆形叙事结构构建框架,用“隐喻和象征手法” 串联了一系列意象,创生出生命虚无的无穷尽轮回模式,最终又绕回了时间、生命、虚构的“人”、虚构的“世界”,一切的一切其实都是一个无限重复、循环的虚构的“圆”,并且在最后传达出一个信息:“死亡”是人类在虚无和荒诞的时间循环中,实现生命尊严的途径。  【关键词】:博尔赫斯
期刊
【摘要】:中国传统的山水画创作是抒发画家的心意合一的重要方式,画家在作画时借助浓淡深浅的墨色变化和粗浅多变的线条形式用以抒发个人的胸中逸气,在老庄的思想的影响下追求虚无之境,在儒家的思想的影响下表达入世之态,在禅宗的思想的影响下追求苦修亦或是顿悟的出世之趣。千年以来,山水画家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箴言的指导下进行创作,在参悟自然山川之美的基础上加以个人的潜心创作给后世山水画提供了灿若繁星的东方美
期刊
【摘要】:受到历史发展历程、文化背景、个体认知差异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美文学在内容、手法、修辞技巧、语言运用方面存在较多的差异,集中表现在文学价值观和思想启示方面,二者虽然都有着关于社会、人文、文化环境的思考,但是所呈现的形式和意义却有着极大的不同。中国文学含蓄包容,注重委婉的讽刺和曲折性的说明,美国文学大开大合,强调主观意志,以作者的主观思考来表现思想启示意义,二者互不兼容的特点,成就了各自
期刊
【摘要】:"水"是沈从文艺术世界里重要的审美意象,对"水"原始意象所藴含的生命意义的感悟,使沈从文笔下的人物形象具有了水一样的生命特质。沈从文对湘西世界的诗意抒写,就是对"水"所构筑的生命意象的讴歌和赞美。  【关键词】:沈从文;水;湘西;生命  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有其牵绊一生的东西。沈从文的生命里一直流淌着一条绵延千里的沅水。沈从文说"我在哪条河边住下的日子约五年,…值得回忆的哀乐人事常是湿的"。
期刊
【摘要】:关注人的价值即“以人为本”,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爱丽丝·门罗在她的作品中精妙准确的书写着那些“被中断的人生,岁月的痕迹和生命的残酷”,她用独特的视角关注人的价值的迷失,尤其是“失语”的女性角色,从而呼唤人的价值的回归,呼唤两性之间的平等话语权,实现协调共享的目的。另外,爱丽丝·门罗的小说创作主题传承了“以平凡的事情揭示深刻的意义”的“契诃夫式”的文化内涵,且在传承的基础上实现文学
期刊
【摘要】:意大利电影《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以小男孩雷纳多的视角讲述了“女神”玛莲娜从光芒万丈到遍体鳞伤的悲惨人生。她的悲惨命运有自身的原因,但更多的是男权主义社会中男人们以及传统女性对其心灵上造成的伤害。本文从女性主义批评视角出发来探讨《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玛莲娜这一女性形象的塑造。  【关键词】:女性主义;《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女性形象  意大利电影《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以二战为背景,以小男孩雷纳多
期刊
一.对车位、车库归属的两种学说  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私家车的保有量也不断地增加,因此车库的辅助功能也变得很重要。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注重车库问题。与此同时,传统的物权法对于建筑的归属问题比较重视,而车库却没有得到重视,使其实践出现了很多问题,引起争议。  在物权法第74条第三款规定:“占用业主共有的道路或者其他场地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属于业主共有。”这就意味着,占用业主共有
期刊
【摘要】:《童趣》节选于清代文学家沈复的自传体作品《浮生六记·闲情记趣》,著名翻译家林语堂曾将《浮生六记》译成英文并在国外出版。本文拟从评价系统角度对《童趣》原文及英译本进行统计,分析林语堂译本人际意义的实现方式。  【关键词】:浮生六记;童趣;林语堂;情态系统;人际意义  一 引言  韩礼德认为语言有三种意义,即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简言之,概念意义涉及及物性;人际意义通过语气、情态、评
期刊
【摘要】: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政府对国内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疯狂镇压,日本无产阶级文学运动走向衰落,部分无产阶级作家宣布转向尊崇天皇及其所代表的文化价值,在日本思想史和文学史上称之为“转向”。这些转向作家,陆续发表了以“转向”为主题的作品,即为“转向文学”。而“转向文学”产生的内因则源于扎根于日本人意识深处的天皇崇拜思想。  【关键词】:转向文学;内因;天皇崇拜思想  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軍国
期刊
【摘要】:陶瓷人物肖像雕塑的设计以陈列艺术品为基础,它有着观赏性和美化空间的双重属性。雕塑是形态美和神态美的统一,强调个性化、形神兼备、创异求新、向往自然、追求时代感,开拓多元化的创新思路为发展趋势,表达自我意识为主导的创作形式。  【关键词】:青·白瓷特点;人物设计;工艺技法;空间感。  引言瓷雕艺术创作通过:三维、视觉、触觉、表达艺术空间形式。北方青瓷以耀州瓷为代表,人物瓷雕以德化白瓷为代表,
期刊